第084集 十二因缘(四)许正翰老师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很高兴又再次相见共续法缘,也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
前面数集中,我们举证出两部《广论》的作者宗喀巴及其追随者达赖喇嘛,还有在台湾有一位日常法师是极力的推广者,这些人都是妄想以无上瑜伽、乐空双运的男女双身交合法,来达成即身成佛的目标。刚开始他们都否认修双身法,但经过我们从其密教部的经典、戒律、著作、讲演中一一剖析,展现其修行的次第全貌后,他们再也无法狡辩搪塞。我们希望如此的作为能使现在正在修学《广论》的学人醒悟,跳脱出邪法深渊,同时也使尚未进入《广论》学习的人,能生起智慧有所警觉,不再重蹈覆辙;若能如此,诸佛菩萨必定眉开眼笑额手称赞。
接下来,我们还得要釜底抽薪,把诸位大德最容易接触到的《广论》上册——《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错误的地方,提点出来加以辨正论述,使《广论》的学人能知晓谬误,不再信奉这部由宗喀巴东抄西抄集结出来,漏洞百出的常见外道论。言归正传,接下去我们要辨正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卷7的十二缘起法的部分,前面的老师已经讲述了十二因缘法中无明支跟行支,我们就从识支来说起。
宗喀巴在《广论》卷7,181页写道:
识者,经说六识身,然此中主要,如许阿赖耶者,则为阿赖耶;如不许者,则为意识。(《菩提道次第广论》卷7)
这句话是显示宗喀巴对万法之根本实相心如来藏—瑜伽行派唯识行者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都不承认其存在;所以宗喀巴才会明确表示,弘扬应成派中观时,他不许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说法,而且要以意识心取代阿赖耶识。也就是说,他认为阿赖耶识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只是假名施设,可以用意识来取代阿赖耶识,因此才提出许与不许的这种分别说法。宗喀巴的意思是表示,有些宗派许有阿赖耶识,有些宗派不许有阿赖耶识,这都是可以成立的,都可以各自表述。宗喀巴说的许阿赖耶识者,是指密宗喇嘛教其余三大自续派中观所承认的阿赖耶识,也就是观想所得的中脉明点。
从他们著述中的文字表面,看似认许阿赖耶识的存在,其实却只是徒有阿赖耶识之名,本质却仍然是只有意识之实。因为他们将男女双修、乐空双运时,观想所得的中脉明点说之为阿赖耶识,其实也只是意识觉知心于交合时一念不生的状态,所观想的明点只是自己内相分影像,本质还是意识的变相境界,永远不是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因为都是不同层次的意识心,为免得罪其他宗派,所以宗喀巴勉为其难地许阿赖耶;但最终究宗喀巴还是认为意识才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因此规定自家的应成派中观,不许在六识心以外还有阿赖耶识真实存在。
这在他的著作《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表露无遗,论中这样写道:
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卷15)
这真是太荒谬了!这完全是外道六识论的思想,所以才敢公然欺骗大众说:“识者,经说六识身。”完全违背抛开佛之圣教,完全无视佛于《楞严经》说:“意、法为缘生意识。”(《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3)或在四阿含诸经中的开示:【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杂阿含经》卷9)意识乃是生灭法,佛于经中处处宣说“意识是藉意根与法尘为缘才生起的”,圣教于今俱在。并且也能从现象界中的五个无心位:眠熟、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中必定间断的事实,证明意识是会中断的;会中断的心显然不能执持一切法种,若不能执持染净法种,当然不能成为染净法的根本。因为在圣教及理证上皆说意识虚妄,由此证明宗喀巴与另外一位日常法师主张“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是全然错误的说法。
再者,佛于经典明明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杂阿含经》卷9)宗喀巴否定第八识以后,唯以六识论的角度来说十二有支,他们把意识或者细意识当作生死流转的主体,想要依此建立因果流转的道理。但是错了!意识乃是因缘所生法,乃是生灭无常的缘生法,最后必定坏灭;这样必定坏灭的法,不可能持种,当然不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宗喀巴以六识论为基础而说的缘起主张,终究逃不出“无因唯缘”的说法,这种说法有无量的过失。因为宗喀巴错将意识心当作法界实相心,乃是公开违背佛说,是佛所斥责有增益执的人,根本是常见外道的邪见凡夫。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看《广论》卷7,181页到182页这样写道:
此复若愚,从不善业起苦苦果,造作增长诸不善业,此业习气所熏,现法之识者,是因位识;由依此识,未来世中于恶趣处结生之识者,是果位识。如是由于无我真实义愚增上力故,未如实知善趣真苦、妄执为乐,即便造集福、不动业,尔时之识是因位识;由依于此,遂于欲界上界善趣结生之识,是果位识。(《菩提道次第广论》卷7)
这个“因位识”与“果位识”这两个名相,在经论中是无法找到的,这是宗喀巴分不清楚什么是意识与本识的缘故,而企图以六识论的邪见,将意识分成两部分:现法之识称为因位识,未来结生之识称为果位识。想要这样来建立六识论,可以成就因果流转的这种正理,依于这样的妄想而自己擅自建立这些名相。
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持业识、持种识,绝对不是宗喀巴所指的意识细心或极细心。因为意识于此世舍寿进入正死位的时候,就已经断灭了;而后当中阴身现起时,随即生起中阴阶段的意识,这是依附中阴身才能存在的生灭法,而中阴身也是阿赖耶识所生的;当中阴身入胎而断灭时,中阴阶段的意识即无所依附而再度断灭;若投胎成为人道中的有情,在入胎后前几个月的时间里,因为五根还不具足圆满,所以意识尚未出生,此时等同无心;无心则不应使色身继续生长,显然初入胎前几个月中的住胎识不是意识。更清楚来说,入胎后受精卵中仅有入胎识阿赖耶识及第七识末那识存在,再藉由母胎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而使胎儿五根渐渐成长;数月后胎儿五根的功能具足了,才能开始现起意识,这是另一个来世的全新意识;因为是藉来世的五色根而出生的意识,不是藉由此世的五色根所出生的意识而去到来世,所以此世与来世的意识不是同一个。
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就有隔阴之迷;也因为有隔阴之迷,所以能够证明此意识与前世的意识完全不同的。因此前后世的记忆不能互相贯连,不像今天的意识与明天的意识可以互相衔接。所以说,意识绝对不能去到未来世,一般人的意识也不能忆念前世种种,主要的关键就是在于前后世的色身五根不相同。所以此世的意识,相对于后世的意识时,不能称为因位识,因为此世死后往生时意识已断而不能再生起,与未来世的全新意识不同;又未来世全新的意识,相对于此世现法意识,也不能称为果位识,因为不是由前世意识所生,也不是与此世意识相互衔接的同一个意识。所以,宗喀巴所说从因位识到果位识,其实不是同一个意识,乃是前后两世互不相同的意识。
佛于经中开示:众生有八个识,而八个识当中只有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能够去到未来世。但是末那识去到未来世的时候,还是原来的末那识,前后并无不同,乃是同一个末那识心体,不会因为三世的改变,而断灭后重新出生,所以唯识种智说此末那为“恒、审、思量”;阿赖耶识去到未来世时,还是原本的阿赖耶识,仍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心体,前后并不会因为众生三世流转而改变其“恒而不审”的这种体性。因为宗喀巴把具有生灭性的意识当作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这是不符合圣教量的,因为会断灭的意识不能成为因位阶段不生灭的末那识或阿赖耶识,也不能成为果位阶段不生灭的末那识或阿赖耶识。宗喀巴所指的因位识与果位识都是意识,意识永远是藉由五根、五尘、意根为缘,从阿赖耶识中出生的,是一种生灭法;生灭法只能存在一世,不可能分割为此世的因位识与后世的果位识。因为,意识只能存在一世,无法分割为前后两世,而宗喀巴却把意识建立为常住不坏的一种法,能够贯通三世,能执持业种,当成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宗喀巴显然是常见外道,证据确凿。由此可证明其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都是常见外道。
再说《广论》中此段文句也不是宗喀巴自己的见地,他只是抄录了大乘唯识经论,想要使人误以为他说的和大乘经论相同,所以他对于业种及识种的道理是完全不懂,所以混淆不清。我们应当知道:众生造作善恶染净业后,因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执藏功能,就会将熏染过的善恶业种,不加简择地全部留存在阿赖耶识心田之中成为业种,这个业种子是能够感生未来世异熟果及等流果;当业种感生未来世异熟果后,其种子中的异熟性就会消失掉,只剩下等流习气继续造业。
又业种与习气种子又不相同,宗喀巴及其追随者也是一无所知的。单论业种,因位阶段的种子等到舍寿的前一刹那业镜现前,一期生命善恶功过如同电影胶片一般在你眼前一闪,当下总结一切善恶业种都落谢到阿赖耶识中储存,由阿赖耶识执持业种,带到未来世去酬偿业报,这是业种而非习气种子,并非业习气所摄。若是此世不断熏习某一种善法或恶法而成为习惯势力,未来世这一类的习气种子就很容易现行运作,这仍然是果位的习气种子,依旧不是识种。因此,只能说因位的等流习气可以延伸成为果位的等流习气,这个道理是宗喀巴所不知晓的。
而识种是指八识心王各自的种子,也就是八识心王各自的功能差别;当八个识的种子不流注出来,也就是诸识的功能差别不现行时,就称为种子;当种子流注出来的时候,就会有诸识的功能现前运作,这个时候就称为识而非种子,也可以称为现行识,已非识种。但宗喀巴对此都无所知,将识种与业种混为一谈,真是贻笑大方。而且宗喀巴在其《广论》中士道中所论及的十二因缘法,都不曾提及十因缘法,可见得对于佛世尊为什么在《杂阿含经》中,特地将十因缘法与十二因缘法集合在同一部经中来宣说,它的目的与关联性都无所知。
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课程就只能上到这里,期待下次我们再度来共续法缘。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十二因缘(24)
本文关键字:十二因缘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第085集 十二因缘(五)许正翰老师
- 下一篇:第083集 十二因缘(三)许正翰老师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
- 《心经》所说的心是什么?
- 《心经》解读
- 佛地为什么是“常、乐、我、净”?
- 意识具足四分
- 《金刚经》在说什么?
- 证大乘涅槃前的四加行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心中建立真如心真实有的正见修四加行,方有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什么时候该放下了!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为什么所作业经过百劫之后还继续存在呢?
- 佛教谈的因果真相是什么?
- 戒有哪些种?
- 眼见为实吗?
- 因果的真相是什么?
- 如何了解佛法?
- 佛法的内容是什么?
- 绝处逢生|从信佛开始
- 人性不可考验,只需遵循
- 四种善事,会招恶果
- 不能断除自我,是修行最大的误区
- 担忧有时候也是一种诅咒
- 如何供佛?
- 什么是劫?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减劫的时代?
- 果报无法逃避
- 别人的问题我们身上也存在
- 谁在娑婆不委屈?
- 归依僧,终不归依外道徒众!
- 佛示现九难的目的是什么?
- 佛之九难是什么?
- 佛的三十二相是如何来的?
- 三十二相表
- 未悟言悟,都提下堕畜生道
- 佛身如同天人身一样会有苦吗?
- 佛陀功德广大的三种身
- 佛之无垢识与色究竟天宫之真报身、自受用身
- 什么是福?什么是慧?
- 三乘菩提的核心--八识论
- 八相成道--示现成佛
- 阿罗汉跟佛的差别
- 等觉与佛地
- 诸佛为何下生人间?
- 因听闻华严经十地品而受到启发、回小向大的
- 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
- 五十三参中的十地菩萨
- 什么是佛?
- 三业端正的人,方能进入佛道中修学十信,发
- 佛教的三种智慧
- 什么是外道邪说?
- 佛法就是实证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
- 三归依本身就是戒
- 因缘果报谁来受?
- 一切的现象都只是业种的显现
- 善恶业什么时候会有果报?
-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命终一念嗔心下堕恶道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 戒有哪些种?
- 胜鬘夫人十大愿戒
- 如何观“五蕴空”而布施?
- 布施给不同的众生,会有不同的果报
- 大布施而不能得胜妙果报的原因
- 阿罗汉为何托空钵?
- 最上布施是无所求施
- 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
- 菩萨替家人切肉、烧菜犯不犯戒?
- 菩萨戒子可以赌博吗?
- 受菩萨戒学佛人占卜算命违犯菩萨戒律!
- 菩萨于大悲中生!
- 如何能在菩萨道上精进修行,勇猛不退?
- 如何布施才能成就殊胜美妙的果报?
- 修行不只是知道,更要做到!
- 您是哪一类别菩萨?
- 亲近善友为第一
- 什么叫作度众生?
- 出家的实义菩萨调伏他的出家弟子当教习八智
- 什么是以定为禅?
- 什么是事忏和理忏?
- 忏悔的意义是什么?
- 修福能抵罪吗?
- 学佛是否太过消极?
- 模糊的取景框
- 绝望带来希望
- 要实证“法”,应准备好“次法”--福德
- 没有改不掉的恶习,关键还是看自己
- 感谢指出我们过失的人
- 天下没有我不能与之和乐相处之人
- 不是不报,时节因缘未到!
- 神通第一也逃不了因果!
- 如何才能远离嫉妒?
- 世间最毒的莫过于贪瞋痴
- 什么是福?什么是慧?
- 度人难,度亲人更难!
- 烦恼主要是由意根的执著所生
- 布施的利益
- 止息烦恼的几种方法
- 什么是佛?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什么是以定为禅?
- 为什么说佛教是男女平等?
- 佛教是重男轻女的吗?
- 偶像崇拜的问题是什么?
- 佛教是偶像崇拜吗?
- 什么是事忏和理忏?
- 忏悔的意义是什么?
- 宇宙器世间是怎么形成的?
- 众生的生命为什么有种种差异?寿命为什么有
-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为什么念佛一声罪灭河沙?
- 为什么说我们有多如恒河沙的罪业?
- 佛示现九难的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残缘?
- 佛之九难是什么?
- 为什么所作业经过百劫之后还继续存在呢?
- 佛教谈的因果真相是什么?
- 第001集 新判教 蔡正礼老师
-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 第003集 《广论》缺少什么? 蔡正礼老师
- 第004集 《广论》缺少总相智 蔡正礼老师
- 第005集 真藏传佛教--觉囊派略说 陆正元老
- 第006集 宗喀巴揭开正法隐没的序幕 陆正元
-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
-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 第009集 密教之修行不能使人成佛(上) 章正
- 第010集 密教之修行不能使人成佛(下) 章正
- 第011集 要证如来藏的六个条件 章正钧老师
- 第012集 密教之菩提道次第误谬 章正钧老师
- 第013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一) 孙正德老
- 第014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二) 孙正德老
-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
-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
-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释迦佛于然灯佛所受记成佛的因缘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为什么念佛一声罪灭河沙?
- 受三归依戒
- 观像念佛法门之修证
- 九品往生表
- 如何发愿?
- 为什么“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殊胜的念佛法门
- 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 保健脊椎的平背拜佛功
- 往生极乐世界不受众苦,是不是诸佛菩萨代我
- 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
- 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如果行善,将来是否
-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 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
- 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
- 什么是中阴身?
- 持一尊佛名号,现世得十种的利益
-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极乐世界可以自在享用胜妙五欲!
- 为什么说佛教是男女平等?
- 佛教是重男轻女的吗?
- 宇宙器世间是怎么形成的?
- 众生的生命为什么有种种差异?寿命为什么有
-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 你要伤害自己多深?
- 眼见为实吗?
- 在家菩萨维系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 在家菩萨的修行
- 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 真正的富贵与吉祥
- 什么是劫?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减劫的时代?
- 幸福是自己的事
- 一念之间
- 我是谁?要去哪里?
- 世界本来完美
- 离婚,我们还是朋友!
- 如果还有明天
- 邪淫的恶报
- 以清净心、无所求心布施,未来世得上妙果报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5期 法雨普降,泽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4期 5/6~5/7 两天
- 延寿禅寺《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3期 开演
-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 大年初四《六祖坛经》系列讲座:杭州富阳区
- 禅宗的各宗与祖庭
- 戒香的熏修功德非常重要
- 重走虚云路,朝圣鸡足山!缅怀大德志,修持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16年12月泰国曼谷禅修之旅开始报名了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代画僧 | 担当山水全集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精选丨朴院,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一处禅意生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香积如来所食之余饭,凡有食者都能灭除一切
- 闻香悟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