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

96、空乱意众生错会空性与空相 正礼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礼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次《胜鬘经讲记》我们刚好介绍到“空乱意众生”这个阶段,那这个经文我们来重新念一遍,让我们知道“空乱意众生”在经文里面的位置。

世尊!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何以故?于此六识及心法智,此七法剎那不住;不种众苦,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世尊!如来藏者,无前际,不起不灭法;种诸苦,得厌苦、乐求涅槃。世尊!如来藏者,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如来藏者,堕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空乱意众生”指的就是说,对于“空”这个法,他产生错乱的理解,就叫作“空乱意众生”

“空”在佛教里面,它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空很难令人理解,在佛法里面有非常多谈到“空”的内涵。那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佛法中,事实上有所谓的两类法:一类法就叫作生灭法,另外一类法就是不生不灭法,法界中就是这两类法;这两类法刚好有它独特的名称,一个叫作“空相”的法,一个叫作“空性”的法。所以这个空相跟空性,其实它就会有所谓的共相的问题,这共相就叫“空”。所以有时候这个“空”,到底指的是空相呢?还是指的是空性呢?那就要由经文的前、后文,或者是说实证者他所想要表达的那个内涵,来确定它的意涵。那我们说不管是空相或是空性,其实它代表的就是法界中的两类法,这两类法其实就是所谓的总相智

我们可以知道在《阿含经》里面就有提到所谓的总相智,而这总相智有两类法。我们来看看《阿含经》里面,对这个部分由舍利弗的叙述可以来看出来:

舍利弗白佛言:“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如来为我说法,转高转妙,说黑、白法,缘、无缘法,照、无照法。如来所说,转高转妙,我闻法已,知一一法,于法究竟,信如来、至真、等正觉,信如来法善可分别,信如来众苦灭成就,诸善法中,此为最上。世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无有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长阿含经》卷12)

舍利弗在这段经文里面,他就有提到有所谓的总相智的问题,这总相法呢,它就有所谓的黑法、白法,缘、无缘法,照、无照法。

我们说这个黑法就是世间法,它是生灭变动的,这个就叫作黑法。也许我们世间人认为说,我们行善啊!这应该是好的法吧!应该属于善法吧!可是在佛法里面,认为说即使生天的善法,其实那都是由这个意识境界所进行的,所以最后这个意识境界,能够有生天的善法,它同样能够有造恶的恶法;所以整个来看,其实跟意识相关的这些法,它都称为黑法。那“缘”的法也是一样啊!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所以它可以因缘所生生善、因缘所生生恶。“照”,我们可以有了知境界,这叫作“照”的法,所以它可以了知善的境界、了知恶的境界,这叫作“照”法,所以这是属于一类法。

另外,还有一类法叫作白法无缘法无照法。什么叫白法呢?祂是清白、清净、无染的,而且是无始劫祂都不染著的。因为这个法,祂是法界的实相,祂是众生的本体,然后这个法祂是不生不灭法;这个不生不灭法祂是如如不动的,所以祂对于众生在三界里面的这些法,祂是不了知的,所以说这个法祂就称为白法。那祂也是无缘法,表示说祂不是因缘所生法,因为祂是在法界中本来存在的一个法。而且祂也是无照法,说明这个法祂是没有境界的,祂不会像我们的众生心,可以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或是有一种知觉,祂都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说祂叫作无照法——对于境界祂不去照了。所以法界中就有这两类法:一类就叫作生灭的,它是黑法,它是因缘法,它是照了境界的法,这个也叫作空相;因为它可以照了境界,所以它就是有相貌的,众生是可以了知它的相貌。那另外一类法就是不生不灭法,祂是白法、无缘法、无照法;因为祂没有境界相可以让众生去认识祂,所以我们就特别说不以祂这个来说祂,而用来说祂,所以就称为空性

那如果有一个人因为修学佛法之后,他能够了解所有的生灭法的总相,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已经了知了空相的法,他就可以证得一种独特的三昧,那就叫空三昧。因为所有的生灭法最后都会灭尽,变成空无,所以能够了知一切法它的所有的范围,能够正确了知“之后它必然终归灭尽”。因为这样子他证得了一个叫作空三昧,证得空三昧就获得声闻见道的初果。如果是证得所谓的不生不灭法,那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知道什么叫作不生不灭的、能够如如不动的,祂能够永远清净,不是因缘法,祂也不了别境界的这样的法。这个法在《阿含经》里面把祂称为叫作金刚三昧;为什么称为金刚三昧呢?因为这个法,祂是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把祂破坏掉的,所以那个叫金刚三昧

在大乘法中,有时候所谓的《金刚经》所说的,也在讲这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涅槃、本际等等、等等,祂有很多的名称。可是在《阿含经》里面,特别把证得法界的根源、众生的本体的这个不生不灭法,把那样的智慧称为金刚三昧。而且这个金刚三昧跟空三昧两个有相当多的关系,我们来看看《阿含经》里面怎么样来介绍金刚三昧的:

尔时,等寿、大智二比丘,俱得金刚三昧。当于一时,等寿比丘在闲静之处,入金刚三昧。时,诸牧牛人、牧羊人、取薪草人,见此比丘坐禅,各各自相谓言:“此沙门今日以取无常。”是时,牧牛人及取薪人集诸草木,积比丘身上,以火烧已,而舍之去。(《增壹阿含经》卷45)

这是在说明:贤劫的时候,在 释迦牟尼佛之前有一尊佛,叫作 拘留孙如来,祂有两个大弟子,一个叫作等寿,一个叫大智。因为他们等寿跟大智两个比丘,都是证得金刚三昧了。可是有一次,这个等寿比丘进入了金刚三昧(在山林中进入了金刚三昧),当时旁边有一些牧牛的人、牧羊人,或是去那边捡些柴火要来烧的人,就看到这个比丘怎么坐在那边都没有动静,他们就认为“这个比丘已经舍寿了、往生了”。他们就捡了一些木柴,就把他火化了(把他荼毘了),然后他们看到火烧起来,他们就离开了。

那我们看后面的结果如何?

是时,等寿比丘即从三昧起,正衣服,便退而去。是时,比丘即以其日,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诸取薪草人见此比丘村中乞食,各各自相谓言:“此比丘昨日以取命终,我等以火焚烧,今日复还活,今当立字,字曰还活。”(《增壹阿含经》卷45)

就是说,这些人把柴啊、草啊,把它堆在等寿比丘身上,放火烧了之后,他们就离开了。可是这个火并没有真正伤害到这个等寿比丘,所以这个等寿比丘他离开了这个金刚三昧之后,把衣服整理整理他就离开了,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然后他还去村庄里面乞食。结果当时去拿这些木柴、草的堆在等寿比丘(身上)的取薪草人,就说:“这个人不是昨天已经死掉了吗?而且我们还堆些柴火把他烧了,怎么他现在又活过来了!”他们觉得非常惊讶,就把他取一个特别的名称,就叫作“还活”

那接下来 佛陀还说明这个“金刚三昧”的功德。我们看经文:

若有比丘得金刚三昧者,火所不烧,刀斫不入,水所不漂,不为他所中伤。如是,比丘!金刚三昧威德如是。今舍利弗得此三昧,舍利弗比丘多游二处:空三昧、金刚三昧。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行金刚三昧。如是,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45)

释迦牟尼佛把贤劫 拘留孙如来当时的两个比丘都证得金刚三昧的这个事情,还有遭遇到被火焚烧结果安然无恙的这样的事迹跟大家说;然后说这个金刚三昧是火所不烧的、水所不漂的,也不是任何人可以伤害的。而且特别说舍利弗他也证得这个金刚三昧,而且说啊,舍利弗经常在他的内心中游于两个处所:一个叫作空三昧,一个叫作金刚三昧。所以显然空三昧跟金刚三昧,它是两个不同的智慧的。

空三昧就是我们刚刚前面说的,它是属于蕴处界,它是属于生灭的一类法;这个部分能够知道它整体的范围,看出这个总相,知道它最后都会变成空无,所以这个叫作空三昧。那这个金刚三昧就有别于空三昧,祂是一个不生不灭的法,祂是没有任何法可以破坏祂的——所以这个等寿比丘入了金刚三昧,火照样不能烧祂。所以说,这个金刚三昧所指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本体——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经过生生死死来到现在,祂还是成为我们的这个本体,成为我们的法身;所以显然这个法,祂是犹如金刚,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破坏祂的。所以因为这样子,如果有人证得这个法,就称为说他证得了“金刚三昧”

那这个金刚三昧跟空三昧,其实它是有一些关系的;也就是说,要把一切法都能够了解它的范围之后把它灭尽,就可以看出原来还有一个金刚三昧在。所以我们在佛法里面有说四圣谛:苦、集、灭、道。这个苦集灭道里面的灭谛,其实它不是说把所有的法灭掉之后就没有东西了;如果把所有的一切法灭掉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剩余的话,那叫作断灭,那个不能称为灭谛。灭谛所说,是它有一个真实法,这个真实法是因为把所有的法都把它灭掉之后,还有一个法存在,所以祂是一个真实理。不是说因为它是“灭”谛,把所有的法灭了之后什么都没有,那这样子就不是真正的道理。所以灭谛说的是有一个真实的法,这个真实的法,如果你把祂看清楚的时候,是要把一切法灭尽的;所以说这个灭谛,就是要以灭尽一切法的眼光来理解说:灭尽一切法之后,还有一个生命的本体,这样才叫作灭谛

所以,显然空三昧是作为证得金刚三昧之前的一种智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要能够证得金刚三昧,一定要先有空三昧的智慧。因为他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法,什么叫一切法呢?就是我们的蕴处界、我们的身心当作是一个整体;然后当它灭尽——就是一个人死亡之后(灭尽了身心之后)——还有另外一个法,另外那个法如果能够实证到,那就获得“金刚三昧”

所以,显然空三昧跟金刚三昧它们彼此之间是有互相连带的关系;也就是说,空三昧是看到我们的身心皆可灭尽,可是还有另外一个法祂存在,那个法能够证得祂,就叫作金刚三昧。可是如果没有金刚三昧这个观念的人,他说:“我把蕴处界都灭了(把身心都灭了),人死了就没有了。”那这样的话,他也不会有空三昧。空三昧是因为有一个法祂存在,使得蕴处界灭了之后,在未来世在流转的时候还能够再出生。所以他这些蕴处界能够再出生,是因为他有一个金刚三昧里面的金刚的这个心,祂能够出生一切法,所以空三昧跟金刚三昧,它有彼此的相关。由于有生灭的法跟不生灭的法和合成所有众生的这个生命,所以众生才有轮回可言。所以一个完整的生命,它一定是有所谓的空三昧跟金刚三昧和合起来的;而且这两个智慧合起来,才能够正确地看到一个完整的生命。所以,空三昧跟金刚三昧就有这样子彼此相关的关系。

那我们看看这个在《胜鬘经》里面,在前面的部分应该已经有老师来说明灭谛的道理,那我们看一下这个经文再来互相呼应一下:

不思议是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亦非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慧境界。譬如生盲不见众色,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苦灭谛者亦复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识所缘,亦非二乘智慧境界。(《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我们看胜鬘夫人就说灭谛这个道理,它不是一切众生的心识能够去缘它的,因为无法想像怎么会人死了之后,还有一个法存在?很难理解。那祂也不是阿罗汉或是辟支佛他们的智慧境界所能理解的,因为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把自己灭了、入了无余涅槃,可是其实他是自己消失掉了;那他自己把自己灭掉,舍寿之后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所以显然这个灭谛,不是一切的凡夫众生或者是二乘的圣者所能理解的。

所以,胜鬘夫人就特别在这个《胜鬘经》里面强调灭谛它是不思议的——就是不是一切的众生他内心里面可以想像得到的,他一定要经过大乘法的熏习,然后还有一些禅法的锻炼,他才有机会经由空三昧的证得之后,再证得金刚三昧。这样才能够确实了解灭谛到底真正所要说的内涵是什么,而这个部分就是金刚三昧的智慧所要实证的部分。那关于金刚三昧祂的其他的部分跟常见、跟断见的关系,我们在后面再来跟各位介绍所谓的证得金刚三昧之后所引发的智慧的内容。

我们就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02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