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

129、胜鬘师子吼(四) 正墩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墩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系列佛法讲座。今天要继续为大家解说《胜鬘经讲记》的最后一章〈胜鬘章〉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如来开示说,这部《胜鬘经》还可以称作什么经名?第六个受持法,叫作《说无边圣谛经》。因为一般人对佛法其实无所知,除了许多人误解佛法是修善济世、打坐静心。好一点的,最多也只是知道:“苦、空、无我、无常、一切缘起性空,所以要修八正道、十二因缘。”认为这就是全部的佛法了,但其实这才只是二乘法,只是佛法的一小部分,而且不究竟,不能代表佛法;而在菩萨所修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中,其实圣谛无量无边,所以才有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而这部《胜鬘经》就点出了这个道理,让真正的学佛人可以了解开悟的时候并不是究竟佛地,仍然还有无量无边的佛菩提圣谛需要继续修学,所以这部经又名《说无边圣谛经》。

声闻、缘觉圣人初始观察圣谛时,他们是以一个世俗谛的智慧而断四种住地烦恼,知道出离三界生死的功德,并且是可以印证自己确实已经亲证,也善于了知断这四种烦恼的真实法义。然而出世间的上上智,并不是经由四种烦恼的次第断除而渐渐达到的;也没有一种出世间的上上智,是借着断除四种烦恼的因缘而渐渐完成的。没有一个渐渐可以到达或者渐次修断亲证的法,可以说是出世间的上上智。以金刚作为譬喻,这种出世间上上智的智慧,是第一义谛的智慧,不是声闻、缘觉不断无始无明住地的那一种初始的、入门的圣谛智可以说是第一义谛的智慧。如来是以无二的、没有另一个法可以相提并论的圣谛智慧,来断除与无明住地同时存在的四种住地烦恼。如来应供等正觉,不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证的境界。世尊不可思议的人空、法空智慧,是断除一切烦恼的随眠。如果断坏了潜藏在第八识如来藏中一切烦恼种子的究竟智慧,这才可以说是第一义谛的智慧。而刚刚进入佛法中的声闻、缘觉圣谛的智慧,不是究竟的智慧,那只是开始走向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基础而已。

圣的道理不是讲一切的声闻、缘觉。缘觉、声闻只成就有量的功德,声闻、缘觉由于成就了少分的功德,所以被称为圣。可是圣的真实义不是在讲声闻谛、缘觉谛,也不是声闻、缘觉所证的功德,而是大乘菩萨所证的佛菩提,觉悟了世出世间的法界实相。而这个真实的道理是由如来在人间第一次觉悟到而了知了,然后才为被无明壳所隐藏的世间众生来打开、显示、演说,因此菩萨才能够依循修行;而成佛之道要修断的烦恼是广大无边的,所要证的功德也是无边的,当然成佛的神圣功德也是无边广大的,所以佛菩提才能够叫作真正神圣的真实道理,应当如是受持。

《胜鬘经》的第七个经名为《说如来藏经》,因为这部经主要在阐明如来藏的体性。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这是凡夫众生、一切外道乃至不回心的二乘大阿罗汉所无法想像的;当你亲证了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时,你才能够了解原来其中的道理如此。可是这个自性清净心究竟在哪里?若只是广读经论,没有善知识的教导而没有实证祂,就算对经论中或者善知识所说法,对如来藏体性的内容可以倒背如流,其实仍然是无法了知的;必须是要亲证了,才算是开悟,这样才会知道。而这一个自性清净心说的就是如来藏心,所以这部经名,又叫作《说如来藏经》。

圣谛的道理,所说的甚深的法义,是非常微细而难以了知的,这不是用意识思维、打量、研究、推理所能够知道的智慧境界。这如来藏胜义的真实道理,是有智慧的学佛人所知道的,而学阿罗汉的人却是无法知道的;这是一切世间有情都无法相信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谛所说的一切法义,其实都是在说非常深奥的如来成佛之性的蕴藏。如来藏的究竟境界,是如来的境界,不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我们一切佛子应当以如是道理来受持。

《胜鬘经》的第八个经名是《说法身经》。因为一切诸法的缘起都从如来藏来,如来藏为诸法之根源,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是对无量烦恼藏所缠缚的如来藏不生起疑惑的人,他对于出离无量烦恼藏的法身也就没有疑惑了。对于说如来藏、如来法身、不思议的佛陀境界,以及对如来藏所作的种种方便说,都能够心得决定而不犹豫,这个人就是已经信解 佛所说的二种圣谛了。

像这种难知难解的法义,指的就是二种圣谛的真实道理:作圣谛以及说无作圣谛这两种道理。所以所说的作圣谛的道理讲的是有量的四圣谛,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单单只有证得这一种以蕴处界法作为观察、修证基础的四圣谛,却不知不证佛菩提的人——这是指二乘的圣者——其实他们是不能够知道一切的苦,也不能够由他自己来断一切的苦集,也不能由他自己来证一切的灭,来修一切的道。由于这个缘故,才会说有两种生死,第一叫作有为的生死,第二叫作无为的生死。涅槃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说有两种,叫作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

二乘圣人断尽了烦恼而能够入无余涅槃,虽说是证得无余涅槃,但其实他们那个涅槃还是有余的,因为还有过恒河沙数的无明住地上烦恼未断,尘沙惑仍然存在,所以说他们的无余涅槃仍然是有余,只能在二乘菩提中说是无余涅槃;只有诸佛所证的涅槃才能说是灭尽无余。所以,胜鬘夫人依有为生死、无为生死的差异,来说涅槃的有余与无余,这是不同于四阿含中所说的阿罗汉的有余或无余涅槃。所说另一个无作圣谛的真实理,是说无量的四圣谛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说能以自己的能力了知一切的领受、一切的取都是苦,也能以自己的能力来断除一切受的集,证得一切受的灭,修得一切受的灭尽之道。像这样的八种圣谛,如来说就是四圣谛。

像这样的四种无作圣谛的真实理,只有如来应供等正觉在种种诸法中已经得究竟,不是阿罗汉、辟支佛在诸法中已经修得了究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并不是声闻的下品解脱法、缘觉的中品解脱法、或者菩萨的上品解脱法能够得到涅槃,为什么又这么说呢?因为唯有如来应供等正觉对于无作四圣谛的真实道理,已经在一切的事相上获得了究竟了;这是由于一切如来应供等正觉都已经究竟知一切未来的苦,究竟断一切烦恼、上烦恼所摄受的一切集,并且已经将一切的意生身灭除了,于一切苦——不论是粗重苦或者是微细苦——都已经究竟灭尽,而且是自证自知了。

并不是毁坏蕴处界等等诸法的缘故而可以说是苦已灭尽,真正的苦的灭除,其实是说无始以来就已存在,从来不曾有所造作,心一向如如而不曾起心动念,而且永远不堕于一切诸法中故不灭尽一切诸法,又能够远离灭尽一切诸法的境界,并且是常住而不曾间断的无间等法,这样的法是有真实自性而不是性空唯名的,而祂是本来就已经清净,本来就远离一切烦恼藏的心。超过恒河沙数与如来藏同在、始终不脱离如来藏但也不异于如来藏的不可思议佛法,能够具足成就了,这样才说是如来地的法身。像这样的如来法身,其实是不离开众生烦恼藏的那个实相法界真实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名为如来藏。我们应当以如是道理来受持。

《胜鬘经》第九个名称,《说空义隐覆真实经》。空的道理很难理解,进入佛法就是在学佛,所以假使有人在世间法上不如意,然后进入了佛门修行了,社会大众就说:“他在十几年前就遁入空门了。”这样被世俗人所认知及标签化的空门,听起来好像是很灰色、很消极,好像是已经心灰意懒了,就像是油尽灯枯的状况;但其实不然,只有二乘人才是这样的。真正的佛法,或者说佛法的根本精神并非如此,而是越修越奋发、越精进,越发地积极。这是因为空的真实义并不是被世间人长期误解的空无,而是本来具有真实殊胜的义理,但却以隐覆密意而说,这个隐覆密意而说的空,其实却是真实的,是常住不变的,不是消极性的缘起性空;因为《胜鬘经》说出了这个道理,于是就另外有一个经名:《说空义隐覆真实经》,应当如是受持。

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空,有两个道理:空性与空相。空性,指不空的如来藏,因为这个空确实有真实性;空相则是蕴处界的一切法无常空。如来藏空智有两种: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指如来藏这个心体离开一切烦恼种子的现行,与烦恼的作用不相应,离一切烦恼种子功能。但祂也有祂自己的自性,除了含藏七识心的自性之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自性,因此说祂具有超过恒河沙数与祂同在的、与祂有关的,却是凡夫所不能分辨的不可思议佛法;由于祂有这样的自性,所以说祂叫作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说如来藏烦恼空;不空如来藏,是说如来藏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不是名言施设。

三乘菩提的不可思议佛法,都是不离、不脱、不异于如来藏的,而这些不可思议佛法是超过恒河沙数而不可计算的,因为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是无量无边而无法计数的。如来藏有这样的不离、不脱、不异的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又说祂是不空如来藏。入无余涅槃以后,剩下本际真实、清凉、离热恼、常住不变,所以不是断灭。因此大声闻们都能相信佛语,能信如来所说。阿罗汉、辟支佛的空智,都是在四不颠倒的境界上面运作,可是四不颠倒之中的真实法还是不知道。对这个空智是本所不见、本所不得的;这个如来藏的空智是唯佛所证,而菩萨世世随佛修学,所以才能分证。而且,只有佛地才有资格说一切苦灭,阿罗汉、辟支佛仍然有许多苦未灭,并没有坏一切烦恼藏——还没有坏尽一切烦恼的种子的执藏;他们仍然还有许多的烦恼种子存在着,只是断除了分段生死的现行,我们应当以如是道理来受持。

《胜鬘经》第十个经名,是《说一谛经》。一谛当然不是讲四圣谛,而是讲大乘灭谛;是说真实的圣谛都是从佛而来,然而佛的所证、所知、所见,都是这个如来藏法身的境界。四圣谛,有三谛是无常法,其中一谛是常法,因为有三个圣谛,是进入有为相的,所以是无常的法。如果是无常的法,那就是虚妄法。虚妄法就不是真实的道理,就不能称为谛,也不是真实的常,也不是究竟的所依。由于这个缘故,说苦谛、集谛以及道谛,都不是第一义谛,都不是常而永恒的,不是一切佛子的究竟归依处。所有的诸谛归纳到最后,就只有一个大乘灭谛,而大乘灭谛的实行却都是大乘的道圣谛。可是大乘的道圣谛所说的,却纯然是依如来藏空性而说,因此这部经又名《说一谛经》,应当如是受持。

《胜鬘经》第十一个经名,是《说常住安隐一依经》。四圣谛中,苦、集、道三个圣谛是有为相,只有苦灭谛是无为相。苦灭了就是解脱,苦灭是出世间法中的究竟位。二乘人也灭苦,可是不究竟。苦灭谛这个圣谛,是离开有为相的,因为苦灭的真正的道理就是把蕴处界我全部灭尽。而无余涅槃中有本际识常住,不是断灭空。如果本际识是常,就不是虚妄法;若不是虚妄法,那当然是真实理,也是常住法永不坏灭,而这个本际识如来藏当然也是诸法的所依,一切万法由此出生,以菩萨亲证这个出生万法的本际,如来藏当然是第一义。但这一个本际,二乘人却不曾实证。

进入佛门不必恐惧学空修空时,因为空性是光明、清凉的,而且是真实、常住不变的,所以进入佛门而成为消极的、负面的观念,那是错误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佛菩提。真正的佛菩提是修如来藏法,由如来藏的实证而证得常住法,证得常住法以后心中绝对不消极,反而会很安隐;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常住法实证以后作为所依,而这个所依是真实法,也是一切法的根源。所以有许多人证得如来藏以后,发觉原来佛法是真实的、是可以实证的,不是想像的,所以心中就觉得很实在。这个实在就是从如来藏作为你的所依而来,而《胜鬘经》正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应当如是受持。

这一集的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86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