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

122、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四) 正墩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墩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来继续说明:“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

观如来是“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维摩诘所说经》卷3)所谓的福田,在《优婆塞戒经》中如来开示说:

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优婆塞戒经》卷5)

就如同是耕作的田,因为在这个田上面,耕种者得到了后世的广大福报,所以称为福田;福田有三种。若因本身福报或因缘不能回报施主对他的布施,这类的有情称作贫穷田;在世间之中,是对我们有莫大恩泽的,像是父母,就算尽最大力量也不足以回报,这叫作报恩田;布施的对象是有功德在身,指在三乘菩提的修证,有实证解脱、证菩提者,或者能令众生得解脱、证菩提者,那是功德田。佛陀既是报恩田也是功德田,僧宝则可兼具三种田;但若是凡夫僧,本身没有亲证佛法智慧的功德在身,如未断我见,更不用提是证悟菩提,便不属于功德田,只是贫穷田。

贫穷田的凡夫僧,若出家后一生精严持守戒律,而且具足一切正见不毁谤大乘,能广为其他有情众生演说、开示三乘菩提的圣道修行法门,利乐众生,虽然不能亲证解脱,不能得无漏戒、无漏定及慧解脱,但供养这样的凡夫僧宝的人仍可获得无量的福报;至于有些不持守戒律、不作忏悔,不肯亲近真正善知识请法,因此连身口意行的过失,自己都无法判断,或者为了世间利益毁坏一切的戒律,完全放逸自己在世间欲乐上的出家人,在佛法之中称为哑羊僧、及无惭愧僧;又再加上还有一些本质上,所信受、修持、宣扬的内涵不属于佛法教义,而持守外道恶戒,甚至实质作为是误导众生,害人法身慧命的附佛外道,这种连表相佛法的崇隆三宝,可令初机学人因信受三宝,奉持五戒十善的接引善缘都谈不上,丝毫无功德,乃至根本不是僧宝。

若想要在布施种福田时能得未来世的广大殊胜果报,有三个原因:有施者、有财物、而且有受者。那受者即是田,第一,田殊胜,是说福田本身是最殊胜的,譬如说十方诸佛是最胜田;第二,物胜或者财胜,若所施的财物是殊胜的,将来回收的福报也是最广大的;第三,施主胜,如果施主本身也有功德在身,比没有功德在身的一般人种福田所得的福德更大。如在佛法中实证者,便是殊胜的施主,具足三种胜法的供养,就是最胜大的种福田,真实佛—法身佛自心如来—是 佛陀的第八识无垢识,无形无色,不领纳、不受用大众的供养,所以不能说自心如来是福田。《大智度论》说:

“云何名为福处?”答曰:“《阿毘昙》言:‘福者,善有漏身、口、意业。’”(《大智度论》卷33)

可爱异熟果福报的显现必须要有情于先世造作的善业,包括布施、持戒、修定等透过这些身口意的造作,都是成就福报的业行,因此要成就布施或供养而有福田的播种,要具足身口意,那个布施才能够成就;若没有具足身口意,那个布施便不成就。如果想要藉用观想的方法来作供养,只有心行而没有口行,无身行,那就不是布施了,不能够成就布施供养的福业。

布施时必须有舍相应善思的心行——有布施的作意,然后向供养对象发出言语:“这个财物、饮食供养你”,还要有实际身行的作为拿出布施的财物、饮食等给受施者,也就是布施供养要具足身口意。法身第八识才是真实佛,而报身佛、应身再加上化身,这些佛身都是属于可生灭的;当供养应身佛时以最大恭敬诚心供养最精美的食物,应身佛受用饮食,法身佛并没有受—没有吃到—自心如来没有福田可受你的供养,所以说佛非福田;但也不能因此说佛不是福田,因为明明两千五百年前,你值遇 释迦如来在人间示现成佛,而你恭敬供养一钵饮食,佛陀接受你的供养、也享用了,因此今天可以证悟明心,因此也不能够说 佛陀不是福田,因为真实如来的释迦法身,还会有应化身示现在人间受用了供养的一钵饭菜,佛的觉知心、色身也领受了色香味,以及长养诸根大种,所以仍然是福田。由于双具二者,所以说非福田、非不福田,因此说 佛陀不是福田,也不能说不是福田。

应供养简称为应供。如果是众生尊重的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而佛陀是人天至尊,为无上的最胜功德田,当然是一切人天都应供养的大福田。但因为诸佛都不需要任何人供养,而且法身更不需要任何人供养,因为法身不是世间的五蕴身、更不是欲界的色身,不需要受用饮食来维持;像中阴身如果不供养,气力也会微弱,而法身佛无形无色,不需要三衣一钵,也不需要有精舍、卧具,也不需要有财物的供养,佛的无垢识永远不坏灭、衰弱,不需要任何人供养,一切有情的如来藏法身也不需要任何人供养,所以佛的真实法身是不需要供养的,所以说非应供养。而不论是谁想要供养法身佛,都供养不到、供养不着;但如果因此说,诸佛真的是不应供养的话,那也不正确,因为诸佛还有应化身在三界中示现,既有应化身就能供养;连声闻道的阿罗汉都是人天应供,何况是究竟成佛的佛应化身呢!所以当然也不可以说“不应供养”。

接着我们还要观如来【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维摩诘所说经》卷3),假如说佛陀在人间有取,这样说法也有过失,说佛陀无取,也有过失;假使说如来无取,但经中常见“如来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如来色身有取饮食、觉知心也取了色声香味触法,看来如来是有取啊!又当有人向佛求法请问时,佛听闻所说问题时 佛也是有取,如果不取,佛便不知道你所说;既然应身佛有这些取,取六尘、取饭菜、取语意,就不该说一切皆舍,所以说是非舍。但在取的同时,还同时有个非取的;众生供养了饭菜,应身佛取饭菜,法身佛并没有取饭菜,既然无取就应当说祂是无取的。

我们还要观如来是“非有相非无相,”(《维摩诘所说经》卷3)如来示现降神母胎于人间成佛,才有五根身的身相可让众生亲近,若没有身相时就无法在人间游行,度化人间有情、弘扬佛法,因此说如来非无相。如来一定要有色相、要有心相在人间,众生才能够奉侍如来、恭敬学法,有相的应身佛,是感应众生得不得度的因缘而示现在人间;而真实佛——法身如来,祂的自身却从来没有任何形相。诸佛如来在人间示现时,同样都是八识心王,前七识有心相、色身有身相,可是第八识无垢识却无形无相,无色相可言,第八识不了别六尘、也没有心相可言,是永远的无相,那这样合并如来的八识,其中有非有相的无垢识、也有心相的前七识,与有色相的色身来看,当然说如来是非有相、非无相。

还要观如来“同真际、等法性;”(《维摩诘所说经》卷3)如来既然在人间有应化身,我们不可以说如来的应化身是虚妄法;从二乘的声闻道来说,五蕴十八界绝对是生灭法,因为他们必须要把它灭除而进入无余涅槃中。但二乘解脱道与大乘佛菩提道是截然不同的,从大乘法诸菩萨、诸如来所说,如来藏出生的五蕴十八界,蕴处界是依如来藏而有,蕴处界转依于如来藏、收摄归纳于如来藏中,而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永不灭,而菩萨修学菩萨道后也永远不入无余涅槃。从这样看来大乘佛法菩萨的蕴处界,显然是每一世都应当有的应身其实都是如来藏身,不能说祂全部都是虚妄法。因为菩萨悟后,已经把他的五蕴身心摄归于如来藏——属于如来藏的一部分了;所以证悟后,菩萨看到一切有情都说是见到如来藏,因为看到任何有情就看到如来藏,不只是看到有情的五根身;而五蕴身心是无常虚妄的,却是每一世都不断会有的,所以五蕴身心的本身就是如来藏,无一法而非如来藏,证悟真心后现前所现观正是如此;如来应身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人间应现的十八界—从如来藏出生—其实也是如来藏法身的一部分。所以如来的色身、如来的七识心,我们都说是等同真际,不异于法身如来的这个真实法界本际。因为如来不断地与无边的众生感应,因而不断地在十方世界应现如来的色身,如经中说“如来身无尽”的道理,因为如来成佛后,仍依初地时所发十无尽愿,永不入无余涅槃界中,会继续不断地于十方世界示现应化身,因此如来八识心王和合示现应化身,这时的如来应化身与八识心王其实就是真际,与真实本际并没有差别。

“法性”讲的是如来藏的功德性,如来演说的一切法、所示现的一切法、所显示佛地真如,乃至如来应化的色身、六识,也都属于法性之一。如来藏有真实自性,真实不虚出生了世间一切法,而众生所知的一切法都是直接、间接、或辗转从如来藏出生,因此一切法的功德性其实就是如来藏的功德性,诸法的法性都是如来藏性。如《楞严经》所说:“五阴、六入、十二处,都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如《大智度论》中所说:

诸法亦如是,一切总相、别相皆归法性,同为一相,是名法性。(《大智度论》卷32)

《阿含经》虽说诸法缘起性空、无常、无我,但缘起无常的诸法依然是如来藏性,因为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而蕴处界及蕴处界辗转所生的万法,都是生灭性,都是生灭法;缘起无常,其性本空。也就是说,这些缘起无常的世间一切万法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性,所以才说其性本空。而这些无自性的世间诸法,因为无自性,无法自己无缘无故地单独就出生,必须藉缘才能出生,所以说是缘起的法;同时没有自性的生灭法,因为本身没有自性,其他所有一切藉缘也是没有自性,也不具有其他任何被出生的法的法性;被出生的诸法,它的法性现行是因为有诸法的种子功能差别被流注出来,所以还要诸法的种子、还要有摄藏种子的处所——那就是种子识。因此单纯依靠藉缘,也是无法让诸法出生的,还要有一个根本因—就是种子识—才能让法出生,这个根本因就是法界实相心如来藏。

缘起性空是依于蕴处界而有的现象,不是实有法,更不是法界的实相。而十二因缘法也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当然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也都是依于蕴处界而才有的。重要的是要明白蕴处界的一切法到底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本母法——入胎识的如来藏所出生的。缘起性空的意涵,在蕴处界以及缘起性空的这些法存在的当下,并不是由蕴处界自己能够来缘起,然后显示这些法的性空,而是如来藏让蕴处界的缘起,藉缘生起而显示这些法没有自性。所有的法性都是来自于如来藏,因此显示缘生法的性空;这才是缘起性空的正确道理、才是佛法中阿含解脱道的根本。

二乘解脱道的法是大乘佛菩提智慧的一部分,当然不能够切割而否定大乘佛菩提的根本—如来藏—能够单独存在的缘起性空是蕴处界的法性,可是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法性从根本来说是如来藏的法性,所以说无一法而非如来藏。因此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法,所以蕴处界与如来藏的体性也是平等平等。

诸佛如来在世间成佛度众,显现了蕴处界的五蕴身心,如来的蕴处界身心也是等法性、也是同真际;因为诸佛如来蕴处界存在的当下就已经显现了无余涅槃的真际,并不需要等到舍报之后才示现无余涅槃的真际,所以诸佛如来色身—五阴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已经同真际、等法性了。所谓的真际,就是如来藏独住无余涅槃的境界,在菩萨位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一切生灭法等同真实法性。观如来要能够观如来是“同真际、等法性”,还要观如来是“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维摩诘所说经》卷3)释迦如来示现的世间应身,是欲界人间的五蕴色身,当然可以秤重,而示现在色究竟天宫的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因为是色究竟天身,不能用欲界的度量衡仪器可以称量,欲界有情没有神通,也是看不到。而在色究竟天宫,于报身佛座下闻法的菩萨可以以他们的六识觉知心,能了别报身佛的身相,也可以说是称量佛身的色相庄严、声相庄严,但是无垢识法身才是真实如来,真实如来的无垢识无形无色,当然没有重量可以称量,也没有任何色相显示可以被称量身形的高大、庄严。自心如来的无形无色的道理,是连色法都不是,没有一点的物质法存在,连色界天身的微细色法也不具有,所以具有天眼的天人也看不到,而无法了别法身佛的身相。法身佛在色法中,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都没有,连法尘都不存在,你要怎么称量祂?世间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够更轻于如来藏,若论三界中最轻的法,也可以说就是如来藏;而三界中最重的法,也可以说还是如来藏,因为如来藏变现一切法,山河大地从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也是如来藏的一部分,所以世间也是无一法更重于如来藏。因此自心如来是“非重、非不重”,能被量的一定是物质,量的可以是重量、质量、长度,那这里的长度也包括了物形的宽度、厚度以及高度,还有面积、体积、容量等基本的度量衡,这才能量。而如来藏不是色法——不是物质的法,不能够被测量,无为法如来藏虽不能被测量,但如来藏能够出生一切有情的身;身形大者如四禅天的天王身,高有一万六千由旬,等于是十六万公里,小如细菌、如病毒等微细生命,都是如来藏所变现的如来藏身。在无量生死过程当中,在同一位有情的如来藏法身,因为业报的差别,所出生的有情身相有如此悬殊的种种差异。到底要怎么量?要说如来藏身大,还是说如来藏身小,都不能量;因为量到的,都还是被如来藏所出生的色身,量到的不是如来藏的法身,被法身佛如来藏出生的种种身虽说是如来藏身,但若依未悟凡夫的智慧来看,不能说就等同于是真实的法身。又当真实法身如来藏舍弃所变现的诸法,离开变生的五根身而自身独处时无形无色,根本无一法,更不用说还有物质的存在才会有的重量、长度等让你称量,所以说如来藏不可以称、也不可以量;自心如来超过种种称与量的境界,不能够用重量、长短、方圆,或者是体积大小来称,一切如来的真实际都是如此,应当如此来观如来才是。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说明就到此。

阿弥陀佛!

【浏览量 856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