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

81、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为转依(上) 正祺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祺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大乘菩萨的转依真如三昧”。

这段论文是在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六辑第4页开始,论文的内容是:

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大乘起信论》卷2)

首先我们来谈,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为转依,在《瑜伽师地论》卷51中记载︰“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在这论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必须缘于真如的境界,也就是亲证如来藏以后,缘于真如三昧的境界去修行,大乘菩萨迈向成佛的圣道才能够展开。大乘菩萨开悟明心之后,就要开始将自己对于三界的执著性灭除掉,也就是灭除对自我的一切贪爱,然后渐次地将我们凡夫染污的七转识心相,转变成清净的佛地出三界的心相,这种转变的过程是要长时间的转依修行;是要降伏觉知心对自己的执著,不断地加以降伏,修除我执、不断地去除对自我的贪爱,这样子历缘对境,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一切时中修行,而且恒不断绝,才能够渐次得入真如三昧。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说明:

真如三昧也叫做阿赖耶三昧,这个三昧就是依于真心如来藏(心真如)作为究竟的所依,以这个真心的体性去修学三昧,才是菩萨所修的三昧。举凡一切法的修行,一切三昧的修行,都必须依心真如第八识为主体而作观行,永远都不离心真如而作般若别相智、一切种智的智慧观行;修学通外道的世间禅定时,也是不离心真如而修证禅定。如此,所有的禅定、一切三昧都依心真如而显发,都可以确定是依心真如而有、而生,亲证三昧而又如是现观时,就叫作真如三昧,又名阿赖耶三昧。只有这样正确的修行,才有办法“究竟折伏一切烦恼”。(《起信论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页5。)

平实导师告诉我们,菩萨道的修行,是一种实证的过程,又称是转依。转依的过程是以实相心如来藏作为转依的对象,转依是大乘佛法中实证的重要修行方法,藉由转依,可以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可以证得涅槃与菩提果。所谓的佛法,是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上实证的过程,解脱道是必须尽除烦恼障,佛菩提道必须断除所知障及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烦恼障与所知障都可以藉由转依而断除,当二障永远断除清净,也不再有烦恼习气种子随眠,这样子才能成就佛道。

《成唯识论》上说:转依是转舍依他起性上的遍计所执性,而转得依他起性的圆成实性。所谓的依他起性,是由于如来藏所生的六根和六尘相触,相触的结果,六识就在这根与尘相触的地方,由如来藏流注出六识心的种子,六识心的功能就出现了,就有了六尘里面种种分别相出现,这就是依他起性。因为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也叫作缘起自性,如果对这个缘起法的体性不了解,产生了执著,那就是妄想自性,又称为遍计所执性。也就是因为对缘起法不了解,所以执著依他起性的六识、六根、六尘,就在这十八界法里面,对意根,对其余的十七界加以执著,执著的原因,就是从虚妄想像而出生,因为对于依他起性有虚妄想像,因此产生了执著。譬如误认为离念灵知的意识心,为真实常住的自我,就是佛教界一种普遍的虚妄想像,由于对依他起性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所以产生了执著,有了这个执著,就叫作遍计所执性。

众生因为不知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背后有一个真实常住的如来藏,因此对于依他起性的种种法,产生了执著,生起了遍计执性,产生了贪瞋痴而沦堕生死;诸佛菩萨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法,都是第八识如来藏心体种种功德中的一个小部分,因此转依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不会产生执著,不会落入我与我所执当中,知道依他起性,原本不是令人流转生死的原因,而是因为众生不能了知觉知心等六识是依他起性,错误执著为真实常住的缘起法的缘故,而产生了遍计所执性,所以流转生死。菩萨就是这样现观,转舍了遍计执性,而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圆成实性,能够出离三界而不出离三界,甚至常住在三界当中,就以种种依他起性的无漏有为法来利益众生,最后圆成第八识心体的无漏有为功德,然后成就佛道。

声闻乘及缘觉乘,则是分别从现象界中观察世间万法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或是世间万法皆是依缘而起,因此断除对世间万法以及三界自我的贪爱,这二乘并不否定有一个实相心真如的存在,但是他们所依止修行的对象是世间法,以远离蕴处界法来断除烦恼。因此他们只能针对觉知心相应的三界烦恼的现行加以修断,对于深藏于实相心如来藏中的烦恼习气种子随眠及无始无明随眠,则是无法修断;因为如来藏藉缘出生了蕴处界世间诸法,而二乘人以远离蕴处界世间法的修证方式,连如来藏的所在都不清楚的情形下,是无法深入如来藏中,去修除随逐着众生眠藏在如来藏中的烦恼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大乘菩萨则以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根本,深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进修,在证得无生法忍,修学道种智的过程中,才能究竟断除一切烦恼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所以最后能够成佛。

对于转依,平实导师曾经以比较白话的开示来说明说:

转依就是转变觉知心与意根自己的执我性、不净性,依止于常住如来藏的无我性、清净性、涅槃性。悟前都是依止于处处作主的我,依止于见闻觉知的我,现在开始转变自己而依止常住不坏的如来藏为真实法,认定自己虚妄不实,我见与我执渐次消减了,烦恼渐次减少了,转而依止从来都无所得的常住心如来藏,这就是转依,这样就是“守于真常”。因为如来藏恒常不灭,转依如来藏时就叫作“守于真常”。(《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页250-251。)

平实导师说︰守于真常也就是安住在真如三昧中。世间人的我,是能够见闻觉知的我,也就是六识心;或是处处作主的我,也就是意根末那识。这七识心本身虚妄不真实,可是都以为自己真实常住,当我们七识心返观自心如来藏时,发现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一切时中,自心如来藏一向清净无染,无有贪爱等等烦恼,我七识心也是要如此清净无染,无有贪爱等等烦恼;如来藏心体自住的真如境界才是我们七转识的究竟归依,也就是转依真如法性,也就是大乘菩提中所说的转依处。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譬喻,大乘菩萨证悟之后就会发现自我身心之中,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祂像是一把尺,这把尺不是拿来衡量别人,而是拿来作为自己修行的根本依据,这把尺是如此的清净、自在、客观、中道,而且含藏有无量无边的智慧功德,大乘菩萨就是依于身心世界之中这把尺,作为行住坐卧的规矩而深入修行。然而我们身心世界中这把尺,却是佛教界中人士所不知的,例如在以前有一场座谈会中,有位大法师曾经问在场听众说:这个世界上有所谓的客观吗?不少台下听众纷纷点头,不料大法师却说:“不!这世上并没有所谓的客观,因为所有的客观都是出自我们的主观。”大法师认为:

在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个人跟你有相同的背景和经验想法,个性和观点当然也不同,所谓的客观,其实都是出自我们的主观,如果别人跟你的观点一样,不表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是表示说观点相同;如果双方的观点不同,也不表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只是表示观点不同。就像螃蟹横着走,也许牠以为自己走的是直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观的,不必以为自己心中那一把尺一定是直的。

大法师所言似乎有点道理,因为若是以缘起性空、一切法空等认为众生只有六个识的人而言,现象世界中确实没有所谓客观这一件事;因为我们的身心世界,包含六识都是依缘而生无有真实自性,无法成为一个客观的标准,每一个人都依于自己五蕴的立场作为自我,所以大法师说“所谓的客观,其实都是出自我们的主观”;因为这位大法师全部落在意识境界当中。

可是我们再深入仔细地想一想,世界上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因果如何来成立呢?譬如说两军在暗夜中交战时,我们在暗夜中发射了一颗炮弹,这颗炮弹有没有造成对方的伤亡,我们的意识心并不知道,可是因果存不存在?因果绝对是存在的,而且是丝毫不爽!可是意识心并不知道这颗炮弹掉到什么地方,也不清楚这颗炮弹造成了多少人、或是哪些人的伤亡,或者是死亡、或者是受伤;可见因果的报应,绝对不是由意识心来完成这个善恶业果的酬偿作用。我们不能说:意识心虽然不知道,可是祂能够执持这个业种;因为意识心的功能就是了知境界,既然不了知这个境界,表示不在祂的功能范围中;这个善恶业种的成立,还是必须由诸法实相的如来藏作为基础,才能够在这混乱混杂的战场成就业果酬偿的关系。

我们再回到这位大法师所说 “世界上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是我们主观的认定,请问:大法师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种说法是否也是某个人的主观认知,不是客观的标准;当然也不是真理。佛法上讲因缘果报历历不爽,一饮一啄皆注定。这因果成立的标准,是根据您的主观还是我的主观,我作恶要上天堂、您行善要下地狱,这您能接受吗?世间法上有相对待的关系,因此有“人是直着走,螃蟹是横着走”等相对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只是我们意识所认知,并不是永不变异的真理,但是相对关系成立的背后,却是有一个绝对的诸法实相来支持着。有这个诸法实相,才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这个诸法实相作为根本,我们才能够说:不计较,一切都功不唐捐;不比较,一切都有因有缘。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成佛之道才能够展开,否则一切的修行都是天方夜谭;这个诸法的实相,就是实相心如来藏,祂是因果律则的根本,也是我们转依的对象,也就是大乘菩萨修行的依据。

在《楞严经》卷4中,如来告诉阿难说:

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4)

如来告诉阿难说:第一种决定义,你们声闻缘觉众人,如果想要捐舍声闻道而转修菩萨乘,想要在修学菩萨乘以后进入佛的知见与所见之中,应当要这样详细地观察,因地觉悟时所证的初心,与将来成佛时果地所觉悟的心,是相同的一个心呢、或是不相同的两个心?阿难!如果在现在因地之时,是以生灭性的意识心作为修习的正因,而想要求证佛地的不生不灭境界,是没有这种道理的。也就是说,在因地菩萨道修行的时候,必须依于一个真实的法来修行——依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作为修行的根本,这样才能够成就佛地的常乐我净。如来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菩萨修证的目标就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在因地时这个心称为阿赖耶识、异熟识;成佛时所证悟的菩提心也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这时改称为无垢识。

菩萨在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以第八识如来藏内所含藏的一切种智作为修证的内涵,是以转依作为实证的方法;所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作为转依,意识本身不可靠,因为祂是虚妄缘起的。譬如有一则心血管药物的广告,广告内容的重点是:当我们上了年纪以后,因为色身衰老、记忆力衰退,所以在日常生活上,对于是否吃过药、是否已经关了瓦斯等等事情,经常会觉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显然意识本身是虚妄无常,非常不可靠,因为祂是必须缘于良好的色身才能产生。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凡夫,所以他们的意识是低劣的,我们就是要将意识经由修行,变成时时刻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实意识若是能够时时刻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为何无法记得过去世的种种事情?为何我们睡着时意识就不见了?为何我们打了一针麻醉剂,祂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从行住坐卧种种观行当中都可以确认,我们这个能见闻觉知的意识心是虚妄无常的;若是以不真实的意识作为本修因,果地绝对不可能是真实的佛地境界。我们想想:当我们成佛时,我们会希望我们的佛果是虚妄不实的吗?会是希望我们的佛果是无常变异的吗?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边,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86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