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

8、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正龄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龄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谈的子题是“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上一次节目中我们说明了,众生只有八个识没有第九识,而第八识在不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以显示各个不同阶位的修行层次与果德。第八识又名为心、种子识、所知依、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三乘无学位名为异熟识,乃至佛地又名为无垢识。这些名称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心体,在不同修行位阶上,众生本具的真实心所具有的内涵,与这时候其他七识相应的种子的清净程度的差异,第八识心体没有改变,而内涵有所转变。

从这段提要可知:第八识心体从因地到佛地一直都存在,但是由于在长时劫的修行过程中,不断地修除染污种子转变为清净种子;到菩萨八地时,第八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因为此时的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已经断除,不再有分段生死种子存在,因此说舍阿赖耶识的名称,第八识已经不再执藏分段生死种子,而说为舍阿赖耶性。

如《成唯识论》卷3所说:

又不动地已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法驶流中任运转故,能诸行中起诸行故,剎那剎那转增进故,此位方名不退菩萨。然此菩萨虽未断尽异熟识中烦恼种子,而缘此识我见爱等不复执藏为自内我,由斯永舍阿赖耶名,故说不成阿赖耶识。

这段论文大意是说:不动地(也就是八地)以上菩萨,一切三界爱的烦恼永远不再现行,能在真如法中任运而转,以对自己无功用的种种行利乐有情,但是剎那剎那的运转都有所增进,而说八地菩萨名为不退菩萨(这是指念不退)。虽然八地菩萨还没有断尽异熟识中种子变易生死,也就是种子还会有所变异,但由于其第七识末那识已不再因我见、我爱、我慢的习性,而执阿赖耶识为自内我,因此永远舍弃阿赖耶的名称,而说不成阿赖耶识的功能。

不成阿赖耶识的意思是,不再有阿赖耶识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功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成唯识论》卷3稍前 玄奘菩萨有说到:

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此中所说阿罗汉者,通摄三乘无学果位,皆已永害烦恼贼故,应受世间妙供养故,永不复受分段生故。

这意思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恒时不断地流注种子而运转,好像流水一般,到什么阶位才得以究竟舍弃这种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呢?答案是要到阿罗汉位才能究竟舍弃。为什么是阿罗汉位呢?也就是究竟断尽烦恼障的三乘圣者,都名为阿罗汉。这时候三乘圣者的阿赖耶识中所含摄的粗重烦恼已经永远舍离了,故说之为舍。这里阿罗汉是通摄三乘无学果位的圣者,也就是二乘无学位圣者——四果阿罗汉与辟支佛,以及大乘无学位的八地以上菩萨,因为这些三乘圣者都已经永远害尽烦恼贼,不再有生死烦恼了,应该受世间天、人的胜妙供养,永远不再受分段生死的缘故。

从《成唯识论》这两段论文,我们可以知道:众生第八识在因地时又名为阿赖耶识,是因为祂还会执藏分段生死种子,让众生在三界中流转生死不得解脱。这个分段生死种子,就是会导致众生再受后有的无明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如果能断除这个无明烦恼,就可以不再于三界中受生,就可以如同定性阿罗汉一般舍报后入无余涅槃,所以说这是永害烦恼贼。

而八地以上菩萨,不但如同阿罗汉般,早在一大无量劫前入初地时,就已经将烦恼障的现行断除了,在满七地心将入八地心时,更将这部分的习气种子随眠也断除了,因此八地菩萨由于又断除分段生死种子,其功德更超胜于阿罗汉。由于菩萨断尽分段生死后,只剩下无记性的异熟种应再修断,因此说舍阿赖耶识;但这意思是舍阿赖耶识这个名称,心体永远不会舍弃,因为第八识是一切法的根源,不可能舍弃的。

如《成唯识论》卷3云:

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

论文说永失阿赖耶名——舍离的是阿赖耶识执藏杂染法种的体性,第八识不再有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但是第八识心体还是存在的,不能舍弃也无能力舍,因此第八识改名为异熟识,同时再继续往佛地迈进,一大无数劫后才能究竟成佛,转名为无垢识。

各位菩萨!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众生八识心王中的第八识,在因地时虽然名为阿赖耶识,具有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但是经由修行,其含藏的烦恼障种子可以转染成净,转名为异熟识、无垢识等。这就是 平实导师在《我与无我》书中说的真如缘起:这个真心阿赖耶识,众生是个个本具。但是里面有无明和业种,还有种种无漏法种等,如果把业种修除掉,把一念无明的根本烦恼修除掉以后,三界生死的现行也就断了——从此以后不再受生,祂就成为异熟识、庵摩罗识,这个时候就改名叫作第九识,其实还是同一个识。再把剩下的那些种子随眠修除,又将无始无明的无明随眠,也就是尘沙惑全部断尽,断尽以后——达到最后的一分也全部断尽的时候,祂就成为佛地真如,改名为第十识,又名无垢识,也就是真如,可是祂还是第八识。这个佛地真如是从因地的阿赖耶识修行转变清净而成,如果不修行转变祂的内涵,就不能成为佛地的真如,反之如果用功去修行就可成就,这就是真如缘起。

不论第八识经过修行后改名为异熟识、无垢识,或第九识、第十识,都是从因地的阿赖耶识透过前六识的修行转变而来,而转变的是内含的种子,不是心体本身以及祂清净的自性。再次提醒各位菩萨:阿赖耶识就是因地时的第八识,无垢识是佛地的第八识。另外您知道,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先来看两段《楞伽经》的经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另一个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5则说:

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

由这两段不同翻译者所译的《楞伽经》可以知道,众生只有八个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意根以及如来藏。如来藏又名识藏或藏识,因为这时候还有阿赖耶性,也就是执藏分段生死的染污性,因此又称为阿赖耶识。因此第八识就是如来藏,而如来藏因为在众生位时,有执藏分段生死的染污性,以及收集分段生死有漏法种的集藏性,而称为阿赖耶识、藏识,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如《入楞伽经》卷7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阿梨耶识名如来藏,与会和无明相应的七识共同在一起,这个阿梨耶识就是阿赖耶识,同样也是在说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前两集节目中我们曾说,如来及玄奘菩萨不为凡愚开演甚深的阿陀那识及种智妙法,也可以在《楞伽经》中得到证明:

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入楞伽经》卷7)

只有如来与诸菩萨具有甚深智慧,才能了知分别如来藏阿梨耶识的境界,其余声闻行者、辟支佛及外道等人,因为执著于名字相,不能了知这两个法。对照前段所说,阿梨耶识就是如来藏,也就是这些二乘人与外道是不能了知如来藏在不同阶位的内涵而有不同名称的道理。既然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或者阿梨耶识就是如来藏,也是如来藏的异名,由此可知实相心、万法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如来藏,又名为阿赖耶识、阿梨耶识、阿陀那识等等。

而在《大乘入楞伽经》卷2中,佛说如来藏心是圆成实性:

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

什么是圆成自性呢?就是说有一个法是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名”相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这就是“名”的相;如果广义来说,包括意根都属于“名”的相;狭义的说,意根摄在六根中,因此在声闻法中,通常不将意根摄在“名”中。

因此名就是指“名”与“色”,“名色”就是我们的五阴,名就是前六识或者前七识;“名”运作的那一些心行所显示出来的“心”的法相就是“名相”;“名相”在三界中运作的时候,就有种种“事相”出现。如果有一个心体,祂能够配合著名相与事相,在这里面运作,但对于“名相”和“事相”都没有任何的执著;这个心同时也是离一切六尘上的分别;这个心就是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如果证得了这一种心—第八识阿赖耶—又名如来藏识,就叫作“亲证自证圣智所行真如”。

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心出生七转识并配合七转识(也就是广义的名)在运作时,虽然了知名的存在与运作,但不分别七转识的想法对或不对,更不会有所执著,而对于六尘上的贪瞋痴等事相也不会执著,能够这样亲证、现观如来藏在生死流转过程中,一直都是如此真实不变异而如如不动于六尘的心性,就是证得圣智的菩萨。这就是说具有圆成实性的心就是如来藏心,而圆成实性心具有真实不变异的自体与自性,于六尘万法全然不动其心,因此说如来藏真实存在,而对六尘如如不动的“真如”性。

前面说过如来藏又有阿赖耶识的名称,因此如来藏具圆成实性,阿赖耶识也同样具有圆成实性。有什么经论依据吗?我们来看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

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

对于唯一佛乘有畏惧心而根性迟钝智慧狭小的人,听到唯一佛乘之法,而害怕发菩提心,需要经过很长时劫才能成就,不知自身中有如来藏含藏成佛所需一切种子,只欣乐寂灭境界,厌恶在六尘中磨练的劳苦。其实众生本来都有成就大菩提的种子,全部都含藏在阿赖耶识、如来藏、藏识中。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到,众生身中都有成佛的一切种子,含藏在如来藏、阿赖耶、藏识中。如来藏、阿赖耶、藏识是指同一个心。在前集我们讲过:在八识中前五识与意识,是依他起性心,意根是遍计执性心,而第八识则是圆成实性心,由此可以互相印证,第八识就是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藏识,这是因为在因地时,第八识还有集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因此可以确认如来藏具有圆成实性,阿赖耶识也同样具有圆成实性,其实本质就是同一个心体,只是就不同面向来说这个心的体性而有不同名称。

接着,我们作个结论,有情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只有六个识,也不是还有外于八识之上的第九识或第十识。如果少于八个识或多于八个识会如何?

一、如果只有六个识,众生舍寿后将会成为断灭空,因为六识都是依他起性心,都只能存在一世,舍报后就永远断灭了,六识心是不会延续到下一世去的因缘生灭法。

二、如果众生有第九识,甚至有第十识,就表示说第九、第十识也是实相,或者说这是在第八识之上的实相,如此就会成为实相有多个。实际上 佛只说有一个阿赖耶识与七识俱,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所有成佛的种子都含藏在这个如来藏中;另外也会变成佛说法有错误,因为在现存经典中都只说众生有八个识,没有说到众生有九个识或十个识。

三、三自性中只有第八识才具有圆成实性,如果只有六识,那么圆成实性是哪个识所具有的体性?绝对不会是第六意识,因为意识是根、尘为缘所生的法,不可能是可以圆满成就世、出世间法的自在心;如果还有第九识或第十识,那么圆成实性是第九识或第十识所具的体性呢?如果是其中之一,那么是不是现存经论错了,当然不是(虽然在《大正藏》中有些疑伪经,我们必须小心分别)。所以圆成实性不是第九识或第十识所具有的,因为法界实相只有一个,而第八识是唯一的、绝对待的法、无上的法,无有法可以超越祂,怎么可能还有其他法可以在祂之前就存在呢?如果这样,就成为第八识不是去后来先的主公了。

四、如来藏是生死轮回的实际,故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只有如来藏独存,没有十八界任何一法存在于无余涅槃中。如果真的还有第九、第十识,那么哪一个心才是本际?或者说第九、第十识不会存在于无余涅槃中?如此就得探究,这时第九识与第十识是在三界中,还是不在?如果说在三界中,表示这个有情入了无余涅槃,还有摄属于他的其余法在三界中;如果说不在三界中,那是说第九识与第十识在无余涅槃中,如此涅槃中将有三个实相存在,这是不可能也违背经论所说:涅槃中无任何一法,只有如来藏第八识独存的教理了。

五、如来藏要经过长时劫的修行,才能清净含藏的染污种子,到菩萨八地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改名为异熟识,有人称之为第九识;之后再转易无记性的异熟种子,到达佛地改名为无垢识,或者称为第十识。因此第九识、第十识也只是在修行过程中如来藏的一个别名,次第进修转变第八识心中含藏的不清净种子,才由因地阿赖耶识改称异熟识、无垢识。因此也可以知道阿赖耶识与无垢识不是同时存在于因地时的众生身中,须要透过修行而转变如来藏中所含藏的各类种子,才能成就异熟识、无垢识,这也就是真如缘起。

六、在《大乘起信论》中曾说过:能熏的六识心与所熏的真如心同时同处,才能成就受熏的功德。如果第九识或第十识就是佛地的真如心,而且在因地时就存在了,由于经中说佛地真如心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也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这就表示在因地时就已经有第九识、第十识的佛地真如,与因地阿赖耶识同时存在,表示因地时就可以有佛地的功德与境界。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实境界中,从来都没有看过意识心与真如心一起在了别六尘诸法,或者各自去运作,经论中也都说八识和合运作,从来都没有说过在因地时第八识如来藏会与二十一个心所有法相应。这也可以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三界中只有八个识,没有第九识,也没有第十识,而一切唯心所现,须要八识心王共同运作,缺一识就不完整;同样的,多一识也不行,八识就能了别、运作于一切世、出世间法,因为八识各有所司,功能无法混和或者分割。

各位菩萨!识蕴是六识心所蕴集的,是依他起性的心,是因缘生灭的法,不能执藏一切法的种子,无论如何修行或者无妄念,永远都不会变成为真如心。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 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62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