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一)

92、灭相不灭的真相 正雯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雯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

上一集我们谈到有位法师提出灭相不灭的说法,这样的主张是错误的,因为灭相灭了就灭了,就是空无了,不可能不灭,所以这样的灭相不灭的主张,就会让阿罗汉五蕴名色灭尽的涅槃成为断灭空了,就与断见外道所说相同,完全不符合 佛说涅槃常住的道理了。如果有人试着为这位法师辩解,认为这位法师是引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的说法来作解释,但其实这位法师也是误会曲解了经文内容。他是如何错解《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的意涵,我们接着举出《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的内容如下:

“世尊!菩萨前心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心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前心后心,各各不俱;后心前心,亦各不俱。世尊!若前心后心不俱者,菩萨诸善根,云何得增长?”“须菩提!于意云何?如然灯时,为初焰烧炷,为后焰烧?”“世尊!非初焰烧,亦不离初焰;非后焰烧,亦不离后焰。”“须菩提!于意云何?是炷燃不?”“世尊!是炷实燃。”“须菩提!菩萨亦如是。非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非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后心得。”“世尊!是因缘法甚深。菩萨非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非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后心,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讲的初心与后心主要是指称意识心(广义来说包括前五识与意根共七个识),由于意识心的初心与后心不能同时俱有,一定是初心灭了,才有后心的生起,前后心都是生灭心,不能同时俱有,那这样菩萨前后的善根如何能增长,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这里 佛陀举示如灯炷与灯焰的譬喻,就是说明必须有灯炷的实际存在,才有灯焰的前焰与后焰相续出现,前焰灭了,如果没有灯炷的存在,就永灭了,就不会再有后焰的生起了。所以,菩萨的意识初心与后心,虽然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因为有第八识真如心不即不离意识,才能让意识初心与后心之种子可以不断生起现行,现行以后又回熏种子,第八识真如心并将此修行熏修清净的种子储存记忆下来,如此修行才能功不唐捐,可以最后圆成佛道。这样的因缘法是甚深极甚深的,如果没有第八识真如心作为因缘法的根本心来出生意识,并作为意识的初、后心的连结,则初心与后心生灭各不相干,如何能有连结?既不能连结,修行即成断灭,佛道将永不可成了。

这位法师因为不相信有第七识与第八识,认为此二识乃是部派佛教之演变发展过程,而由佛灭后数百年的弟子所创造:先建立第七识,后建立第八识。所以,这位法师主张此二识唯名建立,非是可证之法,主张 佛在四阿含中只说六识,未曾说七、八识,所以他在《佛法概论》说:“佛教后期,发展为七识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哪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09。)这位法师只相信有六识,否定第七识与第八识,因此当他依六识论的见解想要套到《般若经》中,就会死于句下了,因为《般若经》中有时所说的心是指虚妄心前七识,这里主要指意识心;有时《般若经》中说的心又是指涉实相心第八识,又称为“真如”、“如”等。而当他依六识论的见解来解读《般若经》,就会产生许多严重的误解了。

我们继续看接下来的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心已灭,是心更生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意云何?若心生是灭相不?”“世尊!是灭相。”“须菩提!于意云何?是灭相,法当灭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意云何?亦如是住如如住?”“不,世尊!亦如是住如如住。”“须菩提!若如是住如如住者,即是常耶?”“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如甚深不?”“世尊!是如甚深。”“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如即是心不?”“不也,世尊!”“须菩提!离如是心不?”“不也,世尊!”“须菩提!汝见如不?”“不也,世尊!”(《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

我们先语译经文的内容如下:【佛陀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若意识心灭了,还会再生起吗?”须菩提回答:“不会再生起了,世尊!”佛陀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你的看法如何?若意识心生起是否就有灭相?”须菩提回答:“世尊!意识心一旦生起就会有灭相。”佛陀又继续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这个意识心灭相的法是否就灭了呢?”须菩提回答:“不是这样的,世尊!”佛陀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你的看法如何?意识心是像真如心那样的如如而住吗?”须菩提答:“不是这样的,意识心虽是像真如心那样的如如而住,是由于意识心被真如心所出生,摄归真如心来看,意识心也是真如心的一部分,所以也可说是像真如心那样的如如而住。”佛陀又继续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认为如何?真如心就是意识心吗?”须菩提回答:“不是这样的,世尊!”佛陀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你的看法如何?离开真如心有意识心吗?”须菩提回答:“不是这样的,世尊!”佛陀又继续问须菩提:“须菩提!你看见真如心了吗?”须菩提回答:“不是这样的,世尊!”】

各位观众!讲到这里,您可能会以为真如心不可证、也不可见,但其实第八识真如心虽然无形无相却可以亲证,亲证以后就可以现观,看见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因此,须菩提回答背后的意思是真如心无所见,由于须菩提转依了真如心,所以须菩提回答说无所见。这段经文如果从八识论来解释,道理就通了,但如果像这位法师依六识论的错误邪见,想要以意识思维来研究《般若经》,必定处处滞碍,错误百出。

因为意识心灭了就不会再生起了,意识心之所以前灭后生相续而善根增长、圆成佛道,是因为有一个常恒相续的第八识真如心存在。虽然意识心一旦生起就会有灭相,但这意识心灭相不灭而会再出生,是因为有常恒相续的第八识真如心存在,才有意识心的灭相不灭的现象存在,所以说“亦如是如如住”;但意识心本身如果离开第八识真如心单独来看,却不是常住的,所以须菩提回答 世尊说:“意识心的灭相却不是常住的。”然而意识心在第八识真如心的表面不断地生生灭灭,所以又说非常非灭;但是,如果否定有常恒相续的第八识真如心,那这意识心的灭相不灭就成为断灭空了。就譬如必须有灯炷的存在才有灯焰的前焰与后焰相续出现,前焰灭了,如果没有灯炷的存在就永灭了,就不会再有后焰的生起了;这里的灯炷就譬如为第八识真如,灯焰就譬喻为意识心。又例如将第八识比喻为镜体,意识心比喻为影像,那必须有第八识镜体的存在,才有意识心影像的生灭不已;如果否定镜体的存在,而说镜像可以灭相不灭,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镜体不在,影像将永灭,灭就灭了,就不存在了,就成为空无,永远不会再生起了,就不可说灭相不灭了。

所以,这位法师将意识心的灭相不灭称为真如,称为非断非常的中道义,其实是落入断灭空,根本就误会曲解了《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的意思。意识心是生灭心,有生必有灭,当意识心灭时,这灭相就灭了,就成为断灭空了,没有所谓灭相不灭的道理;必须有不生不灭第八识真如心的存在,才有意识心的再度生起,才显示有灭相不灭的现象出现。至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中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如甚深不?”“世尊!是如甚深。”“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如即是心不?”“不也,世尊!”“须菩提!离如是心不?”“不也,世尊!”“须菩提!汝见如不?”“不也,世尊!”

这段经文就是在说明第八识真如心与意识心不即不离的关系,第八识真如心甚深极甚深,极难证得,所以众生对祂往往充满了误会。第八识真如心不是意识心,但也不离意识心,因为意识心由第八识真如心所出生,离开第八识真如心就没有意识心,所以说第八识真如心与意识不即不离;正因为有第八识真如心与意识如灯炷与灯焰不即不离的关系,才有意识心不断地生灭,而显现似有灭相不灭的现象。但第八识真如心体本无所见,于是须菩提依所证第八识真如心体本无所见,所以回答 世尊说无所见。

这位法师将 佛所引如灯烧炷的譬喻,说是“缘起理趣极为甚深”。那他对于甚深缘起又是如何说呢?这位法师在他的著作《空之探究》中说:“甚深缘起是‘非常非灭’的缘起,而在十八空中,‘非常非灭,本性尔故’,表示了一切法的空性。非常非灭,也就是假名而没有自性的,……可见般若的正观,是通达一切法非常非灭(不落二边)而空的。”(《空之探究》,正闻出版社,1989年5月四版,页172~173。)十八空有内空、外空、内外空等等十八空,都是以非常非灭的空性第八识真如心为根本因,乃至依第八识真如心才能出生以及显现各种空相,当将十八空都汇归于第八识真如心,才可以说十八空为“非常非灭,本性尔故”;但是,如果将缘起法的非常非灭的根本因第八识真如心否定,十八空就成为戏论了。但是一般众生乃至佛教大师都无法证得第八识真如心,所以说缘起甚深极甚深,没有证悟的人是无法意识思维推测来论断缘起法的。

这位法师因为没有证得非常非灭的第八识真如心,所以说出“非常非灭,也就是假名而没有自性的”这样离谱的话,将非常非灭第八识真如心说为“假名而没有自性”,但是第八识真如心并非像龟毛兔角,龟毛兔角实际上不存在,只是人们假名而建立的虚设法,而第八识真如心是真实存在的非常非灭法,具有出生万法的种种自性。般若正观便是依证得第八识真如心而现观第八识真如心的心体常住不灭,却含藏五蕴名色等生灭种子,所以说非常非灭;第八识真如心于六尘不了别故,所以没有人、我、众生相,所以是空性;这样的般若正观,才是通达一切法非常非灭(不落两边)而空的,并不是这位法师所说的般若是假名而没有自性的空无想象之法。

所以,这位法师所说的“灭相不灭即是真如”,问题是灭相到底是真实法还是虚妄法?其实灭相只是意识心中生起的一个概念而已,只是意识心中的一个观念;当意识灭了以后,这个灭相的观念还能存在吗?已经不存在了、断灭了。可是真实的涅槃,当名色灭了以后,祂还是在,祂继续涅槃,仍然是真实法,这样才能够说涅槃是一味、是等味、是解脱味。所以二乘法的涅槃不能够说是有三德秘藏的,因为是将灭止生,不是实相法。将灭止生的变异法,绝对不是究竟涅槃,因为连涅槃的实际都观察不到。涅槃的实际若观察不到,怎能知道三德的义理呢?

譬如法身德,既然没有证得法身,怎能有法身德?般若德,是依如来藏为诸法的法身、为法界的实相,是依如来藏而有无量的中道义,这样来说般若智慧。可是这位法师既然没有证得如来藏,怎能有般若智慧?怎能说他有般若德?解脱德,说句不客气的话,他完全没有证解脱,连二乘解脱都无法稍稍证得,何况大乘解脱?因为大乘法中的证解脱,是要现观涅槃实际的;而二乘圣人是把自己灭掉以后,自己消灭而不存在了才叫作解脱,那其实是方便说解脱,不是正确的、究竟的解脱。因为二乘圣人已经灭掉自己了,自己不在了,有什么解脱可说呢?菩萨却不是,菩萨是现前观见自己仍在轮回中,但是也看见自己住在如来藏中,而如来藏已经是解脱的,所以自己是住在解脱中、住在涅槃中的。

菩萨这样看:我再怎么轮回,都是解脱的啊!因为解脱是现前可以观见的,现前可以体验的,也可以在同样证得解脱的人之间,互相可以沟通讨论,而且永远是法同一味,这样才叫作大乘法中的真解脱,真正的解脱德是这样实证与现观的。而阿罗汉死前,没有看见自己解脱在何处,他只知道自己灭了以后没有生死痛苦而有解脱;可是他自己灭了以后,解脱又在哪里?还是不知道。那这样看来,他有没有证解脱呢?说句老实话,他并没有住在解脱境界中,所以从实际理地来看,阿罗汉仍然未证解脱。

各位观众!请问:二乘涅槃的解脱,既没有法身德,也没有般若德,也没有究竟的解脱德,请问他们的三德秘藏在哪里呢?“在呀!就在他们的如来藏。”问题是他们都没有证。所以,你证得如来藏以后,听我们说这个法,心里一定这样想:真过瘾!可是阿罗汉、辟支佛听了以后,可真是苦恼无状、烦恼万端,因为他们没有三德秘藏。三德的秘藏就是如来藏,只要证得如来藏了,三德的秘藏,你就把握在手里了。只有这样,才能够叫作常住的涅槃。二乘圣人将灭止生的涅槃法,从来都不知道解脱的境界,怎么能够说他们有三德秘藏?因此,这位法师“以灭止生,将灭相真如认作涅槃”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时间的关系,我们为大家说明到这里。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33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