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37、观像念佛 (二) 正文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文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集讲到观像念佛的这个,介绍了 大精进菩萨如何的求观像念佛的法门。也就是说,大精进菩萨得到的一张比丘送给祂的佛像,所以非常的精进地要求出家。那在第六天的时候因为忆佛的功夫,所以“断诸忆想,不起食,念如来应正遍知”。那这个过程里面这个宅神,也就是说祂这个坚牢地神(土地宅神)就诵了一首偈,那这个宅神现了大神通来呵责 大精进菩萨的父母;还有 大精进菩萨父母所找来的这些亲朋好友;还有 大精进菩萨父母所找来的这些美女,要来劝阻大精进菩萨出家,所以这个大宅神就诵了一首偈来赞叹 大精进菩萨,也呵责了这些人“为什么要去阻止大精进菩萨出家”。大精进菩萨是因为祂是非常庄严殊胜的一位菩萨,所以祂的家宅是非常的大,所以这个宅神其实很显然是护法菩萨的一个现身,所以诵了这赞偈来赞 大精进菩萨。那这个 大精进菩萨的父母、还有这些人、还有这些美女,听到了这首偈以后就对 大精进菩萨还有对宅神悔过,所以祂的父母就同意 大精进菩萨出家了。所以他同意祂出家完以后,还是准备了很多饮食要来劝大精进菩萨来继续地进食,他说“同意给你出家了”,但是希望祂能够恢复饮食,能够恢复修行。

但是 大精进菩萨也一样是没有进饮食,那这样子的过程,到了第七天。所以经典里面说:“不食七日,光明晖悦,颜色不变,唯心忆念正遍知身,一切诸天散花供养。”(《大宝积经》卷89)那这个就是说 大精进菩萨没有吃东西,不但没有不更虚弱,没有更虚弱不堪,而且禅定非常好,所以光明一直放射出来——因为大精进菩萨以禅悦为乐,所以光明晖悦,不但颜色不变而且大放光明——这个时候只有一心忆念着佛的正遍知身,所以因为没有进饮食的原因,所以一切诸天散花供养,一切诸天散花供养、赞叹。这里所说的、所忆念的就不是形象而是正遍知身。所以修行这个法门的前提就是要先知解般若了义,也就是必须要了解般若的义理、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了义法,这样子才有办法修学观像念佛。所以修学观像念佛一样是要有定力,一样是要有了义佛法的知见。

大精进菩萨经过了七天以后,就把这个画像拿到深山里面去。那经典里面就这样说:“过七日已……,持画迭像……,入于深山,寂静无人禽兽之间,开现画像。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正身正念观于如来。”(《大宝积经》卷89)就是经过七天以后,大精进菩萨把这个画像拿到深山里面去,寂静无人的地方、只有禽兽到的这个地方,把这个画像展开来挂在树上,用了草结草为坐,那在画像前只是在那边打坐的时候,正身的观于如来的画像,从正身正念观于如来的画像。祂很仔细的从头髻到脚、到千辐轮相全部观察完毕,祂就想:“那我到底要怎样来观佛才对呢?”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以后,详细的观察了以后,知道这样的观法好像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个是有相的观佛,这个佛的形象——千辐轮相、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样的像是有相的观佛,大精进菩萨因为有般若的智慧,所以祂知道这样的观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就思维说,那到底应该要如何观佛呢?

那这个时候,在林间就有林间的林神来告诉 大精进菩萨。那林间的林神为什么能够告诉 大精进菩萨这些话呢?那这个也很显然是护法菩萨的显现。那林间的林神就告诉 大精进菩萨说:“善男子,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佛。”(《大宝积经》卷89)大精进菩萨又想说:“我今如何观此画像与如来等?”也就是说,这个林神就跟 大精进菩萨说“如果你要观佛的话,就要观这个画像。观这个画像怎么观呢?这个画像跟佛并没有差异的,这个画像不异如来,这样叫作观佛。”那画像明明是画像,为什么会不异如来呢?画像明明是纸画的,为什么它会不异如来呢?为什么这个林神告诉 大精进菩萨说“观此画像不异如来”——必须“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才叫作观佛。所以 大精进菩萨在这边就想说(在思维说):“我今如何观此画像与如来等?”——我如何观此画像跟如来是一样的呢?所以就进入了思维,就再一度的思维。

那作这样的一个思维:“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觉非知。”(《大宝积经》卷89)也就是说啊,就像这个佛的画像一样是非觉非知的啊,这个佛的画像它是没有觉、没有知的——它不能觉知一切法——所以这个像是非觉非知;那一切诸法也像是这个样子一样,非觉非知——一切诸法就像跟这个纸所画的画像一样,同样是非觉非知。这个是从如来的像不能觉也不能知——也就是从如来的画像不能觉也不能知,不是觉也不是知——然后一路思维、思维……思维到一切法,那这一切法不离有相、不离无相。为什么呢?为什么不离有相、不离无相?因为这个法就是不离有相、不离无相,它才能够非觉非知。那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有许多法,所谓的这个法非觉非知是指什么呢?那法是什么呢?有哪些法呢?因为众生有一切心,所以有一切的法。可是经中常说:“若佛出世,佛不出世,法住法位,法尔如是。”所以这个法始终是这样的。始终是怎样呢?这个法始终是不离有相、不离无相,祂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这个法永远都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因为这个法,祂能够出生一切三界六尘万法——这个法的法位、法的法体,祂能够出生三界六尘万法——所以祂会与众生妄心和合运作,所以叫作与生灭和合。那这个法的理体本身祂是不能生灭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祂是不生灭的。那法的出现,永远都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所以祂是不离有相也不离无相。那法的现象,众生的心能觉,所以能够知道法。法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为什么我们会去知道法的这些现象呢?为什么会知道法有生起?为什么会知道法有演变?为什么会知道法有过去呢?就是因为众生有这个能觉的心,所以能够知道诸法,感觉到有法的生起、有法的演变、有法的过去,那法的相,有生起、有演变、有过去,但是法的本际却始终是如如不动的,不曾生起、不曾演变、不曾过去的。所以祂是不离有相也不离无相,所以祂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运作。

祂一边是讲真如本际的理体上,祂实质上是有的;一边是在讲蕴处界的现象的诸法它是空的,它是没有实体的。蕴处界的诸法它其实是缘起性空的,蕴处界的诸法是无常的。蕴处界的诸法是无常,所以它是缘起性空的。那这个缘起性空,所以我们说蕴处界诸法,它是空相,它是没有实体,但是因为它是有这样真如本际的实体所产生的这样子的诸法,所以才会有蕴处界诸法的缘起缘灭,这个才是真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离开真如本际这个理体来谈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那这样子就会落入断灭见。要谈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就是要必须要具足的像 大精进菩萨这样子的般若了义诸法的一个知见,才有办法真正的观诸法——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也就是,必须要空有不二,必须要不离有相、不离无相,必须要能了知生灭与不生灭和合。

那依法的本际真如来说呢,法的本际祂是非觉非知的,所以说法非觉非知,法无起无灭,法的本际非觉也非知,而法的本身也从来不说“我是什么法”,如来法身也是这样子的非觉非知。如来法身也像这样子的法,祂是非觉非知的。譬如说涅槃的法它不会说:“我要让某个人解脱,我想要解脱涅槃之法。”它涅槃城的法本来具足。那念佛的法它也不会知道说“我在念佛”,善法也不知道“我在行善”,乃至于恶法也不知道“我在行恶”,乃至于工巧、无记的法:当你在做一些,譬如说行住坐卧的这些无记的无记法的时候,它从来也不说“我是在行住坐卧”,所以法从来不说“我是什么法”。所以一切的法它本然空寂,本然无觉,本然无知的,这些法它本来就是空寂的,本来就是空而寂灭的,本来就是没有觉,没有知的。

那法没有觉知,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谁在觉知呢?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能觉能知的是什么东西呢?这个真如的本体,这个法的本体,法住法位,这个本体生起了这些法,给我们受用,那是谁在觉知呢?能觉能知的就是众生的觉知心。众生的觉知心,才有办法觉知三界六尘万法的生灭,才有办法觉知三界六尘万法的演变,才有办法觉知过去、现在、未来。那因为众生有觉知的意识心,有觉知的六识心,在感觉这样的法,在用这样的法,所以说法有生、住、异、灭。就是意识心在六尘上面有取、有住;在六尘上面生起诸心;在六尘上面了别诸心;在六尘上面产生了变异;在六尘上面产生了生灭;在这里取六尘三界诸法;在这里取由法界所出生的这些法——这些六尘的法,所以才会有这样子的一个觉知。但是法的本体它并没有觉知,法的体性本身从来没有生、住、异、灭,所以会说“若佛出世,佛不出世,法住法位,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 大精进菩萨观到这边的时候,就知道说:“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觉非知。”(《大宝积经》卷89)接着 大精进菩萨继续再思维,他说:“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无所有,如来之身其相如是。”(《大宝积经》卷89)也就是说啊,如来的这个画像,就像这个画像一样它只有名字而已。譬如说如来的本身,祂并不是这个画像——如来的本身不是这个画像——如来的画像只是名字,譬如说 释迦牟尼佛,祂这个名字只是一个名字,阿弥陀佛也是一个名字,祂不是如来的本身。所以如来的这个本身就像这个画像一样,如来的这个名字就像这个画像一样,“但有名字”,但是,不是如来的本身,那一切的法也是一样的“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一切诸法也是一样。譬如说人天善法或是说修解脱道的声闻法,或是说修解脱道的缘觉法,或是说菩萨的法,或是说善法、恶法,乃至于无记法等等的这些法,人天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这些法都是只有名字。声闻、缘觉、菩萨、善法、恶法这个都只是名字,并不是法的本身,但是它们的本身——法的本身——它自性本身是空,本身是寂灭的、本身是无所有的。所以说“如是画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但有名字”,所以“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无所有,如来之身其相如是。”所以如来的真实身相也像是这个样子,也像这个画像一样,祂是自性空寂的、祂无所有的,所以如来的这个身相祂是无生的、祂是无灭的。因为无生无灭,所以祂是空寂,祂是无所有的,祂只是一个空性,但是这个空性不是顽空,不是完全没有,祂是一个实际的理体,祂是本然的存在,但是却不可见、不可触、不可摸、不可嗅,不能知道祂是什么。那如来应化身只是如来的名字,但不可觉知的法身才是真实的,才是真实的法身。所以如来的画像它只是一个名字,并不是真正如来的法身。那观画像的时候,从这边能够进入到一切诸法也是像这样子,它本身是自性空寂的,本身是无所有的,再进一步从观如来之身、如来的身相,一切诸法都是空寂,都是无所有的。

那 大精进菩萨思维到这边的时候,继续的再往前思维:“如此画像非觉非作,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来身相亦复如是。”(《大宝积经》卷89)“非觉非作”:就像这个画像一样,它本身是没有觉知,而且它没有身口意的造作的行为,因为它没有办法作意说“我要走路、我要凉快,我要温暖,我要饮食……”那一切法亦复如是,诸法也是像画像一样,也是非觉非作。譬如说涅槃法,它并没有生起一念说“众生想要解脱,我要帮助众生解脱。”那善法也没有起一个念说“我要行善,我要利益人。”恶法也没有起一个念说“我要害人,我要教众生害人。”所以法的本身它是非觉非作,它是不起作意,不起觉照。那是谁有觉有作呢?是谁在觉知,谁在造作呢?会起觉知、会作意的、会觉观的就是我们的觉知心,我们觉知心它才会作意、才会造作,所以才是有觉有作。那如来的身相也是像这个画像一样,它是非觉非作的,如来真实的身相就是非觉非作。所以从画像的思维,一直到如来真实体性——祂的真如,同时去思维法的本际,那这样子去思维,如来画像非觉非作,一切诸法跟如来的身相都是非觉非作。这样思维,思维完以后,才有办法了解如来的真实体性,祂的真如是法的本际,是真正法所出生的根源。

大精进菩萨思维到这边的时候,继续再往下思维他就说“如此画像非见非闻,非嗅非尝,非触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知者。”(《大宝积经》卷89)那什么叫作“如此画像非见非闻”呢?就像这个画像一样,它本身并没有任何的见闻觉知,也没有办法嗅,没有办法尝,没有办法透过鼻子去嗅所有的香臭,没有办法透过舌头去尝所有的味道,也没有办法透过身体去接触所有的触觉,所以它是非触非知;而且它也没有出入息,没有呼吸的。那一切诸法也跟这个画像一样,是没有任何的见闻觉知的、没有任何知觉的。那这个就是指说,像《心经》里面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1)所以其实《心经》里面所说的就已经在指出说,如来的这个身相祂是“非见非闻,非嗅非尝,非触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心经》就已经指出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没有眼界乃至没有意识界。所以法是众生能知法,法不自知,法法如是皆不自知,法法都是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一回事,能够知道这些法的就是众生的觉知心。众生的觉知心去触到这个色声香味触法的时候,所以会产生所有的一切法,诸法就是因为这样子产生了。

那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下一集再跟各位继续说明。

祝福各位同修: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69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