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不论是在印度或中国时,其指涉法界实相的教法实质皆是相同而从不改变,亦无法刻意改变之。禅宗要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并且要隐覆说义而不可明说,于是许多尚未亲尝蜜丸者对于禅宗之「禅」,便有许多误解产生。例如,忽滑谷快天在《禅学思想史》「印度部」第二篇中说:
本章所记述之小乘禅,始自佛世(西元前六世纪),终至鸠摩罗什时代(西元后四世纪末)。此间大约一千年,为散见于小乘经论之禅观内容,吾人不以年月之次第叙述其内容,盖小乘禅之内容颇为简单,虽春秋多亘,难认其有大变化。51
忽滑谷快天认为印度禅学都是小乘禅,而且直至鸠摩罗什东来时,印度禅学一直都只是小乘禅,从来没有大乘禅的产生。因此总结印度禅学而说:本章(篇)52 所记述之小乘禅,此间大约一千年,虽春秋多亘,难认其有大变化。在其第二篇「小乘禅」所撰各章多是四禅八定相关之章目,53 全无大乘禅宗之义理或公案举示,因此忽滑谷快天所认为的印度禅学,只是佛法中与外道共的禅定,而非不共外道、声闻、缘觉的禅宗之「禅」。54
对于禅宗之「禅」与禅定之不同,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632-713)的举示颇具代表性,却未必为学界或教界所了解。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中说: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55
法性寺印宗法师请问六祖从五祖处所获得的传承内容。慧能大师回答,禅宗所证「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意谓禅宗所亲证的「禅」不是四禅八定之「禅定」,也不仅仅是二乘声闻缘觉所证的解脱道,而是大乘菩萨独证而不共二乘的佛菩提道—实证不二法第八识如来藏的成佛之性确实存在(即是「见性」——亲见如来藏具有使人成就佛道之性)。印宗法师进一步请问,为什么禅宗所实证而传承的内涵不论禅定、解脱?慧能大师回答:因为禅定与解脱这二种法,并不是成佛之法;真正佛法所亲证的是法界实相唯我独尊的不二之法。也就是要亲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修行成佛之体性—见性。
凡夫误认为禅定或解脱即是成佛之法,但有一种圣人将禅定与解脱认定为二法。什么样的教法,将禅定与解脱当作是二种法?二乘解脱道所修学的四圣谛、八正道,即是将禅定与解脱当作是二种法。例如,阿罗汉实证智慧解脱—断我见以及上下五分结,但是没有实证禅定解脱—未证八背舍,故称为慧解脱;若是实证慧解脱与定解脱,则称为俱解脱。因此,小乘所证者为慧解脱与定解脱二种法。前节所举《央掘魔罗经》中,佛陀说「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其中声闻道就是将禅定与解脱分为二种,二种皆应依次第而实证之,不是一念之间悟得;都属次第禅观,不是佛法实相般若顿悟之智慧。然而,声闻解脱道却非佛法,因为不能使人成就佛果,故声闻道次第禅观中的俱解脱者,所证禅定与解脱二法只是声闻菩提,而不是可以令人成佛的大乘佛法—非佛菩提。
可以令人成就佛道的佛菩提道见道所实证者,不是次第证的禅定与解脱,而是禅定与智慧所依之永不可分割、永无次第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56
慧能大师开示禅宗法门「以定慧为本」,然此「定」与「慧」不是声闻道的定解脱与慧解脱,而是指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定、慧一体俱足。既然此心「定慧一体,不是二」,所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时,菩萨一时俱证自身第八识如来藏有定有慧,故菩萨所证之定、慧不可分割、无有次第,因为如来藏是一法,不是二种法
由于大乘禅宗公案的设施建立,皆为引领佛弟子参究第八识如来藏作为目标;因为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就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即是法界的实相。所以,亲自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存在的大乘见道菩萨,就生起实相智慧。实相智慧所指涉大乘见道的内涵,就是一时顿悟定慧一体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因此迥异于声闻解脱道次第而证的慧解脱与定解脱。
由于大乘菩萨见道所实证的第八识如来藏,系无始劫来即是定慧一体而从不改变,因此现前观察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迥异于其余或定或不定、或慧或无明而变异不定的七识心与色法,于是确认七识心与色法等五阴之法,极为虚妄不实而永断我见、永不复生。因此,大乘实义菩萨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开悟明心时,必然也亲证声闻解脱道的初果解脱;若我见未断,所言已证之如来藏即属错会。不但如此,大乘见道位菩萨亲证第八识的真实存在,又确认五阴我的虚妄不实,所以亲证「有我见」与「无我见」之法,完整实证灭六见处所应证的内涵,远离外道凡夫境界,亦超越声闻缘觉的解脱智慧。因此,慧能大师说「惟论见性」,即是亲见第八识如来藏具有可以令大乘菩萨成就佛果的成佛之性;57「不论禅定解脱」,即是所亲证者不是四禅八定之世间禅定,也不是仅止于解脱智慧,而是含摄声闻道解脱智慧,而且更超胜于解脱智慧,是二乘声闻与缘觉所不能证的实相智慧。而这种智慧的传承,早在第一结集完成的四大部《阿含经》中已经明文记载。
由此可知,忽滑谷快天认为佛教于印度所创建的禅法,只是与四禅八定相关的「小乘禅」,是严重地误解了声闻禅,58 也严重地误解本质为大乘法的佛教,更严重地曲解本质为大乘法的禅学内涵。因为佛陀于印度所创建的佛教与禅法,系以大乘菩萨道为主,以大乘禅宗作为佛教实证的主要内涵,而不是小乘禅。由于忽滑谷快天对阿含部经典中普遍存在着类似鸯掘魔罗禅宗公案的事实全然无知,以致于其著作《禅学思想史》对天竺禅学史的研究成果,也就完全错误了。
禅宗的本质,不仅仅是中国禅宗的祖师加以宣扬而已,其实阿含部经典不但以禅宗公案的形式呈现,同时也为禅宗之「禅」厘清了其意涵。《杂阿含经》卷33第926经:
尔时,世尊告诜陀迦旃延:「当修真实禅,莫习强良禅。如强良马,系槽枥上,彼马不念『我所应作,所不应作』,但念谷草。59……诜陀!若真生马,系槽枥上,不念水草,但作是念:驾乘之事。60……如是,诜陀!比丘如是禅者,不依地修禅,不依水、火、风,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而修禅,不依此世,不依他世,非日、月,非见、闻、觉、识,非得非求,非随觉,非随观而修禅。诜陀!比丘如是修禅者,诸天主、伊湿波罗、波阇波提61 恭敬合掌,稽首作礼而说偈言:『南无大士夫,南无士之上;以我不能知,依何而禅定。』」62
上述经文佛陀说有「真生马」与「强良马」二种马,在佛教中则有分别修习「真实禅」与「强良禅」二种禅。其中,强良马所修的强良禅,不思念「什么是我所应作的,什么是我所不应作的」,修成的结果只会思念水草—名闻利养。若是真生马,虽然如同强良马般被系在槽枥上,却不思念槽枥中的水草,只是思念着驾乘之事—教导众生成佛之法。
什么是二种修禅的马,在槽枥中的「水草」呢?槽枥中的「水草」,指的就是有情众生在三界中,四种赖以生存的饮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63 佛陀说:「一切众生以四食存」64,所以凡是仍然受用四食的有情众生,必然受种种业报而不断生存于三界中轮转生死。修习禅法若是贪著名闻利养而不管自身禅法是否正确者,即是修习「强良禅」,是只念四食谷草65 而不念「我所应作,所不应作」的「强良马」。即使有情众生修习四禅八定而成就者,乃至生于无色界之天人,虽已不贪人间的名闻及利养,但仍然是「强良马」;因为无色界天人虽已成就四空定,超越色界与欲界有情并已断段食,但是仍然思念无色界「谷草」。《长阿含经》卷第20云:
地狱众生及无色天,是名识食。66
经文中佛陀说无色界天人仍然识食偏胜,未断尽四食,故不离生死轮回。因此,凡是贪爱四食而轮转于三界生死者,必然是只念水草的强良马;所修习之禅法,则为强良禅。既然三界中境界最高的无色界天人尚且是只念识食水草的强良马,其余色界天、欲界天及人间等有情更是不离四种食,所以修学禅法而不能解脱生死轮回的众生,皆是但念水草的强良马。
相对的,真生马所修习的真实禅,必然是不思念于四食水草,因此远离段食的地、水、火、风,乃至远离不断识食的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诸无色界天,远离依此世、他世等时间,或者远离依见闻觉识等七识觉知心而修禅。换言之,真实禅所修习之标的不是依三界内一切法而修禅,而是依于不属于三界内一切法的第八识如来藏心而修禅。由此可知,阿含经所说的「真实禅」,所修习实证之标的,就是中国禅宗祖师所亲证的第八识如来藏;67 而唯有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是佛陀所教导的正确禅法—真实禅;除此之外,凡念四食水草而修禅者皆非真实禅,而名之为强良禅。
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真生马与强良马的意义与差别。强良马的意义是说,此马犹如强盗土匪般的「强梁」,只在世间抢夺名闻利养而不相对交付信众檀越所希乐之事物以为交换,故所教授的禅法有欺骗性;其目的是为抢夺世间的名闻利养,并不是为求实证法界的实相智慧与解脱智慧。例如,进入佛门剃头着染衣示现出家修禅,并且教授佛弟子们修学禅法,因此获得佛弟子们的四事供养;然而当他宣称所教导的即是真实成佛之法时,若教导佛弟子们所修学的禅法是错误的,就是强良禅,本身就是强良马;因为交付给佛弟子的禅法错误,即是犹如强梁一般欺骗佛弟子而夺取资财与名声,即是佛门中犹如强盗土匪般的强梁。
真生马的意义是说,教导佛弟子真实禅之大乘菩萨,68 才是真正的马所生的真
马,而不是与驴杂交而生的骡。因为教导真实禅的大乘菩萨,才是诸佛所亲生的儿子,故称为真生马。强良马则不是真正诸佛所生的儿子,而是以外道法假冒为佛弟子入篡佛门,事实真相是强盗佛门四众弟子的四事供养;本质是外道,却入于佛门而不改易其传授外道法的外道本质。强良马系外披佛教法衣,外观似乎是马,内心却是外道,本质为骡,如此内外道相混而杂生成骡,故称为强良马。
《杂阿含经》第926经中佛陀所说的真实禅,正是描述大乘禅宗所实践的禅法,而迥异于外道禅,并且迥异于以解脱生死为唯一目标的小乘禅。因此,阿含部经典有许多关于大乘禅宗实证法界实相的大乘教法与禅宗公案的记载。《阿含经》记载许多关于大乘禅宗法义的事实,其实是佛教界或学术界所不知而常常误解者;这都是因为未曾亲尝蜜丸,不但缺乏声闻见道的解脱智慧,对于大乘禅宗所实证的智慧更是无知所致。例如,对于《杂阿含经》第926经所述真实禅,释性广在《弘誓》月刊诠释如下:
「真实禅」的修持重点是,了知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和,无有自性;所以佛陀在此经中提醒我们修「真实禅」,即修习觉观一切法而不住着于一切法实有自性的禅观。从观察一切法是心色相依相成,无有实性,到了知一切无有实性,唯是因缘、假名;既然能于一切法中不执所缘相,进而有能缘心之想也不可得。如此,就能够破除从能识、所识的相应中产生的统觉幻我,也就破除了生死的根本—我见。如此的禅观进路,是真正能够遣除一切妄执的禅法,也才是佛陀所教授的「真实禅」。69
释性广认为真实禅,就是了知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和,无有自性,唯是因缘、假名,就能够破除从能识、所识的相应中产生的统觉幻我,也就破除了生死的根本—我见。因此,释性广主张真实禅所实证的内涵,就只是断我见而实证声闻初果;这其实是将真实禅定位为观察生灭的色法与心法,只能实证声闻解脱道的「小乘禅」,所证内容只是有生必灭的蕴处界色心等法无常、苦、空、无我,堕于断灭空中而无丝毫真实法之观察,不是观察不生不灭第八识如来藏真实法的「大乘禅」,故非真实禅。
释性广认为「了知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和」、「破除从能识、所识的相应中产生的统觉幻我」的见解,正好是真实禅所不认可的修习依止;因为「了知色法」之观行正是「依地、水、火、风」修禅,「了知心法」、「破除能识、所识相应」之观行正是「依见、闻、觉、识」修禅,迥异于真实禅「不依地修禅,不依水、火、风」、「非见、闻、觉、识」的禅法,显示释性广不懂如来所说真实禅等经文内容。真实禅所强调的禅法,是要实证「真实之法」,而不是一切法「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唯是因缘、假名」的「虚妄之法」。因为一切法的「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唯是因缘假名」,必然是「虚妄之法」而不是真实之法;真实之法,只有一种,就是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
#p#page_title#e#释性广认为:了知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和,就能够破除从能识、所识的相应中产生的统觉幻我,也就破除了生死的根本—我见。这其实无法断我见,因为必堕断灭空而生恐惧,于是返身建立细意识常住说,回堕我见而不自知。而释性广认为了知心法是因缘合和,就能破除能识所识之幻我,可知其以能识所识作为一切心法,除此之外,别无非因缘合和的第八识真心如来藏。从释性广主张真实禅是「破除能识所识之觉统幻我」而不是亲证第八识真心如来藏,即可知她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而堕于六见处的断见者。换言之,释性广主张法界中只有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存在,并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心的存在,因此只要了知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和,就破除了生死的根本—我见。可是,如果法界中只有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存在,并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心的存在,那么阿罗汉舍寿而因缘不再和合时,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必然灭尽而成为断灭空无;因此释性广所谓「断我见」的内涵,便完全等同于「断灭见」而没有任何区别。因此,释性广所说真实禅的内涵,完全等同于断见外道;教导信众修学强良禅而不是真实禅,却受信众四事供养,同于强良马。
其实二乘人断我见的「小乘禅」,并不等于大乘禅宗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而开悟明心的真实禅。在《杂阿含经》第65-68经及第206经中,佛陀将观察五阴虚妄的小乘禅称为方便禅思。例如《杂阿含经》卷3第65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70
佛陀说如实观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不实,称为「方便禅思」,而不是「真实禅」。然而不可以因此便认为释性广说「了知色法、心法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和」、「破除能识所识之幻我」,也是能断除我见的方便禅思。因为释性广认定人类只有六识71 而又否定第八识的永存不灭时,已成为佛陀所说的于内有恐惧72 者,如是类人必然会成为于外有恐惧者;当她读到《阿含经》中说应该方便观察五阴(包含意识)都属因缘合和而应灭除,方能入涅槃离生死时,必然恐惧堕于断灭空中,因此不可能断除意识心常住之我见,不得不建立细意识常住说,而我见具在,故其所说仍非小乘声闻禅中的方便禅思。但即使有人所说是真正的小乘声闻禅的方便禅思,仍非佛陀说的真实禅,因为《杂阿含经》第65经所说的方便禅思系灭六见处的错误,但是不能彻底灭除第六见处中对于法界实相堕于想象猜测的过失。因此小乘禅只能称为方便禅思,而不能称为真实禅,因为没有实证永恒存在的真实法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
方便禅思不但要灭除将色法与前七识心作为真我的常见,同时也要灭除错以为生灭的色法与七识心可以不依第八识真心而独立存在的断见,但仍不能彻底了知第六见处。而真实禅是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彻底灭除六见处的错误,故迥异于方便禅思。所以《杂阿含经》第926经与第65经所说的真实禅与方便禅思,皆是以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作为大前提。但是释性广将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禅,错误地解释成为只是观察蕴处界的虚妄,而不需要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因此不但不是二乘人观察的方便禅思,更不是大乘实义所亲证的真实禅,而是属于断见外道的虚妄想像,此想象则系源于意识常住的我见而生,显示释性广未断我见。
真实禅所要亲证的目标是真实存在而永不坏灭的涅槃本际,释性广所说的真实禅却只是破除「统觉幻我」。然而,「统觉幻我」已经是「虚幻」,绝非是「真实」;如果破除「统觉幻我」而没有第八识真我存在,就只是断灭空无而不可能是「真实」。如果释性广坚执「破除统觉幻我」之见解为真实时,其实是堕于意识虚妄建立的「破除统觉幻我」的认知境界里,系堕于六见处的「识见处」中而不自知。因此,释性广对于真实禅的解说,正好证明其未断我见的本质,同时证明释性广所说的既不是小乘禅法而不懂方便禅思,也不是大乘禅法而不懂真实禅,正是「强良马」所修习的「强良禅」,是本质属于外道知见的错误禅法。
由上分析可知,大乘禅所修习的内涵,是完整灭除六见处的真实禅;而小乘禅所修习的内涵,是灭六见处而没有彻底灭除第六见处的方便禅思。因为二乘所修的方便禅思,只是如实观察蕴处界的虚妄不实,对于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存在虽然信受佛语,但仍然堕于猜测与想象之中。所以,小乘禅只能称为方便禅思,而不能称为真实禅,因为没有实证唯一真实之法第八识如来藏,对于真实法仍然堕于猜测、想象的缘故。因此灭六见处是大乘见道所实证的内涵,而不是二乘声闻见道的内涵。73
综上可知,慧能大师以「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作为中国禅宗实证内涵的定义,不但与大乘经典相契符,也与阿含本义是完全相符而没有差别的。阿含部经典既然已经记载,佛陀以真实禅与方便禅思完整地宣说大乘禅与小乘禅的内容差别,显示大乘禅与小乘禅的不同与差别。那么是否有更多的文献证据可以证明呢?本文接着探讨阿含部经典中的禅宗公案。
51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译,《禅学思想史》,大千出版社(台北),2003,页91。
52 此译本在第二篇「小乘禅」的〈序说〉中,虽译为「本章」,其实是意指第二篇。
53 《禅学思想史》第二篇「小乘禅」共有十六章:一、四禅八定,二、四禅之内容,三、四无色定之内容,四、灭尽定之创说,五、外道五通与漏尽通,六、止观,七、三昧,八、十念与二甘露门,九、安般念,十、六妙门,十一、十六特胜,十二、八解脱,十三、八胜处,十四、九次第定十遍处,十五、佛弟子中之禅僧,十六、祖师禅之先驱。
54 禅宗之禅是般若的实证,不是禅定与小乘禅观。
55 《大正藏》册48,页349,下16-20。
56 《大正藏》册48,页352,下13-16。
57 第八识如来藏所具有的「成佛之性」,即是圆成实性。意谓第八识如来藏具有圆满成就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的功能德用,使得有情得以存在于十法界中,故一切有情可以依于第八识如来藏之圆成实性而成就佛果。
58 忽滑谷快天说「盖小乘禅之内容颇为简单」,但现代大师及忽滑谷快天等人,连声闻法中最简单的断我见,都无法证得,显然小乘禅的内容对于这些人而言仍然极深奥,故说他误会声闻禅。
59 《大正藏》册2,页235,下28-页236,上2。
60 同上注,页236,上6-7。
61 帝释天王名。
62 《大正藏》册2,页236,上11-19。
63 《杂阿含经》卷15:【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大正藏》册2,页101,下26-28。
64 《大正藏》册1,《长阿含经》卷20,页133,中17。
65 人间的有情众生,以受用段(抟)食为主而生存,但是其实是四种食皆受而生存。但因段食的作用明显,故以受用段食偏胜。
66 《大正藏》册1,页133,下3-4。
67 中国禅宗祖师所证悟之标的为如来藏心,详见平实导师所著《钝鸟与灵龟》书中考证。正智出版社(台北),2008.10。
68 此处教导真实禅的大乘菩萨,不必然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开悟大乘实义菩萨,只要没有未悟言悟,没有否定禅宗所应实证的标的是第八识如来藏者,能够如理作意教导佛弟子者,不论悟与未悟皆是真生马。
69 释性广著,〈无住生心—禅七开示录(十六)—出堂日晨诵〉;《弘誓》92期,佛教弘誓学院(桃园),2008,页54。
70 《大正藏》册2,页17,上24-28。
71 释性广于〈「人间佛教禅法」之实践—以「结期精进禅观」教学为例〉中说:【印顺导师以「人间佛教」之弘扬,归结其一生思想与学问之宗趣。依此,从禅观修证学理的探究与深化而言,笔者所撰之《人间佛教禅法》一书,即是分析并综論导师在禅修方面的卓越見地与研究成果,并从导师禅学研究方法的启发中,陸续发表一系列禅学研究的論文。】(《玄奘佛学研究》第四期,玄奘大学(新竹),2006.1,页130。)其继承释印顺六识论人间佛教思想,故其亦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的六识论者。
72 于内有恐惧,谓闻有内识如来藏而自己不知不证,故生恐惧而不乐否定意识等自我,转为对外法意识之灭除有所恐惧,坚持意识为常住法而不愿否定之,我见具在,成为于外有恐惧。详见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二辑,正智出版社(台北),2011.1。
73 有学者吕真观主张「声闻见道的内涵是六见处」,并不正确。请参考:吕真观著,《实证佛教导论》,橡树林文化(台北),2010,页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