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旷劫修道(二) 正钧老师
85、旷劫修道(二) 正钧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钧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要接续上一集之中,舍利弗尊者所说的“女人身犹有五障”之中,帝释天与魔天的部分。

前一集的经文之中说到:【天女报曰:“我等有五百人,悉皆清净,无有夫主。我等闻有世尊弟子,名曰难陀,是佛姨母儿,彼于如来所,清净修梵行,命终之后当生此间,与我等作夫主,共相娱乐。”】(《增壹阿含经》卷9)世尊为了方便度化难陀,就以神通力带着难陀到欲界天的第二天——三十三天,让他看见有五百天女,等着他命终之后往生过来作为她们的夫主。

结果难陀回到精舍后精进用功,但只是为了能成为五百天女的夫主,而出家前的妻子孙陀利已被他抛到脑后;而后续 世尊又如何运用善巧方便,观众可以自行查阅《增壹阿含经》卷第9的经文之中。此处之所记载的,是欲界天的第二天——三十三天的境界,是有五百天女侍奉一位天子,作为这一位天人的妻室。经文之中不说“我等五百天人,无有妻子”,乃至是没有“某甲将与我等五百天人而作为妻子”之说。由此可知,这是欲界天的共相,是五百天女奉侍一位天子;而较一般天人更为尊贵的天主,当然也是有多位天女一起来奉侍。这是欲界天的共相,上至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亦复如是。换而言之,若以女人相生而为欲界天的天主,而有众多的男人相的天人而共为夫君,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状况;诸天的天主,一定示现为男人相,而有众多的天女一起来奉侍。这其实不是任何一个人刻意的安排,纯粹就只是三界中的欲界天自然而有的状况。由于这样缘故,所以说示现为欲界天的天主——帝释天、魔天,都不会以女人身而示现。因为,某甲在人间或者是男众,或者是女众,随因缘果报的缘故,生到了欲界天之后,就不一定仍然是男或是女了;所以,这其中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所谓的重男轻女的成分,就只能说法尔如是。

“女人身犹有五障”之中,讲到这里,其中的梵天王、帝释天、魔王三种有情,都不以女人身示现的原因,这也概略说明过了。接下来要说明的是,转轮圣王不以女人身示现的原因。转轮圣王是欲界之中人间的有情,随其福业的优劣,而分别有金、银、铜、铁四个层次的转轮圣王。《起世经》卷第2之中,提到了转轮圣王在人间受用之时,说到:【诸比丘!阎浮洲内转轮圣王出现世时,此阎浮洲自然具有七种瑞宝,转轮王身复有四种神通德力。何者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宝、七兵将宝,是为七宝。】

这是 世尊为我们开示世界悉檀的一小部分,因为所具有的轮宝是金轮宝,所以所讲的就是金转轮圣王。请先注意经文之中“此阎浮洲自然具有”的提示,如同上一小段之中的说明,这不是任何人刻意的安排,就只是三界中的欲界自然而有的状况,是法尔如是的。换句话说,转轮圣王会具有七种瑞宝,是某一个有情因为福业的成就,以及与相对的其他有情的业缘圆满,而“自然具有七种瑞宝”;而七种瑞宝之中,有两个不在有情数之中,有五个则为其他的有情,所以刚才才说要具备两类的福德因缘。今天主要是要接续上一集之中“女人身犹有五障”的部分,所以“四种神通德力”的部分,就请观众自行参阅《起世经》的经文。

七种瑞宝的第五者名为“玉女宝”,经文之中是这样说明的:【诸比丘!转轮王世出生女宝,不麁不细,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最胜最妙,进止姝妍,色貌具足,令人见之乐观无厌。又此女宝,热时身凉,寒时身暖,于其体上出妙香气,犹若栴檀,口中恒出优钵罗香。为轮王故,晚卧早起,勤谨恭敬,凡有所作无失王心,此女意中尚无恶念,况其身口而有过失。】(《起世经》卷2)

这表示说,转轮王会感应到有上面所说的种种特质的女众,而“为轮王故,勤谨恭敬”;而转轮圣王具有的七宝的开示,多部经典中均有相同的开示。然而,关于转轮圣王所具有的七宝,若是有任何一部经典之中,曾经有这样的开示:“或有转轮圣王出现于世时,具足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士夫宝、六主藏宝、七兵将宝,是为七宝。”其中的第五者的“玉女宝”,若是改为“士夫宝”,那么则可以说这一位转轮圣王就有可能是女性;但经藏之中从来没有诸如此类的记载,都说七宝之中的第五者为“玉女宝”,故知金、银、铜、铁四种层次的转轮圣王,法尔如是地,都是以男子身为示现。

舍利弗尊者所说的“女人身犹有五障”中的最后一种:“不得作佛身。”学佛的人,一般而言都听到过或者是知道诸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其内涵详细地记载于经论之中。而三十二大人相之中,有一者称为“阴藏相”,或者别译为“阴马藏相、马王隐藏相、势峰藏密相”。简单的说,佛陀的男根隐藏于腹中而不外现,故称为阴藏;那是由于往世多劫之中,谨慎己身而远离色欲,又于贫裸者施与衣食,恒怀惭愧、遮恶不起;由于这一些福业之所感,所以得三十二大人相之中的“阴藏相”。而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很多有情可以从 世尊示现的应身上亲眼所见到的;世尊为学人开示其中的内涵,以及成就此诸福德的因缘,正是为了利乐有情,让菩萨们有所依止,得以如法修学,则福德资粮可以快速圆满,才能够成就佛道。

回头过来说,世尊所开示的“三十二大人相”,经典之中是否有别别之说,而说没有“阴藏相”者?没有!岂不闻 世尊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这不像密教之中,也谎称他们有“四加行”,然而各派所说的“四加行”,不但是各不相同,而且根本就与断我见的加行内涵,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三十二大人相”内涵没有别别之说,而其中的一相名之为“阴藏相”,这不就已经表示说,世尊在欲界的人间示现成佛时,一定是以男子身而示现的这个事实吗?

因此,舍利弗尊者所说的“女人身犹有五障”,丝毫都不存在所谓的重男轻女的成分,而只是叙述三界之中,有情随其因缘果报而受生的一些状况。而众生无始以来,因为贪著五欲,与烦恼障相应的此一类种子,就被有情自己熏习而留存于八识田之中;某一些种子熏习的势力越发成熟,就使得这一位有情受生于欲界,乃至是生而有“女人”的外相。除了外相上的差别之外,人们在观察彼此的心性差别,随顺于世间大家的认知,就会说某一个有情是“女人”,那另外一个是“男人”。譬如说,大家大部分都会形容说女性叫作婀娜多姿,或者也会形容男性叫作雄壮威武;可是,假如一位女众的心性是“豪爽开放”的,人们可能就会戏称她叫作“女汉子”,若是一位男众的心性是“扭曲造作”的,人们可能就要戏称说“他很娘”,约略的道理就好像是这个样子。

然而,世间人有一句沿用于佛法经典之说,叫作“相由心生”,当然这个“心”的义理是有其深入浅出的差别,现在姑且就随顺一般人的说法,而说是“心性”或者是“心意”。所以,各位就可以去观察一下,那一些心性是“扭曲造作”的男众,在外相上看起来,会不会是越趋于女性化?而那一些心性是“豪爽开放”的女众,那么在外相上看起来,也会越趋于男性化了。因此,舍利弗尊者所说的“女人身犹有五障”,这个“女人身”只是外相上的示现,而所谓的障碍,其实则是在于内在的“女人性”。然而,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心性的本质,一定称为是“女人性”;如同前面之所说,就是众生无始以来贪著五欲之法,有着其中某一些较为染著的烦恼,因而显现于外,就施设其为某一种特质罢了。

那么,“女人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谈到佛教中的一个典故了。假如稍微了解 世尊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示现八相成道的历史典故的人,会知道说悉达多太子,也就是 世尊示现成佛之前的世俗身分。他出生七日之后,生母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是被姨母摩诃婆阇波提所养育长大;摩诃婆阇波提,也就是大爱道瞿昙弥。悉达多太子后来示现出家、成佛了,有因缘的学人纷纷请求在 世尊座下出家学法,其中也包括王族之中的很多成员,乃至是大爱道自己的儿子难陀,也在 世尊座下出家了,这当然是有过去世的因缘的。后来大爱道也打从深心之中,想要在 世尊座下出家学法,无可奈何地多次请求 世尊之时,世尊总是回答:“且止。裘昙弥!无乐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即便是大爱道以哀求的方式来提出请求,世尊的回答总是不变。裘昙弥的“裘”,“裘”字是梵音的另外一种音译。后来阿难尊者看到悲伤的大爱道,知道了她的求法心切,慈悲的阿难尊者即便答应,将为她再度向 世尊请求。

然而,世尊依然否定阿难尊者的请求,并说出了不同意的原因:“今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净梵行不得久住也。”(《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阿难尊者再度请求,并把大爱道养育之恩一并提出;世尊当然知道她于自己有养育之大恩,并且也是善根深厚之人。最后告诉阿难尊者:“若女众要进入僧团成为沙门,必须要尽形寿遵守‘八敬之法’。”这就是 世尊制定“八敬法”的因缘。大爱道听到阿难尊者的转述之后,欢喜奉行;不久之后,佛便授大爱道十戒而为沙弥尼,乃至大爱道之后也受了具足戒,而成为佛教僧团中的第一位比丘尼;世尊后来也为大爱道比丘尼授记当得作佛。因为摄受大爱道比丘尼以及跟随她的许多女众,佛教的僧团中就有了很多比丘尼。阿难尊者为了利益这一些比丘尼,向 佛提出:“比丘尼当云何行得道也?当用何法行之乎?”佛回答之时,其中就有“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而知道了“八十四态”的内涵,就会明白“女人性”的说法的缘故了。

这样子的简述以后,就可以与《法华经》的经文之中,舍利弗尊者对于龙女所提出的质疑,而说“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妙法莲华经》卷4)以及“女人身犹有五障”的部分互相对应,大家就不会被佛法之中竟然是重男轻女之说所误导,也不会被其实是于“女人身有非分之想”的所谓“密教之中的大成就者”之所蛊惑,一不小心而误入歧途。

话又说回来,菩萨观察众生的因缘,也会以女人身示现,来圆满度众的因缘。就好像说,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偈颂:“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菩萨赞〉)一听到这一首偈颂,大家便在心里面浮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民间信仰之中,常常有各类的尊称,如观音佛祖、观音大士、观音娘娘,闽南语中还有观音妈、提篮观音、白衣大士等等。而在唐代以前,观世音菩萨的画像和造像多是呈现男性形象,很多的塑、画像还留有胡须;后来民间有一种传说,是因为武则天在位的关系,就有人开始以其尊容作为模本,从而塑造出观音像。既然民间的传说,而且也一直流传下来,那就会是带着人们的期盼与景仰,当然也可以说是人们心之所趋,那么菩萨之随应而示现,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今天暂时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