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学术界对《法华经》年代看法的修正(上) 正伟老师
27、学术界对《法华经》年代看法的修正(上) 正伟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伟老师开示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讲堂为各位所制作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也就是 平实导师的著作《法华经讲义》的导读课程。我们现在进行到了《法华经讲义》当中的〈化城喻品〉。

在上一次的节目中,我们说到〈化城喻品〉它的经文最后会有一段偈颂体的总持——陀罗尼(darani),那用来将前面的内容作简单扼要的回顾,这就是陀罗尼章句。可是,特别是在般若系列二转法轮的经典里面,有的时候,似乎那个总持章句跟前面的经文没有什么关系,像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心经》,像是 平实导师曾经说过的《金刚经》。

有的时候,一段经文后面的总持是“底唎”,但这个“底唎”虽然被翻成了中文,读者却仍然看不懂其中的义理;到底它跟前面的这些经文内容有什么关系?那要提醒菩萨们的是:佛教到了后期密教化的经论中,开始引入了大量的印度教的总持咒语Mantra曼陀罗咒语,这时候又会常常有另外一番的意义,甚至可能会背离了佛法的本意。例如,表面上看似菩萨手上拿的弓箭,弓叫作dhanu,箭叫作bana,放在咒语里面,背后的含义就可能会变成男性生殖器与女性生殖器。因为弓代表阴性,箭代表阳性,两支弓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女性的生殖器;箭代表射出去,也代表了Śiva湿婆神的这个liṅgaṃ林伽阳具,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同样是佛经中的总持陀罗尼,但在不同的经典当中各自代表的意义可能会有天差地别,不可不慎!

讲完了一般菩萨对于陀罗尼(darani),也就是对于总持章句、或者叫作偈颂,在佛经上面的含义,澄清了疑问之后,现在我们来看《法华经》的中文译本。自从公元后不久,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佛弟子们很有福报,几乎是同时接受了大、小二乘佛法经本的传入。在印度和中亚,《法华经》很早就随着大乘佛教的复兴,开始大流行于佛弟子之间,同时也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佛经之一。

在过去的一两百年之间,随着西洋现代学术的考究,常常有偏执的学术界人士,以及瞎眼的教界半桶师,因为自己的未修未证,缺乏佛法中最重要的、实际上的证量,所以只见到了一隅的偏见,就说《法华经》等大乘的经典是在佛灭后五百年(到了公元前后)才被创造出来的产品;这种情形是学术界的常态,现在有几分证据便说几分话,等到未来有新的证据出来以后,又可能将现在所认知的东西全盘推翻。例如一百多年前,俄国有佛教学者依着当时能见到的文献证据,都是后人记录叙述的原因,所以他们主张 释迦牟尼佛乃是虚构的人物,实际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一个人。但各位都知道,现代随着考古上新的证据不断地被发现,那一位俄国学者的主张早已经被全盘推翻,这就是学术研究中的常态。但中国的佛门中,也有人物尾随着那一位俄国学者摇旗吶喊,也就是学者自己都不认为是绝对正确的研究成果,自称是佛弟子的人物却全盘接受,把它当作是历史上的事实,却忘记了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所作出来的推论,我们只能暂置存疑。

《法华经》也是一样的状况,早期考古的证据,从中亚找到了一些残缺的梵文本子,于是一些研究者就推测《法华经》是后期中亚佛教徒所编造的文本,然后把它们与现存的中译本作文本的比对,发表了一连串的论文。例如,我自己在大学时代,选修台大哲学系教授的课程,当时教授就依着中亚本子缺少〈提婆达多品〉,于是就说〈提婆达多品〉可能是最后才被编入《法华经》的。这些推理本来是学者的研究工作,是学者所赖以为生赚钱的日常作业,连发表的人自己都不会坚持说这一定是正确的,因为他们随时也都在等着新的证据,来推翻、修正过去的推测。没想到佛门中无慧之人却去拾人牙慧,拿这些变吐之物来大惊小怪地疾呼说:大乘非佛说,大乘是后世佛弟子的编造。

在《法华经》的学术研究上,二次大战期间,季羡林老师在德国多年所研究的博士论文,就是从《法华经》各种原文章句去溯源,以及到了他晚年的高足之一辛岛静志老师接续着这一份工作下去;而辛岛老师现在也成为佛教文献研究的学者中,难以跨越的几座高山之一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则是指出《法华经》出现于世间,并不晚于任何现存的佛教文献,过去的研究只限于梵文本的记录,所以当时就推测说《法华经》等等的大乘经典,是出现在公元后一、二世纪;但早在印度梵文复兴运动、也就是佛教全面梵文化之前,也就是梵文本出现之前,这些大乘经典就已经以各地的语言存在于世间,所以过去认为《法华经》是在公元前后才出现在印度的说法也被推翻了。辛岛依据〈提婆达多品〉当中的prabhutaratna这个词的演变,改变了前人所说〈提婆达多品〉是后来才被加入的推论;并且辛岛说到“除了几个残片以外,最早的梵语写本也是5世纪、多数为11世纪以后的产物,许多汉译的佛典较梵文佛典更为古老”;也就是用现有较晚出现的梵文本,去推翻早于其前几百年的汉译本,本身就是一件危险而错乱的事情。

所以辛岛老师的忠告,值得那一些仍然坚持大乘非佛说的佛弟子们再三去思考啊!辛岛老师还说:“我们过去通常戴着被称为常识的‘有色眼镜’来理解佛教的历史与教理,但初期大乘佛典的原貌远在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婆沙论》《俱舍论》等所谓佛教学古典文献问世之前……”他还说:“我认为,与梵文写本所反映的程度相比,如果精心、仔细研究汉译佛典,就可以更真实地接近佛典原本的面貌。但古译经典中出现了很多在汉语辞典、语法书中没有收录的特殊的,或者是口语的词汇、语法,很难正确地读懂汉译佛典。所以过去的学者一般很少参考古译经典,如果参考也似乎满足于仅大约读懂。”讲这一些话的辛岛老师,已经结束了这一生的工作,但这一位在现代佛教学术界如高山般存在的人物,用他一生研究的结论,希望能少分地惊醒那一些主张大乘非佛说,以及随便凭着自己的意思就去评论大乘经典有错误的那一些愚痴的人们啊!

拉拉杂杂地说了一堆,现在才要开始进入本品的总持内容。罗什法师将这一品叫作第七品〈化城喻品〉,是因为说 世尊在本品当中,将二乘比喻为“化现出来的安乐城”这样的内容来命名的。如果从今天在世间还留存的《法华经》的梵文原本,这一品原文的名称叫作purvayoga,可以翻作“往世的因缘”,所以黄宝生教授重译的《法华经》,把它叫作〈往世因缘品〉。

在〈化城喻品 第7〉,一开始就说到难以计算的久远劫之前,有二足尊 大通智胜佛成佛了,我释迦牟尼能以如来智的缘故,清楚地记得这一位久远涅槃的善逝世尊,以及那一些声闻、菩萨仿佛在今天或昨天。大通智胜如来佛寿高达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但是极为特殊的是“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即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诸佛法却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注:【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妙法莲华经》卷3)——萤幕〔屏幕〕字卡内容。〕

这一段有关 释迦世尊对 大通智胜佛的回忆,请恕我读经太少,本段经文显现出一种从未在其他佛经中出现过的特殊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的 释迦世尊成佛之夜,在菩提树下以手按地、夜睹明星而成就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佛陀胜果,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其他佛经上记录的诸佛世尊,成佛的过程也相差不多,唯有此 大通智胜佛陀,在坐道场,破魔军之后,无上正等正觉竟然没有现起,而且长达十个小劫!这或许是我们所知道唯一的一尊,虽然坐道场,也破了魔军,但佛果不现前的奇特事件。而偏偏 释迦世尊要特别将 大通智胜如来的事迹,提出来列在《法华经》的往世因缘,显然一定有其特别的缘由。

有人会想,这会不会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文句表达的问题呢?好,那么同一段经文,我们来看看黄宝生教授的现代重译本:“这位大通智胜如来、阿罗汉、正等觉寿命五十四百千千万那由他劫。这位世尊大通智胜起先没有觉知无上正等菩提,而在殊胜菩提道场击溃和征服所有的魔军,击溃和征服魔军后,他想:‘我将觉知无上正等菩提。’然而,那些正法此时没有向他显现,他在菩提道场的菩提树下度过了一个中间劫,继而,又度过了第二个中间劫。此时,他仍未觉知无上正等菩提,他又度过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个中间劫。他在菩提道场的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其间没有起身过一次,思想不动摇,身体不移动、不颤动,此时,那些法仍然没有向他显现。”

接下来,罗什法师的译本以及现代译本,都同样地说到了梵天王及忉利诸天的天人,用了各种的天华华雨,乃至诸天伎乐来供养 大通智胜世尊,整整十个小劫未曾停止,直到 大通世尊大般涅槃时。然后:【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卷3)现代译本则是说:“众比丘!这样,世尊大通智胜如来、阿罗汉、正等觉度过十个中间劫,觉知无上正等菩提。”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前后两种原文本子相差不大,几乎是一样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 大通智胜如来在坐道场,破魔军之后,无上正等正觉未能现起,乃至于到十小劫之久?虽然中国佛教从最初时就有《法华经》的存在,但自古以来能解释这一段经文者几希矣!其中最典型、也是最保守,就是自己所不证不知就说不证不知,让我们来看一下,公认是近代佛门龙象的太虚大师,是怎么解释本段经文就可以知道了。

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