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这个单元我们接着来看〈安乐行品〉的第三个安乐行法。
上次我们说到未来在末法恶世时,要为众生讲述《法华经》的菩萨,必须具有四个安乐行法,目的是为了让有因缘在后末世时宣演《法华经》的菩萨能够顺利说法,因此能够更长久地利乐众生。第一个安乐行法,是要能安住于菩萨行处及两个亲近处;第二个安乐行法,是讲述及阅读《法华经》时,应该遵守不乐说人及经典过,才能无横逆、安稳地讲完《法华经》;第三个安乐行法是说末法时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不应该怀有嫉妒、谄媚以及欺诳众生的心,也不应该动辄轻视辱骂修学三乘菩提道者,或者寻求他们的是非长短,这是为了不使众生对说法师的言行,怀有疑心而产生悔心,不利佛法的宣扬。
上次我们说到“勿轻骂学佛道者”,今天接着来看:“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妙法莲华经》卷5)这小段经文在 平实导师讲述的《法华经讲义》第十二辑253页,内容则从265页开始。意思是说,演述《法华经》的人不能对众生说:“你们这一些人啊,距离解脱道或者距离佛菩提道都还太远了!你们不管怎么修,终究得不到一切种智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放逸的人,你们对于佛道、解脱道还是很懈怠的缘故啊!”
常常会有人以表相判断一个人,而下断语说:“我看某某人这辈子没希望开悟,见性就更别想了。”也有道场堂头师父说:“在家居士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不论如何,这么说都会让弟子、随学者或信众失去求法的信心;这绝对是宣讲佛法者,或一起修学的同参道友都千万要注意不能随意出口的话,也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因为每个人过去世是如何修学佛法的,我们没有宿命通根本无法看透。何况人都有胎昧,也就是隔阴之迷,在未成就三地满心具足修证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发起五神通及三地满心应有的无生法忍智慧前,也就是尚未发起意生身前,都有隔阴之迷、不离胎昧,那就无法了知自己过去世的事情,更不可能了知其他众生的过往;既然如此,如何能知自己及他人过去世的修行情况,而去轻视别人?所以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位众生。因此 平实导师说,直到后来导师往世的一些证量渐渐回复了,终于能去感应别人的因缘,但是虽然感应到说某些人是新学菩萨,学佛以来不过三劫、五劫,但也不轻视他们,因为人真的很难说啊!也因为这样,我们没看见过 导师当面骂人;导师也没有当面轻笑过任何人说:“你真的好笨,没有希望证悟啊!”导师弘法三十年了,不论私下或公开,不曾对任何一个人讲过这种话;导师都是在法义上作说明,并加以鼓励弟子们。所以不要让人家起烦恼,使众生对弘法者生起怀疑心,那样对方就会反悔而退转,不再修学了。不论现在或后末世法欲灭时,弘法者一定不能有这种事情出现。
再说,实证的佛法必定可以让人在智慧上显现出来,如同修会里就有不识字的老菩萨被笑过:“哎呀!老菩萨!你又不识字,你根本不可能开悟的。”可是后来老菩萨不但开悟了,还能指出老菩萨女儿在佛学院毕业的同学所说法的过失。而在古时六祖慧能大师刚到寺院学法时,由于个子长得矮小,又从文化不发达的南方而来,不也被轻视过吗?大家都认为说:“这个獦獠根本没有希望。”可是五祖法演大师一见就知道,这个人是他等待的人;但是怕人家特别注意六祖,就故意随顺大家的话说:“唉!你这个南方来的獦獠,来求什么佛法?”但五祖却在观察一阵子后,觉得六祖心性好,堪受大法,就在半夜为六祖讲解《金刚经》,帮六祖证悟,还把衣钵都传给他。所以是不是不能小看人呢?
接下来看“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这意思是说,除了上面所说的要尊重一切学法者以外,对于诸法也不应该戏论。也就是说,三乘菩提里面的一切法,弘法者都应该要如实演说,不应该用戏论的方式说法,这是不尊重法,也就是不尊重佛,这样是很不好的。就如有一些禅宗祖师就是属于狂禅的一类,譬如临济义玄禅师刚出道的时候,正是狂禅;又如有一些祖师,动不动就以轻视的言语说 如来,这对 释迦如来是有所轻视的;虽然他们的语意是没有轻视,是尊崇的意思,但使用的字句本身是轻视的字句,这是完全不该使用的,不管他悟得多么深。想要和 释迦如来相提并论,说句俏皮话:“门儿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禅宗一般的祖师开悟不过是第七住位,大不了是八住、九住位,能进入十住位的人很少、很少。所以那一类为了接引人而故意用戏论的言语来说法的方式,实不足取。这样子戏论诸法是有过失的,为什么呢?平实导师说:【因为三乘菩提诸法无比尊贵,怎能用戏论方式来演说呢?且不说大乘菩提,单说二乘菩提,那阿罗汉不过是证得二乘菩提,尚且是人天应供,何况是诸大菩萨、诸如来的境界!怎能用戏论的方式来演述大乘佛法?所以“戏论”是不应该有的。】(《法华经讲义》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页289。)
另外,如果是“有所诤竞”而说法,就更不应该了;这意思是说法的实质,法上的层次差别是非常分明的,如果硬将高层次的人强拉下来,而将低层次的人强推上去,这就是“诤竞”。举例来说,有位某甲菩萨已经分证一切种智,具有道种智,已经在宣讲甚深微妙的八识心王诸法,包括各种心所法等等;另外有一位某乙才刚明心,就开始贬抑某甲菩萨,这表示某乙的异生性还没有断除一丝一毫,更不要说是断尽。因为大乘见道者所应该断除的异生性,是既深又广的。刚大乘见道时,只断除烦恼障所摄的分别所生异生性,而所知障所摄的分别所生的异生性,只断除少分,还待悟后相见道位进修来断除,更何况还有烦恼障及所知障所摄的俱生异生性障,那是之后还要很长时劫才能断尽的。所以某乙才刚悟入,就开始贬抑上位的善知识,表示他还有诤竞的心;但是某乙这种情况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他终究会发现某甲菩萨所说的法义层次与内涵,并不是他所能企及的;以自己明心的见地,实在是找不到某甲菩萨什么过失,而自己的悟处及落处,某甲菩萨可是一清二楚,最后就会杜口了。那某乙菩萨也会知道,自己之前贬抑某甲菩萨的行为,是在谤胜义菩萨僧,这个罪业很重,知道改正之后,就会懂得赶快去向某甲菩萨忏悔。
由此可见,深悟与浅悟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只是证量上有差别,在智慧上也是有差别的,而在异生性障的断除上同样也有差别。但是如果是一个解悟的人,就会跟人家诤竞到底,为何会这样?因为他没有能力检查自己与对方的差距,他没有这个智慧,所以说心有诤竞的时候,表示这个人本身一定有问题。假使他这个问题几年后就解决了,表示他的开悟还是真的;当他改正了以后,就懂得去跟上位菩萨忏悔。所以说,真悟者之间不会互相诤竞,有诤竞的时候一定有问题。
这譬如 平实导师弘法三十年来,除了悟后退转而否定如来藏及正法的人之外,导师都不会当面破斥别人自吹所说的证境或证量,只是委婉详细说明他们的错误处及理由,但并没有斥责、贬抑的意思,只是基于爱护弟子的作意,以免弟子造下未证言证的大妄语业;不随意斥责别人,一直就是如此,这是不会改变,也不用改变的习性。这也说明了人的习惯是很难改的,就像我们上集说到的,平实导师这一世的归依师父,九百多年前怀疑佛法可以实证的人,到了这一世不但否定 平实导师,对开悟这件事依旧还是疑,疑盖还是很重。
由此可知,人的习惯真的很难改,要让一个人一世就改变多生多世的习惯,真的很不容易;但这对于行菩萨道者来说,就得要设法改变自己,能够改变成功才能顺利行菩萨道。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所诤竞的时候,一定是有问题的,自己就该懂得怎么样去检讨,怎么样把诤竞心给消除掉,特别是如果想要为人演述《法华经》,一定不可以有诤竞心。
接着来看:“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这些经文看起来好像平平无奇,却蕴含深远的意义。“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这句话,我们先来看接下去的第四个安乐行法。佛开示说:【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妙法莲华经》卷5)这是说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这部《法华经》的菩萨摩诃萨,对于在家、出家四众应生大慈心,而对于不是菩萨的一般众生,应生起大悲心。结合第三个与第四个安乐行法两段经文来看,为什么对一切众生要起大悲想、大悲心,而对于佛门四众是要起大慈心,而不是要起大悲心?这其实是说,一般众生与佛门四众本质是有差别的,也就是一切众生与佛门四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一切众生都被无明所笼罩着,贪瞋非常严重,不知生死无常,完全无心于道业的修行,只爱乐于世间法的享受与追逐,因而对出离生死苦的事毫无所知,因此对这一些世俗众生,就无法对他们施加法乐,慈心对他们是用不上的。
换句话说,由于世俗众生完全无知于生死无常,也就无心于解脱的修证与实相的亲证,因此想要以法来利乐他们,其实是无所能为的,所以菩萨能够作的就是为他们生起悲心,救拔他们的苦难。虽然一般世俗众生是不知道自己有苦难的,但我们还是要生起悲心救拔他们;而且我们也清楚知道,他们对于三乘菩提的实证是没有希望的。然而他们现在所作的事,将会导致下一世开始堕落,而他们并不知道;所以说虽然无法帮助他们亲证三乘菩提,因而对他们生起慈心并没有作用,但是还是应该要对他们生起悲心,救拔他们远离未来世下堕三恶道。
所以正觉同修会这么努力去教育民众远离喇嘛教,就是要使他们远离下堕的邪法邪行,可是他们不知道 平实导师的悲心与用心良苦。譬如多年来经由 平实导师《狂密与真密》,及其他著作不断举证说两部《广论》讲的全都是外道法,都是常见外道法,特别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所说的止观,那全都是双身法、都是外道法;加上同修会不断努力宣导喇嘛教是外道法,现在已经不再有人会炫耀说“我们在学《广论》了”。相信现在修学双身法的人已经变少了,这就可以减少来世下堕三恶道的人了。
但是这样作的结果,又引来一些人乱寄诬告信,说同修会每年接受某国政府的补助两次,每次多少钱,绘声绘影的煞有其事。其实同修会未曾接受过任何政府的捐款,更别说是补助了。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乱寄诬告信?因为不知道我们救护他们的善意,误以为我们在诋毁他们,其实我们是救护他们离开《广论》邪法,只有离开《广论》才能回到正法;但他们不懂,误以为我们在诋毁他们,所以就出来诬告。对那些人即使有慈心,要帮他们证悟三乘菩提,其实也没用;因为他们证悟的因缘还没有成就,所以对他们不是要起慈心,而是应该生起悲心。起悲心后,就是要继续破斥《广论》,也就是破斥邪法。虽然他们会继续生气,但时间久了习惯了,迟早有一天会起心动念,试着了解破斥他们的书中所说的道理;他们如果有因缘,就能够有理智而可以冷静下来思考,将会发觉:“原来人家是好意,救我们离开岔路,那我们就离开岔路,回到正道吧!”所以说对他们应该起大悲想。
还有这里 佛讲的是“大悲”,不是只有悲。我们先来看一段论文,《大智度论》卷27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心苦,怜愍而已,不能令脱。……大悲,怜愍众生苦,亦能令脱苦。】悲能观众生种种的身苦与心苦,只能怜愍他们,不能让众生脱离身心苦;大悲是给予众生离苦的因缘,不仅能怜愍众生的种种苦,也能令众生脱离这些苦,而且是拔一切苦。所以为什么要起大悲,因为是全面性的,由根本着手,当然这就要详详细细很深入为众生说明,不是只有一个局部浅小的部分,这样的悲心才是大悲。
由于大悲与悲不同,所以为了正法的延续,以及使不明白真假佛教差异所在的众生不再继续沦堕下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持续努力作下去。也由于 世尊交代我们,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不是只叫我们起悲心而已,而是要有大悲,那我们就要跟着 平实导师的脚步,将 导师讲的很多很深入的法继续广为流通,让无缘实证三乘菩提的无明众生,例如密宗里的学人,或者可能有因缘接触密宗的人,懂得远离邪见邪法,避开未来世下堕三恶道的噩运,这就是我们继续要作的工作。
“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这两句话我们下次再来看。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