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法华之第三安乐行法(一) 正龄老师
120、法华之第三安乐行法(一) 正龄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龄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这个单元我们要看的是〈安乐行品〉的第三个安乐行。

佛陀因为 文殊师利菩萨的请法,开示了未来在末法恶世时,要为众生讲述《法华经》的菩萨,必须具有四个安乐行法,才不会产生不好的结果,而能够更长久地利乐众生,这就是〈安乐行品〉所要说的内容与可以达到的目的。

我们简单提示一下,前面亲教师讲过的两个安乐行法,第一个是安住于菩萨行处,及两个亲近处。菩萨行处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说,如果菩萨证悟成为摩诃萨以后,安住于忍辱的境界中,心地柔和、善良,又能够随顺于众生,并且心性不急躁也不暴烈,心中也不会有惊惧;第二个部分就是“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如果具足这两个法,就叫作菩萨摩诃萨的行处。两个亲近处是指众生亲近处及法亲近处,这是在开示针对众生应该有的亲近处,该怎么样面对众生,以及应该怎么样加以遵守;而第二个法亲近处,简单讲就是要观察一切法空却犹如真实的法相,依止于该亲近的法,作为菩萨行的具体实现。

第二个应遵守的安乐行法,就是在末法中宣讲或阅读《法华经》时,不乐于指说其他人以及经典过失,这是因为末法时演述《法华经》,常常会遇到横逆,所以要不乐说人及经典过,才能安安稳稳地讲完《法华经》。

接下来看第三个安乐行法。从 平实导师讲述的《法华经讲义》第十二辑253页开始看起,首先是一段经文:【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妙法莲华经》卷5)这是 世尊为我们开示,将来要为人演说《法华经》的菩萨,应该注意的第三个安乐行法,这是善知识应该遵守的。也就是说,末法说法时应该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说太多,众生可能无法信受,就无法奉行;说太少,众生可能会完全都听不懂,这样就无法利益他们了。所以说,将来已经到了末法时期,正法几乎无法弘传,即将要灭失时,菩萨摩诃萨在这时,要受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不可以怀着嫉妒心、谄媚心、欺诳心;也不可以看轻修学三乘菩提的人,特别是对于修学佛菩提道的人,更不可以看轻,也不要寻求、找寻这些学人的任何过失。

“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或许有人会想,那大概就是 释迦佛陀记说的,末法时期的那五百年的时候,要不然大概就是佛法剩下最后五十二年 月光菩萨来人间的时候。其实不是这样的,请各位菩萨想一想,如果没有了义正法,所有出来说法的人,不论出家众或在家众,所说的法都是意识境界;或者都像天竺当时的佛法,被外道法入篡了,而成为有名无实的假佛教;或者与常见外道法合流了。这样的佛教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样不就是末法了吗?近代佛教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幸得 平实导师出来弘扬大乘了义正法,而且一直被当代佛教界误解的二乘解脱道法,也因为 平实导师不断讲经说法,宣扬如来藏妙法,不但因此彰显大乘了义正法,使得几乎成为断灭见的二乘解脱道法,也因此扭转过来。所以在正觉同修会弘法之前,其实正法是已经灭亡了,全球佛教界都只剩下“表相佛法”,全都是相似像法,而没有真正的正法了。而表相佛法其实就是 佛说的相似像法,它们的名相与佛法相同,但本质却与外道常见法相同,所以借着相似像法,很容易又被外道入侵了,这些外道们就伪称为“藏传佛教”,实际上西藏佛教的四大派就是喇嘛教,都以喇嘛们所说为准,不是以佛经里面 世尊所说法教为准,根本就不是佛教。

世尊三乘菩提教法中,只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浅深差别,所以佛教就是佛教,不应该讲什么显教、密教。而在喇嘛外道入侵佛教后,就有所谓的显教与密教的不同;其实若要说密教,真正密教的意思是“世尊秘密之教”,指的是实相般若的密意如来藏,如来藏胜义才是密教。可是喇嘛教入侵了以后却区分说:“我们是密教,你们是显教。”意思是说,显与密全部都是佛教,其实他们根本不是佛教,由此可见他们入侵得有多严重。

而在“般若中观”方面,外道用应成派中观,承袭自宗喀巴的《广论》,侵入佛教可以说非常成功,这就是推广六识论邪见的释印顺、释昭慧那一派。这个应成派中观已经把台湾正统佛教给完全侵袭了,台湾几个大山头只有一个后起在台湾中部的山头没有沦陷,其他的大山头全都是“应成派中观”的理论,直到正觉弘扬八识论正法以后,才开始被影响而有些改变。但是那个唯一没有落入应成派中观邪见的大山头,讲的是什么境界?还是意识、识阴具足的境界。他们主张说:“众生能闻能见之性就是佛性。”这不但是意识、识阴具足的境界,这其实正是两个邪见,也就是“自性见”及“外道见”,再加上一个“遍计所执性”共三个邪见。执著识阴境界就不外于识阴六识的自性,那就是自性见,也是外道的见解与自性见外道相同,所以是具足自性见与外道见;然后又说“要处处作主”,这样又加上意根末那识的遍计所执性,那么这些大山头的正法还在吗?不在了,也是沦亡了。可以说这个没有被应成派中观攻陷的大山头,其实是沦为常见外道法、自性见外道法。

台湾还有更严重的佛教外道化情况,甚至有“禅、净、密”三修的道场,由此来看,正法在台湾实际上是不是已经沦亡了?大陆情况怎么样呢?完全一样没有差别,全都是密宗喇嘛教的天下。所以不必说九千多年后,在一切法根本的如来藏被否定的情况下,正法在现代的中国已经全面沦亡了!幸亏现在正觉同修会在 平实导师的带领下,又将正法延续起来,终于正法没有被全部灭掉,正法算是在台湾复兴起来了!

所以在后末世法欲灭时,也就是了义正法很快要灭失的时候,如果有因缘出来住持正法,得要受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然而心中不可以怀着嫉妒之心、谄媚之心、欺诳之心,因为在正法将灭时,能够听受了义正法而不怀疑、不畏惧的人,那将会很少、很难得,所以不可能像相似像法的道场,有很多人来听闻,这时就不应该怀有嫉妒的心,认为为什么了义正法这么难以弘扬,而那些相似像法的道场却有那么多信众,有那么多人在护持,有这样的想法就不能安乐了。而且既然是有智慧,能够为人如实宣讲《法华经》,也就会有智慧知道众生的层次在哪里,他们所能接受的胜妙法可以到什么层次,就可以把握那个分寸。所以根本无须嫉妒,嫉妒也无法改变众生的层次与现况。因此当菩萨能看清楚真相时,就已经没有嫉妒之心了,同时也就不会有谄媚之心,就不会对佛教界的那些广大信徒们有谄媚心,而作出哗众取宠的事。这是因为菩萨清楚知道,法的入处、法的本质、法的次第、法的究竟,也知道那些有广大信众的大师们,他们对于法的认知层次在哪里。

由于洞悉他们对了义佛法完全没有入门,更知道他们那些座下的信徒,都是还在摸索的人,就更不会对那些广大基层信众,有谄媚的心了。除了对大众不会有谄媚之心,当然更不可能有欺诳之心。欺诳之心就是说,明明不实而说为实,明明是虚而说为实;明明是真而说之为假,明明是实而倒说为虚。这是因为在正法即将坏灭的时候,如果有能力可以出世为人如实演讲《法华经》,那是心中已经无所畏惧了,就绝对不会有欺诳之心;因为这是可以从自己的证量上面看清楚的,法界的因果本来就是这样,所以一定会如实说法、绝不欺诳,那就不可能还会有欺诳之心了。

但是有时候刚刚入地或者即将入地的菩萨摩诃萨,由于习气种子都还在,可能不经意之间会显示出一个状况,就是偶尔会“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这是在无意间显示出来,这就是习气种子现行了。如果是一般道场的善知识,当然更会这样作,那已经不是习气种子,已经不是不经意显示出来的种子,而是刻意的现行;他们往往会当众“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其实台湾的佛教徒都非常善良,见了法师都是恭恭敬敬,既礼拜又供养的,这是很好的习惯,也是“学佛道者”所应有的良好习惯。反观如果有山头的法师们本身具足声闻的心态,修的是声闻法却自认为是大乘法,然后又自居为僧宝,歧视所有在家的信众们,那他就没有资格如实演述《法华经》了,实际上也真的从来没有这种人能如实演述《法华经》。这是后末世法欲灭时,要如实宣讲《法华经》的菩萨本身所应该遵守的第三个安乐行法。

接着来看对于听受《妙法莲华经》的人,善知识应该有什么样的作意与行为?“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说法时在法义上可以深入浅出,不论是佛门四众——出家或在家佛弟子,或者求三乘菩提的不同种姓者,都一样要摄受。但是在身口意行上面则要注意,也就是不要有轻视的心态,而让对方觉得被歧视了;这是因为如果有轻视的心态,或者语气显现出来,对方听了以后心中会生疑,心里面就想:“这个讲《法华经》的人,是真实证道之人吗?”他们心中会怀疑;一旦心中有怀疑时就会后悔:“我今天不应该来听他讲经,我来错了。”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是证悟的人,就不会随意否定任何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隔阴之迷,而每个人的过去世因缘也都不一样。这一世现出家相,不表示他在往世的修行证量就一定很高,也不代表他这一世已经开悟了;而示现在家相的信徒说不定修证更高,而且已经实证了。所以真实证悟的人绝不会任意轻视别人,除非这位师父不是真悟之人,就无法判断弟子是否为真悟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位师父公开否定弟子之所悟,表示这位师父的所悟一定是和弟子不同,为什么呢?因为这师父如果真的开悟了,明明知道这是正法,而他否定了这个正法,未来世那个果报是很大的,是很难想象的很大果报,这是远比犯十重戒还要严重;因为这是违犯“法毗奈耶”,是谤菩萨藏。否定正法是违犯了法毗奈耶,这样就难免弟子心里面开始思索而有疑心了,这就是 平实导师曾经亲身经历过的情况。这是因为 平实导师此世的归依师的言行与作为,让 平实导师产生了疑心,而认真地阅读了那位师父的著作,结果发现那位师父并没有悟,所以也不知 平实导师的所悟内涵,就否定了 平实导师,想要借以彰显自己作为师父的身分。

当年 平实导师为什么会生疑去检查那位师父是否悟错了?就是因为那位师父说的话有问题,让 平实导师对他生起了疑心,这是跟疑悔大有关系的。因为讲到疑悔了,平实导师就讲了这段过去的亲身经历。其实这位法师过去世就对“证悟”这件事有所疑了,他不相信而质疑说“根本不可能开悟”;九百多年前的疑,到这一世还在疑,所以到此世还未能证悟,可见“疑悔”障道是很严重的。平实导师说:【凡是对法、对善知识有“疑悔”的人,往往是一疑千年,所以千年以后都还一样怀疑,依旧无法悟入般若。从善知识来说,当你说法时必须“如实”,不能“如虚”;如果说法时都是编造或者好像编造的,人家听了就不信受。】(《法华经讲义》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页281。)这就是 佛在经中开示的道理,不应轻视任何一位众生;同理,也不能轻视新学菩萨,因为所谓的新学菩萨,往往是从这一世看到他才刚新学,但他也许过去世已经修过无量劫了,既然还没有离开胎昧,这是看不出来的。导师此世开始学佛到自己明心、见性才五年多的时间,很多人会认为学佛没几年就明心又见性,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学佛不只看一世,所以不应轻视任何一位学法者。而导师弘法一直抱持的心态是“不轻未学、不轻新学”,因为每一个人在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以前,他的过去世怎么修学佛法的,我们都无法想象。这样的心态虽然是后末世法欲灭时,宣讲《法华经》的菩萨应具有的安乐行法,也是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位后学者,因为有可能这位后进学人,过去世已经修学过无量劫了,这一世因为因缘的关系,比我们晚进同修会修学,但假以时日,他可能很快就会恢复往日的证量了。

还没说完的部分,我们下次接着再看下去,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