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广论之评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评议
2015-04-18 01:50:57  类别:第048期
正雄居士
(连载八)
第三章 《广论》道前基础之平议
第一节 法殊胜之平议
宗喀巴致仁达瓦书说:“《现观庄严论》所说应修次第,尚不易知,一读《炬论》,即能了解。论中所云余轨式,指共通乘及小乘。云胜者,以无著至金州大师,龙树至大智鹃,诸善巧皆备,故非余轨之所能逮。能知《炬论》之三殊胜,亦即于广中《朗忍》,无不具足。”(《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上)》四十三页)上文中所说阿底峡所造《菩提道炬论》(即菩提道灯论)的殊胜,即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广论》文中,宗喀巴说:“此论教授殊胜分四:‘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页)但是《广论》真的具有这四种殊胜吗?我们将在此章节中给予平议。
第一目 《广论》所言与圣教相违
前章已举例辨正说《菩提道灯论》不切实际,处处与圣教相违;而《广论》依《菩提道灯论》而造,当然也不切实际,也是处处与圣教相违。依《菩提道灯论》及《广论》三士道的内涵,就都已经把圣教修学次第颠倒了。譬如《广论》把末转法轮唯识经的增上慧学──成为究竟佛所依凭的一切种智──说为不了义,代之以金刚乘双身法的乐空双运第四喜;把次转法轮的般若经说为最究竟最了义之学,把初转法轮阿含经所说的“本际”说为空相,谤为非实有的施设名相,再把贪道淫秽的密咒说为无上法。为了显示法的殊胜,又妄说是依于圣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而说;但《现观庄严论》并没有说佛道次第是由下士而中士、而上士、而金刚乘,并且《现观庄严论》解释般若道次第时,圣弥勒菩萨处处讲说真实四加行之见道,及悟入真如实法,乃本来无生现成之义,例如“由下下等别,许为九种相,经说无数等,非胜义可尔;佛许世俗中,大悲等流果,不可说性中,不可有增减,则所说修道,何断复何得?如所说菩提,此办所欲事,菩提真如相,此亦彼为相,初心证菩提,非理亦非后。”、“证彼无间因,具多福德相,垢尽无生智,说为大菩提,无尽无生故,彼如次应知。”(《现观庄严论》弥勒著,索达吉译,p.30,显密宝库,喇荣五明佛学院出版。)。至于《广论》三士道及金刚乘的内容,更与佛说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次第及内容完全违背,很明显的,《广论》处处与圣教相违,全书只是凡夫外道的妄想所说,目的是假藉显教经论的名义,公然以密宗金刚乘的邪法来取代佛门中的正法。
《广论》第九页说:“达彼一切悉无违者,谓于此中解了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此复随其所应,有是道之正体,有是道之支分。此中诸菩萨所欲求事者,谓是成办世间义利,亦须徧摄三种种性所化之机,故须学习彼等诸道。如《释菩提心论》云:‘如自定欲令,他发决定故,诸智者恒应,善趣无谬误。’释量亦云:‘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自若未能如实决定,不能宣说开示他故。”
《广论》说,成佛之道即是与圣教无违的三士道,其中有正体、有支分,菩萨为了利众,就必须了解三乘各个根机的不同,所以菩萨必须学三士道。又引《菩提心论》说:“如果要使众生发起坚固信解,智者自己要先善于无错误的了知引生的内容及方法。”又引《释量论》说:“引导众生的种种善巧方便,自己若无修证,是很难向众生宣说的。”以上是宗喀巴所说。
《广论》三士道的主要内容:“下士道是生起皈依心,中士道是生起出离心,上士道是生起菩提心,再来是修空正见,最后入金刚乘。”但是纵观其内容的确是与圣教相违,说明如下:
一者、找遍佛说的经教,从未有“三士道次第”之名、法,假使圣弥勒菩萨曾宣说“三士”之名,内容也将与《广论》所说完全无关;圣弥勒菩萨所说的三士,不是如《广论》所说的修学佛法的道次第,本章第四节中当会说明。
二者、《广论》之道次第很明显的划分成三个阶段,先修人间善法的下士道,修完下士道再修中士道的解脱道,修完中士道再修上士道的菩萨法,按次第修习不能越级。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佛法不是把凡夫、小乘、大乘的学习分别得一清二楚,真正的佛法只有一法,即佛所说的“一佛乘”,就是指佛菩提道,但是佛菩提道就已经包含凡夫的世间善法及二乘的解脱道。世间人天善法、解脱道、佛菩提道的修习,必须同时进行:一方面行世间善法,一方面降伏烦恼求证解脱道初果乃至其余三果,另一方面又同时于外门广修菩萨六度波罗蜜,进求亲证法界实相真实心如来藏。证得真实心后才算进入佛法内门,进入佛法内门以后还是要继续行世间善法,继续除烦恼,继续广行菩萨道,直至成佛。学佛虽然有其次第,但这个次第是以证果的先后而分,学佛人先要断我见证初果,再次求证菩提真心,然后按照菩萨位的各阶段次第增上,福德与智慧都究竟圆满时才能成就佛果;其中法的亲证因个人根器的不同而有同有异,次法资粮的修集更是因为根器及种种因缘不同而千差万别。菩萨法道又有回心、直往的差别,直往当中又有戒慧直往、戒定直往的差异;回心者,又有声闻种性未断我见前发心回向大乘道者,又有证得初果后发心回向大乘道,复有证得二果、三果,乃至证得四果阿罗汉而回心大乘者;四果当中又有证慧解脱而回心者、证俱解脱而回心者;又有证得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回心者;亦有先修解脱道智慧之出离法要者,然往世人天善法之世间福欠缺,后回入大乘而补修人天善法的福业者;复回心大乘的二乘行者,由于十住位中菩萨外门六度的修证资粮之成就与否,而回入初住、二住、三住位,乃至六住位来修大乘法,其中所修情形次第乃是有种种无量差别,不胜枚举。哪有像《广论》所述:“先修人间善法的下士道,修完下士道再修中士道的解脱道,修完中士道再修上士道的菩萨法,按次第修习不能越级。”如果按照《广论》所述三士道的次第修习,光是世间善法,无量劫也无法圆满,何况中士道?故说《广论》三士道,不是学佛的道次第,乃是宗喀巴的虚妄想所成。
三者、《广论》所说,没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依,也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为主体的缘起性空,违背阿含解脱道圣教的因缘观、缘起观的法则,《广论》所说乃是断见外道的无因论者,同时又把双身法的意识境界说为常住法,又成为常见外道法;但佛法远离断常二边,故其所述断见论、常见论,非佛法离断常之中道义。
四者、《广论》所说菩提心并不是入金刚乘的前行准备,因为藏密的菩提心乃是误会的菩提心,并且大乘法的修学是不需要入金刚乘的;而且入了金刚乘,所学所修都是意识境界,所谓的金刚乘乃是取自印度教外道性力派的双身淫乐修法,以喇嘛们修双身法时的性器官坚固不软而说为金刚,自我高抬为金刚乘,其实乃是欲界最低下的法,连出离欲界都没办法,何况能进入色界境界;修金刚乘行者都永远无法证得初禅乃至四禅的色界定,解脱道中所断的我见也都无法断。连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都没有实证,何况更殊胜于二乘的大乘法明心见道。又自生妄想而以观想所得的明点当作是如来藏空性心,连如来藏空性心四种能遍一切的道理都不清楚,误会空性心如来藏大矣!若以《广论》所说而修而行,一定无法稍知如来藏而进不了大乘法中,更何况证得菩提心如来藏。假设大乘学人依《广论》所说而入金刚乘修学以后,反而会毁坏大乘菩萨戒,毁戒后绝对不能成佛,还得因为犯了重戒而堕落地狱受苦无量,后在三恶道流转生死极多劫,受苦无量。
宗喀巴说:“要趣入秘密乘,就要先受菩萨戒,进入密教后再受密乘的三昧耶戒。”但是菩萨十重戒与密乘三昧耶戒处处相违,正如寒热两极不兼容,这是宗喀巴等所有密乘古今祖师都曾注意到的,才需要编造歪理来自圆其说。受菩萨戒者不杀、不食众生肉,密乘的三昧耶戒却要杀、要食众生肉;菩萨戒中不邪淫,三昧耶戒却一定要邪淫,而且要大大的贪淫,要二六时中皆修双身法,追求遍身最大乐受,以及一整天、一整月、一整年、一生的全身最大乐受;菩萨戒中不饮酒,三昧耶戒却规定要饮酒等等(详细内容于本书上士道章中再评论)。受了菩萨戒后再受三昧耶戒,决定会破戒;破菩萨戒而不作忏悔,决定会下堕地狱,这是《菩萨优婆塞戒经、梵网经》等多部戒律经典都这样说的。如果学人受了菩萨戒,就决定不能入秘密乘;反之,如果要入秘密乘,就不该受菩萨戒。因为菩萨戒的受持者是清净的,密乘的三昧耶戒却是极度染污与执著的,两种根本不能相容。宗喀巴却想要自圆其说:“由见此等少(稍)有开遮不同之分,即执一切,犹如寒热遍相违者,是显自智极粗浅尔。”但是为何是显自智极度粗浅,他却以不通逻辑的说法来自圆其说:寒热可以同时同处存在,不知这个道理的人是极度愚痴。假使极寒、极热可以同时同处存在,那么一切人都可以在北极极寒处同时领受到北极极热的热风了;但是密乘的行者却会相信宗喀巴的说法,都无智慧加以抉择。这分明是宗喀巴打妄语,欺骗众生之语,也是笼罩而引君入瓮之语,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相信。
《广论》第十一页说:“如佛母中云:‘所有去来现在佛,共道是此度非余。’是趣佛陀道之栋梁,故不应舍。”《广论》十一页接著又说:“若于其上更加密咒诸不共道,灌顶、三昧耶律仪、二种次第、及其眷属,故能速疾趣至佛陀。”宗喀巴引《般若经》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修的共同道,就是六波罗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不应该弃舍。”宗喀巴如果允许六度、十度波罗蜜多是诸佛所共,别无他法的话,就不必添加密咒及灌顶等等贪道淫秽之法,因为六度、十度波罗蜜多,就是趣佛陀道之栋梁,“是此度非余”,他却还要再加上密咒及双身法,岂不是多余?何况密乘法是贪道淫秽之邪门外道,落在意识境界中,连最基本的声闻道所断的我见都不可能断,也全都与般若实相智慧无关,还说“能速疾趣至佛陀”,真是说谎不先打草稿。
(待续)
下一篇:灭除大妄语业
上一篇:学佛的觉醒 (连载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