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13 假如来藏之 辨正-12
2015-04-15 20:37:43  类别:假如来藏
辨正-12
法莲法师又云:【《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者,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清净。真如法界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者,此本际来,离脱不相应烦恼所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舍利弗!我依此烦恼所缠,不相应、不思议法界,为众生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名众生。所以者何?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等异名。以是义故,我依彼法说名众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种相,请转相、业相、真相。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大慧!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入楞伽经》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诸识生住灭,非思量者之所能知。大慧!诸识各有二种生住灭。大慧:诸识二种灭者:一者相灭,二者相续灭。大慧:诸识又二种住:一者相住,二者相续住。大慧!诸识有二种生:
一者相生,二者相续生。大慧!识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转相识,二者业相识,三者智相识。大慧!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见诸色像,大慧!了别识亦如是见种种境像。大慧!了别识、分别事识,彼二种识无差别相,迭共为因。大慧!了别识不可思议熏变因。大慧!分别事识分别取境界因,无始来戏论熏习。大慧!阿梨耶识虚妄分别种种熏灭,诸根亦灭,大慧!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相续因灭,则相续灭,因灭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谓依法、依缘。言依法者,谓无始戏论妄想熏习;言依缘者,谓自心识见境界分别。”
《大乘入楞伽经》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言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谓相续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请转相、业相、真相。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谓所依因灭及所缘灭,即相续灭。所依因者,谓无始戏论虚妄习气;所缘者,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如上三种《楞伽经》译本,皆言:“诸识广说有八,略说有三或二。”兹列表对照如下:(详见书末附表一、二)
(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真识、现 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分别事识。
(二)入楞伽经: 、了别识(如明镜中见诸色像)、分别事识。
(三)大乘入楞伽经: 、现 识(如明镜中现诸色像)、分别事识。
由以上三种译本对照可知:现识及了别识者,譬如明镜现诸色像,皆以不思议熏、不思议变为现识因,可知现识及了别识正是第八阿赖耶识也。而分别事识者,皆说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熏习为因,正是前七识也。然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真识”何也?即是如来藏、本觉真心也。
又 圣龙树菩萨于《释摩诃衍论》中主张“真识是本觉真心,现识是第八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前七识。”此说正符合《楞伽经》三种译本佛说旨意,无有错误。若有人言:“真识即第八阿赖耶识,现识为第七末那识,分别事识为前六识。”若此说成立,则后二种译本必少第八阿赖耶识,只剩七个识,岂是 世尊说法有误?不应道理也。亦是以“真识为如来藏、本觉真心,现识为第八阿赖耶识,分别事识为前七识。”方符合三本经文义理也,望诸同学细心思惟,详加比对。
如今竟有某居士于《学佛的心态》一书中言,《释摩诃衍论》中圣龙树菩萨主张“真识是本觉真心,现识是第八阿赖耶识。”违佛真旨,殊不知正是自己误解经文,违佛旨意;竟又著书立说毁谤 世尊于《楞伽经》中所授记之初地圣人,岂只谤他圣龙树菩萨,又且轻视世尊之无边智慧也。若实龙树菩萨论义错谬,云何 世尊预记其为初地圣人,往生极乐?此举已公然谤佛、谤法、谤僧,必将招致未来生尤重纯苦三涂果报。为怜悯故,今列举三种《楞伽经》译本以供同学比对参考,望诸同学详加对照,仔细思惟,切莫人云亦云,而误谤三宝也,慎思之:再三慎思之!
《释摩诃衍论》圣龙树菩萨云:“此楞伽经凡明几识,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略说门,二者广说门。如是二门中三本各异说,云何异说?谓一本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种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广说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识,何等为二?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四种识,广说有七种识,云何为四?谓业识,转识、现识、分别事识。”
又云:“初契经中第一真识,直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第二现识,直是现相阿梨耶识。第三分别事识,直是意识。麤分意识,细分即末那故。何故此经意识细分末那陀识?三细之中业识转识,且略不示。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举两显三备数门,二者率上达下备数门。初门云何?谓举麤粗强显细劣故。此意云何?于三细中麤是现识,于七识中强是意识。举麤现识显细业转,唯言现识;举强意识示劣末那,唯言意识,是故言略而义圆耳,是名举两显三备数门。”
又云:“复次为欲显示阿梨耶识非定阿梨耶,末那非定末那,意识非定意识。以无定故,藏识末那,末那藏识,意识藏识,藏识意识,亦皆藏识,皆是末那,皆是意识,亦复皆非。如是无定故,皆是无常,无常故非真实,非真实故皆是幻化,以幻化故自性空无,自性空故决定寂灭,寂灭故寂灭亦寂灭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唐清凉山澄观大师云: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种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释曰:约不与妄合如来藏心为真识,现即第八。故下经云: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明是第八;余七皆名分别事识。是则三识别为三类,现唯第八,分别唯前七。”
《注大乘入楞伽经》云:“谓现识及分别事识者。求那译本云,略有三种,于现识上加一真识也。若作三种释者,真谓性净本觉,现谓赖耶现识,余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不缘外尘,缘第八故,亦名分别事识。真谓本觉者,即识实性也。此译即云,现识属赖耶,分别事识属前六识,不言第七者,谓第七末那计内为我、属赖耶;计外为我所、属前六识。”
《宗镜录》永明延寿禅师云:“又楞伽经云:有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编案:此处尚有文字,法莲师书中漏载)。所言真识,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意识。”由上诸经论中,澄观大师、永明禅师皆言真识是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七转识,故知经论所说皆同一共相也,若有今人独创新义,违背经论,强言真识是阿赖耶识,其可信乎?诸有智者当善明辨之。】
分段辨正如下:
第一段 法莲法师云:【《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者,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清净。真如法界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者,此本际来,离脱不相应烦恼所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舍利弗!我依此烦恼所缠,不相应、不思议法界,为众生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名众生。所以者何?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等异名。以是义故,我依彼法说名众生。”】
辨正如下:凡举经文者,应当略释经文义理,或者广为申论之,以供教界之检择;若不能广为申论,亦应略论之;乃至若不能略论者,至少亦应语译之,而后始可作为引证之用;若不能广狭申论,乃至如法莲师之不能语译之,而只抄出列印,加以曲解、引作证据,而指责他人法义为错误者,乃是蒙骗笼罩初学大众之人,其心行非是良善之行也。
今先语译法莲师上来所举证之经文原意如下:《《“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所说如来藏本际与六尘外种种法相应之体性以及清净法界者,此法如实而不虚妄,与五阴十八界不离不脱,这样的般若智慧清净无瑕。真如法界是不可思议法,从无始本际以来,就有此清净相应之法体。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的真如法界,为众生得度的缘故,说为不可思议的自性清净心。”》》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如来藏本际具有与六尘万法不相应之体性及烦恼缠绕不清净法者,此无始本际以来之体性,远离解脱此等‘心不相应’之烦恼所缠绕之不清净法,唯有如来的菩提智慧所能断除净尽。舍利弗!我依此烦恼所缠绕的不相应、不可思议法界,为令众生得度的缘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的自性清净心之不可思议法。”》》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如来藏到未来际去时,也是平等永恒的遍及三界有法,这个意思是说,如来藏的这种体性是一切诸法的根本,具备一切法,具足一切法,于世间法中不离不脱是真实一切法,能住持世出世间一切法,能含摄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如来藏心之不生不灭、常、恒、清凉、心体永远不变、是万法所归依处的这种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祂名为众生。为什么呢?我所说如来藏心众生者,就是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等种种异名;以这样的真正义理故,我依彼清净法界而说如来藏心名为众生。”》》
如是等 佛语经文,正与《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所言相符:《《依于一心有两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两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两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复次《入楞伽经》卷七:《《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入楞伽经》卷八:《《佛云:“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依上论文、经文义理, 佛与诸大菩萨俱说如来藏乃是阿赖耶识也,如前所已注解,今不重解。法莲师于此等经文论文故作不见,故意反说、倒说,是否故意要与 佛菩萨相反?是否故意要破坏正法?
而此第八阿赖耶识心,有真如门与生灭门,此二门各摄一切法,以此二门展转不相离故。但法莲师将此如来藏心所本具的一心二门,强行分割为二个心体之妄法,谓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真如是不生灭之无为法,妄谤言:“真如所依之阿赖耶识是生灭有为法,同修会只是找到生灭有为之阿赖耶识,并无找到不生灭无为之真如。”但法莲师却不知道:第八识双具生灭与不生灭、双具有为与无为,以此展转不相离故;法莲师却不知道同修会所证者,是双具生灭有为之种子流注与七转识…等法,以及不生灭之第八识心体,以及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无为,以及第八识心体依大悲愿所产生之无漏有为法。这些都不是法莲师所能知晓的深妙正理,都是吾人悟后亲随萧导师而渐次修证之法。
#p#page_title#e#
复次《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二言:《《“如来藏者即是真如。真如不变随缘,举体而成生灭。今不言‘依真如有生灭心转’,乃言‘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者,盖以真如目此心之体,如指水之湿性;以如来藏目此心之相,如指湿性之水也;真如既不生灭,故如来藏亦不生灭。真如举体随缘,故依第八如来藏而有前七识生灭心转;此前七识并依第八识起,并揽真如为体。如依水起波,波亦以湿为体也;第八识与前七识展转相依,互为因果如水与波,故名和合。能熏所熏相别故非一,同以真如为体故非异。由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所以复受阿赖耶名(阿赖耶此翻藏)由其体即真如,故能摄一切法;由其受熏持种,故能生一切法也。”》》
复次《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三又言:《《“真如不变随缘,既举体而为阿赖耶识,即举体而为觉与不觉。觉与不觉随缘不变,既举体依于阿赖耶识,即举体便是真如。今约随缘不变,生灭即真如故,名为同相。约不变随缘,真如即生灭故,名为异相。故上文云:二门展转不相离也。”》》
复次《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四又言:“谓全揽真如以为阿赖耶识,此识无始展转传来,依之建立假名众生;虽念念灭即念念生,恒转如流,故名自相续也。”上举《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以兹证明阿赖耶识虽具生灭法,但心体即真如。若法莲师认为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者,则法莲师所说的如来藏即应是第九识心,这又堕萧导师所评“八九识并存之过失”中,况且《楞伽经》三种译本都明说阿赖耶识名为如来藏,如是 佛说经文具在,法莲师又如何说明辩解呢?是故学人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而不依妄解经论者所说。
又法莲师上举《佛说不增不减经》经文所说如来藏之体性,完全同于阿赖耶识之体性,皆同是自性清净心又有客尘烦恼所染,不是法莲师所说的纯净而无种子污染的纯无为真如;又都说是一切诸法根本,又能摄一切法、具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所以能出生一切法,是同具有为法性的。三界一切法中,也唯有阿赖耶识才能有如此体性,故知此经所说之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是故如来藏非如法莲师所立论之为绝对清净,乃是有染有净而具足中道之心。亦如《胜鬘经》中《《胜鬘夫人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佛云:“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方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是故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是故法莲师欲于阿赖耶识心体以外别求如来藏,则彼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乃是妄想法,名为“假如来藏”,因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第二段 法莲法师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种相,请转相、业相、真相。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大慧!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入楞伽经》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诸识生住灭,非思量者之所能知。大慧!诸识各有二种生住灭。大慧:诸识二种灭者:一者相灭,二者相续灭。大慧:诸识又二种住:一者相住,二者相续住。大慧!诸识有二种生:
一者相生,二者相续生。大慧!识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转相识,二者业相识,三者智相识。大慧!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见诸色像,大慧!了别识亦如是见种种境像。大慧!了别识、分别事识,彼二种识无差别相,迭共为因。大慧!了别识不可思议熏变因。大慧!分别事识分别取境界因,无始来戏论熏习。大慧!阿梨耶识虚妄分别种种熏灭,诸根亦灭,大慧!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相续因灭,则相续灭,因灭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谓依法、依缘。言依法者,谓无始戏论妄想熏习;言依缘者,谓自心识见境界分别。”
《大乘入楞伽经》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言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谓相续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请转相、业相、真相。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谓所依因灭及所缘灭,即相续灭。所依因者,谓无始戏论虚妄习气;所缘者,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如上三种《楞伽经》译本,皆言:“诸识广说有八,略说有三或二。”兹列表对照如下:(详见书末附表一、二)
(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真识、现 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分别事识。
(二)入楞伽经: 、了别识(如明镜中见诸色像)、分别事识。
(三)大乘入楞伽经: 、现 识(如明镜中现诸色像)、分别事识。
由以上三种译本对照可知:现识及了别识者,譬如明镜现诸色像,皆以不思议熏、不思议变为现识因,可知现识及了别识正是第八阿赖耶识也。而分别事识者,皆说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熏习为因,正是前七识也。然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真识”何也?即是如来藏、本觉真心也。
又 圣龙树菩萨于《释摩诃衍论》中主张“真识是本觉真心,现识是第八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前七识。”此说正符合《楞伽经》三种译本佛说旨意,无有错误。若有人言:“真识即第八阿赖耶识,现识为第七末那识,分别事识为前六识。”若此说成立,则后二种译本必少第八阿赖耶识,只剩七个识,岂是 世尊说法有误?不应道理也。亦是以“真识为如来藏、本觉真心,现识为第八阿赖耶识,分别事识为前七识。”方符合三本经文义理也,望诸同学细心思惟,详加比对。
如今竟有某居士于《学佛的心态》一书中言,《释摩诃衍论》中圣龙树菩萨主张“真识是本觉真心,现识是第八阿赖耶识。”违佛真旨,殊不知正是自己误解经文,违佛旨意;竟又著书立说毁谤 世尊于《楞伽经》中所授记之初地圣人,岂只谤他圣龙树菩萨,又且轻视世尊之无边智慧也。若实龙树菩萨论义错谬,云何 世尊预记其为初地圣人,往生极乐?此举已公然谤佛、谤法、谤僧,必将招致未来生尤重纯苦三涂果报。为怜悯故,今列举三种《楞伽经》译本以供同学比对参考,望诸同学详加对照,仔细思惟,切莫人云亦云,而误谤三宝也,慎思之!再三慎思之!
《释摩诃衍论》圣龙树菩萨云:“此楞伽经凡明几识,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略说门,二者广说门。如是二门中三本各异说,云何异说?谓一本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种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广说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识,何等为二?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四种识,广说有七种识,云何为四?谓业识,转识、现识、分别事识。’
又云:“初契经中第一真识,直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第二现识,直是现相阿梨耶识。第三分别事识,直是意识。麤分意识,细分即末那故。何故此经意识细分末那陀识?三细之中业识转识,且略不示。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举两显三备数门,二者率上达下备数门。初门云何?谓举麤粗强显细劣故。此意云何?于三细中麤是现识,于七识中强是意识。举麤现识显细业转,唯言现识;举强意识示劣末那,唯言意识,是故言略而义圆耳,是名举两显三备数门。”
又云:“复次为欲显示阿梨耶识非定阿梨耶,末那非定末那,意识非定意识。以无定故,藏识末那,末那藏识,意识藏识,藏识意识,亦皆藏识,皆是末那,皆是意识,亦复皆非。如是无定故,皆是无常,无常故非真实,非真实故皆是幻化,以幻化故自性空无,自性空故决定寂灭,寂灭故寂灭亦寂灭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唐清凉山澄观大师云:“‘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种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释曰:约不与妄合如来藏心为真识,现即第八。故下经云: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明是第八;余七皆名分别事识。是则三识别为三类,现唯第八,分别唯前七。”
《注大乘入楞伽经》云:“谓现识及分别事识者。求那译本云,略有三种,于现识上加一真识也。若作三种释者,真谓性净本觉,现谓赖耶现识,余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不缘外尘,缘第八故,亦名分别事识。真谓本觉者,即识实性也。此译即云,现识属赖耶,分别事识属前六识,不言第七者,谓第七末那计内为我、属赖耶;计外为我所、属前六识。”
《宗镜录》永明延寿禅师云:“又楞伽经云:有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所言真识,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意识。”由上诸经论中,澄观大师、永明禅师皆言真识是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七转识,故知经论所说皆同一共相也,若有今人独创新义,违背经论,强言真识是阿赖耶识,其可信乎?诸有智者当善明辨之。】
辨正如下:
略释:此经三种译本中,皆说所有识“广说”有八种识,略说有三或二种识。表列三种译本之“略说识”内容如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真识现识分别事识
《入 楞 伽 经》 了别识分别事识
《大乘入楞伽经》 现识分别事识
先依最忠实于梵文之直译经典《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略说三种识,而说真识即第八阿赖耶识、现识为意根末那识、分别事识为前六识。次依《入楞伽经》略说二种识,则是将根本识略而不说,只就七转识而说了别识为意根末那识、分别事识为前六转识;此是省略第八根本识(真识阿赖耶)不说,而直接就七转识部份,说为“略说有二种识”。末依《大乘入楞伽经》略说二种识,亦是同样将根本识略而不说,而说现识为第七识意根末那识,说分别事识为前六转识。此二译所说者,皆合于直译性质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只是在真识部份加以省略不说;因为在整部《楞伽经》中,前后都说阿赖耶识是真识、是万法之根源,真识之意已极分明,所以此二译本中对于真识都略而不说,单就七转识而说“略说有二”,所以三种译本之内容其实完全相同。
若依法莲师的教判,而纯依直译而最忠实梵文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而说,而把现识判为第八阿赖耶识,则真识必定会成为第九识也,即不符经文所说“广说”之义,因为经中说“广说”只有八识,而无第九识故;亦不符合经文所说之“略说”正义,因“略说”有三种识故,不可将同一第八识再细分为“真识、现识”二识而增加一种识故,否则即非是“略说”故,乃变成“略说时却广说之”也,则不符“略说”之义。“略说”之义乃二、三种识以上合说为同一识故,才符合略说之义。因此要判现识为何识?应依现识一名之定义来论说其定位,不可仅以臆想加以两三经之不同文字而混为一谈,否则必会混淆不清,使人更加迷惑而不知其义理。
复次《大乘义章》卷三(末)云:《《“次就真识明修分齐,真识之中,约缘有三:一者染相,与彼烦恼闇惑相应;二、杂染相,真心与彼缘治相应;三者净相,离妄始显。 若论染相,种性已上,渐次息除,至佛乃穷;若复通论,十信已上,亦有舍义。 第二杂相,初地渐舍,至佛乃尽;若复通论,种性已上,亦有舍义;故地持云:种性菩萨,六入殊胜无始法尔。 第三净相,八地渐舍,至佛乃穷;故八地中,观法无生、无灭、无出,知一切法毕竟平等,无有染相亦无净相。”》》如是《大乘义章》说“真识”者,同于第八阿赖耶识之体性,有染、净相,需至佛地才能净除染相,转为纯净无垢相,此亦名无垢识。由此可证“真识”是第八阿赖耶识,除阿赖耶识以外,别无他识可以转成纯净之法故,而真如只是第八识之识性所显故。
#p#page_title#e#
复次《成唯识论述记》言:《《广决,定有八种识故。一类菩萨说识唯一,诸小乘等执心、意、识,义一文异。又复彼执“识唯有六”,则是减数。《楞迦经》说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说有九识即是增数。显依他识,略有三种,广唯有八,离于增减故说“唯”言。《楞迦经》中兼说识性,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识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由此可知并无第九识,乃第八识有染、有净故,而方便说净除垢染后之第八识心体名为第九识。但法莲师把第八识染净体性强行分割为二心,成为染污第八识,清净第九识;将第八阿赖耶识全判为染污有为体性,而忽略其心体本具之清净无为体性,再别行建立虚妄想像一法为纯无为之真如心,名为清净法界、真如、如来藏。虽因萧导师监于彼等必堕第九识之妄想中而造“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一文,预先破立以候,故法莲师等人不敢说为第九识,狡辩为同是第八识,但实际仍是头上安头之第九识心也,正是《成唯识论述记》所破斥“第九识增执”之人也。
复次《佛光大辞典》对“三识”解释如下:《《类别八识为三种,是为三识。此系四卷楞伽经卷一所说:(一)真识,指自性清净真净之识,即净分之第八阿赖耶识;此识能了别真实之自体。(二)现识,指所藏之种子变现根身与世界之识,即染分之第八阿赖耶识;然亦有以第七末那识能了别妄相,而别为妄识者。(三)分别事识,指起六尘等诸境分别之识,即六、七二识;然亦有以前六识能了别事相,而别为分别事识者。》》如是《佛光大辞典》说真识属第八识之净分,别将真识之染分建立为另一识,则堕“八九识并存之种种过失”中,非如实说也。至于现识有两种说法:一为第八识之染分、二为是第七末那识。然第八识之染分与净分,本是同一识之自性,今分为两识,则成广说,即违略说之义,故其所说有误,不符经中略说之 佛旨。复次,阿赖耶识与末那识之体性迥异,根本不可混为一谈,怎可将阿赖耶识之染分与末那识并为一种识?全违 佛说现识之意。何以故?谓 佛说阿赖耶识必须以意根为先导,方能现生诸法故;而意根是主动促使阿赖耶识现生诸法之心体,阿赖耶识则完全是被动性之心体,不可能主动生现任何一法,故不可能是现识,故不应分割广说之后再合并略说之也,否则即违略说之义也。是故要判现识一名为何识者,应以经论所说现识之真正义理而判,不可如《佛光大辞典》之妄判,更不可如法莲师之不懂现识意义,而蒐集不同译本之略说为三、略说为二等表相,而将第八识全判为现识。如此误判的结果,是使现识一名之定义,产生混淆与误解,则后人修学种智之时,必定随之寻生障碍而难以进修也。
萧导师所注解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以“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之真义,来说明真识与现识的关系。此乃喻真识阿赖耶识像明镜一般能持显诸色像,能变现出内外相分,而现识——意根——所出现的地方,就会促使诸法在阿赖耶识心体上出现;犹如光影映照在明镜上时会使色像出现在明镜上一般,末那识犹如光影,以刹那刹那作主之决定思,而促使阿赖耶识现起六尘诸法。由于末那识具有促令真识转现相分境界之作用,此故名现识;如是现识之作用,乃末那识之所为也,非是阿赖耶识自身之所能为也。然现识乃是见分,犹如色像一样都是阿赖耶识明镜所生,而现识所依的明镜,则是真识,由此显示:现识即是指第七识,非指第八阿赖耶识。
又 佛云:“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即说明现识及分别事识有坏与不坏之不同。现识因无始劫来从不断灭,于三界中受生,令诸有情生死不断,然至阿罗汉无学位舍寿而取无余涅槃时,方可灭掉此现识末那,所以,对众生而言,对一切外教中的天主、圣人而言,现识末那是永远不可坏的。分别事识谓前六识于眠熟、闷绝、正死、无想定或无想天、灭尽定等五位中必断,于五胜义根坏时也必断灭,然因死亡中阴身现前时,又会再度出现,是常常会断灭的;由此意根无始劫来不坏,及意识常间断故,名为“有坏与不坏”。
又因“现识及分别事识—意根末那识与意识等六识”自无始时来,此两种识互相为因,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现识了别慧粗劣,分别事识则能详细分别诸法相,审察犀利,但分别事识却要依现识末那识,才能从阿赖耶识中现起,若无现识则没有分别事识,是故两者互相展转为因,皆有了别性;是故,若唯有现识与了别事识二种识,而言阿赖耶识识即是现识者,则末那识必定要归类在了别事识中,因为末那识必有了别性故,与慧心所相应故;如是,则彼翻译者解释现识一名时,必将阿赖耶识归类为现识。然而如此一来,必违 佛说正义,谓彼意成为:阿赖耶识可以不必依意根为先导,便可以独自现起六尘万法,便可以独自入胎制造色身,而不必有末那识作先导,也不必有末那之俱生我执便可独自在三界中受生或存在。如是现识定义为阿赖耶识者,则有无量无数之大过,则一切佛法皆须改说,三乘经典皆须全面废弃,应请 世尊重来人间重新宣讲,与现在流传之所有经典正理全违故。若现识可以指说是阿赖耶识的话,则修学佛法而断我见我执,即成无义;因为意识断了我见,末那识断了我执以后,阿赖耶识既是现识,则将仍然可以独自再现生意识与意根,可以独自再现生有根身而继续在三界中流转故,则二乘罗汉之涅槃修证,即成无义。请问法莲师及您所追随的杨先生大德:“阿赖耶识定义为现识,这道理可以通过佛法正理的验证吗?可通过三乘经典法义的考验吗?”如 世尊所言,阿赖耶识心体离于生灭、离坏不坏相,必须以意根为先导,才能现起诸相,是不是应该判为真识才对?如何可说现识是阿赖耶识?故知现识在此处不是指离于二见的第八识,乃指第七末那识也。
复次《大乘起信论》亦如是云:《《“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如是论文中明说意根名为现识;意根乃第八识现起六尘境界相之原动力,六尘相分固然须由第八识心出生,但须以意根现识为缘才能现起,绝非单独由第八识心而能出生;由此缘故,说意根现识乃第八识心出生六尘相分万法之原动力,意根现识恒常具有如是令第八识心出生六尘相分万法之能力故,是故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言现识是意根,绝无虚妄。
复次第八识心体,迥异现识之功德,要由现识意根之遍计执性,才能使三界中分段生死之种子不断现行,第八识心体自身恒住涅槃无为中,恒住于“恒而不审”之清净境界中,绝无可能自动流注分段生死之种子,是要由现识意根作为俱有依及作意,方能运转流注烦恼相分种子而现起蕴处界…等一切法。故《成唯识论卷四》云:“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阿赖耶识必)定不(会运)转故。” 佛亦曾说阿赖耶识以意根为先导故。由此可知:阿赖耶识绝非是能主动生现万法之识,因为是“恒而不审”故,完全被动性之心体,从来不曾有主动现起诸法之“欲”故;如第八识执持色身等法,皆需由意根之作意与思心所,配合业种而使第八识流注种子才能执持;若意根作意欲自杀者,第八识绝无意见,必定完全配合,无有相违者,如是正乃恒而不审之体性。是故,第八识必须要由意根之作意及思心所之运作,方能由第八识中流注种子而显现万法,故说意根才是现识。
复次契经云:《《“第七末那识,应知亦复然,诸根‘意’缘会,发生于五识,心法共相应,如是身中住。……根境‘意’和合,熏习成于种,与心无别异,诸识从此生。……名相互相系,习气无有边,一切诸分别,与‘意’而俱起。……阿赖耶识行于诸蕴稠林之中,‘意为先导’。……‘意绳’之所牵,众生以流转,八识诸界处,共起而和合。”》》如是经文,可知阿赖耶识心体之自性恒常离染,恒以意根为其先导,绝不主动流注诸法种子;阿赖耶识能流注一切法种子及七转识,令众生在三界中不断生死流转者,皆是由于意根之遍计执性,而起作意及思心所,才能令阿赖耶识不断流注诸法种子,才有众生之蕴处界等万法生起及维持;若没有意根末那识以遍计执性之作意与思作为先导,则阿赖耶识便不流注诸法种子,则无一切法现行,则无众生流转生死,以是缘故说意根是现识。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非是现识,若无意根配合,阿赖耶识绝无可能单独令三界生死之种子流注现起也!必须要由意根起作意与思心所,作为阿赖耶识之先导,才能使阿赖耶识流注生死法等诸种子。若不如是者,则 佛所说之无余涅槃便成空言,于无余涅槃中之第八识心体仍将现起诸法种子而继续流转生死,非是无余涅槃。是故,现识之功能体性绝非是阿赖耶识心体,阿赖耶识绝非是现识,是故意根才是现识。
复次《释摩诃衍论》既是专门解释《大乘起信论》之疏论,而《释摩诃衍论》中言:“现识是阿赖耶识,真相识别是本觉真心”,然《释摩诃衍论》所解释之本论《大乘起信论》却说:“阿赖耶识是真相识,意根是现识。”又说本觉真心是如来藏,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显然不同《释摩诃衍论》所说。是故《释摩诃衍论》乃误解《大乘起信论》之义旨,非是正说。又《释摩诃衍论》一书乃朝鲜新罗国僧人月忠,假托龙树菩萨名号所伪造之伪论,于萧导师之《灯影》一书中有详述考证,法莲师不察,而举伪论为己辨解,却振振有辞的诽谤正法,乃不智之举。复次,释论既然会误解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论意,可见释论之造论者,佛学造诣极为浅薄,是故对《起信论》中明说的现识,都会产生误解而妄说,可见释论绝非龙树菩萨所造;岂有已得道种智之初地龙树菩萨会读不懂《起信论》明说之意涵者?如今法莲师坚称释论是龙树菩萨所造,硬拖龙树菩萨下水,损毁龙树菩萨本来清高崇隆之声誉,居心叵测,实非善良。
复次《释摩诃衍论》中妄说意根是从意识细分而有者,乃严重违背 世尊所说“意、法为缘,生意识”之正理;知见颠倒至此,连二乘菩提凡夫学人的十八界法之智慧亦无,绝无可能是初地的龙树菩萨所造之论。甚至将第八识归类为现识,别行建立虚妄想像之另一本觉真心,则成为第九识心,违背“广说有八种识”之佛语圣教,亦有违《大乘起信论》明说之意根为现识之文。是故一切学人莫将此《释摩诃衍论》牵强附会为 龙树菩萨所造者,否则即是故意诬陷 龙树菩萨之人!诬陷地上菩萨之罪,其果报难可思量,一切学人当慎为之。
复次法莲师举《宗镜录》云:“又楞伽经云:有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所言真识,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意识。”审如是者,敢问法莲师:“意根末那识于三种识中应归类于何识呢?”若依永明禅师如是分类,意根即消失了,但意根之体性乃恒审思量之遍计执性,与前六识之依他起性迥然不同,种智特别建立为第二能变识,是极为重要之心体,不应独漏之;且意识之生起者,乃意根分别法尘为缘而生意识者,故意根极具重要性。若于“略说”三种识中独漏意根之如此生起意识之重要体性者,是否有所缺失及不如理作意者呢?又略说三种识乃从八个识之圆成实性、遍计执性与依他起性上分类,作为略说有三种识之根据,故把相同体性之识归类为同一识,才符合“略说”之义理;也不可同一识再分类为两种识,否则即失略说之义,乃成广说、细说也。是故“略说”三种识之真识乃圆成实性之第八识也、现识乃遍计执性之第七识也、分别事识乃依他起性之前六识也,如是分类方符合三种识之体性,诸有智者当明辨之。
复次,高丽僧人月忠假托龙树菩萨之名义而伪造之《释摩诃衍论》中,捏造事实,如此妄说:“《楞伽经》的三种译本中,第三种译本是说:‘大慧!略说有四种识,广说有七种识’。”这是捏造事实,目的只是为了配合自己所主张的“意根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虚谬说法,以免少了一个意根时,被人质疑“为何总共只有七识?”然而检阅三种译本中,都是说“广说有八种识”,不曾有一译本是“广说有七种识”;而略说的部份,是略说有二种识或三种识,从来没有一个译本是“略说有四种识”。所以高丽僧人月忠这样假造经典字句,来创造《释摩诃衍论》而伪称为龙树菩萨所造,陷龙树菩萨于破法、毁法之恶业表相中,实属不诚实之行为,亦是极为恶劣之行为。这种严重破法、以伪论诬称为圣僧所造的恶行者所造的伪论,法莲师如何可以取来作为论法的证据?岂不是愚痴人所作的事?
#p#page_title#e#
法莲师又举示清凉澄禅师及永明延寿禅师的论著,来证明自己否定阿赖耶识的说法,其实亦不是正当之事;因为并不是每一位禅师都有道种智,自古以来具有道种智的禅师是很少的,所以若有禅师古德在一切种智上面有时说错了,只要他们不否定根本心、根本法,就不需要责备破斥之。若法莲师执言清凉禅师及永明禅师所说“现识是阿赖耶识”之说法才是正确者,是否意指马鸣菩萨错说佛法?是否认为彼二禅师在种智的修证上高于马鸣菩萨?因为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明说现识是意根末那识故。
若法莲师仍然认为彼二禅师所说正确者,是否意指 佛所说“意根拥有现识之功能”为虚妄说法?是否意指《成唯识论》中玄奘菩萨所说“意根拥有现识功能”之说法错误?复次,若法莲师您认定清凉等二禅师所说绝对正确者,则将变成八识之上另有第九识心,因为您如此说:“阿赖耶识是俗识,而阿赖耶识从另一真识中出生。如来藏是真识,不是阿赖耶识。”如此一来,则成八九识并存,则严重违背经中 佛说“广说有八种识”之圣教,而应成为“广说有九种识”,则应成为九识心王,不是现在诸经中所说的八识心王;亦应说清净心是第九识,则堕“八九识并存之过失”中,请问法莲师:“您的意思是不是指 佛说法有误?应有第九识?是不是说 佛不应说‘广说有八种识’?应改为‘广说有九种识’?”请问法莲师您:“是清凉、永明禅师说法错误?或者是 世尊、马鸣菩萨、玄奘菩萨说法错误?”如果 世尊、马鸣、玄奘菩萨的说法无误,那就是永明、清凉二禅师的说法错误了。如今证明萧导师的说法与 世尊、马鸣、玄奘菩萨的说法相同,请问:“您是不是应该收回您的书籍,公开忏悔诬谤萧导师、诬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正法的严重过失?”
请法莲师您对上面所问的几个简单问题直接答覆,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不要偏答。若不能公开正答,应当信受 世尊、马鸣菩萨、玄奘菩萨及萧导师所说“现识是意根”之说法。是故法莲师强将现识妄说为阿赖耶识,然后再建立另一本觉真心为真识,显然违 佛圣教,亦违诸菩萨圣教,亦违理证,故其所知之真识乃是妄想法。法莲师所说之另一真识既然说不是阿赖耶识,而想要再另外求证一个想像中才会有的真识,则真识即成第九识,不但堕于“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中,也违 佛说“广说有八种识”的圣教。所以他所说的如来藏,是想像中的如来藏,是外于真实如来藏的阿赖耶识心体,而将论中所说的本觉真心阿赖耶识改说为是另一个心体,另立一个想像的真心作为如来藏,所以他所说的如来藏是妄想法,不是真实法,永远不可证得,是故名为“假如来藏”,因为离阿赖耶识心体即无如来藏可证故,因为 佛已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如今萧导师还龙树菩萨清白之令誉,法莲师您却将伪论牵强的套在龙树菩萨头上,说那种品质低下的伪论是龙树菩萨所造的,您这样作,是在破坏龙树菩萨令誉,却反而无根诽谤维护龙树清誉的萧导师是谤僧者,岂不是颠倒黑白扭曲是非?如今便以法莲师您的话,来呼吁您:“您此举是公然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必将招致未来生尤重纯苦三涂长劫果报,”为怜悯故,今将正理及教证,在此书中列举出来,“以供‘法莲师您’比对参考,望‘法莲师’详加对照,仔细思惟,切莫人云亦云,而误谤三宝也,慎思之!再三慎思之!”……“上来诸经与诸菩萨所造论典,皆已详明真俗二识、真妄二心。所言真识者,即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阿赖耶识;俗识、妄识者,即是二乘所说的心、意、识六识心王,此是经论通说,彼此无异故,只是法莲师您错解了!一切有智学人及法莲师您,何不深入藏经检阅?岂不闻 世尊‘依法不依人’之训诫乎?”何必一味的迷信杨先生的邪谬说法乎?(p307~339)
下一篇:14 假如来藏之 辨正-13
上一篇:12 假如来藏之 辨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