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现在正在居住的房子,该房子的房本可以拿来供佛吗?还是新购买的房子,该房子房本先供佛然后再住人?饰品如果佩戴以后,用水洗干净,再供佛可以吗?钱(现金),或者有存款的银行卡可以供佛吗?供佛后应该怎么办呢?家庭用的小汽车擦洗干净,车钥匙可以供佛吗?还是购买新车以后,先供佛再使用?
答:首先说明供佛时应注意之通则:
1.原则上,已经使用过的物品,不应该再拿来供佛。但若属贵重物品,举凡身上所著之贵重衣物或饰物,皆可用来供佛;原则上应该先以清水洗净然后供佛,若是临时无可洗净之因缘时,亦可以随时取下供佛。若非贵重之物等,则已用过之物即不得供佛,除非时值饥馑。
2.物品供佛之后即属于佛所有,然而因为现在没有应身佛住世,佛陀慈悲施设方便让学人得以供养佛菩萨圣像,所以供佛物若属于饮食等会腐坏之物,应以香或花赎回,而后可自己食用或与他人结缘;若非属食品等会腐坏之物,则以香赎回时,应当存著向佛借用的心情,以感恩心及恭敬心使用之。
3.若供佛物属贵重物品,后时如果变卖,则应以卖价供佛,也就是要将变卖后之所得皆用在正法上,因为供佛后已属佛物,若将变卖所得用在自己身上即成为盗三宝物,成重罪,是故不宜。
根据上述原则,简单回覆您的提问如下:
不论是现在正在居住或是新购、新装潢完成的房子之房本(产权证明),除非若后时变卖,可全数用在护持正法上,否则皆不适合拿来供佛。若以房本供佛,供佛后应该存著向佛借用的感恩心及恭敬心以香赎回,再安住;但若您将来要变卖,变卖之所得皆须用在正法上。
原则上如果是一般的饰品,佩戴以后不应该再拿来供佛,但若属贵重饰品,则可洗净后供佛。但供佛后已属佛物,非可再多次洗净后重复供佛。又,若后时变卖,变卖之所得皆须用在正法上。
若以金钱或是有存款的银行卡供佛,则该笔现金或是银行卡中所有的钱即已属于佛物,以香赎回后,须全数用在正法上;若用在自己身上即成为盗三宝物,成就重罪,是故不宜。尤其是有存款的银行卡,可能都有其既定支出用途,户头里的全数金额无法单纯只作为正法所用,因此应改以其中部分数额供佛,然后用在正法上。另外,该笔金额供佛后,用在正法上时便不可再重复拿来供佛。
同上述道理,若要将汽车供佛,应该存著向佛借用的心情以香赎回,而后使用之。但若您将来要变卖,变卖之所得皆须用在正法上面。
问、如果房本、车钥匙、现金、存摺、银行卡、洗干净的手饰等等,已经供佛了,应该怎么样忏悔,佛前自己忏?还是对首忏?还是四众忏?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末学刚学佛时听说可以用钱供佛,就用现金供佛了,可能用存摺也供过佛,但是记不清楚了。供佛后,钱就自己花了。后来又听说这样做不对,供佛的钱要护持正法,请问一下,末学应该怎么样弥补过错,是先忏悔,(对首忏还是四众忏)等等,然后大约估计多少钱,连本带息的拿出来再去护持正法吗?还是应该怎么样做才正确?麻烦您说明让末学改正错误!
答:您是由于不具供佛的正知见而误犯,没有根本,不具足成就重罪,因此建议您对首忏。又依照您当初的作意,略有差别:
如果您当初用现金等物供佛时,心中所想只是要完成一个表相上的供佛程序,目的是要祈求佛加被护佑,而不是真的要把金钱等物供佛或者用在正法用途上,此则须于忏悔时禀明自己当时因为没有正知见,误将供佛的仪式当作是求佛赐福的方法,恳祈佛菩萨慈悲宽恕赦罪。
如果您当初的作意,是真的有想要把金钱拿出来供养佛或用在正法上面,那建议您在目前经济允许范围内,可以把一些金额用在供养三宝上,但金额大小应量力而为,以不会对您的生活产生影响为原则。
问、请问在不知道现在居住的房子不能供佛,并且当时也不知道房产证供佛后就是佛的了、属于佛所有,用香赎回后,要存著向佛借用的心情使用之,将来不再居住该房子,变卖后要将所变卖的房钱全部护持正法的情况下,就已经把房屋产权证供佛了,并且当时供佛时,不想给佛,作意想让佛护佑,并且认为供佛后,该房子是佛赐给弟子的,举例说明,弟子请一些水果供佛后,那些水果也是佛给弟子的。房子也是佛给弟子,这样想法可以吗?如果不正确,请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怎么样忏悔和补救呢?
答:佛陀是世间最上福田,既是功德田,也是报恩田,佛弟子应该至诚恭敬供养,供佛的功德无量无边广大,但是供佛时应该单纯为了供佛而供佛,不该为求佛护佑而供佛;佛弟子经常供佛念佛自能得佛护佑,但是不该将供佛当作是求佛赐福的方式。《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 第十七〉:“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世尊慈悲开示教导:供养佛陀圣像的功德,就如同供养应身佛的功德一样广大、无有差别;同样的,我们见佛形像时,也应当如同亲见佛陀一样崇敬。那么请您想想,当您亲见佛陀而以食物或者宝物或者房舍供养佛陀时,心中应该想著让佛陀再将供佛物赐还给您吗?这样的想法是否恰当,您应该就知道答案了。忏悔方式请参考上题之答覆,此处不再重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