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第029集 “根能生识”的错谬(上) 正雯老师
2020-03-07 16:39:41  类别:识蕴真义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识蕴真义》这本书是 平实导师的巨作,它的内容比较艰深困难,因为其中有一些古文,对于现代的我们阅读起来并不容易,而且大乘佛法的法义本来就难懂,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因为光是这本书的书名《识蕴真义》,这四个字可能很多人就无法理解了,《识蕴真义》以现代的话语简略来说,就是认识论的真义——探讨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以及知识的产生。要探讨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以及知识的产生,就必须先探讨到我们的五种感官知觉如何产生以及意识如何建构,又为何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认识与客观认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认知科学界中都有讨论,目前人类具有的五种感官觉知是认知科学界普遍的共识,但五种感官觉知如何生起则仍有争议;至于意识如何产生以及意识的自我概念从哪里来,也仍然有许多疑问无法解决。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中,除了说明五种感官觉知如何生起,论及意识出生的条件,更溯及不易为人所知的第七识意根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根本心;将生命的结构分为身体的生理结构以及八个心识的心理结构。生理结构拜现代科技所赐,透过电脑断层扫描、核磁共振造影扫描等仪器,我们可以对人体生理各种结构逐渐解析出来,但是对于心灵的层次结构却依然无法完整正确解析出来。
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中举出《成唯识论》,说明 玄奘菩萨将我们的心完整解剖出有八个心识,我们除了有五种感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五种心之外,还有能分析、归纳、思考、认知自我与他人以及外在情境等的意识心。此外,还有很重要的第七识意根,第七识意根是一直在运作的心,祂才是我们决定要吃饭、睡觉、起床、做事的心;意识心作不了主,所以明明晚上非常疲累想睡觉,但是第七识意根作主不想睡觉,那么就会有失眠这回事;如果第七识意根作主要睡觉,那么前五个心和意识心就灭掉了,直到隔天第七识意根作主要起床,我们才会醒过来。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心,就是能够储存记忆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根本心,又叫作如来藏。这是一个永恒的心体,祂能够把我们所造的一切业种—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业种—统统储存记忆下来带至下一世;所以,就有三世轮回以及因果业报的产生,也因此三世轮回以及因果业报并非迷信而是事实。但是这样永恒的心体是非常深奥难知的,无法透过科学仪器来测量,因为科学仪器所能测量到的都是物质的法,物质的法都是生灭会坏的法;生灭会坏的物质法,怎么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心体呢?所以,至今认知科学家在希望透过核磁共振造影扫描脑部细胞的生理活化区域,来对应找出意识从哪里产生,依然无法找出答案,更何况要发现第七识意根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呢?因此,采用科学仪器来测量意识心如何产生以及发现心灵的究竟奥秘—第八识阿赖耶识心—是不可能的;想要发现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永恒的心体,得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方法——锻炼意识心具有思惟观的能力以及运用禅宗看话头参禅的功夫才能发现找到祂,才能渐次完整洞悉生命的生理结构以及八个心的心理结构的奥秘。
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根本因,藉父精母血之缘出生自己的五根身以及转生起前七识,然后再转现外尘境,才有所谓的五种感官觉知与意识的认知产生。如果只论及六识,却否定第七识意根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根本心的整个生命结构和宇宙结构的议题,将无法解决现今认知科学所遭遇的种种瓶颈问题。因此,《识蕴真义》这本书非常重要,虽然书中主要为针对古代安慧的《大乘广五蕴论》否定第七识意根和第八识阿赖耶识根本心,以及主张五种感官就可以直接产生五种感官觉知等等的错误处作出辨正;但时至今日,对于现代科学界与心理学研究心灵奥秘所遭遇的难题,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并且现今要找到一位真正了解《成唯识论》以及《成唯识论述记》的正确文义,进而了知安慧所说错谬的人也非常难得,透过 平实导师用较为浅显口语化的文字,将窥基大师于《述记》中明白指出安慧的名字作出破斥的地方加以语译、注解出来,才能彰显 玄奘菩萨与窥基大师造作《成唯识论》以及《成唯识论述记》的慈悲用心,也才能使今时、后世的诸多学人了知安慧《大乘广五蕴论》的错误事实,并且不再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而可以免于步入安慧的错误见解。
那么,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识蕴真义》82页到94页的部分,也就是〈第六章安慧“大乘广五蕴论”妄言根能生识〉的前半部内容。所谓根能生识,意思是说:只要有五色根就能出生心识,就是只要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就能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心理分别认识的功能;以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只要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的五种感觉器官以及大脑中相对应的生理区域运作,就可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心理作用出现。因此,“根能生识”这一句话,代表只要有物质的生理结构就可以直接出生心识的功能作用;在现代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只要有大脑神经系统以及脑细胞的物质运作就可以产生心识的分别功能,成为身心一元论,简单说就是唯物论——认为物质的生理结构就能够直接产生心理功能。
虽然物质的生理结构是心理作用的基础条件,但是这样的答案并没有解决这个主题核心的谜团,在今日依然是心理学家们普遍承认无法解决的难题,称为hard question。为什么物质的生理结构会伴随有心理的作用?为什么明明我们头脑内部是黑暗、没有光亮的,可是我们却可以看见各种影像?为什么我们会有3D的视觉体验、360度的听觉环绕、嗅觉、味觉,以及身体的饥饿、疼痛等种种心理主观体验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像机器人般,只有数据讯号指令的输入与输出处理而没有感觉、没有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美丽的夕阳会感动、遭遇亲爱家人的生离死别会难过哭泣掉下眼泪呢?针对这些谜团,我们认为生命的结构可以分为身体结构与心理结构;身体是物质性的结构,而大脑也只是人身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心-它同样没有分别、理解的认识作用。玄奘菩萨在《八识规矩颂》第二颂提出:“愚者难分识与根。”“根与识”是身与心两种不同的分类,颂中评论:无法区分身与心不同的身心一元论者是没有智慧的愚人。可见 玄奘菩萨对于唯物思想者主张“五根的功能就是五识的功能”提出相当严厉的批判。
然而,自古以来认为只要有根就能出生识的宗教师也很多,譬如安慧就是其中之一。安慧在他所写的《大乘广五蕴论》说: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造者因义,根者“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
安慧提出根具有最胜自在、为主、为增上的意义;这就是安慧等人所主张: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乃至身根能生身识的论文。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4说:“有义:彼说理教相违,若五色根即五识种,十八界种应成杂乱。”有义是说有另外一种说法,这另外一种说法其实就是 玄奘菩萨的看法,玄奘菩萨认为彼说是理教相违的;彼说就是指安慧及陈那的说法,玄奘菩萨认为安慧及陈那的说法在理证上以及教证上都有所违背的;因为,如果五色根就是五识的种子,那么十八界法应该会成为很杂乱的情况。我们之所以可以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出生的十八界运作的结果:这六根都有其一一各自相对应的六尘,就有六识的作用产生,这六识能使眼睛看到物体、耳朵听到声音、鼻子嗅到气味等等而产生认识的心理作用;所以,如果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出生十八界,就没有六识;如果没有六识,我们就不会有对生命以及宇宙万物的体验和认识。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注解说:“若教若理,二皆违故;即安惠等诸师所说:虽实无色,似色等现。就此为难。下皆准知。……又五十六云“云何种种界?谓十八界展转异相性。”云何非一界等?乃至广说。摄事分中言十八界种子各别,对法第一说“种随现”,即彼界摄;故种成杂乱失。又色种非识种,故成杂乱。”窥基大师在《述记》中明白指出:《成论》中所说的“有义”谬说者,就是指安慧与陈那……等人。又说十八界之一一界,都各有自体种子,而非以某一界作为另一界的种子(种子就是功能的意思),所以我们的身心世界,也就是这个十八界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运作,不能混杂;身体有身体的结构功能运作,心理有心理的结构功能运作,如果将这些功能混杂,则十八界将乱成一团无法运作。就譬如手机有硬件结构和软件程序结构种种不同的功能,如果以为只要有硬件的功能就能产生软件程序的功能,想要以硬件的功能取代软件程序的功能,或是将不同功能的软件程序硬要混杂一起使用,则势必产生当机的惨况。同样的道理,十八界之一一界,都各有自体种子功能;则意根有其自类种子,意识也有其自类种子,何须以意根作为意识自身的种子?意根又何须沦为意识的种子呢?
窥基大师又说:十八界法的体性,一一各有不同性相,说为“展转异相性”;如何可以如同安慧与陈那所说的“意识以意根为种子”?这样是说不通的!二乘圣者所造的论中所说“种随现”者,不是正说;因为意识种子如果就是意根的话,那么将使得一一界的种子变成极为杂乱的现象,而与现象界迥然大异,不能成立,所以窥基大师说“故种成杂乱失”。又因为五根的种子为色法种子,意根的种子为心法种子,其中的义理并不相同,事实上也不同;如果意识的种子就是意根的话,那么五识种子应该不是色法;如果五识种子就是五根的话,意识种子应该成为色法;这样的说法是说不通的,因此窥基大师说“种成杂乱之失”。所以,安慧与陈那等人所说的理路不能成立!
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也证实说:《成论》以及《述记》提出安慧说法错误,有确实根据,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安慧主张眼根能生眼识,而不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眼识;妄说眼根是眼识的“因缘”,而不是说眼根是眼识的“俱有依缘”,所以安慧等人的说法错误。因为这样说法完全违背 佛说,绝非真实佛法;乃至不能与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诸经所说蕴处界法相符,更何况能与大乘深妙法中诸经所说相符?
安慧论中又说:“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在安慧此段论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得知,安慧提出眼有净色根的主张;净色根又叫胜义根,相对于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与身体等感觉器官的扶尘根来说,净色根是指称大脑中掌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的生理区域。安慧认为这个眼的净色根确实是有自体性的缘故,所以能出生眼识,所以眼识是由眼根所出生的;安慧这样的说法,有两个过失:第一、既然安慧承认眼有净色根,就已经表示眼识存在的当下,眼根也是同时存在的;因为净色根,当然是有色根,有色根怎可能变成眼识?若能变成眼识,则与安慧自己的说法互相冲突了;因为他说眼根就是前灭眼识种子,所以前面他所说的根是心而不是色,就和他这里所说的有净色根互相矛盾了。除非他说:“眼识现行的时候,眼的净色根已经消灭不见了,转变成眼识了。”那又成为“色变成心”的过失。如果不是色变成心,而是眼根与眼识同时存在,那既然眼根的净色根,是与眼识同时存在的,既然眼识与眼的净色根是同时存在运作的,那就显示一项事实:眼识与眼根是同时存在的,不是眼根种子转为现行的眼识;这样一来,又冲击到安慧自己所说的“前无间灭眼识种子名为眼根”的说法了。所以,安慧的立论与主张,是进退都失据的。
而且也证明一项事实:眼识不是由眼根的现行而变现出来的,因为眼识是识蕴所摄的心王法,而眼的净色根却是有色之法,是色蕴所摄;色蕴所摄的眼根,如何可能转变为心法识蕴所摄的无色法的心法?有智慧的人都可以认知一件事实:有色之法不可能转变为无色之法的心王法。所以,安慧与陈那主张说“眼识的种子就是眼根”,这个说法是荒谬的、不正确的。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为大家说明到这里。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030集 “根能生识”的错谬(下) 正雯老师
上一篇:第028集 有情最多唯有八识心 正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