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
吃苦也要先找准方向
2018-10-14 21:42:13  类别:修伏性障
一般而言,快乐有两种:世间的乐与出世间的乐。一般人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乐,它的内涵不外就是五欲之乐。而追求五欲之乐,最低下的不外就是像外道们努力的修学双身法;这个其实不应该叫作修学,应该叫作沉溺在双身法之中,乃至还会去淫人妻女;这一些都已经不能容于法律跟天理。这些粗糙五欲之乐已经都这么难以舍离,当然更无法受用另外一种层次的世间乐,叫作“禅定”。乃至说能够证得禅定,却又贪着禅定的境界,那仍旧是被世间乐所束缚,而无法证得出世间乐或者是说世出世间的法,因为世间的乐都是无常、难得,然后容易失去的。所以有的人说修行难,究竟难在哪里?又如何去克服呢?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修行”是一个总说,而菩萨从十信位开始,一直到等觉、妙觉,所需具备的资粮的层次,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够了解,或是说应该进一步去了解。我们应该从一般的状况而说,而其第一关就难在说:过分贪求五欲,所以反而被五欲所束缚;要能够多多少少的舍弃对五欲的执取,那才是苦行的初分罢了!
 
第二种快乐是出世间乐,因为它不像受用世间的五欲乐所引生的快乐,但是为了彰显它的功德,所以也借着世间乐的这个“快乐”来加以形容,好让众生能够想象乃至了解,或者也能够进一步亲证。而要亲证这样的快乐,它的过程更可以称为苦行了,修行人为了想求解脱生死,他必须先去了解:什么才是可以真正解脱生死的法?那当然,这个部分我们在这里不进一步细说。当了解了以后,知道自己的五蕴身是虚妄的,知道外在的山河大地也是虚妄的,然后能够如理的思惟,进而不去执取自己的五蕴身,世间的烦恼淡薄了,进一步功夫也成熟了,常常可以住在相似于一念不生的状态之中;假如没有特别的外缘,就没有什么烦恼;假如发生特殊的因缘的时候,难免有一些烦恼,但是他只是顺着事理人情,把这些事情处理掉,烦恼自然很快就会消失;乃至于说,所以他可以享受这种没有烦恼的乐,而非是五欲的快乐。但是,这是方便描述只想求解脱生死者所可能有的一个境界;不过,要初分证得这个境界,要修不放逸行。
 
不放逸行,有一部分是说:要时时观照五欲的过患,要时时提起五蕴虚妄的作意,还要时时注意自己有没有又回到五欲的贪着上等等。那么这一些都是在心地上用功,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修这样的苦行,才是会对成佛之道是有所帮助的。所以,外相上的苦行,并不是真正的苦行,是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是无关的。世尊的弟子之中,以大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换句话说就是苦行第一,虽然在外相上也示现种种的苦行,但仍然不是因为外相上的苦行而证果。因为解脱道的法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而佛菩提道的法是要证如来藏,乃至要断恒河沙数的上烦恼;都不是只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所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亲证的。这就是为什么佛开示说:“若于正法不肯印可者,虽修苦行仍是垢秽者。”意思是说,若只是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而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进一步接受真正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涵,然后接受了,再如法的修学,在心地上修真正的苦行,才是真正的离垢法,否则与真正的佛法还是无缘的。
 
而菩萨不但要修这样的苦行,却又示现另外一种相貌,怎么说呢?菩萨不能像声闻人一样只管自己的了脱生死,他于众生仍旧沉溺在生死苦海这件事情,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所以他修这样苦行的同时,或能享受没有烦恼之乐,却常常反而是要在人群之中来教化众生。那在人群之中,当然就会有很多的烦恼,而菩萨在面对这些烦恼的同时,渐渐能够逆来顺受,因为他已经多分、少分的观察说:烦恼犹如空花,所以身在度众的烦恼之中,仍然是独处空闲、寂无言说。而这种苦行所得乃至智慧之乐,不但是一般人无法想象,也已经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一般人也许会觉得平淡无趣,但却不知道这种乐是别人无法夺取的;同时,这个过程中又兼有无量无边的法乐;这样才是修行人所应当修的真正的苦行。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36集 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  章正钧老师
下一篇:如何远离恶因缘的缠绕?
上一篇:修行路不易,提防我们心中的那分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