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三乘菩提概说 005 四圣谛之苦圣谛(三)
2018-08-27 22:36:20  类别:第139期
余正文老师开示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6/1747-a06_005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跟各位来分享的还是苦圣谛。上一集我们讲到苦圣谛里面的爱别离苦。讲到苦圣谛里面的爱别离苦,那什么是爱别离苦呢?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这个爱别离苦从事相上来说,有生离、有死别。从理上来说,是说众生的确有内六处,也就是说,众生这个可爱的眼根、可爱的耳根、可爱的鼻根、可爱的舌根与可爱的身根;对于这个可爱的六根,互不相属地分散了,众生执著、贪爱、渴爱这六根,而这六根却没有办法再聚在一起了,它的相属分散了,六根不能再相应,不能再互相呼应,不能够再互相起作用了,所以这六根慢慢的互相分离。六根不能聚会在一起,六根不能再和合在一起产生它的作用了,那六根不能互摄,六识就不能共同的来熏习一切法——因为我们所熏习的一切法,其实都是透过六根触六尘,以至于有六识在这个地方〔编案:指根尘相触的地方〕去作了别运作的。因为六根、六尘、六识的和合运作,所以才能熏习一切法;当我们的六根不能聚会在一起,六根不能互相含摄,六根不能协同的来熏习一切法,这样六根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和合在一起了,这就是苦。除了对内六处这个六根分离这样的苦的觉受以外,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对于外处六尘的触、外处六尘的觉受、外处六尘的了知、外处六尘的思量,跟外处六尘的贪爱,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与外六尘的别离也像这样子痛苦的话,这个也摄属在爱别离苦中。为什么呢?这个六尘,是说我们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还有空、识等六界和合而成的,但是这个六界假使成为不相干的六界,不能再聚合为一体;众生之所以由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和合,是因为众生必须要利用这六界,他才有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编案:简单地说,众生其实是活在自己的六尘中,而这六尘必须要依于六界聚合而成不坏的色身才能现起〕,当这个六界没有办法互相和合,这个六界已经互不相干,不能再聚会在一起,身中的六界就不能再互相相应了;那这个六界的分散别离,在没有办法相应而分散别离以后,六界就不能够聚会为一体,六界不再互相的摄持,六界也不能共同的来熏习一切法;当六界不和合在一起,色身就散坏了,这就是苦,就是爱别离的痛苦。也就是说,当众生要离开地、水、火、风、空、识,也就是说地、水、火、风、空、识要散坏了,而他们不愿意〔编案:也就是说众生不能接受〕散坏,这个也是爱别离的痛苦。
众生的身中有内六处、有外六处、有六界,当它们互相别离的时候,身体领纳到这样子内六处、外六处还有这个六界互相别离的这样子的痛苦;身体领纳了这样子的苦受,心中也领纳了这样子的苦受,也了别这样子的痛苦觉受;甚至因为心中领纳、了别这样子的痛苦觉受,而感到身体跟心中都专注而且全面性的感觉到爱别离的痛苦觉受,这也是世尊所开示的爱别离的痛苦。所以爱别离的痛苦,同样从理上的角度来探讨的话,所有一切的爱别离,一样都是从我们的内六处、外六处跟六界所引生出来的;因为对内六处跟外六处的贪著,乃至对于内六处、外六处分离的时候,因不愿意分离而产生的爱执——因为它要分离了,但是你又不得不去接受它的分离〔编案:这个分离众生都不能阻挡,能接受时就是解脱这个苦了〕,这样子所产生的苦受,这个也是爱别离苦。
什么叫作所求不得苦呢?何谓所求不得的苦呢,我们也是从事相上的求不得苦,以及从理上的求不得苦,来探讨这个部分的问题。
所谓的“求不得苦”从事相上来说,它包含了三个方面:包括了人、事、物这三方面。在“人”这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哪些求不得苦呢?譬如说,要求好妻好夫、俊男美女,要求配偶或是说要求子女,或是说要求父母长寿,或是说要求好子媳,或是说要求好女婿,或是说求好弟妹等等,但是因为所求不得而产生了苦。为了要求配偶、求子女、求父母长寿,或求好媳、好婿,或求好弟妹而求不得所产生的苦,这个是因为事相上面的“人”所求不得而产生的苦,这个也是一种求不得苦。那在“物”方面呢?譬如说求田产、求钱财,或是求骨董珍玩,或是说求房舍、求舍宅,或是说求古今名画,求来以后也不能长存的“求不得”,或是说求来以后而没有办法能够保有它,这样子都是属于求不得的苦。所以,在物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对于物的求不得的苦,也有对于物求来以后没有办法能够永远的保存它、没有办法永远的拥有它、没有办法永远的占有它,因为这样子产生的苦,这个也是求不得苦。那对于“事”方面的求不得苦,有譬如说求职位的升迁,或是说求调职,或是说求官司的胜诉,或是说求冤狱的平反,乃至于求名声、求浪子回头等等,但是所求不得;如是诸多的世间事务,因为心中产生爱乐,却求之而不可得,因为求之而不可得,因此而生起了心中种种的苦受,这样子就称为求不得苦。这些是求不得苦在事相上面产生的这样子的一个道理。
第二个是从理上来说。从理上来说,什么是求不得苦呢?也就是说,从佛法的道理上来讲的话,就是在说众生都有出生的法相,众生都不能离开出生的这个法,而想要让这个我不出生。但是众生想要这个我不出生,却不能因为想要让这个我不出生就能够成功的,因为众生的这个我的出生,是因为众生的烦恼种子、因为过去受生的业种未断,所以必定要受生死的轮回。所以,不是说你要求我不出生、你要求生天、你要求我不要烦恼就不会有烦恼;所以众生要求“我”而这个我不要出生,那个是不可能的!那是必须要透过如法的修行,所以如果要求这样子的“我不出生”,而不如法修行的话,这个也会是求不得苦。那“生”这个法是这个道理,同样的“老”这个法、“死”这个法也是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众生求不出生不可得,而求生或求不出生也不是能够自主的。〔编案:“求生”是指众生希求生于人天善趣,“求不生”则是指求解脱三界生死,或求不生于三恶道中。〕
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于老这个法——要让众生不要老去,这个也是不可能的;让众生不会死去,这个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求不愿意老、不愿意死,这样子求不得而产生了这样子的苦恼(产生了忧悲恼苦),这个就是因为生,或是离老、病、死等苦求而不得所产生的苦,这个也是一种求不得苦。不但是求离老、死而不能离,乃至不能离开忧悲恼苦等法,即使想要使自我不忧悲恼苦(即使想要使自己远离忧悲恼苦),也是不可能因为心里想要离开就能够如愿的;所以,众生要求离苦而求不得,这个也是求不得苦。也就是说,当众生有所求而求不得的时候,不管你是求生,或是说求死;或是说求不生,或是说求不死;或是说求老,或是说求不老;乃至于求你不忧悲恼苦而求不可得;这样子所求不可得的话,所产生的苦,这个都是求不得苦,也就是所求不得的苦。
同样的,如果有众生觉得出生是快乐而可爱恋的,想要让自己出生以后可以恒常久住而不变异,也是不可能因为心中想要这样就能够成功的;甚至于想要使心中生起的思想成为常住而不变异,也就是说,让你这个想法变成是常住而不变异,这个也是无法因为心中想要这样子就能够成功的。这样种种心中想要成就的事,却都没有办法如愿成就,这个就是世尊所说求不得苦的道理,这就是所求不得所产生的这个苦的道理。
讲完求不得苦以后,我们就要进入到什么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说,前面所说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它有最主要的根源;它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众生对五阴的执著,所以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五阴炽盛苦。为什么五阴炽盛是苦呢?
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五阴。五阴又叫作五蕴,为什么会成为“阴”呢?而为什么又会称为“蕴”呢?因为阴是遮盖的意思,但遮盖了什么东西呢?是真如实性被遮盖住了。被什么东西遮盖住了?被无明所遮盖住。被无明所遮盖住,被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产生的无明遮盖住,所以就称五蕴为五阴。因为是被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法所遮盖住,所以它称为五阴。为什么这个五阴又称为蕴呢?五阴又称为五蕴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因为蕴是聚集,是在积聚后有的种子(是积聚了后有的种子,所以称为取蕴)〔编案:五蕴是由诸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故称为蕴,众生造取后有诸行而形成业种的积集,故又称为取蕴;三乘圣者都只有五蕴而没有五取蕴〕,因为积聚了出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五阴称为五取蕴。其实五蕴就是众生的身心,五蕴总括起来——色、受、想、行、识,其实就是函盖了身心两个法,也就是名色,所以五蕴它就是众生的身心。
为什么这个五阴它会产生对众生逼迫的苦呢?为何五阴炽盛它是苦呢?这五阴(别别阴、各各阴)对众生如何产生逼迫的苦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作说明。
第一个,色阴炽盛的话,会造成四大不调。这个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病苦,说病苦是因为四大不调而来的,所以色阴炽盛产生了四大不调,四大不调就会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的话,是领纳分别的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会使诸苦变本加厉;众生会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受阴,这样子的领纳分别去贪著、去执著,而产生变本加厉的这样子的一个结果,这个就是受阴炽盛。那什么是想阴炽盛呢?想阴炽盛是因为想像追求而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等苦;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色阴的四大不调,对于受阴的领纳分别完以后,因为在这个当中去作思惟、想像、分别、追求,所以进而会产生怨憎会苦,会产生爱别离苦,乃至于产生所求不得等诸苦。行阴炽盛为什么也会是苦呢?行阴炽盛的苦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我们的想像追求!因为想像追求以后,就有了怨憎会、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诸苦这样子的一个领纳想像;追求分别完以后,又起而造作了身口意行诸业。因为想像追求,所以造作了这样子流转的诸业(身口意行的诸业),所以再度地种下了未来的苦果之因,这个就是行阴之苦。那识阴,为什么识阴炽盛是苦呢?因为有识阴的缘故,因众生对于识阴的执著,所以流转生死永无尽期。
这样子的五取蕴,其实它是刹那刹那迁流变坏的,为生时、病时等众苦之所聚集;也就是说,五阴其实就是生老病死苦因,乃至于引生后面所说的,想像这个爱别离、怨憎会,乃至于求不得等诸苦,所以总摄一切诸法,总摄一切苦法。因为所有的一切苦法,所有的一切苦性,都是因为五阴炽盛所产生的,所以我们称五阴炽盛是苦。也就是说,因为前面的七种苦全部都是总摄于五阴中之苦,所以真正要解决这些苦,就必须要从观五阴的苦、空、无常、无我,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一个苦。也因为这样子的道理,所以我们说,五阴聚集了这些苦,所以说五阴炽盛是苦。
我们从这边可以了解到,生老病死是属于身苦,也就是说这八苦里面,我们把它汇归起来,生老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而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它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则是总括身心二苦。前面的七苦,是过去业所感之果,而后面的这一个苦,是总括身心诸苦而说的,因为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原因。这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痛苦没有了期,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依声闻解脱道来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这些苦,应该要依这样子的修行方法来修行,才会有解脱之日;或是说必须要依大乘佛菩提道来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来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能够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永发受生愿、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话,想要离开这七苦乃至于这八苦的烦恼(要离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这样的烦恼),唯有依著两种方法,一个就是解脱道的修行,另一个就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困难。〔编案:声闻解脱道其实是为大乘佛菩提道所含摄。〕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在《中阿含经》卷7《分别圣谛经》中,舍梨子尊者如是说:
诸贤!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圣谛。1
意思是说,过去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苦圣谛的部分,暂时就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我们下一集,会针对苦圣谛作一个总结,紧接著要进入到苦集圣谛。
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
 
1《大正藏》册26,页468,中23-27。
下一篇: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05 陀罗尼----咒语
上一篇: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15)----庆吉祥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