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第三章 西方极乐净土之圣道门 第三节 谤大乘、诽谤正法者不得往
2017-10-02 22:00:29  类别:净土圣道
第三章 西方极乐净土之圣道门 第三节 谤大乘、诽谤正法者不得往生  
阿弥陀佛于因地发愿时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为何未曾修学佛法乃至造诸恶业者,于往生时只有一念之善, 弥陀世尊便大慈大悲的予以摄受往生至极乐国?修十善业而不造恶业的善人,只是诽谤如来藏正法,却不能往生极乐?造恶生西者,虽然品位摄于下品下生,乃是胜于修学佛法却诽谤正法、谤大乘者。 弥陀世尊为何不摄受诽谤正法、谤大乘者?修学念佛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者,不得忽略此中之要义。  
首先,要了解何为正法?何为大乘法?兹摘录《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经中法语如下:  
《胜鬘白佛言:“世尊!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何以故?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依于大乘而得增长。是故世尊!住于大乘、摄受大乘,即是住于二乘,摄受二乘、一切世间、出世间善法。如世尊说六处,何等为六?谓:正法住、正法灭、波罗提木叉、比尼、出家、受具足,为大乘故说此六处。何以故?正法住者,为大乘故说,大乘住者即正法住;正法灭者为大乘故说,大乘灭者即正法灭。……”  
“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盘界;涅盘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无异如来、无异法身,如来即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究竟者即是无边不断。”》  
上段经文中,胜鬘夫人已明白的告诉我们:大乘法即是正法,大乘法即是成佛之法。透过次第修学大乘了义正法,从初住位至六住位中修学般若波罗蜜,于第七住位正观现在前,证得因地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此阿赖耶识是诸如来清净之藏,即是诸佛法身。由于证此阿赖耶识故,受到诸佛菩萨及善知识之所护念与摄受,故此菩萨得能生起无分别智,进断诸烦恼障现行及随眠,并断诸所知障随眠;究竟清净阿赖耶识中有漏之染污种子,究竟圆满成就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亦即断烦恼得大涅盘,断所知障证无上正等正觉。而此阿赖耶识到佛地时,亦为诸佛所常宝持著,此时之阿赖耶识即是清净圆满果德之无垢识—佛地真如。  
一切声闻、缘觉法,世间、出世间善法,皆依此阿赖耶识心体及种子,而有声闻缘觉可证;声闻缘觉所修所断所证之苦、集、灭、道谛,皆是世间一切众生缘于阿赖耶识之因,而得以缘起缘灭者,此世间之苦集灭道谛皆是意识所可思议得及的,此世间之苦集灭道谛,缘于分段生死之五阴十八界而修而断而证;五阴十八界及世间一切法,乃是阿赖耶识集父精母血、善恶业种及四大等诸缘所生之法;二乘所证之涅盘,也是因于阿赖耶识不再受后有之五阴十八界果报,依阿赖耶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而说二乘证得有余、无余涅盘。  
二乘虽断了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灭了五阴十八界,然而尚有无始无明住地上烦恼,及其所相应之烦恼障习气随眠未断,此诸上烦恼及烦恼随眠只有佛菩提智之力(也就是圣道力)可断,因此说大乘佛菩提道知一切苦,非如二乘所知之苦为有余之苦;大乘断一切集,二乘所断为有余集;大乘证一切灭,二乘为证有余灭;大乘修一切道,二乘所修为有余道。因此胜鬘夫人说住于大乘、摄受大乘,即是包括住于二乘、摄受二乘、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三乘即是一乘故。  
由于五阴十八界非是能自己无因而生之法,五阴十八界灭了以后若是一切空无,则二乘法之修证即成断灭法;若无如来藏阿赖耶识,则无有二乘法之解脱道可修证,更无有大乘法之佛菩提道可修证,一旦离于实相心阿赖耶识而说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则佛法将落于外道法之常见、断见或邪见中,正法则灭;正法一旦灭了,佛法则灭。  
因此,大乘法之因、成佛之因,就是法身如来藏—阿赖耶、异熟、无垢识, 弥陀世尊依此根本因、根本识,以及所发之大愿力,于无央数劫之勇猛精进,成就无量圆满庄严之功德,乃至哀愍众生、不舍众生、护念众生、利乐诸有情,皆不离此根本因而得成就,此佛心对于众生之恩德浩瀚无穷,惠泽于众生无量无边!纵然得能往生至极乐国,花开以后想要眼目开明而见佛,也得要听闻、修学无上甚深第一义谛之理,此第一义谛甚深妙法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之法要,即是修学般若波罗蜜之法行。亲证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方能真正听懂第一义谛之理,方能渐渐增广般若波罗蜜之法行,乃至渐修而增广至佛地不可思议之法行。  
否定法界真实心阿赖耶识,即是谤大乘、诽谤正法者,佛说诽谤正法者即是断善根者;诽谤阿赖耶识即是谤菩萨藏者,成就了地狱种性而与正法越行越远,乃至无法听闻佛法。此种断善根者自行种下了地狱之因,于成佛之因,眼盲耳聋、见而不识、闻而不觉,心意暗钝无明重障,乃至一念之善皆无法生起,要如何与 佛相应?要如何期望 阿弥陀佛之摄受?因往生极乐世界后,亲随 阿弥陀佛所学的法门,也是亲证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然而行者又要如何避免谤大乘、诽谤正法之行?有以下三种情况要谨慎,以思远离:  
一者、行者由于所亲近之善知识,本未曾于佛法实证真心本性,续而依此亲证之般若智慧以经教之义理真修实证,故未能以实相般若或增上慧学之证量,及 佛之真正圣言量来弘法;甚至出书广传佛之正法时,纯粹以佛学研究之立场,于其著作中研究经中之佛语或者菩萨之论著,作为真正佛法,其实却是错会佛意的“佛法”。因此,对 佛于三转法轮之观机施教所说法义无法信解,如同《深密解脱经》中,成就第一义菩萨说:“世尊!如来初成应正等觉,于波罗奈城仙人集处,诸禽兽游处,为诸修行声闻行人,一转四谛希有法轮,世间一切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无能转者,若有能转依法相应,无有是处。世尊!此第二转法轮,说上法相可入法相,分别彼诸不了义修多罗,为住大乘众生,说于诸法‘无、有’体相。诸法不生、诸法不灭、诸法寂静、诸法自性涅盘,希有之中复是希有。世尊!此是第三转法轮,为住一切大乘众生,说诸法无体相,不生不灭、寂静自性涅盘,善说四谛差别之相,希中希有,无人能入,无人能对,无人能诤,更无有上,更无有胜,了义修多罗无诤论处。”经文中 成就第一义菩萨已明白告诉我们,第三转法轮所说法乃是更“无有上、无有胜”之了义法,已明白的说初转法轮的二乘法乃是为诸修行厌离三界生死之声闻行人而说,然不是最究竟的。此时二乘行者之心量只知涅盘解脱,未入住大乘实相般若境界,无法信受了解大乘甚深妙法,并非佛法有三时法义之诤论处或者矛盾处。然而,纯做佛学研究者,却无法了解此点;于经中所说之不同名相与境界无法贯通彻解,处处以研究分析归纳所得之见解及观点来楷定佛法之义理,撰写众多似是而非之佛学研究书籍,使得尚无拣择力之行者读之而被误导,于吸取佛法知见之同时,不知已植入谤大乘法之毒药,印顺法师即是此中之极者,昭慧、星云、证严等法师则盲从追随之。  
兹举印顺法师书中对阿赖耶识研究之“见解”如下: 
 《阿赖耶识,是以虚妄分别为自性的;种子是熏习所成的。赖耶识与杂染种习,混融为一——这样的种子阿赖耶识,为生死杂染法的所依止,由此而生死相续(依如来藏说,依如来藏,才能说有生死)。(<<以佛法研究佛法>>p.293)  
如阿赖耶识是有为的生灭法相,而阿赖耶识的识性,即是真如,所以就名为真心与自性清净心。(<<以佛法研究佛法>>p.334)  再就中观学者的见解来说如来藏:唯识与真常论二家,就其讲唯心的这一立场言,二者是共通的。中观学者,对此有一不大同的见地:一、如来藏为佛所说,是对的,但是不了义教。如佛在《楞伽经》中,明白地说过:我本说空、无相、无愿、无我等法,但因一般印度宗教学者惊畏于无我句,不能信受,以为无我不能建立生死涅盘,因此而说空性为如来藏,使他们觉得有一似我的如来藏,这才信受佛法。其实,这如来藏即是法空性、法无我性的方便教说,所以说如来藏为依是不了义的。二、唯识的阿赖耶识也是不了义的。因为这又是如来藏的别名,如《密严经》中说:“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佛陀虽以法性、法空性等方便说为如来藏,但有的众生,不能信受这常住不变的如来藏为所依。但不能深契无我无常,所以不能不称如来藏为阿赖耶,说为相续不断的心识为所依。如来藏既是佛陀的方便教说,则依此而立阿赖耶,更是方便教说了。  
依中观学者说:一切法性本来是空寂的。众生的生死轮回,是由无始以来的无明、业、生死,形成一个一个的个性,由无明起业,业感生死,造成一个前后相续不断的个体。这如幻如化的生死,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如五蕴的和合,成为生命的统一体;前生后生,构成生死轮回的统一性。众生的烦恼业果,以及一切精神与物质现象,都是无常无我本性空寂的。这一切,虽然是无常的,但因前后生的相续不断,而又成为相似的统一;虽然是无我的,但由五蕴的聚合,也成为统一的相似的我(假我)。众生即在这相似的假我上,而执常执我,其实这常我的当体,即是无常无我,当体空寂。在这无常无我的缘起法上,有些人引生出一个问题:一切法既然本性空寂的(他以为没有),无常的(他以为间断),为何会有生死连续的现象?一切法既是无我的,为何又有生命个体(我体)的现象?对于他们,无常无我的深义,完全不能理解,因此不能信受佛法,佛陀这才就本性空寂的法性,方便说为如来藏,说有一常住不变的(似我)体性,所以众生有业有果,有生死轮回。这样,引他们信受入佛法,再次第引导,使了解如来藏即是法性空寂无我的别名。佛说阿赖耶识,也是如此。唯识学者,信受无常无我,所以不同意依常住不变的(我体)安立生死轮回,而在无常生灭法上安立生死轮回。但对无常生灭的生死延续,认为是刹那刹那不能间断的。在唯识学者研究起来,眼等六识是不能安立生死轮回的,因它有时会间断,必须要一从未间断的恒转相续如瀑流的识,才能成立生死轮回。如众生所造的善恶业种子,在相续识中,才会保藏不失。我们见了东西会忆念,造了业会感果,这一切都是由相续如流的识而成立。佛陀因这类众生虽然信解无我无常,而对无常无我的深义,还有隔碍,所以不得不将不变常的如来藏,说为相续常的阿赖耶识了。而这阿赖耶识,一般人还是容易认为是“我”的。如《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一般人听到阿赖耶、阿陀那,即以为是从前生延续到后生的生命主体,与常我相似。其实佛说的阿赖耶识,是指即本性空的生死延续中所表现的统一性;随顺众生以心为我的见解,说此为识。此识即是本性空寂的,空性即是如来藏,也就称此如来藏为阿赖耶。唯识学者的这种生灭相续论,中观学者是不能赞同的。如造业,是刹那灭的,业灭过去,并非没有,而是存在的。如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业是存在的,有用的,不过这种存在,只是过去有,非现在有,因为有此业存在,才能感受生死苦果。法性空中无碍,过去虽然过去,或者很久了,仍然可起用,不必要相续才能成立因果,所以中观者不必立阿赖耶识。如释尊在《阿含经》中,以及极多的大乘经中,并未说到阿赖耶识(编者案:此说违背事实,自是印顺法师读而不解),难道就不能安立生死轮回吗?只要真正理解缘起性空的真义,无常无我而能成立生死与涅盘,何必再说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只因众生根钝,所以为说如来藏或阿赖耶识法门,使其确立生死轮回与涅盘还灭的信念,能在佛法中前进,这是极好的妙方便了。所以,中观学者从不如唯识学者那样,反对《起信》与《楞严》,也不说唯识非佛法,只说是方便说而已。如对佛法——法性空寂而缘起宛然的认识进步了,知道什么是如来藏,什么是阿赖耶识,自然会进入佛法的究竟法门。所以佛说各种法门,都是有用的,并非说六识的不圆满,说八识才圆满;也不是说如来藏不空才究竟,说真如空就不究竟。中观学者依于性空缘起的深义,所以是确信一乘的,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但不像真常学者一样,说如来藏本具一切无量称性功德。也不像唯识学者,说阿赖耶本有一切无漏种子。因为中观者信解因果如幻的三世观,染净无实的随缘观,不会落入非先有自性不可的见地。(<<以佛法研究佛法>>p.338 ~ p.342) 》  
上段文中所说的中观学者,即是印顺法师本身的立场,是主张密宗应成派中观之学者,主张缘起性空是最究竟的,他们认为此缘起性空不必依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有,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是 佛之方便说;误以为三世之生死相续之业,不必相续心持业种,能够无因而于无常无我之空无中,自然形成一生又一生、一个又一个的众生我,而成统一之一体,不必相续心大乘之因、成佛之因如来藏阿赖耶识来持种。从其书中之数段文字,就已经表露其宗旨无疑(读者可另请阅恩师 平实居士所著之《楞伽经详解》三至九辑、《灯影》等书,于书中平实居士将印顺法师之著作,有关误解经义、断章取义,或者自创见解而异于佛意之处,详细比对经文,于正邪之处予以仔细申论辩正,读者阅之当可更加明了末学所说不虚,此处不再另举。)如此的无因论者,与断灭见又有何异?写再多的文字去研究经论语句,只有更暴露出他未真修实证之事实,显示对于 佛之经教严重扭曲,将 佛所说《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强行扭曲解释为:“佛陀虽以法性、法空性等方便说为如来藏,但有的众生,不能信受这常住不变的如来藏为所依。但不能深契无我无常,所以不能不称如来藏为阿赖耶,说为相续不断的心识为所依。”  
由于顺法师未曾证知如来藏阿赖耶识,因此对于三转法轮诸经提到之本际、实际、所知依、穷生死蕴、菩萨心、无心相心、非心心、如来藏、阿赖耶识等名相,完全不知道 佛意,完全不知所说的种种名称都是指同一个、生起一切法之根本识,也就是大乘之因、成佛之因—如来藏阿赖耶识。 佛乃是于三时观机施教中,对于不同心量、不同种性的修行人,而方便以其可以信解之名相解说法要,其中有权亦有实,并非如同印顺法师说的‘以法性、法空性等方便说为如来藏’;由于误会了,就以二乘解脱道的浅义,来解释大乘佛菩提的妙广深意。  
心量狭劣者,或邪见深重者,或将佛法当学问研究者,无法正知正解 佛所说的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就是佛地的无垢识—佛地真如;那就是佛所破斥的‘恶慧’者。 佛以真实义之根本因—如来藏阿赖耶识—更无有胜、更无有上之第一义谛了义妙法为中心,贯穿三转法轮所说三藏十二部圆满经教一切法义,于经教中所说到之真心本际如来藏,皆非方便说,而是如实说。印顺法师却说依如来藏、依阿赖耶识是不了义的,与 佛说正好相反,我们是应相信将佛法做学问的印顺法师所说?或者应相信经中 佛所说及菩萨所说?有智之学佛人应慎思之!  
阿赖耶识非如印顺法师所说以虚妄分别为自性,虚妄分别是染污末那识之遍计执性,妄执阿赖耶识之体性为自内我,又妄执六识之了别功能性为我所有,因此遍计执我而恒审思量作意,引生意识之诸多虚妄分别。阿赖耶识之自性有七种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此阿赖耶识之自性即是三世诸佛之第一义心,因此第一义心才能成就世间法(一切世间三界六道之法)、出世间法(二乘解脱道)、出世间上上法(大乘佛菩提道),非是“以意识心为自我”之印顺法师所思议得及的。  
无始以来之无明(即是无始无明,无始以来不明阿赖耶识心之所在与其真实无我之体性)、业、生死,更是要相续心阿赖耶识之持种性与“性自性”,方能因果不乱的成立而运行;这些业种、无明种等,并不是存在虚空或空无之中,印顺法师主张存在虚空(空无)之中,有许多的过失,因果将会杂乱,果报将会错乱,是大错特错的虚妄说。印顺法师之意识心,由于印顺法师自己所未曾相应之无始无明住地,而住于印顺法师自己的如来藏中,未曾断过以意识心所执取之五蕴为我之我见;已断我见、断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之二乘圣人,尚且不知不觉无始以来即不明了之第一义心,更何况未曾断我见之印顺法师,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打破无始无明?研究佛法数十年之印顺法师尚无法断意识相应之粗劣我见,更何况随其修学诸多徒众?  
印顺法师说一般人容易将阿赖耶识认为是我,意识心不知不觉阿赖耶识所在,意识心一向与无始无明不相应,如何能认取阿赖耶识为我?一向执取“阿赖耶识之功能性”为我之末那识,印顺法师更未曾与其相见,要证此阿赖耶识得要先破无始无明—亲证阿赖耶识,之后受善知识摄受,并随学增上慧学一切种智,方能少分以意识心证知此末那识如何执阿赖耶识为我,印顺法师所说仅是意识境界所生之妄想,毫无实义可言。  
意识心所相应的是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四不定等心所有法;意识心所觉知之自我,离不开此诸心所有法之运作,能函盖意识心之五阴十八界,都是有为生灭之法,能出生此五阴十八界之第八识阿赖耶识,非是生灭之法,能生万法之法一定是无生之法,其心体无有生灭之法相,只因第八识所执藏种子有生住异灭之流注相,故说体无生灭而种子有生灭,非第八识之识体有生灭相。  
印顺法师由于未断我见,因此也落于意识之自我觉知中,不能于三藏十二部经以真实如来藏所演说之经义贯穿法要,硬是要将 佛所说之阿赖耶识心体,以自己之意,解说为“其实佛说的阿赖耶识,是指即本性空的生死延续中所表现的统一性”,更否定阿赖耶识非本有一切无漏种子(其意即是说阿赖耶识是有生有灭的,成佛所证之佛地真如则是另有一真如存在,非是阿赖耶识。这种说法完全不对,请详阅恩师 平实居士所著《灯影》一书,有详细之摧邪与显正之处),其将无常无我本性空寂之缘起无常性空之方便说—二乘涅盘,立论为究竟了义,却又严重误会二乘涅盘之内容,犹如瞎子摸象,以其所触摸之局部就认为是大象之全貌,以其于世间所见之现象界生灭法,认为是佛法之全部。如此法师,于解脱道尚且不知不证,更遑论含摄解脱道、以根本识阿赖耶识为主体之佛菩提道耶?  
印顺法师将佛法之根本,假藉学术研究之明,别创见解予以腐蚀,让读其著作之随学者也跟著诬蔑阿赖耶识为虚妄生灭之法,因此共同成就了诽谤大乘、诽谤正法的重业,使得念佛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德行无法成就,于舍报后更要受未来世长劫之地狱果报,印顺、星云、证严法师等人,这样推广人间佛教而戕害念佛人,真是于心何忍?  
由于印顺法师认定 阿弥陀佛为太阳崇拜之转化,又认定:“不必有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存在,就可以使业种无因而有,而成立三世。缘起性空就是一乘之究竟义理。”又成就诽谤大乘之重业,此时连往生到极乐国边地之方便果报,也被他自己破局了;不知那些追随人间佛教邪思而学佛的四众弟子们,知道这个事实以后,夜深人静、午夜梦回时,是否仍然能够安住而不感到惊怖?发心学佛之初衷应该不是如此吧?
末学在此劝请尚未形成诽谤正法恶业之念佛行者,尽速远离此邪见之教导,应信 佛于经中所说之教理;如契经中 佛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应信 佛所说众生本都具有圆满清净之阿赖耶识,此阿赖耶识是实相心,非是方便施设性空唯名之名相,可亲证、可现前领受其德用(对亲证此心而不否定者而言),应舍弃印顺法师等佛学研究者之研究见解:“如来藏阿赖耶识为 佛之方便说、非实有。”若无因缘值遇佛法中真修实证之善知识,或者慧力不足以拣择似是而非的颟顸语句,那就老实念佛,多修三福净业之善行,发愿回向往生极乐国,远胜于跟随邪师修学人间佛教的邪见,请三思!请慎思!  
二者、或有行者于过去世曾与依经教真修实证之善知识有过一时之善缘,而亲近此善知识修学大乘了义正法,但是却由于福德修集不足,无法透过自己之参究而亲证因地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得靠善知识之慈悲,以明讲方式告知阿赖耶识,再以思惟方式体验而非于刹那顿悟产生一念相应慧。若是性障较轻者,虽未有因缘亲自一念相应而顿悟,于善知识处,不断熏闻了义甚深妙法,在善知识之摄受下,也能够精进的“闻、思、修”总相智(根本智)以上之别相智(后得智之局部),更深入的体验此阿赖耶识,于现前领受阿赖耶识的德用时加以观行,并将善知识所传授之正法知见如实思惟,也努力消除个人烦恼障之现行,以期领受、增长更深更宽广之别相智—一切种智妙法,这样也同样可以建立根深柢固的见地,于七住位以上,常住不退。  
然而,在性障较重、慧力又不够深利、福德也不具足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在个人的有所求心上著墨,或者由于个人私愿不能达成,或者个人由于未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乃因听闻而知,没有完全断我见之功德受用,退入于我见之中,怀疑所证之阿赖耶识心体,认为不是如来藏,就不能转依其无我性真如性,就会在“我”上计著而随顺于习气之现行,乃至慢心、瞋心现起而不自知。或因善知识无法随顺其个人私心之所求,或共修团体之运作无法满足个人之私愿,以至于为我慢所障而生起瞋心,又不顾及犯戒所造成之果报,或以无根诽谤善知识为手段,企图离间正法之共修团体。或因未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乃听闻而知致疑见未断,甚至于怀疑自己所证、疑于善知识所教、疑于阿赖耶识外另有实相心,此疑见于慢心障碍、现起瞋心时,不顾“于善知识处受法而得妙法”之恩惠,得少为足,加上误解经论之佛语与菩萨语,另创见解而起增上慢,所创之见解为:“阿赖耶识是生灭的,如来藏非阿赖耶识,证真如入初地才是开悟”(法义辨正请参阅恩师 平实居士所著《灯影》有详细之举证与说明),欲以此错误之见解而谬膺领导人之大职,以寻求名闻利养;更于错误之见解被善知识破斥以后,不知悔改忏悔,仍以不实之编造事相,玷污正法共修团体及善知识,更继续以离间之语扰乱正法共修团体之学员,以不当手段劝退学员离于正法,寻求拥护及护持,都是破坏正法、破坏大乘者。  
或有追求定境神通有为法者,不能安忍于善知识之平实无华,善知识未示现神通、未能提早教授四禅八定满足个人之修定需求,乃至因此而怀疑善知识于“相见道”上之证量,进而受某宗教团体之利用而退转于正法,更以其错误自创之见解来非毁善知识所弘传之了义正法。而彼宗教团体主张阿赖耶识是虚妄法、是生灭心,因其主事者所立之邪妄宗旨二年以来受到恩师 平实居士于书中摧坏,没有能力在法义上回应辨正,便暗中利用有私心之愚痴人,来破坏、分裂正法团体、削弱正法道场之力量。然而正法为诸多发大心之人天护法及 佛菩萨所护念,此事件反而成为正法弘传之增上缘,由于恩师 平实居士于《灯影》中更深入、更宽广之申论与辨正,而更显出法义之胜妙及修学次第之正确无讹,正法威德力,绝非彼等小眼小心之辈所能思议故。  
《大宝积经》中佛说:“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此等退转于正法者,不但诽谤菩萨胜义僧,复诽谤阿赖耶识正法,又破和合僧(分裂正法之共修团体),将导至此世舍报堕于恶道、出离无期。这样的学佛者,由于诽谤阿赖耶识正法的缘故,已断了善根;若说要再聚众修练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假藉恩师 平实居士所弘传并施设诸多善巧方便之无相念佛法门,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乃是痴人梦想,因为 阿弥陀佛并不摄受诽谤大乘了义正法者;经中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故,阿赖耶识等法即是菩萨藏之全部内涵故。经中 佛说现在仍清楚可稽,非末学蛊惑人也。若有不知详情者跟随退转于正法、诽谤正法、诽谤菩萨僧者,应为自身之法身慧命著想,并为此生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著想,避免随其同犯不得值遇诸佛之共业;应常以 佛之教导警示于心,以免成为极乐世界之“拒绝往来户”。  
一般凡夫众生随著习气烦恼性障而贪著、追求五欲,于诸苦中不知苦因,却反起瞋心而造诸恶业,于命终舍报也无缘值遇善知识之佛法开示故轮回于三恶道而益增无明暗钝之障。此等造恶人,虽于三恶道轮回,却仍胜于学正法而反谤正法者,因为其于恶道受报之时间一定短于谤正法者之长劫苦报。若能于心中起一念之善,忏悔所作谤法重罪并值善知识摄受,即有因缘下品往生极乐世界。自身谤法,及帮助谤法人增长势力者,成就谤法共业以后,如果不能忏悔而改助正法,就无法被 弥陀世尊摄受,不能往生极乐,只有下地狱一条路可走。因此,修学了义正法者,于甚深法义不能知解时,更应谦虚向善知识求法得解,切莫大意以己微薄之智,意图疑于善知识之上地证量;或者以己浅短之见,妄解 佛于经中深妙之法语;于自己之所知所解宁可谨慎保守谦虚,也不妄自夸大。应于正法多培植福德,以坚固信根与信力,才能避免入于了义正法中,却又无法安住于正法之胜妙智慧与威德,而造诽谤正法恶业,此为修学正法求生净土者应学习之心态。  
三者、目前佛教界普遍的现象,是以修禅定所得之粗浅境界相,作为禅宗之禅,以禅七活动中之腿功作为修学功夫,并以意识心暂于五尘中不起分别作为证悟。意识心于散乱心位或于定心中之一念不生,二者所差别者,只在于意识心缘于五尘及法尘境,或者非五尘所引生之法尘境,只是心与心所分位之多寡而有所不同,然而皆是意识心之心相。散乱心时,意识受到意根遍缘一切法与遍计执体性之牵制,而于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境上攀缘不断;攀缘于五尘境上时,又等流生起意识相应之烦恼心所,因此于五尘相应之烦恼妄想不断出现;意识心之五遍行心所—触、作意、受、想、思—与五别境之欲、胜解、念、慧心所,多分于所攀缘之五尘与妄想上,因此忙碌不停,未有些许停歇,此是散乱心之意识情况。  定心位之意识心,透过数息、念佛等加行方法,让意识心能安住于此施设之加行方法中,其五遍行与五别境之念心所、定心所,能多分于此法尘中安住,因此而能制心于一境,产生定的作用。意识心除了入于眠熟、闷觉、无想定、灭受想定、正死位等五无心位中暂灭不现以外,其于任何定境中皆仍然有心与心所(五遍行与五别境心所法)的作用,此中差别在于慧心所分位之明暗程度(此部份与所熏习之了义正法般若知见有关),与随著性障降伏之程度而影响入定之深与浅,然而都是属于有心位,都是仍有意识心存在之状态。此意识心更是世世断灭之心,是依他多缘方能生起之心,必得世世依未坏之五胜义根(头脑)、五浮尘根(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根、五尘及如来藏阿赖耶识,方能现起;既然须以世世不同之五色根为俱有依,就知意识心是世世不同的,非是能从过去世延续到这一世,非是能从这一世延续到未来世,当然非是持种之心、非是实相心,也非是禅宗参究所寻觅之心。  
诸多大师将意识心于定中之深浅不同境界,各各当作是悟境;或者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意识)、处处作主的心(意根)认为是开悟所证之实相心,此乃是意识心加上意根所显现之心行,仍然不离断灭法;意根纵然恒内执不生不灭之如来藏阿赖耶识为我,并恒依内门(阿赖耶识心之六尘以外之见分,及大种性自性、性自性、缘性自性等体性)而运转,于意识断灭之五位中,仍然依内门运转未曾停歇(阿罗汉入灭尽定时也仅是灭意根五遍行之受与想心所,尚有意根之触、作意与思心所未灭),然而阿罗汉舍报时必定要将自我觉知之贪爱舍了,将处处作主之意根灭了,才得以让阿赖耶识(此时称为异熟识)离于后有受生之系缚而独存,处于无余依涅盘状态,不再于三界现心行;因此说意根亦是可灭之法,非是不生不灭之实相心。  
如此将意识心或者意识心加上意根之心行体性认作是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对于意识心与意根之体性与运作,未能如实的了知,并且广辟道场,传授于未具择法眼之四众弟子,误导随学者甚为严重。恩师 平实居士不忍佛法因此而被改传为外道之常见见(本质上仍是断灭法),亦不忍彼等诸多随学之四众弟子落入我见深坑而不知自拔,因此于《公案拈提》诸辑中,以真悟祖师公案或错悟祖师公案,于书中一则一则的比对现今以意识心之定中境界、或者意根之作主性为开悟之法师居士著作,剖析其说禅说悟之错悟处,以期修学者能仔细思惟并作拣择。然而此举却引起这些法师居士之瞋心,不但不领受恩师 平实居士之慈悲,欲救彼等远离于我见深坑,并远离于未悟言悟之大妄语业,反而诬谤 平实居士是诽谤三宝,诬蔑 平实居士为邪魔外道,诬谤了义正法为外道法,这些法师居士之随学者,并未仔细阅读 平实居士之著作,未作思惟拣择,只是依于他人所说而随同一起诽谤,其实不知真相;或者仅是为了情执欲维护所亲近之法师居士,也跟著诽谤 平实居士与了义正法为邪魔外道法,此等不智之举真是令人痛心与不忍。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所亲近之善知识处,学得错误之开悟知见—误以意识心之变易法相为真心阿赖耶识,又跟著诽谤正法以为是在护持正法,而不自知其实是在破坏正法,仍然想要精进的参加佛七或各式各样之念佛法会,并且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枉然之举;因为如前所说: 弥陀世尊不摄受诽谤正法者。诽谤正法之后,又如何能与 弥陀世尊之正法愿相应呢?  
奉劝诸多学佛人要谨慎,要发起寻求真解之心,如若一知半解、人云亦云、随波起浪,虽然广修三福净业,辛勤念佛,却因恶知识之缘而谤大乘法,此生想要求得往生西方极乐佛国,那可是难上加难啊! 佛曾告诫吾人:宁舍身命也不应亲近恶知识。此乃是苦口之良药,能入于骨髓之上品药,行者应速摄取之,以免一生辛勤付出之后,却一切枉然,无法得到 阿弥陀佛之摄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成,反要受极苦极长之恶业果报,行者哪能不审慎思量呢!  
 
下一篇:第四章 略评选择本愿念佛 第一节选择本愿念佛之真相
上一篇:第三章 西方极乐净土之圣道门 第二节 信者与疑者之往生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