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乃寂灭无我之无为法,无法尘境、无定境法尘,无境无受,以无知觉受想故。二乘无学以见道故修除见思惑,七识种之轮迴烦恼已尽,捨报后不復出生七识,唯余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消失于三界,不再受生轮迴,名为无余涅槃。无余依涅槃不是自己能入的,而是自己消失了─无念灵知心的四住地烦恼消失了,捨报后不再有中阴身现前,只余真心捨离肉身,无见闻觉知身境受,亦无一念不生的灵知心,如来藏不再受生,方是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
阿罗汉不证涅槃,菩萨才能证得涅槃。我们也常常讲:菩萨有时候不证解脱,但是却已证得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5。)
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生无死的寂静性,这不属于三界法,是无生与寂静;是本来就无生无死、本来寂静,正是如来藏心的清净自性,永远都不会与三界六尘中的一切烦恼相应。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0。)
佛地果位中(佛菩提道的果位就是佛地,除了佛地以外都是因地—等觉、妙觉位仍然是因地—所以这里「果位」讲的就是佛地)未来佛地果位的功德中有七个名目: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这七种名目,都是依第八识如来藏来修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1-192。)
「涅槃」名为不生不死、不生不灭,也是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施设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3。)
如来藏不生不死,所以祂叫作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79。)
其实「根尘同源」也就是「缚脱无二」。因为是先有六根与六尘的存在才能再出生六识,于是就有十八界合成五阴来生死流转,而六根、六尘与六识全都出自如来藏心,出生以后也都紧紧依附于如来藏心才能生死流转;正当十八界合成的五阴正在生死流转当中,如来藏却仍然处于涅槃之中,从来都无生死。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80。)
还有自我存在而住于无所有处的定境中,问题又来了:「这样的话,还是有三界我而不是完全的无我;若不是究竟无我,还有蕴处界所含摄的自我存在,那就不能解脱三界生死了。」于是他就从这里再深入思惟,不断的深入思惟:「喔!这还是不对,无法实证涅槃,因为我这个识阴中的意识觉知还是存在着,这就错了。」所以他就想:「我要把这个了知灭掉,那就是寂静的涅槃境界了。」于是心中起了作意要把了知性灭掉,认为灭掉了知性以后,自己还存在而绝对寂灭了,就是涅槃了。可是他其实并没有把了知性灭掉,他只是在无所有处定中转进的时候,灭掉了证自证分而不反观自己,于是入了非想非非想定中;住在这个定境当中时,只是不再生起证自证分--他只是没有返观自己的存在而已。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50。)
当时在座闻法的波斯匿王,终于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生灭性,也有不生灭性。既已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真也有妄,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虚也有实,接下来当然想要弄清楚而能实证,于是就要开始挖宝了--要进一步请 佛说法了,所以他就站起来向 佛禀白说:「我以前不曾听闻诸佛这样子教诲与指示,当时我见到迦旃延毗罗胝子等外道,」就是迦旃延毗罗胝的儿子等外道,「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就是断灭了,当身体断灭之后觉知心就跟着消失了,这时是断灭空,就叫作涅槃;」佛陀出世弘法以前的断见外道们主张说:色身死了就断灭而空无了,这就是涅槃。他们也因为这样的观察及认知而自称是阿罗汉,而这些假阿罗汉是 世尊降生人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我如今虽然值遇了佛陀,可是我还在狐疑着,」狐狸是最会怀疑的,凡事都很小心,所以惯于怀疑的人,心中正在怀着疑心之时就叫作狐疑。「我如今还在狐疑着,到底要怎么样去发现明白而挥扬这个知见,来亲证及了知这个真实心的不生不灭境界?」波斯匿王心中生起了爱乐不生灭心的作意,想要亲证这个真心的不生不灭境界,于是提出来问 佛,想要知道应该如何证知这个心的不生不灭性的境界。「如今在这里的大众们,凡是还在有漏位中的人,都希望能够听闻开示。」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49-250。)
涅槃非断非常。如果是断灭空,就不能说是涅槃,必须是非断非常才能叫作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305。)
拘舍离外道总共建立了二十五个冥谛,认为一切法、宇宙万有都是从一个不可知的冥性中出生的;他们认为只要灭除了自己以后,剩下的不可知也不可证的冥性,就是涅槃;而这个不可知也不可证的冥性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也是涅槃寂静。但他们不知道各人都有的根本心如来藏即是法界的实相,就说真正的实相是不可知亦不可证的冥性;就以想像所知的冥性来建立他们的真谛,所以又称为冥谛。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17-18。)
这个涅槃却是死前、却是入无余涅槃前就已经存在而不曾消失过;既然如此,又何必灭了五阴自己而入无余涅槃呢?不论是入无余涅槃或是留着五阴之时,既然同样都是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灭了五阴而入无余涅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13-14。)
阿罗汉证涅槃,烦恼永尽、后有永尽——五蕴、十八界全都灭尽而不再有后世的五蕴十八界了,全都灭尽以后却不会落入断灭空中。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69。)
「第八识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十八界灭尽以后入了涅槃,涅槃之中就是第八识这个心。十八界灭尽以后,一切法都空了,可是祂独自存在不灭,离受想行识、离见闻觉知,离一切的思量,这样就是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可是这个涅槃的实际,定性而不迴心的阿罗汉不知道,因为他还没有打破无始无明──还没有取证第八识而无法现观心真如。得要迴心向大乘,入了大乘之后再来修学;然后等他熏习般若一段时间,建立了正知正见,有一天终于实证如来藏而能现观心真如了,终于知道:「我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灭尽而不再生起时,原来是祂独住于离六尘、离见闻觉知、离六根的境界中。」这时才能懂得实相般若。这时更清楚知道:不是由十八界我来进入涅槃,原来我果真是没办法入涅槃的;我成为阿罗汉以后,不曾看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而我入涅槃以后,我又不存在了,怎能说我有证得涅槃?所以我们以前在阿罗汉位时,根本不能实证涅槃,只是把自己灭尽罢了!原来菩萨才是证得涅槃的人,而我现在已是实证涅槃本际的菩萨了。这个时候他才真正「了」解脱道了,原来以前对声闻解脱道所谓的「了」,只是能够把我见、我执断尽而不再轮迴生死,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境界还是不懂的。现在迴入大乘而一念相应证得第八识,涅槃中的本际确实知道而能现观了,这也是对声闻解脱道更深入的「了」。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23-124。)
圆寂其实就是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8。)
波罗蜜翻译过来,就是「到彼岸」,是到达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阿罗汉有没有波罗蜜呢?其实没有,因为他们是灭掉自己以后称为到彼岸。但是问题来了,灭掉了自己以后而称为到彼岸,请问阿罗汉那时在哪里?他们已经不存在了!当阿罗汉已经不在了,怎能说有到达离生死苦的解脱彼岸?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三界生死了,但他们五蕴都不存在了;既然不存在了就不能称为到彼岸,只是把自己的五蕴灭除了。菩萨却不一样,菩萨证得这个金刚心以后有了般若,可以现前观察:我这个金刚心如此地分明,我现前看得很亲切,祂是永远无生亦无死的;当我把自己的五蕴十八界都灭掉以后,剩下的这个金刚心当然就称为无余涅槃。那就可以观察了,把自己五蕴十八界都摆在一边,剩下那个金刚心单独存在的时候是怎么一个状况,发觉自己其实活在如来藏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中。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菩萨要有愿力,就是尽未来际利乐有情--虚空有尽,我愿则尽;虚空无尽,我愿亦无尽。一定要有这个愿力,才能当菩萨;否则行菩萨道不必多久,他就会迴大向小,于是入无余涅槃去了!那你度了这个人,辛辛苦苦为他,有什么收穫?一点收穫也没有!他不可能长久住在人间继续利乐很多人,那你度了他能作什么?所以如果想要成就毘卢遮那庄严藏,就一定要有愿力;不能只是想着自己悟了以后躲入深山好好地只修自己的,那可不行!像这样的人,都无法成就毘卢遮那庄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菩萨证得这个金刚心阿赖耶识以后,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点,然后终于瞭解:原来涅槃不是真实法,原来涅槃只是名言施设,在施设说明这一个金刚心独住而没有生与死的状况;当这个金刚心不再出生五阴的时候,就是二乘圣者所证的无余涅槃。而金刚心是不生不灭的,是没有生死的,所以祂的自住境界就叫作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这个金刚心从来无生亦无死,从来不生亦不灭;无生无死,不生不灭,所以叫作涅槃;而涅槃是菩萨的五阴现前就可以安住的,就这样安住下来,所以菩萨才能叫作实证波罗蜜――以五蕴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可是到达无生死的彼岸以后,却无妨同时又在有五蕴生死的此岸继续与众生同事、利行;这样子兼具两边而住于中道时却又不取中间,如是住,如是而生其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这就是说,如来藏的自身境界中本来就是涅槃,不是像外道五现涅槃一样,要在欲界中修得;譬如密宗的双身法乐空双运而自称是不生不灭、得涅槃,那还是要修而后得,其实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一种外道涅槃。外道修得二禅、三禅、四禅,也是修得,当他们出定而离开禅定境界相时,可就不是涅槃了。这些涅槃其实不是真正的现前涅槃,其实都叫作妄想涅槃;但外道们并不知道,自称现前证得涅槃,所以佛教中就说这五种是外道的五现见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可是菩萨所证,现前真的就是涅槃,因为「此经」如来藏是真实存在的,现前就可以亲见衪的无生无死、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