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第69集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二)
2015-04-22 08:59:20  类别:学佛释疑三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单元。《学佛释疑》系列,内容主要是针对一般学佛人想要了解的佛教基本常识;以及在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挫折、困境、疑难杂症时,透过佛法的角度,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些问题。我们特别为您搜集许多大众亟欲了解和探究的题目,由本会多位亲教师在节目中一一为您解答,并且为大家阐述这其中的真实道理,希望能为普罗大众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继续来探讨佛教界两千多年来的热门话题:“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
在上一集中,我们为大家提出这些主张大乘非佛说者的症结所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办法亲证如来藏的缘故,因此完全不懂第三转法轮的经义,所以只好将自己所无法亲证的唯识增上慧学所说的本识如来藏,谤为外道神我思想。而事实上,这七、八二识,都是世尊在四阿含诸经中,早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之法,但因为二乘圣人智慧不够,所以无法领受;也因为初时不应马上宣说甚深之般若以及一切种智妙法,所以世尊一代时教,才有五时三教之施设和建立。
有了前面这一段引言,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大乘经典为何不是后人编造的其他的缘由所在。第四点:二乘圣人即使有心想要结集佛所宣说的大乘法义,但因为自身在听闻之后不解其义,念心所无法成就,当然也就不可能凭记忆来作结集了。虽然二乘圣人也曾在般若和方广时期听闻大乘经典,也有心想要结集,但终究还是作不到。而且第一次结集时的僧团,是以大迦叶等二乘声闻僧为主,大乘法中的出家菩萨在僧团中只是少数,而在家菩萨们本来就不是佛教僧团中的上座、长老,又如何能够率领僧团结集绝大多数僧众所不能理解、也不愿结集的大乘经典呢?所以想要求声闻罗汉为主的出家僧团,来结集他们听闻之后所不能理解,也不能记忆、受持的大乘法义经典,当然是绝无可能的事。
所以菩萨们一直等到与声闻圣僧沟通无效之后,才由大乘行者之中,人数不多的出家菩萨众,会合人数众多的在家菩萨众,另行倡议酝酿,才有后来共同诵出、鉴定之后结集而成的大乘经典。由于大乘法义经典的结集,是如此的曲折复杂,在时间上必然会产生延宕,主要是因为佛教向来是以出家僧团为主,而出家僧团则多数是声闻僧而少菩萨僧,所以大乘经典的结集及出现于人间,必然会在四阿含诸经结集之后,这是一切有智慧的人,都可以理解的道理。
这就像二十多年来,平实导师所写诸多甚深法义的着作,绝对不可能先于诸方质疑之前写出。譬如:最早期的《正法眼藏-护法集》,是对香港月溪法师对于真如与佛性的淆讹所作的辨正;而《平实书笺》则是借着回答元览居士对眼见佛性的质疑,而以深重的悲心所作的答复;乃至2003年第三次法难之后,为了救护这些退转的同修,平实导师不眠不休,以极短的时间书写《灯影》、《真假开悟》、《识蕴真义》等书。这都是在众生提出质疑,而且劝说无效之后,才有这些巨作之问世,以救护今世乃至未来际生的有缘众生。因此,如果不是眼见诸多率领当代佛教之出家大师,处处说法错误,而又无根毁谤正觉所弘扬的如来藏妙法,平实导师绝无可能预先写作种种显示大乘深妙法义的书籍,当然也不可能去作种种破邪显正的事业,而这些深妙法义的辨正书籍,也就不可能会出版问世,来利乐众生了。
从以上所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平实导师这些深妙法义辨正书籍出版的时间,必定是在诸方大师错误书籍之后,不可能同时或预先出版;一定是要等到大师们严重误导众生,而又不肯改正之后,不得已才会书写这些法义辨正的书籍。这就像《阿含正义》的出版,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等到这些出家大法师们严重抵制如来藏妙法之后,而出现破法行为时,方才有举证唯识学内容早已隐说于四阿含诸经中的事实之因缘。
第五个原因:在僧团中为数最多的是声闻僧中的凡夫,到了第二次七百结集时,已经绝大多数都是凡夫僧了,因为声闻圣僧大多已经入灭。而声闻法中的凡夫僧,多数人既不信佛菩提道,也不信佛地的不可思议智慧境界,只相信世尊所说之解脱道,但却又都误会了解脱道。佛世尊开演《法华经》等佛菩提道时,他们尚且不肯听闻,何况能结集而广为流传呢?由于这些声闻僧反对大乘法,所以对于经部师等声闻出家僧团,会与大众部等菩萨僧团在法义的弘传上产生对立,这是可以理解的事,而且也是势所必然啊!
然而这种对立的现象,其实只是表相,看起来似乎有二部对立的意思,但其实不然,这都只是上座部声闻僧团,向大众部等菩萨僧团对立;而大众部等僧团诸菩萨僧则不与上座部诸声闻僧对立。也许您心里想问,这是什么道理呢?意思是说:上座部等虽曾亲闻世尊宣说大乘法义诸经,但因为大多数人在听闻之后是不了解的,所以才会将佛第二、第三转法轮,本属于大乘法的经旨,结集成小乘解脱道的阿含诸经。就像《央掘魔罗经》四卷本以外的另外两个译本一样,都是极为简略而不涉及大乘妙义的,这样的结集本来就不是忠实于佛意的结集。而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才是忠于佛意的结集,能受当时及今世、后世一切已经证悟菩萨,乃至证得道种智之初地至等觉地菩萨之检验,而当时及其后数百年的阿罗汉也不能斥为伪经。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证明,大乘经典是真实无伪的。但这却都是一切大阿罗汉所无法理解,何况能稍加评论呢?因此二乘声闻僧由于自身之法义未能具足完备的缘故,才会与大众部等菩萨僧产生诤辩的现象;而大乘诸菩萨僧则因自身法义真实无伪、圆满具足,又都已经实证二乘菩提解脱果,为了利乐有情的缘故,出世来指正声闻僧对大乘法义之误解和偏颇,这就不能叫作诤论。因为事实上,大乘菩萨僧是在护持真正的佛教,也是在护持二乘声闻僧的法义,使二乘菩提不会堕入断灭空之中。所以菩萨僧之说法,是在指导他人改正错误之法义,也是在显示佛法之真正本质,更是为了使佛法能够回复原来具足三乘圆满的妙义,因此这都不能叫作诤论。换句话说,大乘经典的结集,指正声闻人法义严重不足之处,这绝非诤论,乃是指正、提携与护持之举;但是如果诸声闻僧中不肯相信、不肯接受者,出面而作辩解时,则就都属于诤论之说了。
以上所说之各种现象,就如同今时的某某法师及诸方大师之否定如来藏,或误会如来藏,都同样是以意识心作为修证之目标。而平实导师为了救护他们免于误导众生,早期都是隐其名而说,希望他们能修正这种错误的邪见。但是,在期待多年而仍然落空之后,才不得不指名道姓而说,目的是为了救护被他们所误导的广大众生。平实导师如此救护众生之义行,由于法义正真的缘故,也是在护持佛教正法的缘故,更是在救护这些误会佛法的大师们,当然这都不是诤论之说了。也就是说:法义正真者所说之法,都不是诤论之说;只有法义错误者强行狡辩之言,才是诤论之说。因此诸声闻僧才是与人诤论者,而大乘诸菩萨僧则非是与人诤论者。
这种声闻僧与大乘菩萨僧诤论的现象,就如同当年外道与佛之诤论是一样的。佛虽广为破斥外道邪说,让外道们心生不悦,所以招来外道与佛的诤论;但事实上佛不与外道诤,因为佛所说法理正真的缘故,也是想借着摧邪显正,来救护外道能得解脱,所以也就没有佛与外道诤论的事实存在。相信有智慧的您,一定能够同意我们的说法。
各位菩萨!我们继续说明第六个原因:那是因为解脱道乃是世俗谛所摄,专在世俗法的蕴处界上观行它的虚妄,而蕴处界都是现成可观之世俗法,也因为它易于修证的缘故,所以声闻圣僧必然会成为佛教中的多数。但法界实相的如来藏心则不一样,不属于蕴处界世俗法,他是蕴处界的根源,所以是实相法界,而且极难亲证。因此能够证悟的菩萨永远是僧团中的少数,特别是在出家僧团之中,证悟之菩萨更是极少数;所以刚开始结集经典时,已经证悟之出家与在家菩萨僧更是僧团中的极少数,数量远远不如声闻圣僧。
因此在第一次结集时,不免就以声闻人所共同信受的二乘菩提解脱道为主,这样大众就不会有异议,也不会有诤论,当然也就容易结集了;因此在初次的五百结集时,都只是结集成小乘解脱道的法义,这也是势所必然。而菩萨们当然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自然会当场表示要另外结集。所以说,四阿含诸经中,本来就有许多是大乘法义的经典,而大乘法义则因广被省略而隐晦不明,但是当中却也隐含着极多大乘法义的总相,这不是二乘声闻人所能弃舍的;因为如果弃舍这些大乘法义的总相,那么二乘圣僧所证的解脱道,就会堕入断灭见之中。所以二乘圣人在结集时,才不得不将佛所曾说大乘法的部分法义加以摄入,借着这些大乘法的真实义理,才能护持二乘圣者所修证、所弘传之解脱道,也才能护持他们所结集的四阿含二乘菩提正理,让常见及断见外道都无法来破坏它。
第七个原因:既然人间之佛教是以出家僧众为主,出家僧众既然是以上座部等出家圣僧为代表,而上座部等僧众,则多属于声闻僧少菩萨僧;大乘僧众则都是菩萨僧,而菩萨僧中之在家人其数远多于出家人。然而佛教在人间之表相住持者,必定是出家僧宝,而大众部之出家菩萨僧乃是少数,所以当时佛教自当以出家僧极多的上座部为首,而不是以出家菩萨僧较少的大乘菩萨为代表。当时佛教僧团之声闻僧人数之所以极多,而出家菩萨僧极少,这都是因为大乘妙法本来就是极难修证的缘故啊!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家贤位及圣位菩萨僧,又都谨遵世尊之教诲,一向以护持僧团之外护地位自处;虽然是证量较为高深之人,但都谨遵佛命而居于陪衬、护持之地位,而不是以人间佛教住持之地位自居。所以在上座部声闻僧结集经典时,这些菩萨必然是难以出面来主张结集的方向,才会导致初次结集偏于小乘所修之解脱道法义;因为声闻僧不愿,也没有能力结集大乘菩萨僧所修证的佛菩提道法义,这也是必然的事。
由于第一次结集之四阿含诸经,都是以上座部之声闻僧为主,因此将世尊在般若和方广时期所说之部分大乘法义,结集成《增一阿含》、《杂阿含》等二乘解脱道的经典,这也是理所当然啊!大乘法中的修学亲证者,一直等到声闻圣僧所结集的内容偏在解脱道,而没有成佛之道时,才出面陈述他们亲从佛所听闻的大乘法义妙理,希望声闻圣僧能加以结集。但经过长时沟通无效之后,菩萨们不得已才将亲从佛所听闻的大乘法义,另外结集成经而予以弘传。但由于听闻者的根器不同,所以虽然听闻同一部经典,却结集成完全不同的经义,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啊!
各位菩萨!从以上所说我们就知道,应该是以法义是否符契佛意,是否正真与胜妙为准,而不应该以结集之先后来作为判断经典真伪之标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70集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三)
上一篇:第68集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