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制作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系列节目。今天我们要讲的子题是“方便品”。
我们从 平实导师的《法华经讲义》第二辑第158页讲起。我们先看经文,《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 第2〉:【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经文中的“世雄”,是指 世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这时候世尊想要重新宣示这个道理,因此而说了偈:“如来是世间最具有威德的大雄,智慧与威德是不可测量的;诸天以及所有世间人,乃至一切众生不论是什么种类,没有谁能够了知诸佛的境界。】
也就是说,如来是欲界、色界以及无色界这三界世间之中最为雄伟而且不可测量者,诸天以及所有的世人,乃至一切种类的有情众生,都不知道佛的境界。因为究竟成佛是福慧两足尊,表示福德与智慧两者都圆满具足了,所以诸佛世尊的威德,不论是从智慧所生的威德,或者是从福德所生的威德来说,于三界世间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众生能够超越,所以称为“世雄”。所以我们在佛寺的大殿里面都会看到一个匾额,上面都有四个大字:大雄宝殿。所以“世雄”或者“大雄”就是在称呼 世尊的意思。
诸佛福德是三界世间至尊,解脱也是三界世间至尊,实相智慧更是三界世间至尊。所以成佛时一定是十号具足,都具有: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个名号,每一个名号代表一种功德。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就用“世雄”这两个字,来说明诸佛世尊的威德不可思量。所以,不但是一般人,就连阿罗汉们、大菩萨们看见 世尊,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无比恭敬心、清净心以及敬畏之心,就是因为“世雄不可量”。
由于 世尊的威德不可思量,使人自然而然产生敬畏之心,但不是恐惧之心。例如《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中的记载:【昔有一鸽,为鹰所逐。入舍利弗影,战惧不解;移入佛影,泰然无怖,大海可移,此鸽无动。所以尔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无大慈悲;佛习气尽,舍利弗习气未尽;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以是因缘,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入佛影中,而无怖也。】意思是说:从前有一只鸽子,由于被一只老鹰追逐,它赶紧躲进舍利弗的影子底下,可是这只鸽子仍然觉得非常害怕,身体一直不停地发抖。因此,这只鸽子赶紧再飞到 佛的影子那里,当它躲在 佛的影子底下的时候,它觉得非常安全,不再觉得害怕了。这时候,就算大海可以移动,这只鸽子也可以安稳如泰山,不会再移动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 佛有大慈大悲,佛的所有三界爱的烦恼习气都已经断尽,对于杀害众生的烦恼习气完全断除了;可是舍利弗只有修除解脱道上应该修除的烦恼现行,至于烦恼习气仍然还存在。再加上 佛在因地的三大阿僧祇劫里面行菩萨道时,不断地去利乐众生、慈愍众生;可是舍利弗在六十劫里面修的是苦行,而修苦行不过是在修练自己的心,只是以修苦行来断除烦恼现行。由于这些因缘,鸽子躲在舍利弗的影子底下,还会觉得恐惧害怕;可是躲在 佛的影子底下,就不会感到害怕,就觉得很安全了。
又例如,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一回当国王的时候,他的老百姓有病痛一直无法解除,他就问御医说:“为什么老百姓的病痛不能解除呢?”御医回答说:“因为缺乏大鱼的肉,没有大鱼的肉可以合药,所以病痛不能解除。”这时候,还在菩萨位行菩萨道的 释迦菩萨就想,那这样的话,他应该赶快去投生为一只大鱼,让国内的老百姓可以赶快解除病痛。所以,他就发愿要投生成为一只大鱼,这样就可以让国内的老百姓,能够因为吃到大鱼的肉合药以后,病痛就能够痊愈了。
这就是对众生的慈愍心所成就的菩萨行,才能够使得习气断尽了以后这种大慈大悲能够呈现出来。所以那只鸽子可以感受到 佛陀的这分大慈大悲;可是舍利弗他还没有,因为他还未经历为利益众生所行的大慈大悲的菩萨行。虽然舍利弗的烦恼现行已经断了,可是这个习气的部分,还得要经历过真实的菩萨行以后,也就是要经历真实的利益众生的过程,才有办法去转变成为对众生大慈大悲的心行。所以说,世尊的威德不可思量,能使人自然而然产生敬畏之心,但不是恐惧之心;诸天天主、天人以及世间人类,一切的众生类都无法测量,也无法了知 世尊的福德与智慧。
那么 世尊究竟是什么境界呢?我们看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是怎么说的:【归命尽十方,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大乘起信论》卷上)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一开头就说要归命三宝。第一句就是讲“归命尽十方”,因为佛不是只有娑婆世界中才有,因为虚空是无边无际的,所以虚空中就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既然十方虚空无边无际,当然世界国土不可限量。世界国土不可限量,也就会有无量无数诸佛世尊;因此,学佛人得要归命十方所有诸佛世尊,就像《起信论》这里讲的“归命尽十方”,就是要归命十方所有的诸佛世尊。
在这部《法华经》的〈授记品〉中,世尊授记摩诃迦叶:未来世还要再承事供养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于这么多的诸佛世尊一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随学,然后才能成佛。各位菩萨试想想,连摩诃迦叶尊者都还要再承事供养三百万亿诸佛世尊才能成佛,那何况是我们?所以,我们学佛人当然要归命十方三世诸佛世尊。
接着“普作大饶益”,这是说十方诸佛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菩萨所能作的有限,但是诸佛所能作、所能利益众生的,可就无量无边了,因为不但可以利益初机的学佛人,也能利益高层次的学佛人,所以说“普作大饶益”。
接着“智无限自在”,这是说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有佛菩提智,而佛菩提智具足四智,就是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有时候是说,佛有三智,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跟辟支佛的所证,属于出三界生死的解脱道智慧,只是佛菩提智里面的极小部分智慧。佛果的证得一定要函盖解脱果,但是阿罗汉所证的解脱果只是断现行,而佛所证的解脱果,不但要断现行,连习气种子也要断尽。此外,还要证得一切种智,也就是证得一切种智才能成佛,一切种智成就时就是四智圆明的佛地境界。
般若慧的最高层次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还未圆满具足就是诸地菩萨所证的道种智,当道种智圆满具足就称为一切种智。能够圆满具足般若智慧的一切种智,也就是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道种智,这一切种智都圆满具足之后才能叫作智无限。一一总持统统念持不忘,没有一法不知;又因为一一总持中的每一个法相都可以延伸出无量义,每一义理中又可以延伸出无量义来,无量无数义理都可以具足宣说、无碍宣说,所以叫作智无限。
佛地的四智圆明,就是前五识有成所作智,第六意识有上品妙观察智,第七意根末那识有上品平等性智,第八无垢识真如有大圆镜智。每一心都可以单独去运作,而因地中的菩萨还得要八识心王和合在一起才能运作。佛圆满具足四智圆明的智慧,由于大圆镜智的关系,说法无量无边,所以佛圆满具足四无碍辩,这就是智无限。
接着“智无限自在”,什么是自在?自在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般若慧,有了般若的智慧就能得到一分的自在。例如,一般说来,上台报告时,这个麦克风不好拿,一般学人拿到麦克风会紧张,面对大众会紧张不自在。可如果一旦明心破参了,上台作见道分享时,所呈现出来的就跟明心前不一样了,他可以自在的侃侃而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明心证真如,般若正观现前,有了般若慧,就有了一分的自在。明心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之后,第二转法轮的经典可以读懂了,至于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就不一定了,因为第三转法轮的经典讲的是一切种智,那是明心之后,也就是悟后起修,想要进入初地时所要修的内容。第二转法轮的经典可以读懂了,就有一分自在,这就是第一分的自在。
第二分的自在,是从除性障上面来说。那什么是性障呢?一般我们说到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掉悔、睡眠以及疑盖。这五盖要淡薄,这五法不但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也会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也会障碍学人修证佛菩提道,所以称为五盖。明心之后,我见消除了,性障也渐渐消除了,乃至断尽性障得解脱,这样有了第二分自在,也就是有解脱道的修证,以及般若慧的修证,两者互相增长,这就是自在。也就是说,心所以能够自在,是因为有般若慧加上解脱慧。解脱不是因为定力而得,而是智慧,即使是俱解脱,也是依靠尽智、无生智的智慧而得,不是依靠定力而得,定力只是辅助的工具,定的本身不能使人出离三界生死,得要有解脱智慧,定才能助人解脱生死。如果有道种智、一切种智,那当然更是自在,这就是佛自在的根源所在。所以,自在的根源是从般若的智慧、解脱的智慧上面而得到自在,这就是“智无限”与“自在”之间的相互关联。
接着“救护世间尊”,为什么说佛是世尊?佛有一个名号叫作大医王。医生能够医的病只有世间病,佛能医的却不只是世间病,佛还能医治轮回生死的病,乃至世间的所有医生也要佛来医,否则都是免不掉轮回生死,所以佛称为大医王,这样才是能够救护世间的世尊。佛由于有这种能够“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的功德,所以称为世尊。换句话说,必须具足一切种智而四智圆明,才是“智无限自在”的救护世间尊。
时间的关系,我们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