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主要是针对有一批退转者,在网络上自称是琅琊阁等人,误解经典及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的开示,以不实、扭曲的方式在网络上贴文,以此来评论正觉同修会。因为这样的缘故,正觉同修会针对琅琊阁评论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让各位菩萨知道:琅琊阁所说的种种法,不仅是违背佛菩萨的开示,而且也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业。
退转者张志成在琅琊阁网站曾贴文表示“萧导师错解如来藏、第八识、真如”,贴文共有两篇文章,大概有两个重点如下:第一个重点,退转者张志成说:(萧导师)将不同体系对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三个名词的定义错解然后混为一谈。第二个重点,退转者张志成说:(萧导师)将阿赖耶识切割为两个部分:无为的本体(第八识心体)加上有为的种子,……这样切割的原因是错误理解唯识中“有体、无体”的定义,以及误读《楞伽经》《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至于其他的部分,限于时间的关系,请各位菩萨详阅 平实导师的种种著作,在此就不多说了。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萧导师混杂不同大乘经论的理论体系,对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三个名词的定义错解,然后混为一谈。”由于退转者张志成所说的内涵,牵涉到 佛在三次转法轮所开示的内涵,因此针对第一个重点分为两点来说明:第一点,证明 佛在三次转法轮当中,其所开示种种不同的真心异名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第二点,证明 佛在三次转法轮当中,其所开示的真心,祂本来就寂静。从上面两点的说明可以证明:退转者张志成说法不仅是错得离谱了,而且也证明了他的无明及文字障非常严重,遮盖了他的智慧及心性,导致他走上释印顺破 佛正法的道路上,真是让人遗憾啊!
首先谈第一点,证明 佛在三次转法轮当中,其所开示种种不同的真心异名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或许会有菩萨提出疑问:“退转者张志成仅提出萧导师混杂不同大乘经论的理论体系的说明,为什么在这里要提出佛三次转法轮的内涵呢?”答:佛在三次转法轮当中,分别在阿含时、般若时、唯识种智时,隐说、明说真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以此缘故,有必要清楚地将 佛在三时所开示的真心有种种异名加以说明,大众就会了知 佛已经隐说、明说真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让菩萨们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修行阶位于法有所实证。
譬如在阿含时,佛说众生不仅有五阴炽盛苦,而且也说现象界的蕴处界无有一法是真实,因此声闻及缘觉只要证得四果的果位,于舍寿时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就可以入极寂静的无余涅槃中。在般若时,由于二乘人已证得四果的果位,于是 佛开始宣说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将所有现象界的一切法的空相——祂本来是生灭法——全部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真心,亦名为空性,于是现象界的一切法,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在内,不仅成为不生不灭的法,而且也成为真心的局部体性。又,佛要让菩萨们得以实证般若而明心见性,旁开教外别传的法门,让菩萨们有所实证,于是有了迦叶拈花微笑的公案出现,以及大乘法东来而有后来禅宗祖师的证悟出现。然而般若时,仅能让菩萨们证得总相智及别相智,没有办法证得道种智及一切种智,所以无法让菩萨们成就佛道。于是 佛在第三次转法轮的唯识种智时,开始宣说一切种智,不仅让菩萨们能够发起无生法忍智,而且也让菩萨们未来可以成就佛道。
然而众生可以成就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 佛以真心来贯穿一切法的,不仅贯穿一切有情、一切法,而且还贯穿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既然 佛要让众生成就五乘佛法,尤其是佛菩提,当然要开示有一个真实心,祂不仅贯穿三世而为一切众生、一切法之所依止的主体识;而且也开示这个真实心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让众生知道他现在是处于什么阶位,未来要如何努力才能圆满这个阶位而往下一个阶位迈进,乃至最后圆成佛道。因为这样的缘故,佛才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经典宣说真心有种种的异名。譬如在初转法轮的阿含时,用苦之本际、我、如、如来藏等名;在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时,用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念心、诸法本母等名;在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种智时,用第八识、心、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名。不仅如此,禅门对于真心也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用本来面目、和尚家风、石上无根树、莫邪剑等名。所以说,不论是 佛在三次转法轮所用的真心异名,还是禅宗祖师所用的真心种种名,无非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
既然 佛已说明真心在不同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接下来说明 佛在第一次转法轮当中,到底有没有隐说一切有情的真心种种异名。佛在《杂阿含经》卷10曾开示,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有一个众苦所依止的本际如下:【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也就是无始劫以来,众生为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所以在生死大海中流转不已,不知道有一个众苦所依止的本际。”这告诉大众:众生不知道有一个常住法的本际存在,所以造作了种种善恶业而流转三界生死不得出离。如果众生知道有一个常住法,祂从无始劫以来就存在,而且是恒常在运转;不仅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一切法所依止,而且还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就会精进来修行,乃至于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
又,佛在《杂阿含经》卷3也开示,五阴我与真实我和合运作,所以二乘人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还有真实我的第八识存在。其经文如下:【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说明如下:“所有的种种色,譬如过去世的色、未来世的色、现在世的色,内色、外色,粗色、细色,好的色、丑陋的色,远色、近色,它们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色法与真实我和合运作。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道理,它们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受想行识与真实我和合运作。多闻圣弟子能够作这样的观察,就会对五阴产生厌恶;因为厌恶的缘故,就不会因为快乐而产生执著;因为不快乐、不执著的缘故,就能解脱三界生死的系缚;由于解脱三界生死系缚的缘故,可以自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从 佛的开示可知:一者,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生灭法,不是真实我,故名非我;可是五阴是以真实我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生、而显,所以五阴本来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一部分,不异于真实我,故名非异我;又当五阴在运作时,真实我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必然与之和合运作,故名不相在。二者,既然五阴都是借缘而从真实我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生、而显,当五阴不再有种种缘来支撑运作时,剩下的当然就是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二乘的声闻与缘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剩下的当然就是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
又,佛在《杂阿含经》卷16曾开示,有一个为四圣谛所依止的真实理的如如,所以四圣谛与如如关系为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如下:【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说明如下:“世尊问这位比丘:‘你是如何受持我所说的四圣谛?’比丘向佛禀白:‘世尊所开示的苦圣谛,弟子悉皆受持,苦圣谛是如如不动的、不能离开如、不异于如,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而且是没有颠倒的;是为圣人所依止的真实理,名为苦圣谛。苦圣谛既如是,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是同样的道理,是如如不动的、不能离开如、不异于如,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而且是没有颠倒的;是为圣人所依止的真实理。这就是世尊所开示的四圣谛的真实内容,弟子我悉皆受持。’世尊听了这位比丘说法以后,便赞叹说:‘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真实受持我所说的四圣谛,是如如不动的、不能离开如、不异于如,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详细观察到,而且是没有颠倒的;能够作这样受持,才是真实受持四圣谛的弟子。’”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在四圣谛背后有一个“如”的存在,那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异名,祂的体性是对六尘如如不动的,而且四圣谛是以如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如出生的法,为佛弟子们所领纳及受用;所以四圣谛是如的局部体性,不能离开如而有四圣谛。这个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为证悟的菩萨详细观察到,而且不会产生错误的颠倒见,是为圣人所依止的真实理。由此可知:一者,这个“如”正是与前面所说的本际、真实我一样,祂真实存在的,也是一切有情真心的异名,祂借着种种缘而出生了四圣谛的法,是为如的局部体性;所以四圣谛与如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非一非异。只不过前面所说的“本际、真实我”所面对的对象是苦、是五阴,后面所说的“如”所面对的对象是四圣谛;但是不论是苦、或者是五阴、或者是四圣谛,都是诸法的一部分,都是如借着种种缘而从如出生的法,是为如的局部体性,不能离开如而有。
二者,佛在此经虽然略说真心的体性为何,那就是对六尘是不动的,故名为如;但并没有像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详细及广说真心的种种体性,以此缘故,佛在《阿含经》仍然没有详细说明真心的体性为何,而是隐说了真心的异名,在在证明了阿含诸经所说的真心有种种的名称,只是 佛对这个真心、对这个如的体性,略为说明祂是对六尘如如不动的,与证悟的菩萨所亲证的真心对六尘不分别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也证明了这是大乘的说法,只是二乘人无法实证;所以,佛在初转法轮隐说真心的异名,那就是“如”,是为诸法所依止的主体识,而且诸法是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
又,在《央掘魔罗经》卷2中,央掘魔罗对满愿子开示如下:【未来现在天上人中,一切快乐常得具足,由闻如来常住藏故。若彼众生去来现在,于五趣中支节不具,轮转生死受一切苦,斯由轻慢如来藏故。若诸众生历事诸佛亲近供养,乃能得闻如来之藏,信乐听受不起诽谤,若能如实安慰说者,当知是人即是如来。若诸众生多背诸佛者,闻如来藏则生诽谤,彼诸众生自烧种子。呜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于三世中甚可哀愍。】央掘魔罗是为另一尊如来的示现,祂对满愿子作这样开示:“未来、现在的天、人得以快乐具足,是因为听闻如来藏的缘故。过去、未来、现在的众生,于五趣中轮转生死受种种苦,是轻慢如来藏的缘故。如果众生能够信奉诸佛而听闻如来藏法,得以信乐不诽谤,以及能够如实为人解说,像这样的人,未来就能够成就佛道。如果众生不相信如来的开示而诽谤如来藏正法,像这样的人,未来就会沦堕三界生死,是为可怜愍的人。”
央掘魔罗已经很清楚开示:众生对于如来藏法能够信受,未来可以受人、天之乐,乃至于成佛之乐;如果众生不信而诽谤,未来就会流转三界生死。可见这个如来藏就是真心的异名。从上面的阿含时四部经典所开示的苦之本际、我、如、如来藏等名,其实都是真心的异名,可以证明:佛在阿含时,就已经隐说真心有种种异名来贯穿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只是二乘人没有菩萨种性,心心念念想的赶快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所以 佛才会在阿含时,隐说真心有种种异名,而没有详细说明真心的体性为何?待二乘人有了四果的证量,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剩下的就是真心,祂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这证明了存在有一个真实心,祂就是一切众生、一切法的主体识。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