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法无我智 正国老师
66、法无我智 正国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国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法无我智”的相关法义,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是菩萨道中两个很重要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本节目的因缘,是因为在琅琊阁网站上转载了一篇名称为〈再论萧平实居士错解唯识根本无分别智为人无我智,由此判定萧平实居士确实不懂唯识真见道〉的文章,作者的化名是“平凡世界”(后面我们就简称为平凡先生),这篇文章以错误的知见对于 平实导师所弘传的正法进行毁谤,故需在此进行辨正,以免平凡先生误导一般的修学大众。

我们先来看在平凡先生的文章里面,他主要的疑惑是在《成唯识论》卷9中的一段开示:【初照理故亦名见道,然此见道略说有二: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二、相见道,此复有二: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上面论文中开示有二种菩萨见道,也就是真见道与相见道,而在《成唯识论》中也开示:【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善达法界得诸平等。】(《成唯识论》卷9)也就是说,需要完成相见道与真见道才能入地,同时真见道在相见道之前。因此由这里,诸位观众也可以很清楚知道,单单只有真见道还是没办法入地,因为至少还有上述论文中,在“相见道位”之“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与“缘安立谛有十六心”尚未观行完成。因此,从七住位明心开始之真见道,至十回向位满心之相见道具足完成,进入“见道通达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也就是菩萨悟后起修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久远的。所以大家要先建立一个观念,就是“真见道”离初地“见道通达位”是非常遥远的,所以绝非几个刹那就可以从“真见道”进入“见道通达位”,这样对于后面所要探讨的内容就比较容易了解。

而在琅琊阁网站中的许多贴文,都错误地主张菩萨在真见道位就已经是入地了;而误以为见道一定需要配合四禅的证量,当然这是属于很大的误会。因为如同上面的说明,真见道离入地还是非常遥远,而且菩萨可以配合未到地定的定力而见道,没有说一定要四禅的定力。所以因为这样的误会,便会引生许多的邪见出来,底下我们会针对平凡先生的错误主张来作说明。

我们先了解一下“见道”的意思,在《大庄严论经》卷3中开示:【复次,若不见道迹,虽复多闻,不能得拔生死之苦,是故智者应求见谛。】也就是“见谛”就是要能见“道迹”,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经教中会看到“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的说法;也就是说,“见道”是智慧已经出生了,已经能够知道及确认出离生死的路应该怎么走,及走向何方、目的地为何,他已经知道而且没有怀疑。因此见道对于声闻菩提来说,便是要正确了解及观行苦集灭道四圣谛。因此他对于解脱道已经知道及透过观行确认应当如何走了,这就是声闻初果之见道;虽然还没走完,但是因为已经很清楚知道也没有怀疑了,所以声闻初果可以在七返人天之内出三界,这是因为他很清楚知道生死轮回之苦与引生苦的原因;而且对于灭谛这个目标已经确定及接受了,也知道履践的方法,也就是道谛,因此就会一直朝着解脱道前进,所以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出三界。

而对于菩萨道来说,因为要成佛、要成就一切种智、四智圆明,而且也要利乐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菩萨除了要断除引生三界轮转的烦恼障,也要对治所知障;如此对于一切法与三界六道因果才能透彻了知无余,这样才能以广大胜妙的智慧与方便善巧来利乐无量无边与各种层次的众生。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先证悟万法与众生生命的根源,也就是如来藏心,这也就是在经教中所开示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的万法根源,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心。这个实相心就是佛菩提道中最重要的核心,菩萨证悟如来藏心之后,因为能够现观如来藏,能够现观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作,就能够逐渐验证“三界唯心”与“万法唯识”的道理,因此可以朝着成佛之道快速前进,因为已经入内门修学了;因此,证悟如来藏便成为成佛之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证悟如来藏的菩萨也必然已经断我见,除了在解脱道方面逐渐前进之外,因为已经证悟万法的根源,因此开始分分断除在各种法上面的无明,而一分一分地引生佛菩提的智慧。所以“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之六住满心位的菩萨,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开示为:“成就第六般若故,名正心住。”(《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再加上得到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护念,便能入七住不退位。这也就是说,七住位的菩萨,他已经走过初住至六住位之基本的菩萨六度了,对于第二与第三大阿僧祇劫所要走的更深广的六度之行或十度之行的成佛之道,也已经有粗略的了知了,因此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深浅广狭不同而已。因此,就以“真见道”来称呼这个位阶的菩萨,这主要是因为七住位的菩萨已经真正掌握了成佛的最重要关键;也就是已经亲证成佛之道的核心如来藏,并且已经走过基本的六度,因此可以依如来藏为核心来更进一步内门修学六度成佛之道,所以说他是“真见道”。因此真见道在上述《成唯识论》的开示中,是属于“见道”中的一种。

但是七住位的菩萨对于成佛之道只是粗略的了知,因此需要在相见道阶段再修学种种的法,包括需要修学过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各种法无我的法义,才可以进入见道通达位而入地。因为初地菩萨已经走过三贤位之三十心的阶段,完成了佛菩提道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包括承事过诸佛菩萨与诸善知识,因此他已经能够详细了知成佛之道的历程与内容;并且已经断除了佛菩提道上的异生性障,因此属于佛菩提道中“行不退”的位阶。也就是他已经能够详细了知成佛之道的历程与内容,因此称为“见道通达位”。所以见道是包含从“真见道”一直到“见道通达位”的;因此,如果看到有些经论中说见道位在初地,就应当知道说的这个“见道”,是指见道位圆满的“见道通达位”,绝对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关系而否定了“真见道位”,虽然“真见道位”只是粗略的了知成佛之道,但是已经是摄属于见道位了。就如同看到经教中在开示某种“不退”的位阶时,也要依据前后经文来了解说他说的是属于哪一种不退,因为这不退位有“信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与究竟不退”等不同的位阶,不可以因为其中的某种不退而否定其他不退的位阶。

接下来,我们来看平凡先生依上述所引《成唯识论》中之“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平凡先生因此错误主张在真见道位就必须具有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平凡先生在文章中说:【因其实证二空所显真理,二空即人我空与法我空。……所以,真见道之(根本)无分别智,显然既是人无我智也是法无我智。】(〈再论萧平实居士错解唯识根本无分别智为人无我智,由此判定萧平实居士确实不懂唯识真见道〉,琅琊阁。)实际上这是对于论义之误解所致,因为论中之“实证二空所显真理”,依据 平实导师在《灯影》中的开示,正确的意思为:【复因多刹那之观行而确定此心实为人我空与法我空之理体,二空之真实理确由此阿赖耶识真如心而显,是名“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复由如是实证故,确实分断烦恼障及所知障之一部分随眠,故说“实断二障分别随眠”。】(《灯影——灯下黑》,佛教正觉同修会,页74。)也就是“真见道”因为实证具二空体性之自心真如的关系,也因为已经断我见了,因此当然能断除一部分之烦恼障;也因为已经亲证法界实相,所以也断除了少分的所知障无明。然而这只是“分断”而已,尤其是在所知障方面,其所断的部分可以说只占极少分;但是因为已经证悟实相,在理上已经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自心真如所出生,都无有真实体性、都是无我性的;虽然尚未逐一完成观行与验证诸法之间及与自心真如之种种关系,但是确实已经开启了断除所知障的大门,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因此,在《成唯识论》中要特别提出来说明,而凸显真见道在断除所知障中的重要角色。然而因为所断除的只是极少分,即使再加上相见道中修学法无我的智慧,也只能断除全部所知障中很少的比例而已;因此在菩萨道中,到了入地之后,才说这位菩萨有法无我智,在地前则通常不说,而只说他有人无我智。同时人无我智也要到十回向位满心才算圆满,同时也成就“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解脱境界。

所以从上述的说明,诸位观众就可以知道,平凡先生说的“真见道之(根本)无分别智,显然既是人无我智也是法无我智”,实在是误会很大。因为《成唯识论》的文字非常简洁,没有足够证量的修学者读之,往往会落于表面文字而错解法义,所以七住位真的是还没有办法说得上具有“法无我智”,顶多只是极少分而已。因此平凡先生批判说:【萧平实的错谬就在于,他认为真见道之根本无分别智仅仅是人无我智。】实在是平凡先生对于法义的一场误会;同时平凡先生也因此而诬谤 平实导师,说:【既然萧平实连此根本无分别智之内涵都搞错,那么萧平实对于由此而判断之真见道的位次怎么可能是正确的呢?】(〈再论萧平实居士错解唯识根本无分别智为人无我智,由此判定萧平实居士确实不懂唯识真见道〉,琅琊阁。)从上面的说明,诸位观众就可以确定,平凡先生的这些说法与判定,完全是他误解《成唯识论》之法义;而实际上也是根源于平凡先生对于真见道、相见道与见道通达位的修学内涵、关系及次第没有认识清楚,因而衍生出种种误解,误认真见道就是入地。因此,误会真见道位就必须具足地上菩萨的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这也是因为一个错误知见而引生另外一个错误知见的实际例子。

菩萨悟后,在大乘“人无我智”的深入,主要是对于蕴处界假我,依据证悟如来藏的基础,继续再作深入微细与各种面向的广泛观行,包括配合如来藏的总相与别相来观察,实际验证蕴处界都是由如来藏借诸缘而出生,是无我性、生灭性的;而且如来藏本身也是无我性的,因此菩萨可以逐渐深入地转依蕴处界之所从来之真实心如来藏,逐渐远离摄受人我为真实法;这样的“人无我”观行在三贤位都要一直进行着。

而菩萨除了要有“人无我智”,也要修学“法无我智”,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就是五法,这五法对于观行一切法无我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在《楞伽经详解》第九辑中 平实导师的开示:【由如是次第性,可知学人应先观察人无我,……先证得人无我智;而后再观诸法无我,是故 世尊施设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之五法次第。】(《楞伽经详解》第九辑,正智出版社,页273。)也就是五法中特别建立“名”与“相”这两个法,针对的就是因为众生常常因为“名”、“名相”的缘故,而执著各种“名所指涉的相”,因此产生各种“妄想”与虚妄分别。菩萨就是要依靠能够远离“妄想”的“正智”来破除对于种种法的错误认知与执著,并且要实际了解及验证诸法都是由具有“如如”之性的如来藏心所出生,所以可以确认诸法都没有真实不坏之体性,都是“无我性”的;包括如来藏自身也是“无我性”的,因此可以住于自心现量境界而舍离建立见与诽谤见。依据这样的知见,因此悟后可以进行正确观行八识心王、心所、色法等,及其展转出生之各种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就是菩萨修学“法无我智”时所需要实证的。当然除了五法之外,尚有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需要修学,才能具有入地的条件。

而本节目中所以特别要说明“五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琅琊阁网站刊登之许多误解佛法之文章,除了根本原因是误认第八识是有为生灭法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落入“五法”中的“名”与“相”的虚妄分别,故落于经教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依语不依义”,因而对于正理多有误解,并张贴于网站流通十方,实乃非“正智”之举,故应回归及转依具有“如如”自性的如来藏心。

因此先要确定第八识是不生灭之本住法,否则不可能证真见道乃至见道通达位,也不可能证大乘之人无我智乃至大乘法无我智,因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讲的真正的对象就是如来藏心。或者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乘“人我空”与“法我空”这二空的道理要能够成就,如果真的去作探究或观行,行者就会发现一定要有万法之根源、真实心第八识的存在才有可能,否则诸法如何生灭不断,以及如何成就种种因果相续?所以大乘“人我空”与“法我空”的道理,一定是要建立在此二空之理体如来藏上面;因此,离开不生灭心第八识之“二空”的观行,终究只会落在一切法缘生性空里面而已。

而 佛世尊也慈悲开示“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也就是要真正深入缘起法,一定是要亲见此诸法缘起的根本因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缘起名为甚深最极甚深”。因此真正懂缘起法的人,一定是知道或亲证有一个“本住法”;而亲证本住法,则让他能够对于缘起法逐渐深入。因此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际上说的就是如来藏是人我空与法我空所依的理体。而我们也建议平凡先生可以静下心来,试想怎么可能会有一个真如无为这个“真理”在那边,而这个“真理”没有依附一个不生灭的“理体”,而误认这个纯无为的“真理”却是它所不能出生的一切法的真实法性,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信受不生灭的如来藏心是“理体”,祂才是具有圆成实性、才是万法的根源,也才是《楞严经》中开示具有真如法性的“常住真心”。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

第一点,见道有不同层次的差别,七住位“真见道”亦为见道的一种,因此不可执著见道位一定是在初地以及需要四禅的证量。

第二点,真见道只有初地“法无我智”的极少分,因此不说真见道位就已经成就法无我智,真见道离初地还是非常遥远的。

第三点,佛子们应当远离对于“名”与“相”的虚妄分别与“妄想”,才能引生出“正智”;而在多闻之外,还要配合思与修,并且亲近善知识,才能远离种种过失而有见道之因缘。

第四点,“真理”必须依附于“理体”,没有理体的真理终将只是与意识心相应的想像之法而已。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