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单元是:〈菩萨入地前必须历经胜解行位的修证〉。
菩萨六入法门,是每一位菩萨成就佛道之前所必须经历的“菩萨道”璎珞功德法门。菩萨所必须具备的璎珞功德无量无边,因此所需的无量无边功德,就要依止决定了义实相的六入法门而修学,才能够渐次转进成就。这六入法门必须次第而入,要从习种性入于性种性,再从性种性入于道种性,从道种性入于圣种性,完成圣种性十地的修道以后,才能入于等觉性与妙觉性。佛菩提道最重要的修道次第是在圣种性,也就是入地以后直到十地满心;但是修道之前,你必须先具备大乘见道所独有的三贤位真见道与相见道的闻、思、修、证过程,也就是习种性、性种性与道种性三个明观法门,才能入于见道通达的初地圣种性位。《菩萨璎珞本业经》称这三入法门中的菩萨为三贤菩萨,也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菩萨;弥勒菩萨在大论中称这三贤菩萨为胜解行位菩萨。世亲菩萨在解释《摄大乘论》的时候他特别说明,胜解行位的菩萨必须相续不断地多闻熏习大乘法,并且往世多劫已经值遇奉事无量无边诸佛出现在世间,对于大乘法决定了义实相法门,已经得到一向决定胜解了,不会被恶友所动摇、破坏。那在这个过程中,善于积集十信等诸多善根,称为善备福德与智慧的菩萨,这是胜解行位菩萨入地以前必须修学的福德与智慧资粮。而这些在胜解行位修集的福德与智慧资粮,是渐次修集才能圆满的,最重要的因由来自于善友力、作意力与依持力;善友、善知识为首,才有因缘在佛菩萨座下熏习真实的大乘了义实相法门;以这个因力为前提,才能得到大乘法的一向决定胜解,依止这个胜解而修菩萨六度正行;由于修集菩萨六度正行的缘故,才能累积修集种种善根。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与见解,才能产生作意力寻求真实善知识,听闻、熏习大乘了义实相法门,愿意入于菩萨璎珞六入功德法门,乐意向菩萨求受菩萨戒、修习菩萨六度正行。
胜解行位的菩萨依于善友力以及如理的作意力,所修、所学、所集的善根与福德智慧资粮才能成为入地的依持力。因此,入于习种性住位的胜解行贤位菩萨,必须认知到:要能够在胜解行三贤位中不违犯大妄语业、不造作毁谤三宝断善根的恶业、不被恶友邪见所动摇;必须要遵循受持善知识依据 佛陀所制定而传授的菩萨戒,如实修学与布萨。以免像所有琅琊阁信位不具足的退分菩萨,轻易的大妄语并毁谤三宝,说大乘开悟不是证阿赖耶识,主张大乘开悟是在入地;那等于否认了胜解行位所必须要具备的福德与智慧资粮,排除了胜解行位所必修的菩萨六度正行,认为说不需要依止佛菩萨、善知识,就能够获得对大乘的一向决定胜解,这是对大乘菩萨六入明观法门非常严重的毁谤行为。
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如果毁破十重戒,就失去了从信位入于住位的功德了,乃至三贤、十地一切都会失去,所以要非常谨慎看待菩萨戒十戒的规范。另外,佛说习种性乃至妙觉性等六种性,无不入于六种明观决定了义实相法门;也就是说,十住位习种性乃至等觉、妙觉中的菩萨,虽然觉知心破除无明与所证了义实相智慧的层面有所差别,但是所证入、所现观的是决定性的了义实相,入的意思就是现观,要能够现前观察实相法的前提,必须要先证入实相法体。十住位习种性、十行位性种性、十回向位道种性等胜解行位的三贤菩萨,与十地圣种性菩萨所入、所现观的实相法必定是同一个,佛陀才会用“决定了义”这样的形容词说明。
由于证入实相以后,所断除、所解脱的所知障与烦恼障内涵,有其层次性的差别,因此对于实相能够明观的内涵,那就有深浅广狭的差别了。而如果胜解行位的菩萨没有开悟证入实相,佛陀就不会说习种性属于六种明观法门之一。佛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说:“为此正心住菩萨,入于真实法门故。”(《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1)佛说六住位的正心住菩萨,能证入、能现观真实法门。真实法门就是了义实相法门,也就是般若实相,因为在现象上,你证入现观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那是二乘的解脱法门,所证、所现观的法都仅限于蕴处界,没有涉及蕴处界的实相,也就是没有涉及法界实相,属于佛法的方便门;因此二乘人没有菩萨的称号,没有修学以及实证菩萨法必修的真实法门,这个真实法门只有一个,就是般若实相。
世亲菩萨解释无著菩萨所说的《摄大乘论》时,他说到:【或有即于胜解行地名能悟入,由但听闻一切诸法唯有识性,深生信解故名能入,于见道中如是悟入,今当显示。】(《摄大乘论释》卷6)世亲菩萨说,或有即于胜解行地的住位菩萨,能够悟入大乘法殊胜的所知相体,由于追随善知识学习听闻一切诸法的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圆成实性,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性所生、所显,对这样的大乘法相深入闻思修、信受不疑而理解,并且最后能够悟入,大乘见道中亲证阿赖耶识的所在而开悟现观阿赖耶识的大乘人无我真如相。特别说:今当显示这个事实。为什么大乘法的见道就是悟入阿赖耶识的大乘人无我真如相呢?因为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圆成实性这三自性,都是阿赖耶识的识性所生、所显,依他起性是由阿赖耶识借缘所幻化而有的,遍计执性即是普遍计度执著依他起诸法以及阿赖耶识为自我,圆成实性即是阿赖耶识能圆满成就诸法的识性,这种识性就是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性。所以,世亲菩萨说大乘法在修道之前,必须先亲证能生诸法的因——阿赖耶识,对于这个诸法之因要先如实的决定胜解,才能够于缘起不落入两边的第一义中道得到善巧,之后对于众缘所生诸法的法无我相才能够得到善巧。
这样的论述,犹如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所说的:【非不证见此圆成实,而能见彼依他起性;未达遍计所执性空,不如实知依他有故。无分别智证真如已,后得智中方能了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成唯识论》卷8)玄奘菩萨说,并非不证入、不现见这个阿赖耶识的圆成实性,而说能够见诸法依着众缘之力从阿赖耶识现起的无生自性;如果不能通达遍计所执性空无所有,就不能如实了知一切法皆是从阿赖耶识借缘幻化,假名安立而有自性与差别。见道时证入现观阿赖耶识心体真实不虚、不分别六尘诸法的真实与如如,发起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证真如心体的无人我、无分别以后,以根本无分别智为基础所证得的后得智中,才能明了通达阿赖耶识借他缘之力所现起诸法犹如幻影、阳焰等事。
那以上你看,玄奘菩萨、世亲菩萨与 佛陀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胜解行位的六住位菩萨,得要悟入真实法、证悟能生能变化诸法的因,也就是诸法实相,才能对大乘法相有决定性的胜解,对真实法才不会产生增益执或者损减执,造成大妄语或者毁谤三宝的重罪。就像琅琊阁认为开悟不需要证得阿赖耶识,只要观察色受想行识五蕴无自性,就能够除我执、除法执,那觉知心不生起语言文字了,观察无自性的五蕴,那就是证得胜义空性。这样的思想,就是把佛法的真理李代桃僵了,因为胜义的圆成实性,是所有的分别戏论都到达不了的,哪里能够用世俗无自性这种空无之法,成为圆成实的自性呢?因为胜义的意思,就是超越世俗、不落在世俗,不是空无,有祂的真与实的法性才能说为胜义。另外,圆成实性是归属于阿赖耶识的识性,离开了阿赖耶识哪里会有圆成实性可得呢?所以说,菩萨必须确实在六住位悟入真实法,才能对大乘法有决定性的胜解。
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这里面特别说明六住位证入般若现观的重要性。佛说:【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佛陀说:“诸善男子!如果经历一劫、二劫乃至十劫,值遇善知识修学对三宝的恭敬尊重与供养诸行而成就十信的善根,成就十信的善根,你才得以入于十住位中修学,这样的菩萨从初住位布施波罗蜜,次第地修学到第六住位,在第六住位中随着善知识的教导,听闻修学菩萨六度的第六度般若波罗蜜,般若实相正观现在前,同时值遇诸佛菩萨、善知识护念摄受的缘故,从第六住位出到第七住位,住于般若现观的智慧而不退转。在这个七住不退转位以前的菩萨,如果退于般若的求证就称为退分菩萨。佛子!如果不退于般若求证的菩萨,进入第六度般若波罗蜜中,听闻善知识如法如实的讲解与修学,对于般若实相无有三界一切有性的空相、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般若实相毕竟无生等大乘法相信受不疑,必定能够悟入决定胜解的般若现观。佛子!如果不能值遇真实善知识,历经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信位的菩萨就会退失于菩提心的。”
大家看 佛陀的这一段开示,就是在教诫信位入住位的菩萨,必须紧紧跟随着能够教导真实大乘法,传授习种性、性种性与道种性、乃至圣种性等决定了义实相明观法门的善知识,否则不能入于第六住位修学般若;如果没有求证般若的企图心,也会成为大乘法中的退分菩萨。开悟证得般若现观要入于第七住不退转位,还得要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护念与摄受,佛陀举出过往有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三位,曾经在第六住位证般若,值遇了恶友、恶因缘而入不了七住位,退入凡夫不善的恶法中,习种性菩萨都当不了,结果作大邪见无恶不造。如今的琅琊阁们,曾经在第六住证般若,却值遇恶友以及印顺六识论的恶因缘,不能入于七住不退转位,以大邪见毁谤三宝而无恶不造;这就是对于 佛陀的教诫不能引以为鉴,在相同情境下犯同样的错误,可见他们对 佛陀的信真的不具足,而公然地违背 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的开示教导。
琅写手在2020年11月的网络贴文中说:1.经文从未说“正观现在前”是禅宗开悟或是大乘见道。2.第二段的“正观现在前”其实是“相似第一义谛观”,不是初地见道的“真中道第一义谛观”。……从第一住到第六住都可以【正观现在前】,不是进入第七住才【正观现在前】。(〈《正觉法义辨正》:萧平实如何发明“没有善知识摄受开悟之后会退转”这个说法?〉,琅琊阁。)大家理性的来看琅琊阁写的东西,自称在信位还不具足的人,竟然可以断言 佛陀说的六入决定了义实相明观法门的修学次第,应该如何、不是如何;批判实证大乘法有般若解脱通达真如,有资格传授菩萨戒、传授三贤位乃至圣位实相明观法门的菩萨,说他教导的不符经论。这位菩萨善知识,就是 平实导师,所讲解、所传授的,都是依据 佛陀所说的圣言量以及实证佛法的自心现量,同于 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玄奘菩萨论中所阐释的大乘法要。
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琅琊阁这些说词到底在何处诽谤了佛菩萨。前面我们引用过的经文,佛陀很清楚地说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指的就是习种性六住位入于真实法中的般若现观,但是还在凡夫位没有任何佛法实证的琅琊阁,仅仅为了反叛他们的善知识 平实导师,竟连 佛陀也一起反叛了。他们的处境是不接受 平实导师善知识的教导,却胡涂到忘了自己仅是研究佛法的文字,没有实证、是不懂佛法的,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如果不值遇佛法中真修实证的善知识讲解佛法,要从信位入于住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要在住位中入于决定了义实相明观法门呢?佛陀说的经文都可以被他们扭曲成“第一住到第六住都可以有般若正观”;同时显露出他们真的不清楚六住位的修学与所证的内涵,不清楚获得般若正观现在前的阶位是六住位满心,却说不是进入第七住才般若正观现在前。然后拿自己创造的说法指责 平实导师,不就等于也指责 佛陀吗?
追究琅琊阁为什么会违犯这么严重的过失,都是因为完全信受学术研究在文献的学问,等于盲人去找盲人指导如何走路摸索认识道路一样;在佛法中完全没有真实见解,所以读不懂 佛陀经常在经中所举的例子说到啊:“你就算聚集了一百位眼盲者在一起,也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人,指责有眼能见的人说“你看不见”,那是不是很好笑?这也就是说,在佛法中必须是真正见道者才有正法眼目,没有大乘见道的实证、也没有解脱道实证的人,就等于是没有正法眼的人;在佛法中没有正法眼的琅琊阁,对着佛法中的正法眼目明眼人 平实导师说三道四,不也是在闹笑话吗?那么这个道理虽然呈现了残酷的一面,却是犯过失者需要深思的。
琅琊阁他们主张大乘见道是在入地,因此自作主张地说:六住位的般若正观现在前,仅是相似第一义谛观,所以不是大乘见道,得要到初地有了真中道第一义谛观才是见道;认为正觉的菩萨都不读经,任凭 平实导师预设立场,附会经论的说法,偷换概念、嫁接概念来操作编故事。世俗话说:饭可乱吃,话不能乱讲的;更何况偷换佛法概念,把五蕴无常、苦、空、无我的缘起性空偷换成真如空性,把五蕴的无自性偷换成阿赖耶识真如自体的三无性,并且嫁接六识论概念的,不正是他们自己吗?
平实导师弘传大乘法的次第与内涵,完全符合 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也符合 佛陀在三转法轮所说诸经的本质,以及 弥勒菩萨、无著、世亲、玄奘等菩萨所论述的大乘法要。在佛法中,你要指责别人的落处,也得要自己在佛法中有最基础的见道正法眼;他们自称没有见道,仅是在信位而已,却举了经文的某三段,不顾及前后经文的意思,就断定 平实导师说错了。那么接下来的单元,我们就来探讨 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三贤位三十心所观的法门中,如果没有大乘见道的话,为何能够对大乘法获得决定胜解、为何是决定了义的实相法门。另外,禅宗开悟没有般若正观现在前吗?不是大乘见道吗?敬请在接续的单元中见分晓。
今天就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