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行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 正旭老师
78、行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 正旭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旭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讲“常见外道法——广论”。

上一集对于真实义愚还没有讲完,现在继续讲。前一集提到宗喀巴否定法界实相第八识真实存在,不但这样子,他还把佛菩提道的真实义套在双身修法当中,我们现在来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们来看《密宗道次第广论》宗喀巴说:

胜义第四灌顶或名出世,难了解故,今当解说:如大疏云:“笑视执手交会四种灌顶,非真实义;此中真实义者:无互抱持,观从业印之所生者,非无二智。”所说真实义或胜义第四灌顶,为无二智;所无之二,多次说为乐空。(《密宗道次第广论》卷14)

宗喀巴这一段的意思是说:男女互笑、互看、牵手还有男女两根交合,这四种灌顶并不是真实义;真实义是必须男女两根交合达到乐空不二的境界,这样子才是真实义或胜义第四灌顶。宗喀巴把双身法中的乐空双运,当作是佛菩提道中的无二智,这样子胡乱解释佛法中的不二智,不但自己具足无明,更增长宗喀巴所有信徒的无明。

在佛法中的不二智指的是亲证生命的实相之后,可以有现前观察五阴与阿赖耶识这两法不二的智慧;不二就是《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空指的是无为法阿赖耶识,五阴是有为法;不二指的是有为与无为这两法不二,就像海水跟海浪一样,不能说是一,也不能说是二,所以就称为不二。而宗喀巴所说的乐,是觉知心的乐受;空是意识想象的空,这种空永远都不是真正的空,因为当觉知心去认知是空的时候,觉知心已经不处于空的状态,因为得到了“空”,所以不是空。然而《心经》所说的空,是指第八识心的空性,本来就是空;因此《心经》说是无所得的空,而不是如宗喀巴所说的意识觉知心有所得的空。因此他所说的乐、空两法都是有为法,都是依于意识而有,两者也没有不二的关系,因此并不是佛法所说的有为、无为不二;睡着就不见了,死后也不存在了,没有办法到未来世。

总括来说,西藏密教的宗喀巴、达赖喇嘛,还有弘扬《广论》的这些大小活佛、上师、仁波切、法师等等,用欲界男女邪淫双修作为即身成佛的快速成就法,再用生灭法的意识作为生死流转的主体识,否认有阿赖耶识,这种知见不但是异熟果愚,同时也是真实义愚,恰好具足《广论》中宗喀巴想要破的两种无明,正是心想及口说要破坏无明,所修、所行的却是在增长跟坚固自己的无明。我们对于宗喀巴的无明,这样的六识论者的无明,我们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要来说十二因缘法当中的行支。在佛法中行支简略来说,就是以无明为缘而造作的身口意三行;既然是以无明为缘的行,那么这里的行支就不能函盖一切行,这里的行只能是有漏之行,也就是与烦恼相应的行。譬如说阿罗汉在还没有入无余涅槃之前,因为烦恼已经断尽的缘故,他的身口意行都不与烦恼相应,都是清净之行,就不是属于十二因缘行支所说的行。那么众生的身口意行的造作,又分为非福行、福行跟不动行。非福行是说不信因果的凡夫众生,为了世间的五欲,不择手段地去获得,而造作了恶行,导致在未来世当中得到了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这样的恶行就叫作非福行。福行是说凡夫众生因为相信因果,而能在欲界当中行善,导致他在未来世出生到欲界六天去享受天福,这样的善行就称为福行。而不动行是说凡夫众生在这一世当中证得四禅八定,导致他死后可以生到色界还有无色界;意思是说,证得初禅的人死后可以生到色界的初禅天,证得二禅的人死后可以生到二禅天,照这样子类推,乃至说可以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也就是三界顶,然而这样子还是不能出离三界;这样证得四禅八定的行,只要证得其中的一种,就称为不动行。由我们前面所说的这样,就可以了解行支中的非福行、福行是系属于欲界的有漏行,不动行是属于系缚于色界跟无色界的有漏行。因此,福行、非福行跟不动行就函盖了系缚于三界的一切有漏行。

简单的解释完行支,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广论》怎么说行支。《广论》在第181页当中说:

行即是业,此有非福业能引恶趣及能引善趣业。后复有二,谓能引欲界善趣之福业及能引上界善趣之不动业。(《菩提道次第广论》卷7)

在新竹凤山寺有一位日常法师在《广论》的录音带,应该是第64卷,他解释说:“这个业感果的了解,道理是了解了,但是为什么是这个样呢?所以并不了解啊!所谓性空第一义谛,所谓缘起,那因此他会造善业或者不动业,那么这个时候就引到如果善业的福业就感得人天,然后再造不动业;不动业就是定业,就是到色界以上的这个业;所以就这个行的相状作用来说,那我们就善,然后呢恶;不动业,这个无记业是不感果的啊,无记业不感果,所以不谈;然后呢这一个行的本质来说,有时候我们来说行体,那就是说就会恶业、善业、不动业,那么由于我们造业,所以造业真正的业是什么?思对吧,思心所,思已业,当然这是个心所,所以当我们造业的时候,自然而然它会熏习我们的心,因为我们的心来造嘛!所以马上会在心当中留下一个影响力量,这个影响力量会继续的增长,所以像世间的种子一样,下面行,行下面就是识。”(《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稿 日常法师)前面这一段,日常法师他依照宗喀巴的《广论》来说业有三种:恶业、福业及定业,是由于不了解性空第一义谛,也就是所谓缘起法的缘故。其实日常法师是不知道什么是第一义谛,乱解释佛法,从这一句话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得出来。

我们所谓的第一义谛,是指菩萨所实证的法界实相心,祂含藏一切法的种子,一切法都是依祂而起,因此没有一法可以超越;一切世间、出世间的真实道理,都依于祂而存在,所以说为第一义。菩萨在亲证之后,发起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并且跟随善知识熏习种智,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总相智是说菩萨证悟空性心如来藏,进入真见道位后,能现前观察阿赖耶识的真如体性,体验万法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显;得到这样的法界实相的智慧,这个就是菩萨所证的第一义谛的总相智,又称为般若,不同于凡夫、外道的智慧,也是不共二乘的智慧,没有证得法界实相心的凡夫跟二乘圣人是不了解的。

菩萨证得真见道,但是所证知的阿赖耶识只是总相,还有许多别相还需要去深入观察而证知了解,所以还要再依止善知识修学二转法轮般若诸经当中所说的真实内涵,才能进入相见道位修习,这是菩萨进修第一义谛别相智的次第。必须依照真见道而得到的总相智,才能进一步将自己的身口意行转依第八识来修除性障,还有修除会引生到三恶道的异生性;并且依止大善知识的开示,深入现观体验他所证的第八识的真如法性,一分一分验证第一义谛而得到别相智,最后通达般若别相智,并断除会引生恶趣的异生性,而勇发十无尽愿获得进入初地所需要的圣性,这样子才进入初地。然后菩萨入地以后,必须再修学三转法轮唯识方广诸经,才能深入现观,慢慢地了知阿赖耶识当中有无量无数的种子;在修道位当中,证得一切种子的智慧,这种智慧在还没有圆满的时候,称为道种智,这是地上菩萨所修、所证的智慧。

接下来说初地到十地菩萨,他分证的这个种智都称为道种智;然后到佛地究竟圆满的时候,就可以称为一切种智,成就一切种智的佛陀,完全证得第八识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差别。所以依第一义谛的所证就是般若及种智,是不共外道凡夫以及二乘圣人;然而第一义谛的实证内涵,其实是以如来藏阿赖耶识为体。如果离开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没有般若及种智可修可证,所以说第一义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而如来藏是法界万法的根源,是十方三世一切有情法界的实相,跟二乘世俗谛依蕴处界所说的缘起性空不同。

缘起法是指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有情法界的生灭无常、缘起性空,这只是二乘菩提的范围,跟第一义谛的亲证都没有关系。如来藏就是生起五阴十八界的心,如果没有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就没有缘起法可说;因此缘起法是依附生灭性的蕴处界而有,所以不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指宇宙万有的真实相,是宇宙中不可推翻而且至高无上的法界事实,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能出生宇宙万有的事实,所以第一义谛不只是缘起法,而是指宇宙万有,还有一切有情的蕴处界,都由本住法如来藏所生出这样的唯一无二的事实。

然而,由《广论》跟日常法师的解释,就知道宗喀巴跟日常法师都没有实证第一义心——第八识如来藏,并且两个人都否定第八识如来藏,显然都是误会第一义谛的愚人;他们又认定意识常住不坏,所以是未断我见的凡夫。既然日常法师已经提到第一义谛,那我们就来概略地说明。我们来看 世尊在《杂阿含经》卷12的开示:

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径路,灭于相续;相续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在经文当中,佛说此甚深处乃是缘起,而此缘起法是说明三界一切法是由第八识如来藏藉由缘而生起;然而三界有为法都是生住异灭,相续不断,都是有为无常之法。

而这一段经文不但说明缘起法,佛陀又说明尚有一法倍复甚深难见,这一法是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这一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祂虽然能够配合众生的诸缘生起万法,在三界有为万法不断地生住异灭的同时,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本身却是处于不生、不住、不异、不灭的状态;阿赖耶识心体是因果的所依、涅槃的本际,必须亲证第一义心阿赖耶识,才会有第一义谛的智慧出生。二乘圣人只是能从现象界的蕴处界,来现观无常、苦、空、无我,他没有办法亲证,还有现观实相法界,无法触及第一义,所以经典中说是愚人。第一义谛是函盖现象界跟实相界的一切法,含摄一切有为法跟无为法,然而却又不会落于断常、生灭、一异、来去的两边;唯有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人,才能说跟第一义谛相应,跟中道实相相应。中道是说如来藏具足有为法跟无为法,但如来藏本身却不落入有为或者无为法的任何一边,这样子称为中道,因此如来藏又称为中道心。所以说第一义谛的实证,就是禅宗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明心智慧,没有开悟的人绝对不会有第一义谛的实证。日常法师追随宗喀巴弘扬《广论》,共同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心,当然是尚未实证第一义谛、误会第一义谛的凡夫。

以上概略说明第一义谛,期望日常法师的随行弟子们,要正确地去了解实相中道正理,不要再认为读诵《般若经》就会有般若智慧,也不要继续误以为从意识层面来理解《般若经》就能生出般若智慧;而到处去宣扬说“我有般若”,那样子说是属于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还有更期待日常法师的随行弟子们,能够早日舍弃西藏密教的六识论邪见,闻熏正确的般若知见,回归三乘菩提八识论的正见,开始亲近大善知识熏修如来正教,未来才能触证实相法界——第八识空性心如来藏,证入第一义谛中,成为内门而修菩萨行的证悟者;然后才能深入第一义谛的胜义妙理,详加体验现观,然后转依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中道体性,将来能以第一义谛胜法向大众宣说,那就是众生之福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下一集再见。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