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说到在家菩萨跟出家菩萨他们对于三乘菩提的分别是有所不同的。经文说:
“出家菩萨分别如是三种菩提是不为难,在家分别是乃为难。”(《优婆塞戒经》卷1)
从字面的意思,出家的菩萨我们都会认为就是剃头着染衣的菩萨,也就是现声闻修行的相貌的菩萨;在家菩萨我们一般都认为,就是带髮修行的居士——优婆塞、优婆夷,然后用这样子的印象来理解经文。可是如果我们看看经文它说:“出家菩萨分别三种菩提是不为难。”显然如果我们用经典的意思来看,如果一个人他能够分别三乘菩提,然后不觉得它困难的话,那这样子才能够称为是真正的出家菩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经文的内涵来说,经文的内涵似乎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出家菩萨,什么是真正的在家菩萨,我们可能要以他是不是能够分别三乘菩提来论断。因为经文说:“出家菩萨分别三种菩提是不为难。”
可是我们观察佛教界对于三乘菩提的分别,并不是说剃头着染衣的出家人他就一定能够真正的了别。因为在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出来弘法之前,佛教界普遍的都认为说:什么是成佛呢?成佛就是观察十二因缘,然后顺逆观察,然后有流转门、有还灭门,然后认为佛陀就是依于十二因缘的观察就能够成佛。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来推敲这件事情,如果说成佛只是观察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就能够成就的话,那这样子佛陀跟辟支佛就相等了。如果观察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如果能够实证的话就是成佛的话,声闻人他也学习十二因缘,这样的话那些阿罗汉们,当他学习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如果他也实证了,那他也应该是佛啊!如果这样的话,三乘菩提就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声闻人跟缘觉人,乃至佛陀所说的大乘,全部所证都是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分成三乘菩提呢?显然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三乘菩提之所以分为三乘,显然他们的所证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有所不同,所以才需要分成三乘菩提;然后将菩提的内容分成四圣谛、八正道的声闻乘,十二因缘观察的缘觉乘,乃至大乘的佛法——成佛之道。他们所证的内容也是有所差别的,因为声闻跟缘觉他们所实证的是要入无余涅槃,所修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可是大乘的菩萨目的是要成佛,他不入无余涅槃。一个声闻缘觉小乘人他们要入无余涅槃,一定有他的道理;大乘的菩萨不入无余涅槃,愿意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生死流转,最后来成就佛道,那一定他的所证会跟小乘人的所证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于法道的抉择,才会有所不同。
所以 平实导师出来弘法之后,就把这个道理讲出来了,而且这个内容在经典中都有所根据,而不是空穴来风自己编造。所以 平实导师也在《阿含正义》的书籍里面提出了十因缘观;也就是说十二因缘的观察如果要成就,一定要有十因缘观的观察,而这样的见解是古来没有人提出来的,虽然经典俱在,可是没有人把这个道理提出来。所以 平实导师就依据经典里面的十因缘观,然后从十因缘观,观到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然后不能过彼;也就是说十因缘观里面,从老死忧悲苦恼往前推,推到三界有、推到取、推到爱、一直推,往前推到名色缘识,然后这个识就不再往前推,因为佛陀说:“齐识而返,不能过彼。”这个就是十因缘观的观察。但是十因缘观的观察,就是对于这个识,祂是个入胎识,平实导师提出这样的见解,而且这个见解在《阿含经》里面,有很多的经文来佐证,而这个就是发古人所不能发。虽然平实导师这一世是现在家相,可是他能够分别三乘菩提的差异,对他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从经文来说“出家菩萨分别如是三种菩提是不为难”,来作为出家菩萨的定义的话,那我们可以说真正的出家菩萨并不是指的表相上的出家菩萨,而是能够对于佛法的内容能够真实理解,而能够教导一切的学佛人分辨三乘菩提的不同,而且能够把他们所实证的内容一一讲出来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出家菩萨。所以这个出家菩萨就我们从经文来看,它指的应该是真正能够实证三乘菩提,能够讲出三乘菩提的差别相的,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家菩萨。如果说有人他是自称菩萨,可是对于三乘菩提的内容他不能分辨,他没办法分别,这样的菩萨事实上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这“在家菩萨分别是乃为难”。因为这个对他来说是超乎他的能力的,所以当然是困难啊!因为他没有办法来实证三乘菩提嘛!
所以我们前面也说,佛可以一念破除二障,菩萨也要能够一念破除二障,能够破除烦恼障跟所知障,表示一个菩萨能够破除二障,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出家菩萨。因为这样的菩萨,他要分别三乘菩提的不同,他才有能力;因为他一念破除二障的时候,同时实证了小乘人断除我见的初果见道,同时又实证了大乘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这个永恒不灭的真实心,而获得大乘的见道。他能够同时具足大乘的见道、跟小乘的见道,所以说他当然能够分辨三乘菩提的异同,能够把三乘菩提的内容详细的把它分述出来,这样子才能够称为是真正的出家菩萨。可是如果没有办法分辨这个内容,然后把三乘菩提混为一谈,这样子三乘菩提的分别,对他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而且从这个经典来说,他说为什么出家菩萨分别三种菩提是不为难,在家分别是乃为难,这是因为“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围绕的缘故”。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他是对于三乘菩提的内容无法分别,这样子他是有很多的恶因缘所围绕着。为什么呢?因为他被很多的恶知识所围绕着,因为恶知识会告诉他说: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所证都是相同的,三乘都是所证相同的,唯一的差别只是大乘的菩萨,不入无余涅槃而已,其他都一样。所以有些恶知识就是这样说法。可是我们如果详细去分辨这个内容,这个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说——有没有相信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因为十二因缘的观察或四圣谛、八正道的观察,事实上它是隐摄着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它是不明说的。所以有些人就因为这个缘故,就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也因为这样子的见解,他就成为恶知识,他就不能从经典里面看出来 释迦牟尼佛事实上祂有在说第八识如来藏,他也就不能分辨十因缘真正的内容,也不能正确理解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真正的意思。所以说“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围绕”,事实上这个也是在描述现代的佛教界,因为现在的佛教界有些对于第八识如来藏,他们还是不愿意完全的承认。可是第八识如来藏确实是可以实证,而实证之后确实可以一念破除二障,而且也逐渐能够分辨三乘菩提的异同;可是如果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三乘菩提就无法分别,三乘所修的内容就会产生了混淆,表示三乘所修的内容变成是一样。可是三乘所实证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声闻、缘觉他们观察十二因缘的时候,乃至他们观察十因缘的时候,事实上他们是不实证入胎识的;可是大乘菩萨知道十因缘观的时候,他顺逆观察之后知道,原来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作为法界的根本因。
这个时候菩萨就以禅法,大乘的禅法来参究。什么是入胎识呢?入胎识到底在什么地方?因为大乘菩萨能够相信有真正的大乘禅法的存在,所以能够去依于禅法的参究,然后因为广修福德、护持正法的缘故,最后在善知识的指导之下,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知道祂的所在,因为这样子他就能够获得大乘见道的实证。有了大乘的实证之后,他对于三乘菩提他就能够分别了,而且就没有恶因缘所围绕;可是如果没有实证的话,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的话,他就有很多的恶因缘所围绕着。所以有些出家众,虽然他们知道第八识如来藏应该是存在的,也是可以实证的,可是受限于他们的寺院、道场的限制,所以他们没有办法真正亲近能够实证三乘菩提的善知识,所以反而他们就受到恶因缘之所围绕着。所以我们从这个经典就可以知道,经典里面所说的出家菩萨,事实上是指的真正内心出家、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胜义菩萨;因为真正的出家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永远出离于三界之家。我们实证了第八识如来藏之后,才知道说原来我们的真我本来就是出家,依于真我,所以我们来修行、来修世出世间法,能够舍弃世间而为众生说解脱的殊胜、来说明解脱的胜妙、来教导一切众生同样来修学、能够摆脱生老病死之苦。所以真正的出家菩萨,是能够分别三乘菩提的差别的,而且并不困难,因为有实证的缘故啊!
而且在经典里面,也有这样的意思在说明:事实上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呢?真正的修行并不是以表相来分别的。也就是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是说剃头着染衣就一定是真正的修行,因为在大乘法里面是讲四众的平等,也就是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他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那在声闻的道场里面比丘、比丘尼是超胜于优婆塞、优婆夷的,因为优婆塞、优婆夷他们是在家他们没办法急求解脱的,因为他们有家庭的系缚;那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他们因为摆脱了家庭的系缚,所以他们可以急求涅槃。所以在声闻道场里面,比丘、比丘尼他们修行的条件可以超胜于优婆塞、优婆夷的,所以在声闻道场里面,优婆塞、优婆夷这些信众必须要听从比丘、比丘尼他们的指导,要言听计从。可是在大乘的菩萨道场僧团里面,是四众平等,也就是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事实上他们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他们是没有分高下的,他们之间只以是否实证来分出高下,也以他自己修行的德行来分出高下。可是在所谓的高下那只是一种修行的一个次第而已,本质上还是没有差别,还是不分高下的。因为大乘的菩萨是等视众生的,并没有任何的傲慢。
我们说在《阿含经》里面,佛陀也提出这样的看法,表示说: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不是以外观来分别的,所以出家与在家事实上也不以外观来分别。我们看在《长阿含经》里面,佛陀有这样的开示:
“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长阿含经》卷1)
经典里面说:佛陀有开示,开示:涅槃是最殊胜的法,而且说不是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沙门的意思就是,古印度的修行人的一个总称,所以凡是修行人都称为沙门,那沙门一般就是离开家庭去清修的人称为沙门。这里面佛陀就说,不是以“除掉须发害他为沙门”,也就是什么是修行呢?什么是离家去修行、去苦修来探讨宇宙生命的真相的人呢?来分辨这个事情,并不是以他是不是除掉须发来作为分别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剃除了须发,可是他没有真正探讨到涅槃本际的时候,事实上他也不能称为真正的沙门 ;那如果说有人他是留了须发,可是他可以探讨到涅槃这个最殊胜的法,他也可以称为是沙门的。所以在《长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有这样的开示:涅槃是最殊胜的法,然后不以除须发害他作为沙门的。有这样的教示,而这样的教示,事实上所说的就是大乘道场,大乘菩萨僧团的四众平等。
今天我们就简单跟各位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