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最好修学哪一宗(下)? 正钧老师
35、最好修学哪一宗(下)? 正钧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钧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继续要跟大家谈:最好修学哪一宗?

上次说到说法相唯识宗,就好像前面在华严宗所说,假如学人不能够如实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没有办法证解解脱果,也没有办法了解解脱道;假如不能证知及领受自心藏识,则没有办法进入佛菩提道之门,更不要说可以领会华严宗、法相唯识宗的宗旨于一般。这样简单地介绍了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进到现在的状况。

为什么说佛门中会分宗分派呢?一者是说,因为当代的环境之下,某一个法门因为感应殊胜,所以会引发信众的信乐,这就好像前面讲的狭隘的净土宗而言。再者,因为古大德观察因缘,用某一个法门来摄受众生,而学人看到大德的证量是这么样深广,因而建立宗派;可是当大德舍寿之后,往往后继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够像古德一样证量这么深的人,譬如说法相唯识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认为说某一个法门是很殊胜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学,可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说修学的标的为何,可是因此宗派却也建立下来。

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每一个人的兴趣、根器来选择宗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更应当思维说,自己到底修学佛法所求的是什么,在各宗派中的修学,是不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说,是不是有哪一个善知识真正可以带领你达成自己的目标。什么目标?当然是应当以亲证法界实相为目标啊!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嘛!然而,宗派里面常常有所改变,就好像说佛门中常常会有善知识重新建立宗派;假如只是在修学人天善法,自然就应当知道要如何转进,在这里就不进一步说明。我们应当知道的是,各个宗派都不应当独立的立宗,应当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应当依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以期证法,然后才能够深入。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平实导师在宣讲《金刚经宗通》的时候提到的一首偈颂:“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就已经说明说,想要修学亲证佛法,是要依循六度万行的次第,在前五度的修集福德,再加上六度的正确般若知见的熏习,在福德因缘成熟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机会亲证法界实相;然后你才会知道说,真正佛法的内涵,再随分生生世世之中进一步去圆满修证它。

那么,什么叫作五度修福慧?财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得大富贵;法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增长大智慧;当然无畏施可以方便含摄在财施跟法施之中。而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够布施了义法,更为胜妙,因为这是能够引导学人进入三乘菩提的。因为持戒的缘故,就有不侵犯众生的止过;然后进一步又去利乐众生,成就众生的善净业,这就有扬善的成分;未来世可生人天尊贵,自然可以脱离三恶道。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持戒的功德福德,也转教众生来持戒,而同时可以免除三恶道之苦。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时教令有情同样地除去瞋恚之毒,未来世得到身体容貌的端正,威德第一,让所有的有情看到你都心生欢喜;更何况你能够进一步说法,转而更利乐这些有情。因为精进的缘故,可以破今世后世的懈怠,得到金刚身不动心。当然这里我们讲的是证如来藏,而不是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的意涵,我在这里不好意思说。所以,是应当以这一种真正证到真正法的身心这种金刚身心,来破凡夫的骄慢身,令得涅槃。因为禅定的缘故,破散乱心,不但能够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得到离开五欲的功德;并进一步能够为众生说离开五欲的法,也能够帮众生离开五欲的过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上长时间的熏修般若的正见,般若的正知正见熏修以后,那么亲证实相的因缘当然就会很快成熟。

可是一定有人会觉得说,这个过程这么久又这么辛苦,所以在你真正发心想要亲证般若之前,应当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到底为了什么想要证这个法?你有没有想过说,要怎么样才能证这个法?当然,这也许就是你说想要去修学哪一个宗派的目的。也许你回答说:“我是为了智慧的关系,我是为了佛道的关系,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亲证这个法。”因为,也许你是对每一个宗派修学内涵其实是不是很清楚的,也许又对这些宗派其实是信心不太够的。这样我再进一步问你说:修学佛法的过程是这么辛苦,乃至于还要再舍弃五欲,你能够安住得下来吗?再者,你刚才讲说为了要求智慧,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求智慧?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呢,还是为了要藉这个来博取名闻利养?而实际上这个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久远,你又有什么把握可以成办呢?

你可能拍胸脯这么讲说:“我现在已经心得决定了,我得这个智慧不是要为了我自己的名闻利养;虽然成佛的时道久远,这么辛苦,可是我想一想说,我过去长时劫以来的种种辛苦中,我现在假如不开始努力修学,我未来世又要重新过这样的辛苦日子,那我可不要啰!所以,我得要现在开始就修学佛法。但是问题是,你刚才问说‘要如何才能够成办?’我还真的不知道。所以,是不是真的有善知识可以让我追随,方便来修学?因为我现在已经知道说,我目前的福德、智慧都还不具足,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实证般若的缘分还没有成熟,我根本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样来摄受众生;所以,我应当还是要像你这样讲的,从五度开始来修学福德。”你要是能够真的这样想,才是真正依次第来修学佛法,不单是只学何宗何派就可以成就的。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说,各个宗派跟六度万行到底有什么关系。

律宗,它虽然偏守戒律,但是还是总摄于三聚净戒,其实说来还是要修学六度万行的。具体来说,应当是每一个宗派都要修学戒律,而不是只有律宗修学戒律,所以律宗其实是不应当单独分宗。而天台宗,它宗奉的《妙法莲华经》是佛法五时中的最后一时,那你应当要知道说,这是世尊在佛法收圆的阶段,这个对一般人而言真的是义趣过于玄妙;假如不按照说从外门六度来修,根本不可能进入般若;不能进入般若,更不要讲说后面的种智修学阶段了。密宗,现在的密宗早就已经是心外求法,已经不是真正的佛法,虽然宣说了基本的人天善法,但是都只是为了要掩人耳目罢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进一步地谈它了。三论宗,同样地,修学三论宗的人假如不经过亲证自心,也没有办法通达三论的宗旨;而要会得般若,还是要如前面讲,要修学前五度,所以说三论宗的教义其实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证知的。而俱舍宗呢,因为所修学的偏二乘的解脱道,应当是要回小向大,来共证佛菩提果才对。禅宗,它参禅的法门是为了要证前面讲的三论宗的般若,所以其实这两者是不应该分宗的。假如不证悟自心如来,其实没有办法通般若,那于三论宗里面的三论也会生种种误会。

不过到了末法时代,一向有这个迷思,就叫作自我标榜。怎么样自我标榜呢?譬如说,同样在修学禅法,那某甲偏偏建立说“我是临济宗”,然后某乙建立说“我是曹洞宗”,然后某丙建立说“我是曹溪宗”。假如是真的肯真修实证,你会发现说,其实这个三宗都是汇归于一宗啊!那假如要效法这些大德兴宗建派的模式,我们不妨说,这个叫作“释迦牟尼佛宗”;那既然汇归于同一宗,就不需要再另外再兴宗建派。而你假如真的想要得到祖师意,还是要先从前面的五度修福业,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万行。

净土宗,现在的净土宗已经偏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注意到《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说:“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请问:是不是又要从布施等等开始,还是要修六度万行?当然,广义的净土是以亲证自心如来为标的。

华严宗跟法相唯识宗,如同前面的天台宗所言——前面天台宗跟三论宗所说——要亲证这样甚深的法义之前,还得要先入门;而入门之前一定要循着六度来修学,同样都是要回归一佛乘的全面修证。

所以,听了前面说明之后,您不但知道说佛门各宗的义趣,而且也同时了解说,菩萨是应当依照六度或是十度万行,回归一佛乘的全面修证,不应当分宗别派。这也说明了 佛在《增壹阿含经》里面所提到的义趣,所开示的义趣。佛这么讲说:“犹如陶家所造器,随意所作无狐疑;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增壹阿含经》卷一)意思也就是说,虽然在修学佛法的初分,可能会有种种的方便,那这包括说修学某一个法门、某一个宗派,乃至于说亲近某一些特定的善知识。但是,应当进一步知道的是,菩萨还是应当依照六度万行的方便,他的目的应当是要亲证于宗门,也就是要亲证法界实相。一旦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就会知道,原来种种的方便施设,其实都不能离开自心如来而施设,诸法其实都是自心如来的一部分。所以虽然方便施设三乘,却是汇归一佛乘。所以,在《妙法莲华经》里面,佛才这么开示说:【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这个道理也就是这样。

然而,却不能因此而说:因为三乘教法无差别,所以都汇归于一乘;汇归于哪一乘?汇归于解脱道啊!那么假如这样说的话,就会有严重的过失;因为一佛乘说的是佛菩提道,而不是解脱道。而解脱道只是什么?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而已。

可是,为什么常常听善知识开示说,“从宗入教,从宗出教”,显然好像说各个宗派都可以亲证教法,就好像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为什么一定你要主张说,回归唯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呢?宗门、教门之互相间关系,这又是另外一个大题目,这里没有时间可以进一步去讨论。简单来说,虽然从各个宗门去契入,当然还是会有机会去亲证法界实相;而进一步可以去通达之后,可以从自心如来的流露之中来开演教门。因为佛所开示的教法其实就是在说,每一个有情的自心如来的种种功能差别;只是说菩萨因地所证,他的微妙深广的程度,远不及究竟佛所证的圆满程度。

可是,最大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不管你修学的是哪一个宗门,应当都要进入佛法,以进入佛法殿堂为目标;不管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而所入为何?都是应当以亲证如来藏为标的。那么,要亲证如来藏之前,不能说都不需要有种种福德资粮,而所应当具备的福德资粮要从哪里得到呢?答案是说,假如你只有修学一宗一派,是没有办法完全具足的。你应当更进一步去了解说,因为你所要亲证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所以当然应当相对具足更广大的福德资粮才可以,这样才会有因缘去亲证法界实相;而这个广大的福德就要普遍的从布施等五度中去修学。

再者,于你所修学的宗门之内,真的有可以帮你走向亲证这一途的善知识吗?因为你一定不会只想要说,“我一辈子只要作佛法的学问研究分析就好了”。假如是真的,那么这个善知识他还是一样会告诉你——假如你所碰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识,他一定还是会告诉你:“我所施设教导你的,只是无量方便之一,你应当要知道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因是说,你还是应当要有能够亲证佛菩提的资粮,也就是前五度的福德的修集,然后再加上第六度的正知正见的熏习,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乃至于十度万行。如是果讲的是说,你可以亲证真正的佛法,当然还是汇归于一佛乘。”

所以,思维“最好修学哪一宗”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是要有一个前提,是什么前提呢?那就是说,我们修学佛法到底是为了什么?乃至于进一步要思维说,我修学这个宗派它的内涵是什么?好,你现在应当已经知道说,真正修学的佛法是不应当去分宗立派,应当是要依据六度万行,乃至于是十度万行,要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