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今天继续收看我们“三乘菩提概说”的节目内容。我们今天将继续进行后面的课程内容。我们还是要从三乘菩提的差异当中,是从行有边以及行无边的不同来说明三乘菩提的异同。也就是说,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在境界差别之中,其行有边与其行无边之不同,这是从境界差别中来说的第五种差异。
好!我们先举一段佛陀于经典中的开示来说明,我们看《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当中佛陀开示的内容,佛陀说:“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如来世尊其行无边,是故名佛。”
也就是二乘声闻缘觉圣者的行乃是有边际的,但是修行大乘佛菩提道而成为究竟佛果的如来世尊,祂的所行乃是没有边际的。我们知道,菩萨修行成佛之道而实践大乘佛菩提道的内涵,实证大乘佛菩提的内涵,菩萨这样在三界中利益众生无有边际,这样的菩萨,他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无边的身口意行,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这样行普贤行,是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的无量无边诸行以后,在具足证知了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以及证知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之后,才能够成为究竟的佛道。因为,成就究竟佛道的身口意行乃是无量无边,因此如来世尊其行无边,所以才能称之为佛陀。
如果一个修行人,他是只有修学解脱道的声闻法,当他实证了声闻初果断我见以后,即使他是最钝根、最放逸的声闻初果人,因为他是定性声闻种性的关系,这个最钝根、最放逸的声闻初果人,他可以在七次人天往返修行之后,同样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因此那一世舍寿以后,就入了无余涅槃,就在只剩如来藏独住在无余涅槃当中。如果是一个对声闻法利根的人,他则是可以在一世之中就能够成就声闻极果的四果阿罗汉果位;或者他又加修因缘观的实证而成为缘觉辟支佛的解脱果。这些二乘声闻缘觉圣者,他们成就了解脱道的身行、口行、意行,其实是有量有边的,所以他们只能名之为阿罗汉或辟支佛,不得名为佛陀。
因为,就算最钝根的声闻初果人,他们在七次人天往返以后,最后还是入了无余涅槃,因此不再于三界中受生了,所以他们一切身口意行也都灭尽了;这样对于广大无边的众生来说,这样的利益众生行是有边际的。也就是说,这些二乘声闻缘觉圣者,当他们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不在三界中出生了,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利益众生的身口意行可说,这对于那些还是凡夫位的众生来说,是没有实质上的利益可说。因为这些二乘声闻缘觉圣者,虽然他们实证了解脱极果,但是他们没有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只能自己解脱;对于他们有缘的凡夫众生来说,却没有办法透过他们的教导而能实证解脱,因为他们这些圣者已经入无余涅槃。所以才说二乘声闻缘觉圣者,他们的行乃是有量有边。
但是行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们却不是这样。这些菩萨们在因地发起大愿,就已经在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从三归依开始,他们就发起了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们这样发起了大誓愿。这些发起大誓愿的菩萨们,在他们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过程中,生生世世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他们在初地入地心又广发十无尽愿,如同经文上所说:“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菩萨们利益众生的这样大愿是无尽的,因此才说,菩萨利益众生“虚空有尽,我愿无尽”。
我们举出《华严经》的圣教,看最后怎么说这位即将入初地的菩萨的大愿,也就是这位入欢喜地的初地菩萨,他的广大无边的心量与利益众生的行愿是什么内容。《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四有这样说: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发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愿门为首,满足百万阿僧祇大愿。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四)
我们看到这里就知道,菩萨摩诃萨不仅初发菩提心的四宏誓愿伟大,入初地前的十无尽愿更是详细、殊胜无比啊!这样清净的愿行乃是三大无量数劫的成佛之道的心愿,就这样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依此十无尽愿而去行菩萨的普贤行;乃至已经成为究竟佛之后,仍然依十无尽愿所持,仍然不舍一切众生,继续不断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他们可以迈向正觉之道,迈向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究竟的佛道。佛陀就是这样去利益度化众生的身口意行,数量无量无边,因此之故而成为佛陀。
但是,我们反观这些实证解脱道极果的二乘声闻、缘觉行者,他们若是不回心趣向大乘道而发愿世世度众的话,那这些二乘声闻圣者们,他们会于舍寿之后必定取证无余涅槃;这样的话,这些二乘声闻缘觉圣者,他们可以利益众生的身行、口行以及意行,则只剩下这最后一世了;所以说他们的行是不能无量无边的,所以不同于佛陀。佛陀因为三大无量数劫利益众生成就了佛道之后,仍然继续依持了十无尽愿而利益众生无有边际,因此佛陀其行乃是无边的。所以说,声闻缘觉圣者他们利益众生之行是有量有边。因为这样,那二乘菩提道之行道也是有量有边的。由于二乘声闻缘觉他们两者都是有量有边的缘故,所以,并非是究竟成就佛道。因此说,二乘菩提乃是其行有边。
然而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世尊,在因地行大乘佛菩提道的时候,也就是行菩萨道的时候,这样生生世世在三界中利益众生之行,他们为了成就究竟的佛道,因此于成佛前行菩萨道。他们必须经历三大无量数劫的无量身行、口行、意行,这样行无量的无尽的难行之行,忍无尽的难忍之忍,才能成就究竟佛道。成就福德智慧两足尊的究竟佛果以后,仍然不舍一切的众生,继续的在三界中去示现种种利益众生的身口意行,继续以大悲心来普润一切的有缘众生,这样开示引导这些有缘众生能够趣向佛道的成就;这样的利乐有情之行乃是无量无边的,乃是无有边际的。所以说,佛陀其行无边,是故名佛。
我们再举一段佛菩萨在经论上面的开示,说明诸佛菩萨大乘普贤行的殊胜无比。我们看《佛说华手经》卷一〈网明品〉当中有一段开示,这一段开示有说明一位大菩萨,也就是网明菩萨。网明菩萨这位大菩萨配合世尊说法,因此他回答世尊的圣教开示有这样说,来说明如来乃是无边行,是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所不能行的。我们先来看这段经文中所说无边行的开示内容,经典是这样说的:
【世尊!不共行者,余无能及,亦不能坏。所以者何?余人智力不能及知。诸佛世尊如是诸行若干分数,如是深远,如是因缘,如是寂灭,如是安乐。世尊!如来诸行无行,众生所不能行。是故,世尊!如来诸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非所能行。非所行者,非行非不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是法中本无行力。是故,世尊!如来所行名无边行。无边行者,诸佛如来本所志乐无有边际。】(《佛说华手经》卷一)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行大乘佛菩提道究竟圆满的诸佛如来,祂的无边行乃是不共行者,这是其余外道凡夫乃至二乘圣者他们所无能及的,同时也是一切其他有情所不能坏的。我们来看这是什么道理,这里说这个如来世尊的不共行是其余凡愚二乘人所不能及?因为这些不共行之法的内涵,是其余凡愚等人他们的智慧力量所不能及知的。这些修行大乘佛菩提道究竟圆满的诸佛世尊,祂们如是的种种身口意行的若干分数,乃是如是深远、如是因缘、如是寂灭、如是安乐,这是凡夫外道的智慧所不能知的,乃至实证二乘解脱智慧的声闻及辟支佛圣者,他们也无法了知;所以如来世尊的诸行无行,这是一切众生所不能行的。因为这样的缘故,无上正等正觉的诸佛如来世尊,祂们利乐有情的种种身口意行,不是一切的声闻以及一切的辟支佛他们所能行。因为诸佛世尊实证了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同时也证知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这个非所行者,乃是非行非不行。这样实相法界的实证,只有行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以及诸佛如来世尊所知;一切的二乘声闻及辟支佛圣者,他们对于如是实相法中是本无行力的。二乘圣人他们没有执行这个力量,他们没有能力去实证第八识,同样他们更无法如实的了知第八识,以及第八识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所行名为无边行。
然而,这个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众生的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无边行,却是诸佛如来从因地初发心的时候就本所志乐。这个菩萨种性、这个悲心、这个志愿、这个利乐有情行,乃是无有边际,这个不是二乘声闻及辟支佛圣者他们所能知、所能行的。因此,我们知道大乘佛菩提道的行者,最后必定会成就佛道,因此他们利益安乐众生的身口意行乃是无量无边;而诸佛如来成佛以后,都还要继续利乐有情,其行必定更是无量无边。
我们今天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二乘声闻缘觉圣者他们其行乃是有边际的;但是,修行大乘佛菩提道而成就究竟佛果的如来世尊,他们的所行乃是没有边际的。我们从二乘菩提所实证的内涵,只是解脱三界生死的解脱道内涵,由于声闻缘觉法道相对于佛菩提道来说,那是粗浅易证的;因为所行所学都是在蕴处界诸法而已,只是世俗谛的法要而已。他们对于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也就因地称之为阿赖耶识,他们是无法了知的;他们的智慧也只有局限在现象界诸法的世俗谛正理上面,因此利根的人是可以一世取证阿罗汉果的。他们所行也只有一世的身口意行,因为他们这一世舍寿了以后就入无余涅槃,灭尽十八界而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独存的涅槃境界,因此,他们不再有任何的身口意行可以利益众生。就算是最为钝根的声闻人来说,他们也是七次人天往返以后,一样于最后一世就心识灰身泯智而入于无余涅槃之中,这样对于利乐有情的身口意行其行乃是有边。
因为这二乘解脱道的实证,对于凡夫外道乃是深利不可知,二乘解脱道的实证乃是不共外道凡夫的;但是,对于大乘佛菩提道来说,这些二乘解脱道的法要,也只是整个成佛之道当中的一个小小部分而已;而且,对于大乘佛菩提道来说,二乘解脱道所要实证的内容,也是非常的狭小、粗浅。菩萨其实在第一阿僧祇劫完成后,要入初地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实证阿罗汉果了,但是菩萨却故意留惑润生来利乐有情,这只是解脱道的一部分。如果从佛菩提道的实证内容来说,在七住位明心实证的时候,所证的内容就已经不是阿罗汉及缘觉辟支佛所能臆测的了;更何况是初地菩萨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的智慧以及证量,那更不是二乘声闻阿罗汉以及辟支佛所能了知与实证的。而且,地上菩萨后面还有剩下两大阿僧祇劫的菩萨普贤行,所知所证那更是二乘声闻缘觉圣人他们所无法臆测;更不用说成就究竟佛道的佛陀世尊,那所实证的内容更无法想象。可是佛陀成佛以后,还是继续利乐有情无有边际,那是二乘声闻阿罗汉以及缘觉辟支佛所难以思议与猜测的。
由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二乘菩提所要实证的内容乃是非常粗浅。同时这也显示,大乘佛菩提道的智行内涵乃是非常的深广难证。因此之故,就算是已经具足实证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们,他们也无法臆测诸地菩萨的证量。其实对于七住明心菩萨的般若证量,阿罗汉就已经无法去臆测了;那对于诸地菩萨的证量当然无法臆测,更不用说要去臆测诸佛的证境。因此,诸佛菩萨的证量乃是不可思议、不可臆测。就是因为不可思议不可臆测,所以诸地菩萨都知道自己还没有成佛;因此,诸地菩萨都不敢在佛陀示现入涅槃了以后,就马上随即绍继佛位,自称成佛了。连诸地菩萨都不能在佛陀灭后马上绍继佛位而自称成佛,那些证量智慧都差诸地菩萨的大阿罗汉们,他们当然更不敢造次而自称成佛。这是因为二乘声闻缘觉圣者,他们所行乃是其行有边,然而佛陀其行无边的缘故。因为这个缘故而说明,修习大乘佛菩提道成就究竟果的佛陀,自然与修行二乘菩提而实证二乘解脱果的阿罗汉与辟支佛的圣人,有极大的差异。
我们从这一段时间好几节课所说明,大乘以及二乘圣人有五种差别,也就是说明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之间的五种差异,学者如果能对于我们所详述加以思维整理,必定能于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有更深刻而完整的知见建立以及了解,那就不会将解脱道错认为成佛之道;这也免除被人误导而造成误会,造成一步错全盘错的下场。其实解脱道的法义只是佛菩提道中极小的部分,譬如爪上尘来譬喻解脱道,佛菩提道则是大地土,两者不能相比。所以,对于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的异同,不可不三思而知道它当中的差异。
今天我们课程说到这里。谢谢大家观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