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真的相信西方极乐净土的存在吗?—
卞达证居士
(连载二)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
,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亲证第八识心如来藏时,可以现观亲见自己与诸有情皆是有这个自性佛,虽自己尚在因地中而仍有烦恼染污种子,但法身如来藏心体的自性乃是清净无染;因为与十方诸佛皆同一体性之实相如来藏故,说“心、佛、众生平等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念法身佛的开示,如般若经所说:【佛告阿难:“其念佛三摩地不可思议,于诸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无说无示、无相无名,此即名为念佛三昧。”4】证入诸法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因此《观经》从第九观开始至第十三观,才是实相念佛三昧的修证;第九观之前虽有观想,但不见十方一切诸佛,不见诸法实相,故不名念佛三昧。至于十四观至十六观,p.85则是辨明极乐世界众生根性的不同而有往生三辈九品的高下不同。可知《观经》从最初度化学人,由有相的观想修行开始,令灭除罪业,透过这样观想而修成定力,最后导引学人得入实相念佛的理持修行,因此而提升学人往生上品莲位;这样权实皆具的方便智慧,唯有世尊是遍一切智者,才能说出个中奥妙,这样大慈大悲的大乘佛法广大殊胜,从《观经》中也可见一斑。
─────────────────────
1《大正藏》册1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页343,上19~20。p.84
2《大正藏》册1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页343,中27~下1。
3《大正藏》册16,《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页467,上18~19。
4《大正藏》册8,《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陀罗尼护持国界品2〉,页871,下27~29。
《观经》中所证得的诸法的实相——法身如来藏,即是每个有情所本有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法身如来藏虽自性清净,但为无明烦恼垢衣所缠,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云:
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
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5
法身如来藏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入楞伽经》卷7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6再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
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
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链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
如来常住身。7
也是载明“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众生本有的菩提种子,悉皆含藏在阿赖耶藏识中,故阿赖耶识必是常住不坏心而不是生灭的妄识,才能含藏一切的菩提种子而不漏失。若是遇到善友说大乘法的胜妙,因此而发起大心,藉身口意之磨链以修大乘法的种种妙行;当具信且福慧因缘成熟时,就一念相应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这样证悟的菩萨在悟后起修,进而断尽烦恼障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上烦恼随眠,究竟清净阿赖耶识中有漏染污的种子,就能证得如来的圆满究竟常住身。此时第八识唯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改名无垢识,并且八识转成四智圆明而利益无量无边有缘众生,如《佛地经论》卷3说:
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
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得妙观察
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现识得成所作智相应心,能现成办外所作故。8
──────────────────────
5《大正藏》册16《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页489,上25~29。
6《大正藏》册16《入楞伽经》卷7,页556,中29~下1。
7《大正藏》册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页305,上11~15。
8《大正藏》册26,《佛地经论》卷3,页302,下1~7。
世亲菩萨这里说佛地的四智心品,略说如下:
一、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犹存有漏种子之众生第八识依众生所造之业力,变现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故凡夫有因业力而受报之五阴正报身与依报土;但诸佛已具果证之p.87佛身——无垢识,已非业力所感之果报身,而是如来的常住身。因此印顺说“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即依太阳而生起显现”,实是谤佛的恶行;阿弥陀佛已证究极清净之法身无垢识,依此无垢识和 弥陀世尊于因地三大阿僧只劫行菩萨道所发之广大愿力及所修集之功德,生显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与太阳有何干系?印顺岂可随口胡谤?
极乐世界含摄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前三种净土是 阿弥陀佛为受生至极乐世界的众生所现之土,使其能在极乐世界良好的环境中继续修学佛道;常寂光净土则为 阿弥陀佛法身自住境界,唯佛与佛方知,非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所住。诸佛皆依无垢识大圆镜智相应心,离一切我执、我所执及所取、能取的种子的现行及习气,也离一切异熟无记的所知障随眠。大圆镜智相应心所缘的行相虽微细难知,却能不闇昧、不忘失于一切境界相;体性法相究极清净,远离一切杂染有漏;摄持所有清净无漏功德的种子,能现能生自受用的佛身、佛土,以及其余三智的影像,犹如大圆镜一般,能显现一切境界诸智影像,尽未来际不间不断,故名大圆镜智,此乃如来万德之根本。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其志愿度
一切众生,现在西方,去此百万世界,其世界名曰极乐。25
──────────────────────
25《大正藏》册12,《佛说大阿弥陀经》卷1,页331,上18~21。
于理虽实无方所可言,于事亦可言“现在西方,去此百万世界,其世界名曰极乐。”以佛之十力岂不知十方世界信众是在对谁礼敬?何必一定要往西方、东方朝礼?只是众生极难以相信 阿弥陀佛的大悲摄受,因此经论中广立面对西方处,以为少福德资粮的众生积累深厚的信心,方便接引有执著众生,使其具足信心、信力而可以顺利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以音声建立名号唱诵,抑或口称念名号,抑或每天礼拜,抑或身向西方而坐,抑或身向西方礼拜26,以此种种摄心作意以为方便,方能帮助众生大力达成净愿;否则临终之际,值遇善知识开示法要,就能够达到“只要肯十念,绝对往生”,这样的慈悲加持及方便摄受,于此根性低劣的五浊恶世众生,其谁能信?信心不够,或者知见有差的净土行者,若是检查自身日日所行,都未曾日日面西礼佛,必然难以自行承担。所以 世尊种种施设,无非以诸方便法门让众生知道,面对“方所”有如面对 弥陀世尊,因而得以肃穆身心;故而施设此诸修行方法,以为接引初机,岂能藉此而指责为太阳崇拜?岂不见《长阿含经》卷11云:p.97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27
──────────────────────
26编案:持名念佛只是念佛法门的一种而已,还有诸多念佛法门的梗要,请参阅平实导师所著《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觉同修会。
27《大正藏》册1,《长阿含经》卷11,页71,下5~8。
佛陀为善生说六方的道理时,还是善用诸“方所”以为譬喻。众生心志怯懦,必代表 佛陀须有更多善巧,以为摄受。在《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2亦云:
佛告阿难:“我哀若曹,令悉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国土,若欲见之不?”
阿难即大欢喜,长跪叉手言:“愿皆欲见之!”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
没处,为阿弥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言:‘南无阿弥陀三耶三佛檀’。”阿难言:“诺!
受教。”即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弥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言:“南无阿
弥陀三耶三佛檀”阿难未起,阿弥陀佛便大放光明威神,则遍八方上下。28
──────────────────────
28《大正藏》册12,《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页316,中23~下2。
要与 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本毋需方所,此乃 阿弥陀佛同体大慈悲力,随缘赴感、应物垂形之不思议用。故以“方所”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方便;如果裁定说任何一个方所皆可,则著相的众生旁徨无所依循,反而对“方所”生起烦恼,有时候还是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哪一个方所比较好?”佛是一切智智,故知众生心性根器,p.98因此本师 释迦牟尼佛就对阿难说:“你现在站起来向著西方礼拜,这样即是恭敬。”随说方所以为众生之所依。同样地,佛随顺众生“制作佛像而心生喜悦”的心性,令众生于如来灭后,以舍利起塔造像供人礼敬,累积福德;所以有无量方便以为导引,并非只是以佛的法教为唯一之指引而已,故需仰赖许多善权方便的次法。而佛像不是佛,舍利也不是佛;若说是佛,即是落于名色中寻找如来,皆是不理解佛者。既然色法非佛,佛像即是色法,舍利亦是色,如来尚且作诸方便而令众生随之有感,遇佛像而能礼拜,遇舍利塔而能礼拜,如此为何不允许如来施设方所,建立众信,以为礼拜?
此世界、他世界既然有这么多的佛,为何不可以有佛依各自因地所发之愿力而称之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或“超日月光佛”等?既然可以允许,假如有的地方需要佛的名字称之为“日面佛”、“月面佛”,佛也可以应众生机缘而发愿成道,呼唤为如是圣号名字;佛不仅十号成就,亦是应众生机而成就,所以种种名,只要众生能够心开意解,能够亲近修学,趣向佛道,诸佛宣称为什么名号都可以啊!只要能够利益众生迈向正觉,迈向无上菩提的实证,难道 阿弥陀佛称为 无量光佛,就可随意诬指为太阳崇拜的思想吗?(待续)p.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