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连载十二)
正雄居士
第三节 闲暇与圆满
第一目 闲暇
《亲友书》说:【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亲友书》是圣龙树菩萨写给禅陀迦国王的一封信,劝国王要修善去恶,信中有提到八无暇。在大正藏中乃是《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卷1:【邪见、生鬼、畜,泥犁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痖性,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学佛要有闲暇的福德,《亲友书》中说有八种身是无闲暇,生在这八种无闲暇中的任何一种,则不能学佛,虚度一生光阴。此八种是:
一、执邪倒见:不相信有前后世,不相信有因果,更不相信有因果的所依、万法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就在,不相信有三宝,不相信末法时期仍有正法住世,对于有正法就有证悟之机缘这回事不肯信受,或者具断常二外道见者,具四倒者……等,皆是执著四倒邪见者。
二、生于旁生道:旁生普皆愚痴,故无法修行,除非生于龙族中,又值遇善知识开示,则可学正法,可受八关戒斋、菩萨戒等,始非无暇。
三、生饿鬼道:饿鬼乃时时为饥渴所逼,觅食难得,心心念念都在觅食上作意,难生修法向道之心。
四、生地狱中:地狱众生受苦不断,逃避痛苦都来不及了,哪有闲暇修法。
五、无佛教之世:法灭时期,无佛出世,无了义究竟正法住世,唯存表相佛法于世,虽有佛法之表相及名,却无佛法修证之实,因为大众普皆远离实修实证之正行,因正法灭故,不能修学佛法。
六、生边地懱戾车: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谓之四众;若无实证正法之四众游行说法处,谓之边地;若是生在边地,如果还有少数在家居士说法,尚不构成无暇;如果是边地再加上懱戾车,就构成无暇;懱戾车是指下贱之地,种性下贱故,无正法可闻。
七、性为騃哑:痴呆谓之騃,盲聋瘖哑谓之哑,此是指有人出胎时即无耳根的胜义根,成为生聋者;如果出胎后已听闻正法,因受外力影响而成瘖哑盲聋者,则非无暇,在某些方面反而是学法之助力。
八、长寿天:《亲友书》说为无想天及无色界天,无想天为色界四禅天中的第四天,无想天天人若不中夭,其寿命长达五百劫;生命存在期间全无意识,寿命将尽时意识方现起,一现起随即结束此一期生命,所以不可能修行。无色界有情寿命,不中夭者,短如一万大劫,最长可达八万大劫;此境界之生命存在期间虽然有意识,但极微细,且不动其心,恒常安住定境中,因此也不能修法。
以上说八无暇,反过来就是具足闲暇。
修学佛道者,当远离此八无暇,应具足见修道的次法福德,成就闲暇以修正法。然宗喀巴等藏密喇嘛所传之邪见,必定使得众生后世趣入此八无暇的处境中,离佛法的实证愈来愈远。《广论》所说之应成派中观见,乃是标准的“执邪倒见”,具足断常二见,为其趣入无暇者之一因。宗喀巴等藏密喇嘛广修双身法,甚至母亲、阿姨、亲子之间都可以合修,师徒乱伦更是平常事,乃至畜生女亦用以实行双身法,如此无惭愧法,与畜生相应,失去人之格思,后世必生于畜生道中,此是趣入无暇者之第二因。藏密行者修诸罗刹、夜叉等鬼神相应法,喜乐鬼神相应的境界与感应,贪著鬼神喜乐的男女淫液屎尿等供养,妄想死后往生“乌金净土”的罗刹、夜叉境界,此乃趣入无暇者之第三因。藏密喇嘛妄称成就报身佛,宗喀巴等应成中观派者更诽谤菩萨藏,成就诽谤正法之大恶因,此乃速入无间地狱,乃趣入无暇者的第四因。藏密四大派中无有佛法可听、可闻、可修、可证,只有一些用佛法名相包装的外道法,生前就已经属无佛之世,死后更是长劫入三涂而无佛法可闻,属趣入无暇者的第五因。藏密实修双身法的行者,对于三乘菩提之解脱功德与智慧功德俱缺,对于三乘菩提修证亦无喜乐,所造所修属异生种性,乃种性下劣而生边地懱戾车的无暇者,此第六因。藏密行者若诽谤正法而入地狱,正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必定多世痴呆且盲聋瘖哑,此乃趣入无暇者的第七因。若在藏密修行甚浅,且不喜双身法,也不依上师的邪教导而造诽谤等恶业,其性障微薄,喜乐禅定等境界,若改依显教行门,知见具足而修得禅定,然不断我见而证得四空定或者无想定,死后往生长寿天,亦是趣入无暇者,此乃第八因。
第二目 圆满
学正法者,除了要远离八种无暇外,尚须具备十种圆满;如《瑜伽师地论》卷21〈声闻地〉说:【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此五种是自圆满。又说:【云何他圆满?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此五种是他圆满。依根本论〈声闻地〉所说,自圆满有五项:
一、善得人身:人身是说生在人同分中,若丈夫身,男根成就,不受拘系;或得女身而能不受拘系,名为善得人身。
二、生于圣处:圣处是指中国,佛法所说的中国乃指有善士四众游行说法之处,亦即有了义正法弘扬之处,能听闻了义正法故,名为中国。此处众生善根淳厚,如《大乘宝云经》卷4:【中国众生利根聪哲、诸根明了智者称叹,堪受所说善不善法,深解意趣,堪为诸佛甘露法器。】
三、诸根无缺:乃是此人心性不是愚钝者,也不会固执不化而愚痴重者,且信、进、念、定、慧五根具足无缺者,名之为诸根无缺。或者说没有身心残障,如耳根不具则不能闻法,身根、耳根……等功能良好健康,并没有瘖哑盲聋等业报所遮障,因为没有这些缺损与遮障,才是对善法能够精勤修习而无碍的基础。
四、胜处净信:对诸佛所说正法、正戒律能深信,具足清净的信心者皆胜处净信,因为对于佛所开示正法、正戒律生净信,因此能够出生世出世间白净之法,这是因为净信为前行故,使得所行白净之法必定符合佛所开示正法、正戒律,依此能除一切烦恼垢秽污浊的缘故。
五、离诸业障:不作不行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等五无间业,远离五无间业故;因为五无间业的造作增长,在现法中绝不可能证得涅槃及行菩萨道。
他圆满也有五项:
一、诸佛出世:菩萨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圆满福智二资粮,获得最后上妙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现证无上正等菩提,是为佛出世而得亲遇。
又佛所说的无余涅槃有本际独存,而《广论》却否认有本际第八识实存;如此依《广论》中士道修学无因论的四圣谛及十二因缘,就算真的能入无余涅槃,也会成为断灭空〔编案:实际上《广论》所说的无因论断灭法,是无法入无余涅槃的〕,那又何必依《广论》来修学此终究会成为断灭空的邪法呢!再说上士道修学布施乃至禅定,最后却成为一切法空之假名般若的空无断灭,而把蕴处界都灭尽了以后,却又主张意识是常住不灭的,岂非自语相违呢?意识常住当然不可能是一切法空故。又意识本属五蕴中识蕴所摄之法,蕴处界灭尽时怎还有意识常住耶?这等于是证得阿罗汉果以后再退回凡夫位中,如是颠倒见解乃是佛所斥的四倒邪见,仍是落于常见外道所说常住不坏的意识心中,所以说宗喀巴乃是思想具足颠倒的人。假使他改为认同阿含正理,而把意识等十八界法全部灭除了,终于入无余涅槃了,但是却不许有涅槃实际的阿赖耶识心体独存,如此涅槃就成为断灭境界,那么他学佛又有何用?同属外道断灭见者,非名真实学佛也。
因此,学佛的道次第不是妄想把它分割成下中上及密咒乘四个次第,真正的佛菩提道只有一个,即是波罗蜜多道:包括六度波罗蜜多与十度波罗蜜多;六度是在求证三贤位的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十度是在求证诸地的道种智。道种智圆满时就是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是具足证得八识心王一切种子而发起的关于八识心王一切功能差别的智能。大乘学人初学佛时,得要具足深信业果、行十善道、厌生死苦、发愿求无上觉,并且有福能值遇诸佛及诸菩萨,并能承事供养、修行诸行,这样才能以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十信位圆满以后,从初住位开始就要外门修学六度波罗蜜多;在六度中修习时,同时附带解脱道的修习与亲证。初住位主修布施功德,二住位主修持戒功德,……乃至五住位主修禅定功德,转于第六住位中修集般若功德,以这样来作为开悟明心破参的准备。当明心证真,般若正观现前,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时,才真正打开无门之佛门,进入七住位中,开始以般若慧来修学佛法,从此以后就是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在亲证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总相智以前,尚未发起这个根本无分别智以前,都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证得如来藏而进入第七住位,生起般若智慧了,然后次第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至十回向位满心,都还在修习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称为远波罗蜜多,是第一阿僧只劫的修行。
十回向位满心进入初地后,主修十度波罗蜜多,从初地入地心主修法布施而成就檀波罗蜜多,乃至七地满心位成就方便波罗蜜多,这是第二阿僧只劫的修行,名近波罗蜜多;菩萨再从八地入地心渐修至十地满心位,是第三阿僧只劫的修行,是大波罗蜜多;转入等觉位后,百劫修取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是大波罗蜜多。如此,从初地到十地,须历经二大阿僧只劫的修行,圆满布施等十度波罗蜜多,是以无生法忍智慧来修习六度及方便、愿、力、智四种波罗蜜多,合为十度波罗蜜多。于十地满心入等觉位时,仍须以百劫时间为了圆满种种相好,专修福德,亦是大波罗蜜多,一切种智即将成就圆满了。进入妙觉位时等待因缘下生人间,于人间成佛而进入佛地时,圆满一切种智,成究竟佛,名为圆满波罗蜜多。但是宗喀巴所说的下士道的福德,仍然是尚未圆满的;所以等觉位的大菩萨们,都还要再经历整整百劫中修集广大福德,以圆满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次第,所以宗喀巴的《广论》所说三士道,内容既不正确,道次第也是荒谬颠倒的,所说的内容决非真正佛法。
《广论》又说:【三士之名,摄决择曰:“复有三士,谓有成就正受非律仪非非律仪所摄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声闻相应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菩萨净戒律仪。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与此义同,复说多种上中下士建立道理。】《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所说“非律仪”,是指一般世间非律仪法,“非不律仪”是指在家五戒,“声闻相应净戒律仪”是指出家比丘、比丘尼戒,“菩萨净戒律仪”是指在家及出家菩萨所受的菩萨戒;此是说在家、出家众所受的戒律有异有同,不是像宗喀巴认为其中有如是文字:“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就认定是下中上三士道建立的道理。可见宗喀巴的文字障有多么严重,如此胡乱解释圣弥勒菩萨大论,只能瞒骗无智慧众生而已。
《广论》的三士道,为了师出有名,搬出圣 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来证明有三士道;其实 圣弥勒菩萨所说的“三士”内容,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说的“三士次第”,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说的是“三士”而不是“三士之道”:《瑜伽师地论》中说的三士,意思是有三种人,不是说修道的次第。乃是说世间人共有二十四类,每类各有三种人,其中大部分是讲世间福业,少分提到戒定慧。各种世间福业,都有各个上中下三种好人与恶人差别。戒定慧三学各个法中,也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人,而不是在讲上士、中士、下士的先后次第。《瑜伽师地论》没有提到“三士高下差别就是菩提道的次第”,更没有提到“最后要转入金刚乘(左道密宗的双身法)”。宗喀巴只是为了利用圣弥勒菩萨之名义来误导学人,使人误认他所说的法义都与圣弥勒菩萨相同,用来提高自己的名气,用来证明他所说的法具有可信度而已。宗喀巴要举例证明之前,必须先考虑清楚所引用的例子是否恰当,如此乱举一通,反成把柄;这也就是附佛法外道――左道密宗的西藏喇嘛们,自古以来一向采用的方法,藉以瞒骗学佛人进入左道密宗,因为藏密信徒通常不会检验他们所引用的经论文句是否移花接木,所以就大胆乱引而曲解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