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觉电子报第40期 《钝鸟与灵龟》(十五).......... 平实导师
2015-04-18 01:42:29  类别:第040期
钝鸟与灵龟(连载十五)
平实导师
第十三章 天童与大慧禅师之行谊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九》〈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全文:
【宣和六年,向公子諲,使发运事;梦僧导至古寺,金其榜曰隰州,莫测也。秋九月,泗洲普照王寺阙住持者,向公闻长芦第一座僧正觉倡曹洞宗,衲子信向;具疏与帖,请补其处。既至,问其乡里,曰隰州;始悟昨梦,愈加敬礼。师盖自此七坐道场,名振天下。呜乎!达人大士出应于世,为人天师,夫岂偶然也哉!
师姓李氏,母赵,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七岁诵书,日数千言,少日遂通五经。祖寂,父宗道,久参积翠老南之子佛陀逊禅师,尝指师,谓其父曰:“此子超迈不群,非尘埃中人。宜令出家,异日必为大法器。”十一岁得度于同郡净明寺本宗,十四岁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十八岁出游诸方,诀其祖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至晋绛间,或以无凭沮师;邑尹见师英拔,因以所执扇示之曰:“为我下一转语。”师应声援笔书偈其上,尹大喜为请凭以行。
渡河之洛,坐夏于少室山;日撷蔬茹供给病僧,蔬且尽,则采药苗继之。游龙门,遇乡僧,挽师同归,师曰:“出家行脚,本为参寻知识,了生死事。乡关非所怀也。”
腰包径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见,深所器重。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云:“未暇得打尔,且去。”时二十三岁矣。霞退居唐州大乘,师从焉。住山升和尚,亦淳之嗣子,举师立僧。
霞住大洪,师掌记室。宣和三年,迁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保福悟、凤山钊,皆参随之,明年分座于庐山圆通照阐提席下。真歇住长芦,闻师名,遣书招之;撞钟出迎,大众耸观。师须眉奇古,倾然而黑;衣襟破弊,履袜皆穿;真歇遣侍者易以新履,师却之曰:“吾岂为鞋而来耶?”真歇与众恳请,居第一座。时众逾千七百,见师年少,初亦易之;至秉拂,老于参请者,无不心服。又二年,住泗洲普照;实始出世,嗣法淳和尚。前此,分寺之半为神霄宫;而又两淮荐饥,齐厨空乏;二时所须,杂以菽麦。师至,命纯以秔,库僧辞不给;师命如初,已而檀施填委。
徽宗皇帝南幸,师领众起居;上见寺僧千余,填拥道左,方袍整肃,威仪可观,异之;有旨召师,面受圣语,还其故寺之半。师之受请,而未至也,僧伽塔相轮中,香烟腾空,直亘东南,师入寺乃止。建炎元年,住舒州太平;又住江州圆通能仁,自能仁谢事,游云居。时圆悟勤禅师住山,会长芦虚席,大众必欲得师,圆悟与安定郡王令觉(袊),力勉、共行入寺。未几,知事以乏粮告,师不答;时大寇李在,抄界境上,领兵入寺,无不惶骇;师安坐堂上,待其来,以善言诱之;在稽首信服,挥其众辇金谷以供众,一方亦赖以安。
建炎三年秋,渡江至明州,欲泛海礼补〔案:普〕陀山观音,道由天童山之景德寺;适阙主者,众见师来,密以告郡。师微闻,即遁去;大众围绕,通夕不得行,不得已而受请。未几,肤人侵犯境内,诸寺皆谢遣云游,师独来者不拒;或以为不可,师喻之曰:“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已而寇至,登塔岭以望,若有所见,遂敛兵而退,秋毫无所犯;人皆叹服,以为神助。
伯庠闻师名旧矣,岁在戊午,教授州学始识其面;尝访师,自小白舍舟道,松阴二十余里,雄楼杰阁突出万山之中固已,骇所未见;入门,禅毳万指,默座禅床,无謦咳者。(伯庠)顷侍老先参政,遍历襄汉江西南岳,未有如是盛也;闻之长老尊宿,皆云:“天童旧众不满二百,师之来,四方学者争先奔凑,如飞走之宗凤麟、百川之赴沧海。今逾千二百众矣!”来者益多,甑釜将槁,主者惶惧,不知所以为计,白师以僧粮垂尽。师笑曰:“人各有口,非汝忧也。 ”言未既,阍者告:“嘉禾钱氏,航米千斛,舣于岸矣。”
绍兴八年九月,被旨住盐安府灵隐寺;将行,大众悲号;有乌万数,亦哀鸣随师,逾数时乃散。十月,有旨还天童,前后垂三十年;寺屋几千间,无不新者。异时,长芦、雪峰僧方盛时,各居一堂,别为四五。天童衲子既多,师以己意指授匠者为一堂,以处众,千二百人悉皆容受;雄丽深稳,实所创见。即两山间,障海潮而田之,岁入三倍于前,凡众所须无不毕具。此虽有为事,然他人睥睨不敢措手者,师优游其间,即日趣辨。
二十七年秋九月,忽来城中,谒郡僚及素所往来者;又之越上,谒帅守赵公令詪,因遍诣诸檀越家,若与之别。十月七日还山,饭客如常。八日辰巳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者索笔,作书遗大慧禅师,属以后事。又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掷笔而逝。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大慧夜得书,即至山中;以十四日奉师全身、葬东谷塔。道俗送者增山盈谷,无不涕慕。自师之逝,风雨连日;及葬开霁,事毕如初。师具大慈悲,诱接不倦;投筹入室,潜符密证者,不可胜纪。师于受施无贪,行施无厌;岁饥艰食,竭已之长,兼辍赡众,之余赖以全活者,亡虑数千、万人。居常,施者金帛满前,悉归于众;丈室萧然,弊衣粝食;不破中餐,以终其身。
每剃发聚之,必生舍利五色;或发贯其中,有得堕齿者。舍利生生不已,葬后人祈祷之,或得于茵席,或得于衣履,不常其处。寺去水远,师凿石为畎,子母相衔;斋厨浴室,无不周遍。官家妇人有入寺者,欲盥手畎中,忽陀跃而出,妇人惊倒,久之乃苏。贵人子,馆法堂西,酒肉自随;或止之,不从;俄而法鼓雷震堕地,贵人子惶惧而去,今有震迹存焉。一日,小行者僵仆于地,言曰:“我护伽蓝神也,与太白神角力,可令僧众诵咒助我。”或曰:“何不以告堂头?”神曰:“我闻觉和尚住此十余年矣!每至寝堂欲见之,即战栗不能前,竟未之识也。”
其为文,初不经意,下笔即成;中书舍人潘公良贵,请铭“大用庵”,亲为书石,叹曰:“与三祖信心铭相后先矣。”师去世,之五月,诏谥宏智禅师,塔曰妙光;参知政事周公葵,为之铭。凡师应世之迹,见于塔铭者,兹不复叙。呜乎此特师之事业,可形于言者尔;若乃妙用纵横,不痕不迹,全超空劫之前,洞彻威音之外;不可得而拟议者,又非文字之所能载也。干道二年六月日,左朝奉大夫侍御史王伯庠记。】
语译如下:【在宋朝宣和六年时,向子諲因为朝庭的派遣而掌理发配货物运输之事;有一天忽然梦到一位僧人引导他到一古寺,大殿上有一金榜,榜上所题字为隰州,向子諲对此梦之意不能了知。到了秋天九月时,泗洲的普照王寺因为仍阙大师前来住持,向子諲听说长芦寺的第一座僧人正觉禅师,正在提倡曹洞宗,多数的出家人都很信受和向往他,所以就写好疏与帖,呈报朝庭,请正觉禅师实补普照寺住持之位。正觉禅师既已到达,向子諲询问他的故乡,回答说是隰州;向子諲才知道以前所梦的意思,所以就愈加敬礼。正觉禅师其实正是因为自此普照寺住持以后,连著七处受请而坐道场弘法,所以就名振天下了。呜乎!达人大士出现应化于世,成为人天之师,岂是偶然的事呢!
正觉禅师俗姓李氏,母亲是赵氏;诞生正觉禅师的那一晚,光明从房间里映照到屋外来,看见的人都觉得很惊异。他从七岁开始诵读书本,每日可以诵读几千字,没有多少时日就通达五经了。他的祖父很早就死了,父亲是宗道居士,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参问积翠老南之子佛陀逊禅师;禅师曾经指著儿童时的正觉禅师,向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超迈不群,一定不是在六尘中打滚的人。应该让他出家,以后必定会成为大法器。”所以在十一岁时就于同郡的净明寺本宗出家,十四岁时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得受具足戒,十八岁就出游参访诸方大师,出发时告别其本宗祖师说:“如果不能真正得悟的话,发誓不再归来!”到了晋绛等地,往往因为没有名师的介绍信为凭,所以总是无法亲近大禅师;好在城镇中的官员邑尹,看见正觉禅师很英明而且挺拔,因此就以手中所执的扇子给他,说道:“为我写一句转语看看。”正觉禅师一听就立即提笔写了一首偈在扇子上,邑尹看了大为欢喜,就帮他写了封介绍信,让他凭著介绍信去参见名师。
后来宏智正觉禅师渡河而到洛阳,在少室山结夏坐禅;并且每天采撷蔬茹来供给病僧,到后来蔬菜即将完全采尽了,就采药苗继续供养病僧。后来游行到龙门时,遇到故乡来的僧人,那僧人挽著正觉禅师的手,想要和他一起回归故乡,宏智正觉禅师说:“出家行脚的目的本是为了参寻善知识,了却生死大事。故乡的生活并非我所关怀的事。”
又带著行李直接到汝州,香山成的枯木禅师一见到正觉禅师,深深的器重他。有一天,听到僧人课诵《莲经》,到“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一句时,忽然有所省悟;就赶快前往方丈室,表陈自己所悟的内容,香山禅师却指著案台上的香盒子说:“里面是甚么东西?”宏智正觉禅师说:“这是什么意思?”香山禅师说:“那你的悟处又是什么?”正觉禅师就以手画了一圆相呈给香山禅师,随即又抛向身后。香山说:“你这个弄泥团的汉子,这与禅有什么关系?”正觉禅师说:“错了!”香山说:“你可得另外再去觐见别的真悟禅师才可以。”正觉禅师答应说:“是!是!”
后来因为听到丹霞山的淳禅师,诸方对他的法道评价是当时最高的,正觉禅师因此就去造访。丹霞禅师问:“如何是空劫以前的你自己?”正觉禅师回答说:“井底的癞虾蟆吞掉了明月以后,晚上三更就不须向人借用夜明珠编成的帘子来照明了。”丹霞禅师说:“这还不能算是真的悟了,更深入的再说一说。”正觉禅师准备开口细说,丹霞禅师却忽然打了他一拂子说:“你还说不借!”正觉禅师这时忽然悟入了,就向丹霞禅师礼拜。丹霞就说:“你何不说一句看看?”宏智正觉回答说:“我宏智正觉今天遗失了钱财,却反而被安上了罪名。”丹霞禅师说:“我今天没空打你,暂且下去吧。”那时正觉禅师已经二十三岁了。后来丹霞禅师退居唐州大乘,正觉禅师随从前往。后来自己住山建寺时才升为和尚,也是丹霞淳禅师之嗣子等人,共举正觉禅师而开始建立僧团。
丹霞禅师住持大洪时,正觉禅师掌管书记室的工作。宣和三年时升迁为首座,当时金粟智、雪窦宗、保福悟、凤山钊等四人都参随于他;次年分座于庐山圆通照阐提席下,接引学人。后来真歇和尚住在长芦时,听到正觉禅师的大名,写了书信派人送来邀请他去住持;又击钟出迎他的到来,大众都耸踊而观。正觉禅师须眉奇特而且有古人的风味,就好象墨水倾倒一般的黑;所穿的衣服袖子都已经破旧,鞋子和袜子的脚趾处都已经穿孔了;真歇和尚派遣侍者换了新的鞋袜给他,他却推辞掉,说:“我难道是为了好的鞋袜而来的吗?”真歇和尚与众人恳请他当首座。当时参学之众超过一千七百人,他们看见正觉禅师年纪轻轻的,刚开始时也是看轻他的;等到他秉拂上堂说法时,那些老参的学人们,没有一人不心服于他。又过了二年,住持泗洲的普照寺;但是正觉禅师在当初开始出世弘法时,其实是继承丹霞淳和尚的法脉。在他来住持普照寺以前,官府就已分割普照寺的一半作为道教的神霄宫,等他来住持以后,僧人的数目大为增加;可是当时又因为两淮流域灾荒饥馑,整个厨房里都空无一物,每天二斋所须食物,只好夹杂著菽麦一类的粗食来吃。正觉禅师到来住持以后,下令都以纯米供食, 但是掌库房的僧人推辞而不肯给与;正觉禅师却仍然一直坚持他的指令而不改变,不久之后,信徒们布施的米就塞满了整个库房。
宋徽宗避难到江南时,正觉禅师领众起居;皇帝看见寺僧千余人,填塞拥立在道旁,方袍整肃,威仪可观,觉得很惊异;随即有旨召请宏智正觉禅师,当面领受皇帝的话语,将原来普照寺被神霄宫占用的半寺归还正觉禅师。正觉禅师受请住持之时,当他正要到寺之前,僧伽塔的法相轮中,香烟腾空,直贯东南方,直到正觉禅师入寺以后才停止。建炎元年,住持于舒州太平;又住持江州圆通的能仁寺,又从能仁寺的法务上辞谢下来,游历到云居山去。当时 圆悟克勤禅师住持云居山,正好长芦寺没有住持弘法,长芦的大众们都想要得到正觉禅师去弘法住持,所以 克勤圆悟与安定郡王令觉,二人极力劝他,与他共行进入长芦寺。住持长芦不久之后,知事以粮食欠缺的事情禀告他,他并不回答;当时有个大强盗名为李在,在地境上面抄掠财物,所以领著兵众进入寺中,寺中大众无不惶骇;正觉禅师安坐于法堂上,等待大强盗的到来,再以善言劝化他们;李在听了以后低头礼敬而信服他,就指挥兵众以车子载来黄金米谷,以此供养众僧,长芦这一带也就因此而赖以安定下来。
#p#page_title#e#
建炎三年秋天,正觉禅师渡江来到明州,想要乘船到海上普陀山礼拜 观音大士,行经天童山的景德寺;当时景德寺正好缺住持禅师,大众看见正觉禅师来到,就私下告诉郡中太守。正觉禅师稍有所闻,随即隐遁想要离开;可是却被大众围绕著,整个晚上都无法离开,不得已就受请当上了景德寺住持。没多久,海寇常常侵犯境内,诸寺都辞谢住在寺中的僧人,遣他们到各方云游去,可是独有正觉禅师却是来者不拒,凡是有人来挂单就接受;有些人认为这样作不好,正觉禅师却以譬喻而告诉他们说:“明天贼寇来到时,寺里将会全部被抢劫一空。在今天,这些财物幸好仍然是我们所有的,岂可不与大众共同享有呢?”说完不久之后,贼寇到达时,登上塔岭观望景德寺时,似乎看见了什么,就收兵退去了,对景德寺秋毫无犯;众人无不叹服,都认为是神助。
伯庠曾听闻正觉禅师大名很久了,可是一直到戊午年,教授州学堂时才认识了正觉禅师本人。他曾经参访正觉禅师,他是从小白舍弃了船路,改走陆路,路上松阴二十余里,雄楼杰阁很明显的突出于万山之中,看来是很坚固的建筑,他很惊骇这前所未见的壮观景象。当他进入山门以后,看见上万的参禅人,默坐在禅床上,都没有人敢咳嗽一声。(伯庠)在不久之前服侍老先参政时,曾遍历襄汉、江西、南岳,不曾看见过禅席有如此盛大规模的;就把这事说给长老尊宿们听,他们都说:“天童山旧时住众不满二百人,正觉禅师来了以后,四方学禅的人都争先奔来凑和,犹如飞禽走兽宗事于凤凰天龙一般,又好象是百川的同赴沧海一般。如今已经超过一千二百人了!”因为来参学的僧人越来越多,甑釜即将枯槁、无米可炊了,主事者心中惶然恐惧,不知应该如何应付,就禀白于正觉禅师说:“僧粮已经快要用完了。”正觉禅师笑著说:“每一个人各有一分口粮在,这不须你来担忧啊!”话还没有说完,掌管门禁的僧人前来报告说:“嘉禾钱氏善人,以船运送米粮一千斛,如今已经到达靠岸了。”
绍兴八年九月,因披皇旨即将改住盐安府灵隐寺;临行之时大众悲号;有上万只乌鸦也一起哀鸣跟随正觉禅师,经过几个时辰才散去。到了十月时又有皇旨命他还归天童住持,从以前初到天童时,到现在还归天童,算来已有三十年了;这时天童寺房屋已有几千间,都是正觉禅师一一换新的。后来,长芦、雪峰的僧人正当兴盛时,各居一堂,分别有四、五百人。天童寺中的僧人既然已经很多了,正觉禅师就以自己的意思而指授工匠另造一大僧堂,用以安住众僧,就算是多到一千二百人,也都可以全部住下来;这僧堂的雄丽深稳,真是前所未有,是正觉禅师的创见。然后就在两山之间,筑堤遮障海潮而围起来种田,每年收获的粮食三倍于往年,凡是众僧所须的用物无不具足。这些虽然都是有为法上的事项,然而他人看来看去而都不敢动手去作的事情者,正觉禅师优游其间,往往没几天就完成了。
绍兴二十七年秋天的九月,正觉禅师忽然来到城镇中,面见州郡的各位官僚以及平常曾经多所往来的人们;一一面见了以后,又亲到越州地面上,面见元帅守将赵令詪;又因为已经到了越上地区,所以也就前往护持他的每一位居士家中一一说话,看来似乎是和大家告别一般。到了十月七日才回到山上,吃饭与见客都如往常一样没什么异状。第二天是十月八日,在早上八点到十点钟之间,正觉禅师沐浴更衣以后,正身端坐而告诉众人说他要舍寿了;然后就看向侍者,索求笔墨,写了书信遗给大慧宗杲禅师,拜托大慧禅师为他处理后事。又写了偈说:“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写完就掷笔而逝世了。众人就为他装龛保留七日而不敢随便动他,正觉禅师这七日中仍然颜貌如生。他的寿命共有六十七岁,出家年岁共有五十三年。大慧宗杲禅师在晚上才得到书信,连夜出发赶到山中;在十月十四日将正觉禅师的全身下葬于东谷塔中。出家和在家人士相送下葬者遍满山谷,没有人不垂涕仰慕的。自从正觉禅师逝世之日起,就一直风雨连日不停;等到下葬完毕了,天也跟著晴朗了,如同他未入灭之前一样的清明了。正觉禅师具有大慈悲心, 劝诱接引学人从来都不厌倦;投筹〔投筹:计算数目之意〕成为他的入室弟子而潜符密证、没有公开出来的人数很多,难以计算〔编案:此为溢美之词。由天童一脉后人尚须 克勤、大慧之助悟一事可知〕。正觉禅师在受人布施上,从来没有起过贪心,但是法施与财施上面,他却从来没有厌倦之心;荒年岁饥而艰难于粮食之时,也是竭尽自己所有而同时兼顾寺中僧众与寺外民众,从来不曾停止过;以他自己所余之粮食而获得活命的人,不下数千人、数万人。平常居停之时,纵使来寺中布施的人摆满了金银锦帛在他面前,他也不顾念,而都全部归于公众所有;他自己的方丈室里的物品很少,又以粗弊衣服及粗糙的饮食过活,不求享受;一生持午,从来都不过午而食,这样过一生。
往往在他剃发而聚集起来以后,都会生出五色舍利来;或者头发贯穿在舍利中,也有人得到他所落下的牙齿。他的舍利生生不已,下葬以后有人向他祈祷,往往在茵席中得到,或者在衣履中得到,并不一定在固定的地方出现。天童寺离水源很远,正觉禅师引导众僧凿石头成为引水之沟,大小互相衔接,引到斋堂、厨房、浴室,没有一处无水。大官的家眷妇女入寺上香时,在半路上想要从引水渠道中洗手,渠中的水忽然激跃出渠外,妇人因此受惊而晕倒,很久以后才苏醒过来。有一贵人之儿子,借宿于法堂之西厢,每天饮酒吃肉;有人劝止他,但是他不听从,继续饮酒吃肉;没多久,天雷声响很大的打落在他旁边的土地上,那贵人的儿子因此就惊惶恐惧的离去,现在仍有雷震的痕迹存在。有一天,有个尚未剃度的未成年小行者忽然僵仆于地,口中说道:“我是护持本寺的伽蓝神,现在正与太白神角力,你们可以请众僧诵咒帮助我。”有人就说:“您为何不以这件事情禀告堂头和尚?”伽蓝神说:“我听闻正觉和尚住在此寺已有十几年了!我每一次到方丈室想拜见他的时候,就颤抖恐惧而不能前往,到现在竟然还不曾认识他,所以就不能直接禀告他。”
正觉禅师写文章时,从来都不必经过思考,下笔直接书写就完成了;中书舍人潘良贵,请正觉禅师写一幅“大用庵”的牌匾,正觉禅师就亲自为他写在石头上,潘良贵感叹的说:“这幅牌匾可以和三祖的信心铭相互为先了。”正觉禅师去世,到了隔年五月时,皇帝下诏追谥为宏智禅师,命其下葬之塔名为妙光;参知政事周葵,为他写铭而又雕刻于石头上。举凡正觉禅师应世度人的种种行迹,已经在塔铭中可以看见的事项,这文章之中就不再重复的叙述了。呜乎!这些都属于正觉禅师的事与业,而可形诸于语言的;如果是弘法接人的妙用纵横,不著痕迹,完全是超乎空劫之前的,也是洞彻于威音王佛之外的,这却是无法得知加以评议的,也不是文字所能记载的。干道二年六月日,左朝奉大夫侍御史王伯庠记录。】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佛祖纲目》卷三十七载云:
【宗杲,宁国奚氏子。母梦一僧黑颊隆鼻,神人卫之,造卧室。问所居,曰:“岳北。”觉而有娠。生时白光透屋,举邑称异。年十三,入乡校,叹曰:“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崇宁三年,年十六,礼慧齐为师。先是院塑释迦佛像,有异人曰:“今日立像,后当出一导师,大兴宗教,照明浊世,去此一纪方生。若像有难,是人始至。”是年果有盗,穴像腹、取其藏,而杲适至。因名宗杲。】
《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载云:
【宣州宁国奚氏子,幼警敏,有英气。年十三始入乡校,一日与同窗戏谑,以砚投之,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乃曰:“读世书,曷若究出世法乎?”即诣东山惠云院出家。
先是元丰戊午,院塑释迦像;有异人丁生者,语寺僧曰:“立像一纪,当生一导师,大兴宗教。若像有难,是人方来。像毁,则是人亦有难。”崇宁甲申,有盗,穴像腹,取其所藏。师以是岁适至,事惠齐为师,明年落发受具,繇是智辩自将凌跨流辈。阅古云门录,恍若旧习。
闻老宿绍珵久依天衣怀公,亟往上谒,与闻雪窦奥旨。趋宝峰,湛堂准禅师见师风神爽迈,特加器重,使之执侍,指以入道快捷方式。师横机,无所让,准诃之曰:“汝未曾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时李彭商老,参道于准,师适有语曰:“道须神悟,妙在心空体之,不假于聪明。得之,顿超于闻见。”李叹赏曰:“何必读四库书,然后为学哉?”因此为方外交。准将入灭,师问:“孰可依从?”准以圆悟勤公语之。
已而重趼荆渚,谒无尽居士张公,请铭准塔;公道望倾天下,师登其门承颜接辞,绰有余裕;公称誉之,为名庵曰妙喜,字以昙晦。归宝峰,讫其事;复见无尽,从容问曰:“居士谓我禅何如?”公曰:“子禅逸格矣!”师曰:“宗杲实未自肯在。”公曰:“行见川勤可也。”于是佩服其言,放浪襄汉;会大阳微禅师,密授曹洞宗旨,寻游东都。宣和六年圆悟禅师被旨,都下天宁;师自庆曰:“天赐我得见此老,不孤湛堂、张公指南之意。”遂造天宁。及聆其升堂法要,迥异平日所闻,即倾心依附。
阅四旬,圆悟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云:‘东山水上行。’若有人问,天宁只向道:‘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于言下豁然顿悟,圆悟大喜,迁师择木堂,以古今差别因缘密加研练。一日,圆悟饭超然居士赵公;师预坐,忽忘举箸,圆悟顾师而语超然曰:“是子参得黄杨木禅也!”师既为所激,乘间扣曰:“闻和上尝问五祖话,不知记其答否?”圜悟曰:“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作么生?’五祖云:‘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五祖云:‘相随来也。’”师廓然脱去,知见玄妙。圜悟深可之,使掌记室,著《临济正宗记》,俾焉分座,令接纳。繇是,以竹篦应机施设,电闪星飞,不容拟议,丛林浩然归重。右丞吕公舜徒,奏锡佛日之号。】
以上另据《佛祖纲目》卷三十七别载云:
【宗杲至京,馆于太宰府第后庵中。甲辰九月,克勤有天宁之命,杲自庆曰:“此老实天赐我也。”遂预往天宁以待,乃自惟曰:“当以九夏为期。其禅若不异诸方,妄以余为是,我则造《无禅论》去也!枉费精神,蹉跎岁月,不若弘一经一论、把本修行,庶他生后世,不失为佛法中人。”遂赎《清凉疏钞》一部,赍之天宁。及勤至,开法,杲日夕参扣。勤令看“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云‘东山水上行’”语。杲凡呈四十九转语,勤皆不肯。一日升座,举云门语,云:“天宁即不然!若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但向他道:‘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杲闻豁然,去却碍膺之物,遂白勤。勤曰:“也不易!你到这个田地。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知有这个道理。”乃令杲居择木堂,为不厘务侍者。每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问之,杲才开口,便道不是。经半载,忽问勤曰:“闻和尚当时曾问五祖这话,不知五祖道甚么?”曰:“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 杲乃抗声曰:“我会也!”勤遂举数淆讹因缘诘之,杲酬对无滞。勤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遂著《临济正宗记》付之曰:
“临济正宗自马师,黄檗阐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驰星飞电激,卷舒擒纵、皆据本分绵绵的的。到兴化、风穴,唱愈高,机愈峻。西河弄师子,霜华奋金刚王,非深入阃奥,亲受印记,皆莫知端倪。徒自名邈,只益戏论。大抵负冲天气宇格外提持,不战屈人兵,杀人不贬眼,尚未仿佛其趋向;况移星换斗、转天轮、回地轴耶?是故示三玄三要、四料简、四主宾;金刚王宝剑,踞地师子,一喝不作一喝用;探竿影草,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许多落索,多少学家抟量注解;殊不知我王库内无如是刀,弄将出来看底,只贬得眼,须是他上流契证验认。正按旁提,须还本分种草,岂假梯媒?只如宝寿开堂,三圣推出一僧,寿便打,圣云:‘你恁么为人,非独瞎却这僧眼,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寿掷下拄杖,便归方丈。兴化见同参来,便喝;僧亦喝,化又喝,僧复喝;化云:‘你看这瞎汉。’僧拟议,直打出法堂。侍者问:‘有何相触忤?’化云:‘是他,也有权、也有实。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遭,却不会,似此瞎汉,不打更待何时?’看他本色宗风,迥(逈)然殊绝;不贵作略,只钦他眼正。要扶荷正宗,提持宗眼,须是透顶透底、彻骨彻髓、不涉廉纤、迥然独脱,然后的的相承,可以起此大法幢,燃此大法炬,继他马祖、百丈、首山、杨岐,不为忝窃尔。”
虏人犯顺,欲名僧十数北去,师为所挟;会天竺密三藏,日与论义,密尤敬服。寻得自便,趋吴门虎丘;闻圆悟迁云居,欲往省觐;道金陵,待制韩公子苍与语,喜之,以书闻枢密徐公师川曰:“顷见妙喜辩惠出流辈,又能道诸公之事业,衮衮不倦,实僧中祀梓也。”抵云居,为众第一座;讥诃佛祖,辩搏无碍,圜悟亦让其雄。会世扰攘,入云居之西,结庵于古云门寺基,因以为名。阅二十年,辟地湖湘,转仰山,邂逅竹庵珪禅师,相与还云门,著颂古百余篇。
#p#page_title#e#
久之,游七闽,居海上洋屿。师悯诸方学者困于默照,作《辩邪正说》以救其弊。泉南给事江公,创庵小溪,延请师居,缁素笃于道者毕集;未半年,发明大事者数十人,鼎需、思岳、弥光、道谦、遵璞、悟本等皆在焉。一日,参政李公汉老,闻举庭柏话,有省,师可之;及公疾革,作偈寄弥光,有“深将法力荷云门”之句。师平居绝无应世意,圜悟在蜀闻之,嘱丞相张公德远曰:“杲首座不出,无可支临济法道者。”公寻还朝,适径山虚席,必欲致师;师幡然起赴,开法于临安府治,唱圜悟之道。说法竟,侍郎冯公济川问曰:“师尝言‘不作这虫豸’,今日为什么败阙?”师曰:“尽大地是个杲上座,尔作么生见?”公无语。
及居径山,四方佳衲子,靡然坌集,至一千七百;师无他约束,容其自律;发明己见,率常有之。上堂问答(具在本录)时,惠云院忘丁生之谶,毁释迦故像而新之,实绍兴辛酉、夏五月也!师于是月,坐与张厚善,著逢掖编置衡州;廖通直李绎,为结茅圃中。师既拘文(大慧禅师既被皇帝文书所拘系而不许度众) ,不与众俱,率令散处。花药开福伊山时,容其受道,门庭益峻;乃褒先德机缘,间与拈提;离为三帙,目曰《正法眼藏》。前参政李公大发,时居镡津,翰林汪公彦章税驾零陵,数通书问道;当轴者,滋不悦,移师梅州。其地荒僻瘴疠,药物不具;学徒百余,羸粮从之;阅六稔,毙者过半;师以道,处之怡然;由是居民向化,至绘师像,饮食必祀焉者有之。
乙亥冬,蒙恩北还。明年春,复僧伽黎;寻领朝命,住明州育王山。逾年有旨,改住径山,天下宿衲复集如初。时上潜藩,雅闻师名,遣内都监诣山,问佛法大意;师升堂,有偈云:“豁开顶门眼,照彻大千界;既为法中王,于法得自在。”乃作颂献曰:“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一毛头上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上嘉美久之。
建邸立,复遣内知客入山供养五百应真,请师说法,亲书“妙喜庵”大字,并制赞宠寄曰:“生灭不灭,常住不住;圆觉空明,随物现处。”师升堂,有偈曰:“十方法界至人口,法界所有即其舌;只凭此口与舌头,祝吾君寿无间歇。亿万斯年注福源,如海滉漾永不竭;师子窟内产狻猊,鸑鷟定出丹山穴。为瑞为祥遍九垓,草木昆虫皆欢悦。稽首不可思议事,喻如众星拱明月;故今宣扬妙伽陀,第一义中真实说。”
师春秋高,求解寺任;辛巳春得旨,退居院之明月堂;然弘法为人,老而不倦。上即位,特赐号大惠(慧)禅师。隆兴建元自恣前一夕(七月十四日晚上),有星殒于院之西,流光赫然,有声如雷。师示微疾,八月九日学徒问候,师勉以弘道,徐遣之曰:“吾翌日始行。”至五鼓,亲书遗奏。侍僧固请留颂,为写四句,掷笔就寝,湛然而逝。寿七十有五,塔全身于堂之后。】
语译如下:【宗杲禅师乃是宣州宁国奚氏人家所生的儿子,幼时警醒而敏锐,具有英明之气度。十三岁才入乡校中读书,有一天,因为同学常常戏谑他,他气不过,就以砚台投过去,结果却误中教学先生的帽子;家人前来补偿了金钱之后,宗杲就离开学堂而去,他就说:“读世间的书,难道可以比得上探究出世间法吗?”不久就去东山的惠云院出家了。
在这之前的元丰戊午年,惠云院雕塑了 释迦牟尼佛圣像;当时有一位很奇特的人,名字叫作丁生,他向寺中的僧人说:“这佛像造成之后的第十二年,将会出生一位导师,将来会大大的复兴宗门与教门。如果这尊佛像有难的时候,这个人才会来到此寺。以后佛像被人损毁时,则这位导师也将会遭遇磨难。”崇宁甲申年,有窃盗挖坏佛像的腹部,窃取佛像腹中所藏的七宝。而大慧禅师正好在这一年来到,奉事惠齐法师为师父,第二年落发而受具足戒;因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智能与辩才就自己流露出来而凌跨于一般说法的人了。他曾阅读古时云门禅师的语录,觉得似乎是往世早就曾经研习过的了。
又听说有一位说法很久的善知识绍珵法师的名号,他是依止天衣怀公法师学法很久的人,所以大慧禅师急著前往面谒,想要听闻他宣讲雪窦山的奥妙玄旨。后来又前趋宝峰山学法,宝峰山的住持是湛堂文准禅师,他看见大慧禅师风神爽迈,特别加以器重,命他执持侍者的职务,以便指授入道的快捷方式。大慧禅师面对湛堂文准禅师时,机锋横出,无所退让,文准禅师诃责他说:“你其实还没有悟入,你的禅病正是落在意识心境界上,以思惟领解的方法来领会、理解禅理,就会落在所知障中。”当时李彭商(李商老)这位老修行人正好参访禅道于文准禅师,大慧禅师刚好有这么一段话向他说:“佛道必须是亲自悟入,奥妙处就在于觉知心要否定掉,不可认定觉知心是真心,以这种知见来体究宗门禅,不可假借聪明思惟而得。像这样子得到悟入的话,就可以顿时超越于见闻觉知心之上了。” 李商老听了就叹赏说:“从您的话看来,何必先读四库全书,然后才来治学呢?”从此以后,二人就成为方外之交了。文准禅师即将入灭了,大慧禅师请问说:“你走了以后,有谁可以让我依从修学呢?”文准禅师就以 圆悟勤公的名号告诉他。(待续)
下一篇:明心与眼见佛性(一).......... 正光居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