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供佛功德-海生商主缘 .......... 佛典故事选辑
2015-04-18 01:41:48  类别:第040期
供佛功德-海生商主缘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贾客,欲入大海采取珍宝。时彼商主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将共入海。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因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福德;令诸商客获大珍宝,安隐回还,咸共唱言:“安隐海生。”
年渐长大,重复劝勉,更入大海。获其珍宝进引还来,值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各各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中有优婆塞语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
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光明照耀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光脱此诸难,今若平安达到,当为佛僧造立塔寺,请命佛僧安置其中,设诸肴膳供给所须皆使无乏。”作是语已咸皆然可。于是进引,皆悉平安达到乡土;如先言要,造立塔寺,请命佛僧,设诸肴膳。供养讫竟,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不审世尊!今此商人五百比丘宿造何业,遭值如是种种厄难,蒙佛威光得脱诸难,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非但今日救彼厄难,过去世时,我亦救彼脱诸厄难!”时诸比丘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五通仙人,住河岸边。时有五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见彼仙人,各共往彼问讯安吉,劝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设有恐难,但称我名,当护汝等!’尔时商人闻是语已,进引入海,大获珍宝还欲来归,道逢罗刹黑风诸难,尔时商人咸共一心称仙人名,即往救护,脱诸厄难。”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彼仙人者,则我身是!彼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我于彼时未断烦恼,尚能拔济彼诸厄难;况于今者得出三界,而当不能化度彼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解释如下:
当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五百位商人,即将冒险入海,采集珍宝。当时的商主娶了望族的女儿为妻子,并带她一同入海寻宝,过十个月生了一个儿子,以此因缘取名‘海生’,这个海生有大福德;不但令商人们获得大量的珍宝,而且都平安回到家乡,于是大家都唱颂著:“安隐海生。”
海生渐渐长大,因为商人不断的鼓励劝勉,希望他能为大众再度带来好运,于是同意随行再度入海。当商人们获得珍宝正在回航时,遇到大黑风吹来,商船随风漂入罗刹鬼国(注一),陷入漩涡状的黑风之中无法出离。商人们跪拜祈求诸天善神的救护,但是都没有神明感应,来解救他们脱离危难。他们之中有一位优婆塞(注二)告诉商人们:“有佛世尊常怀大悲心,祂总是日夜观察众生,护佑遭受苦难的众生,若因缘具足时必能救度他们脱离苦难。大家应当称念佛陀的名号,佛陀也许能来拯救我们的命!”
于是商人们都一同称念:“南无佛陀。”这时候世尊遥见商人们遇到大灾难,立即放大光明照耀黑风,黑风随即消逝,商人们皆得解脱。于是个个跟著这样念道:“我们今天蒙受佛的威德光明,脱离这样的灾难,如果能平安地回到家,应该为佛陀及僧众建筑塔寺,并请佛陀及僧众安住其中,广设种种饮食供养,皆使丰足无缺。”说完,大众一致同意回去之后就这么做,于是一路平安顺利地回到故乡。回乡后如同先前的誓言,建筑塔寺,请佛陀及僧众,广设供养。供养完毕,退坐在一旁听佛说法。在闻法过程中,久存心中的疑惑豁然开朗,会意理解佛所宣说的真实义,并且个个都获得了果证。商人们立即在佛前请求出家,佛随著说:“善来!比丘!”商人们的烦恼须发自然脱落,法衣披身而成出家修行人。个个精进努力修行,都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具足三明六通(注三)及八解脱(注四),成为诸天及世人所恭敬仰慕的解脱道圣人。
当时其余比丘们见到这件事后,向佛禀白:“世尊!不知这五百(商人)比丘过去世造什么福业,遭遇这些灾难,却能蒙受佛威德光明的加持得以解脱,又能值遇世尊,并且在世尊座下出家乃至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告诉比丘们:“我不仅今日救护他们,过去世时,我也曾救助他们脱离险难!”这时比丘们再次禀 佛:“世尊!不知过去世发生什么事?唯愿世尊为大众解说其中的因缘。”
于是世尊告诉比丘们:“你们仔细听!我现在就为你们解说分明:在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一位五通仙人(注五),住在河岸边。当时有五百位商人,刚好要进入大海寻宝,路过河岸见到那位仙人,大众向他问好:‘仙人平安吉祥。’商人们邀他一同入海寻宝。仙人则回答:‘你们自己去就好,假如遇到恐怖的灾难,只要称念我的名字,我必定会救护你们!’当时听了这些话以后,知道仙人无意寻宝,商人们便自行入海冒险,于海中大获珍宝正要返乡时,路上遭遇罗刹、黑风……等等灾难,那时商人们即一心共同称念仙人名字,仙人感应到后,立即前往救护,大众也从种种灾难中解脱。”
佛告诉诸比丘:“要知道当时的五通仙人就是我的前世,那时的五百位商人,即是这五百位比丘啊!当时的我尚未断尽我见、我执的烦恼,也都还能拔除他们的灾难;况且今日已成就无上佛道,于三界中究竟解脱,而说有不能化度他们的道理吗?”当时比丘们,听闻佛宣说往世因缘后,都欢喜的信受奉行。
注释:(引述自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
注一:罗刹
(异类)Rs!asa,又具曰罗刹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 (Rs!asi);恶鬼之总名也。译为:暴恶可畏等。按罗刹本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为畏恶之名词。又谓罗刹男:黑身朱发绿眼。罗刹女:为绝美之妇人。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刹娑,或言阿落刹娑,是恶鬼之通名也。又云罗叉娑,此云护者,若女则名啰叉私。旧云啰刹,讹略也。”慧琳音义二十二曰:“啰刹娑,梵语食人恶鬼都名也。”法华玄赞二曰:“夜叉,此云勇健。(中略)罗刹云暴恶,亦云可畏。彼皆讹音,梵语正云药叉罗刹娑。”梵语杂名曰:“罗刹,梵名罗(引)察娑。”慧琳音义二十五曰:“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玄应音义十八曰:“罗刹或云啰叉娑,此云护王,若女则名啰叉斯。”
罗刹鬼:(异类)三十六鬼之一。
注二:优婆塞
(术语)Upa^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邬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邬波塞迦,邬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众之一或七众之一。
注三:三明六通
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之一。漏尽知证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尽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论二十八说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
注四:八解脱
旧曰八背舍。是为弃舍三界染法系缚之八种三昧。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 (九)佛说长阿含第二分众集经第五:【……复有八法,谓八解脱:色观色,一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二解脱;净解脱,三解脱;度色想,灭瞋恚想,住空处解脱,四解脱;度空处,住识处,五解脱;度识处,住不用处,六解脱;度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度有想无想处,住想知灭,八解脱。……】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九七)中阿含因品大因经第一:【……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慧解脱。复次,阿难!有八解脱,云何为八:色观色,是谓第一解脱;复次,内无色想外观色,是谓第二解脱;复次,净解脱身作证成就游,是谓第三解脱;复次,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无量空处成就游,是谓第四解脱;复次,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无量识处成就游,是谓第五解脱;复次,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是谓第六解脱;复次,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第七解脱;复次,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解脱身作证成就游,及慧观诸漏尽知,是谓第八解脱。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及此八解脱,顺逆身作证成就游,亦慧观诸漏尽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俱解脱。……】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 句义品第十二:【……明解脱念慧正忆八背舍,何等八:色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是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是三背舍;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是四背舍;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是五背舍;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是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八背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四 四摄品第七十八:【……云何为八解脱:内色相外观色是初解脱;内无色相外观色是二解脱;净解脱是三解脱;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异相故,观无边虚空入无边虚空处;乃至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解脱;是名八解脱。……】
《大般涅槃经》卷上:【……阿难!有八胜处:一者内有色想外观色少境界;二者内有色想外观色无量境界;三者内无色想外观色少境界;四者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境界;五者观一切色青;六者观一切色黄;七者观一切色赤;八者观一切色白;此是行者上胜之法。复次阿难!有八解脱:一者内有色想外观色;二者内无色想外观色不净思惟;三者净解脱;四者空处解脱;五者识处解脱;六者无所有处解脱;七者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者灭尽定解脱;此亦复是行者胜法。若能究竟此等法者,即于诸法,自在无碍。……】
注五:五通
一神境智证通,又云身如意通R!ddhividhi-ja^na,又云身通,又云神足通。即变现不思议境界之通力,谓之神境通。游涉往来自在之通力,故云神足通,自身得变现自在之通力,故云身如意通,各就一边而与以名也,其中神境通名,最为通称。二天眼智证通Divya -caks!us,得色界天眼根,照久无碍,谓之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Divya-s/rotra,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者。四他心智证通Paracitta-ja^na,知他人之心念而无碍者。五宿命智证通Pr!ti-ja^na,知自己及六道众生宿世生涯而无碍者。此五通为有漏之禅定或依药力咒力而得,故外道之仙人亦能成就之。
下一篇:般若信箱
上一篇:禅三回忆录 .......... 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