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连载六).......... 正光居士
2015-04-18 01:32:25  类别:第032期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连载六)
五、证严“上人”将佛法浅化的证据
证严法师将佛法浅化的证据罄竹难书,兹举较明显的例子“将初地到十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浅化”来说明。譬如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二~五页云:“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需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和时间。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从证严法师书上这些话得知:证严法师认为只要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来行善,就能恒持道心及没有烦恼,就可以进入初地菩萨果位了。像这样的初地菩萨实在太好当了,每个人只要像证严法师所说,人人都可以在一世中成为初地菩萨了。这样的说法,与佛所说证得初地菩萨所需要的条件真是太悬殊了!她的心行与初地的果证简直是南辕北辙,完全颠倒。兹说明初地修证的内容与过程如下:
一者,须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的十信位过程。也就是说须经过一大劫乃至一万大劫而对佛法僧具足信心(包括心中经常忆念真如法、相信佛具足无边功德、相信佛法对自己有大利益、相信正行僧等)的信心修集,不因自己性障及文字障的关系,对佛所说真正、微妙、甚深的了义法无法了知而产生怀疑、不信、乃至毁谤,这样经过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大乘法宝)的信心,于十信位圆满不退之后,才能转入十住位的初住初心之中。
二者,须经历初住位到六住位,外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佛弟子于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具足后,即可转入菩萨十住资粮位的初住位中。于初住位中广修菩萨六度的第一度:布施,主要是以财施为主,法施及无畏施为辅,随缘、随分、随力去布施;所以,凡是还没有证得如来藏的未明心位,不论如何广作布施的工作,都只是初行位的凡夫菩萨而已,随时都有可能退失于菩萨行的而返回十信位中。若于初住位修行布施圆满以后,对三宝的信心已能不断增上及作更广大的布施而使福德能够一一建立的缘故,对佛所说的戒律能够深入了解及受持,因此而身受菩萨戒,转入菩萨二住位中,这是外门广修布施及持戒之行。于二住位中,广修菩萨六度的第二度:持戒,对 佛所说的一一戒能够细心受持,并于佛所施设的十重戒一一不犯,以之庄严其身。于持戒功德发起之后,复转入三住位中;于三住位中,广修菩萨六度的第三度:忍辱;此阶位中对于佛所说戒律能够安住,进而对世间法及出世间法的种种忍辱能够安住;于忍辱圆满后,复转进四住位。于四住位中,广修菩萨六度的第四度:精进,对佛所说的一一法能够精进不懈的修学,亦能努力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于精进圆满后,复转入五住位中。于五住位中,广修菩萨六度的第五度:禅定;对佛所说的禅定已有信心,并依照佛所说禅定内容努力去修定;于禅定的修证有了基础以后,才转入六住位中。于六住位中,首要之务为观行能取、所取都空,最后双证能所取空,成就世第一法,邻于初果而住;并且必须广修菩萨六度的第六度:般若;主要是进修如来藏的空性智慧,对于经中所说的般若加以熏习以及勤求善知识教导,使自己的智慧增上,并依善知识观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虚妄,确实验证能取所取都空,验证自己确已经历大乘四加行的暖、顶、忍、世第一法的亲证功德,然后参究如来藏的所在而求明心,方能圆满六住位;在六住满心位中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而且能安忍不退之时,才能转入七住位不退。但是这些一一亲证之后,也只是获得大乘般若的真见道功德而已,还未能到达初地,还得要有相见道位的种种进修,才能到达初地的入地心位。由此可见,想要证得初地果位的功德,先要经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六度万行,才能进入真见道位的七住位中,还到不了初地的。
三者,想要证得初地果位功德,须先经历七住位明心,乃至十住位眼见佛性,才有希望再度进修而进入初地。于七住位中,依善知识教导禅法知见,建立正确参禅知见,并努力于定力的增长、慧力的增上、福德的累积、性障的消除等等。于定力、慧力、福德等圆满后,依善知识教导参禅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发起疑情,寻求第一义谛,于因缘成熟及世尊的冥助之下,一念慧相应而触证真心第八识本体。当参禅者一念慧相应而找到第八识时,现观第八识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不在中间,体如虚空而无形无色无相;祂从来不在六尘境界中运作与相应,故不对六尘任何境界生起分别,祂既不思量、也不作主,完全配合祂自己所生的蕴处界而分明显现自己的真实性与如如性;这是本来就如此而不是修来的清净境界,所以悟了也是无所得、无境界法;这个自性清净心可以被吾人所亲证,因此这个无形无相的第八识, 又名“空性”,亦名“真空”。于触证如来藏以后,能够安忍于此第八识的本来无生而转依祂,因而发起般若中道的总相智慧,圆满七住位的不退功德。此即是《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所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CBETA, T24, no. 1485, p. 1014, c1-5),因为明心的关系,断三缚结,所以同时亦是大乘通教的菩萨初果人,亦是声闻教中的初果圣人。
于七住明心而成就菩萨初果解脱分以后,复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位,于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再依般若中道智慧,现观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虚幻,于善知识教导看话头的功夫下,在日常生活中将话头锻练得清清楚楚,并精进于慧力的增上、福德的累积(尤以财施及法施为主)、贪瞋痴等性障的淡薄,于因缘成熟及世尊的冥助之下,一念慧相应而得眼见佛性──眼见第八识如来藏的另一种面目,即透过眼根、色尘、五遍行触心所以及五别境慧心所,得以用肉眼在一切物上看见自己的佛性,也是第八识直接出生的见分,外于六尘而不断的运作,不但是在六尘中分明显现,甚至于眠熟时也一样清楚分明的现前;如是空而不无,亦名“有性”,又名“妙有”。并于眼见佛性当时,现观自己身心及世界如幻,自然就会成就如幻观的观行而转入十行位中,还是到不了初地的;证严法师对这些般若证境,丝毫都没有,连七住位明心所证悟的第八识心体所在,她都不懂、不证,就自以为是地上菩萨了,胆子可真大。
合此第八识空性与有性,名为“真空妙有”,此唯有明心与见性二关都具足的人才能完全了知,非是已明心而未见性的人所能了知,更不是未悟的证严法师所能了知。因为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第七十四页~七十五页如是云:“何谓‘真、俗’二谛?以物质而言,它在佛理中,可以从‘有’分析到‘无’、把‘整化为零’;因为它是四大假合的物体,从真谛来讲,到了最后就是‘真空’。但是,我们也要回复到俗谛,因为我们生活在人间,所以,要了解物质‘化零为整’的功用,它可以把没有的东西、组成有的东西,这称为‘妙有’。”像这样将自己思维、想象得来“从有、到无”的荒谬知见,说之为佛所开示“真空妙有”的正理,与佛法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荒唐言说;像证严法师对佛法严重误解到这样的程度,她将世俗人的想法解释作佛法的证境,与藏密喇嘛们将外道双身法的淫欲享乐境界用来解释作佛法的果证,并无不同,真是太离谱了。由这一段话中,看见证严法师竟然把佛陀的证果内容擅加改变,而成为不必经历这七个过程的内容,也不必亲证能、所取空而实证意识心的虚妄性,也不必亲证如来藏的明心内容而实证如来藏的真实有,而将明心解释为意识觉知心清净而不执著的常见外道境界,就可以算是明心了;又将眼见佛性加以浅化,不必如同佛说的眼见佛性,而是依照她所扭曲后的极粗浅凡夫境界,就说是见性了,这正是将佛法浅化的具体代表作。
四者,须在悟后再经历十行、十回向位的修行,圆满相见道位的功能以后,再发起十无尽愿,始能进入初地。于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后,复转入十行位中,于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中,依般若中道智慧,了知般若及唯识诸经种种别相智及道种智,并随分修学禅定、透牢关,并现观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犹如阳焰非常虚幻,亦即现观能取六尘心犹如阳焰虚妄不实,成就阳焰观的现观,圆满十行位,复转入十回向位之初回向位中。于初回向位中,努力护持世尊了义正法,加以摧邪显正,并救护一切有情回向正道;于摧邪显正当中不断消除自己的性障:私心与我执,唯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努力进修十回向位得以圆满。于十回向位将圆满时,现观自己所行种种自利利他无量菩萨行,犹如梦中所做一切事一样,成就如梦观的现观,圆满十回向位。于如梦观现观成就而圆满时,自己性障已经永伏如阿罗汉,这时加修百法明门及发起十无尽愿,才能转入初地的入地心中。这些都是佛陀在经中所说的入地过程与内容,但是证严法师却都以世俗人的想法而加以变更,自以为是的胡说一气,这就是她将本来圆满胜妙深奥的佛法加以浅化而成为不圆满、不胜妙、不深奥的证据。
从上面事实可知,能够发起初地菩萨的证量、智慧及功德,须经过一劫乃至一万劫的修集信心的十信位圆满后转入十住位;菩萨于初住位到六住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并于明心找到第八识,发起般若中道智慧而不退转,才能成就菩萨七住位的功德;于明心而入七住位不退后,努力增长定力、智慧、福德,以及性障的消除,并依善知识教导而锻炼看话头的功夫,于日常生活中将话头看得清清楚楚,并于种种因缘成熟时,得以眼见佛性,成就十住如幻观的现观而转入十行位;于转入十行位,依般若中道智慧,于二转、三转诸经所说别相智及道种智精进熏习,并努力消除自己的性障,成就十行位阳焰观及十回向如梦观;于如梦观成就后,自己性障永伏如阿罗汉,加上修习百法明门及发十无尽愿,才能完成经历一大阿僧只劫才能证得的初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才能成为初地的入地心菩萨。反观证严法师说:“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所说完全与 佛说的初地证境相悖,其实只是证严法师自己的臆想、妄想所得,与初地菩萨的修证完全无关;她以凡夫未断我见、未证明心境界、未证见性境界、未发起般若根本智、后得智的凡夫境界,而在书中示人以诸地果位的证量,所以证严法师已成就如下过失:
一者,将初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等同世间人所说,何以故?不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即可以进入初地故;不须明心、也不须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乃至不须完成十行位阳焰观、十回向位如梦观,就可以进入初地故;不须精进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也不须加修百法明门及发十无尽愿,就可以进入初地故。如是行为,将世间人所说殷勤的心和欢喜心套进佛所说应于一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初地菩萨般若证量中,将初地的般若实相智慧及福德、功德都加以严重的浅化,使得初地菩萨甚深微妙的证量、智慧及功德同于世间人一样无二无别,这正是她严重浅化佛法的地方。
二者,她使佛弟子不能了知初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的胜妙处。由于她的所有弟子都不知而随她自以为知的缘故,她就断送了诸弟子证得初地菩萨的机会;诸弟子们也像她一样,同以保持殷勤的心和欢喜心,以为这样就是已经证得初地菩萨的智慧、功德了,将会和她一样妄言已证初地菩萨果证而犯下大妄语业,成为必堕地狱的大妄语业者,深可怜悯; 佛在《楞严经》卷六开示云:“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一阐提〕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CBETA, T19, no. 945, p. 132, c1-8),若慈济四百万徒众中,有千分之一的信徒,因为证严法师的胡乱说法而信以为真,所以犯下了大妄语业,其数就有四千人犯下大妄语业了;这些犯下大妄语业的原因,都是源于证严法师的邪教导所致,所以证严法师公然在书中如此极度的浅化佛法,后果极为严重;一切慈济人于此绝对不可不慎也!否则恐将犯下大妄语业而仍然都无所知,真是害人不浅!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将二地菩萨的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极度的浅化,譬如第二十四~二十九页云:“‘离垢地’就是清净的境界。何谓‘垢’?也就是垢秽──对人我有分别心,自以为了不起,总是认为:我的学历比你高,什么比你强,愈比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像这样,心就会常常有垢秽染著。心地若能净化,去除这些杂念,才能进入‘离垢地’。也就是心田中完全是纯净的好种子,不要掺杂一些不好的东西。
#p#page_title#e#
所以学佛要先看透视世间之理。大乾坤有四大不调,小乾坤也是刹那无常,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只需要好好清净心地,不要让它蒙上垢秽污染,并时时抱著欢喜心和清净心,这样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无垢地菩萨’了。”然而佛说二地菩萨,是十回向菩萨成就如梦观的现观而知道自己无量劫前的往事以后,性障也已经永伏如阿罗汉,再加修百法明门,于法通达并发起增上意乐而勇发十无尽愿时,才能转入初地。于初地时,广修布施波罗蜜多,以法施为主而兼顾财施,主要是为众生广说一切法皆是第八识所生的微妙法理。并于初地快满心的时候,现观一切六尘相,皆是从第八识出生,如是成就犹如镜像观,便满初地心,才能转入二地;可是证严法师对这个现观并无任何的修证,连基本的见道都没有,就说她已懂得二地的功德法相了。
菩萨于二地心中,广修二地菩萨应修的种种善法、十善业道、严持戒行,以满足二地应有的福德,并进修二地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道种智,以及努力断除二地所应断的烦恼。于二地快要满心时,因为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而了知如何使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转变清净,亦即了知如何转变自己的内相分,令自心与非择灭无为相应,不须压抑与加行便得清净,成就犹如光影观的现观,永不毁犯清净戒律,是名真持戒,这样才算已圆满二地心。由此可知,要圆满二地菩萨的证量、智慧及功德,必须先于十住位证得如幻观,于十行位证得阳焰观、于十回向位完成如梦观的亲证、再于初地完成犹如镜像现观,才能转入二地;于二地中,加修二地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及福德,并于二地完成犹如光影观,圆满二地满地心而转入三地入地心中。反观证严法师不需要完成十住位的如幻观、十行位的阳焰观、十回向位如梦观行、初地的犹如镜像观、二地的犹如光影观,而说“只要对人不起分别心、只要时时抱著欢喜心和清净心”,就可以圆满二地的满地心功德;她将二地证量、智慧及功德浅化到如此地步,都不需要有无生法忍的证量就可以证得二地心,这样一来就使她的信徒们都不再对 佛所说的甚深微妙法生起殷勤的追求心,因而断了她的广大信徒法身慧命了,也会造成笃信她说法的信徒们成就大妄语业。像证严法师这样将二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到这种程度,真是匪夷所思,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将三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如第三十七~三十八页云:“第三阶段是‘发光地’。一面镜子若是蒙上一层污垢,就无法清楚地映照出人的面貌或景物。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心若被污染了,清净的智慧就无法显现其良能效用。学佛,就是希望我们的心地能发光(智慧光能);而且不仅能自照,还要照亮他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黑暗’。其实,这里所讲的‘黑暗’是指人的心地黑暗,也就是本性中的智慧光明无法显发出来。不仅没有照到外面,也不曾返照自心,因此会感到迷惑不安,这就是凡夫。
凡夫本就具有佛性,只是被无尽的欲望所遮蔽,因此无法发光;若要使它发光,唯有修学坚忍美德,才能断除迷惑。因为我们往往无法忍受境界的诱惑,所以容易生起迷惑。”
然而佛所说的三地菩萨,于二地证得自己内相分所以染污或者清净的原因,完全是自己七转识经由无生法忍的净化所造成的,因此可以自行改易自己的内相分,完成犹如光影观的观行,圆满二地功德而转入三地的入地心位。于三地入地心的时候,加修三地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尤以六度中的忍辱为主,以及三地所应断的烦恼。并于三地快满心的时候,加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法,得以发起三昧乐意生身,可以自行前往诸佛世界礼拜供养诸佛及到诸方世界度众生;于缘熟的时候,忽然返观自己色身及意根、意识缘于他方世界之自己所现意生身所说诸法,而却能被自己在此世界色身中之意根与意识所缘,犹如山谷回响一样,便得完成此犹如谷响观的现观,才算是圆满三地菩萨的无生法忍,然后才能转入四地的入地心位。
反观证严法师所说:“只要能够忍受境界的诱惑,就可以断除迷惑”,她说这样子就是成就三地菩萨的证境了,完全不需要完成三地菩萨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以及犹如谷响观的现观,就可以证得三地满心位,将三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极度的浅化。像证严法师对佛法这样的朦胧无知,乃至对地上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严重误会到此程度,误导四百万信众极为严重,不得不令正光摇头叹息!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将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极度的浅化,譬如她在第五十四页~五十七页云:“第三地之后,接著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能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净的彼岸。
修行,要先舍得社会‘名利我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否则绝对无法进步。例如:若想享受品茗之乐,必须先学习烧水、泡茶,这就是从基础开始学茶道。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水源从何处来,茶树如何种植、采收、烘培等等……。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能的功能,进而达成‘焰慧地’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下决心去适应,并以发光地的生忍、法忍为基础,不断地再精进,才能达到‘焰慧地’。”
然而佛说的三地菩萨意识、意根能依意生身而在他方世界运为,由此缘故而圆成犹如谷响观的现观而转入四地入地心。于四地入地心的时候,进修四地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及四地所应断的烦恼,并圆满六度的精进度来度众生,増益自己在世间法上化身众多的能力,得于四地快满心的时候,圆满如水中月现观──现观一切他方世界,自己所化现的众多化身,犹如水中月一样,随于众多水的数量多寡,便一一映现其中,犹如古人所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因为圆满水中月现观而转入五地入地心。反观证严法师所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并且“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能的功能,进而达成‘焰慧地’的境界”,她以这样的世俗境界就认为是四地菩萨,完全不需要四地菩萨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发起意生身精进度众生,以及完成如水中月现观,就可以证得四地满心位菩萨,严重的将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世俗化。像证严法师以自己误解四地菩萨的知见,来浅化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将 佛在经典所说四地菩萨的内涵完全改写,将胜妙的四地菩萨证境代以世俗境界,其过大矣!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将五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如第七十一页~七十四页云:“接下来是第五‘难胜地’。真正想要学佛就必须步步上升,套句现代人的话,称为人格升华。何谓‘难胜地’?也就是‘六波罗蜜’里的‘禅波罗蜜’。学佛要修习‘禅定’,心能定下来,就能达到禅的境界。如何让心定下来呢?要断除‘思惑’,将心中的明镜‘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且不是一曝十寒。真正的学佛,是要修练我们的心,在任何境界下,都要能保持一分定力。时时刻刻都很清净,对于任何境界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功夫。”
然而佛说四地菩萨以其化现的化身能力,很精进的到他方世界度众生,圆成如水中月现观而转入五地入地心。于五地入地心的时候,进修五地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及五地所应断的烦恼,并将六度中的禅定以及神通等法转胜,于五地快满心的时候,在等持位(定中接触五尘境发起办事静虑五神通)中,现观自己所化现的众多化身,皆是第八识秉持意根的作意与思,变化所成,皆非实有,圆满变化所成现观而转入六地入地心。反观证严法师所说:“学佛要修习‘禅定’,心能定下来,就能达到禅的境界”以及“时时刻刻都很清净,对于任何境界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功夫”,认为只要心能够定下来、常保持不起烦恼的无念中,就算是证得五地菩萨的证量了;可是她所说的禅定,却完全不需要三地修证的四禅、四空定、四无量心及五神通的证境,也不需要五地菩萨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及变化所成的现观,将五地菩萨所必须证得的证境全都舍弃,代之以世俗境界中的觉知心清明境界,这是严重的将五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世俗化,也是污辱五地菩萨证量的说法。
至于思惑,她也不懂,胡说乱道而误导了慈济四百万信众,所以还得劳烦正光在此加以说明改正。思惑有三,即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地烦恼,都属于一念无明所摄,是进入初地以后所应断除的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是贪爱欲界五尘中之种种苦、乐、舍之触觉,尤其是指男女之间细滑触的贪爱;色界爱住地烦恼是对色界法生爱不舍,譬如贪著禅定及色界的神通等有为法、贪著色界天种种境界;无色界爱住地烦恼是执著四空定中之微细意识心,以为常住不坏法,如是安住不舍,不想让觉知心自己消灭;如是三界爱就是思惑的内容。
又思惑亦名我执,是意根相应之深层我见、我痴、我慢、我爱,也包含意识相应的二十个随烦恼,都要由明心证真断我见后,历缘对境次第观行才能渐渐断除,是修所断的烦恼。又二乘人断除我见后,再断尽思惑即成阿罗汉,于舍寿时,只须令自己七转识不再出现,只须令自己七转识断灭而不再出生、现行,即成无余涅槃。菩萨于明心后,亦须断除思惑烦恼,然而为了无生法忍智慧的增上,于初地满心时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来滋润未来世的出生;于三地满心的时候,能够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世生;六地满心时证得灭尽定,随时可取证涅槃而不取证,仍留一分思惑而润未来世生;要待七地满心断尽最后一分微细思惑习气种子,念念入灭尽定,舍寿时将会乐于取证无余涅槃。然而佛不许七地菩萨入无余涅槃,随即出现于七地菩萨面前,为彼解说“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引导七地菩萨往八地迈进;所以菩萨正式断尽思惑的时节,是在七地满心位,但其实是在初地满心位就已能断尽思惑了,决不是证严法师所说要到五地才能断除思惑,因此说证严法师真是不懂大乘佛法也!像思惑这么粗浅的佛法知见,证严法师都会说错,焉有可能为人解说五地菩萨不可思议的证量、智慧及功德?她其实是连三贤位中的七住位菩萨智慧都没有!莫说七住菩萨的智慧,乃至声闻初果的断我见智慧也都没有,所以会坚定的认为“意识却是不灭的”,堕在我见中。(待续)
下一篇:《我的菩提路》(连载十七).......... 刘惠渊见道报告
上一篇:正觉电子报第32期 钝鸟与灵龟(连载七).......... 平实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