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89、什么是烦恼障? 何正珍老师
2015-04-16 16:25:43  类别:学佛释疑(三)【共130集】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何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学佛释疑》系列,今天要略谈的题目是“什么是烦恼障?”
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了,了了正见真我才是真解脱,这个真我就是大乘解脱的密码。所谓大乘mahāyāna,找到了可以解脱生死烦恼的法教,而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到彼岸的法则。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除二障——烦恼障及所知障,才是真正的解脱;而执持二障业种、惑种以及一切种的就是执受识。无着菩萨开示:“惑种、一切种,由能缚二人。”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
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四住地、无明住地,也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这两种障都依于阿赖耶识而有。因此一定要先实证阿赖耶识,自己明确且真实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实体法、是法源、法母,不同于前七识;有其本自清净无染的真如体性,能圆满真实的成就一切法,不是施设法、不是假名法;所以能明确地转依于第八识中的真如体性,而来灭除烦恼障、进断所知障。因为阿赖耶识又称执受识,能执持业种、执受根身,具有结生相续的功能;也正因为阿赖耶识能无私无我执持业种不失,所以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烦恼习、无明痴,也是依止于阿赖耶识的执持不失,一世又一世的轮转,这就是为什么会说“菩萨畏因”的真实道理所在。明心见道后才知道不是大事已办,而是真实认知这时才是修行的开始。换言之,想要成就二乘解脱果,烦恼障一定要断,成就阿罗汉及辟支佛;想要成为菩萨一定要断所知障,才能成就度众的善巧方便的圆满,以及种种相好庄严的佛果。
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烦恼障?我们先了解什么是障,障就是障碍、遮障,阻挡在前使我们无法前进,在认识前方在前进的时候,会受到局限无法自在。佛法中障的种类分为许多种:如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报障等等种种的分类,不脱于烦恼障和所知障所引发的其他障。烦恼、所知二障是生死相续中,阿赖耶识业种流注最主要的助缘。而大乘法道的所知障障菩萨道,不障二乘解脱;烦恼障障二乘解脱亦障菩萨;再者有烦恼障必有所知障。
再接下来,我们再来渐次的讨论,什么是烦恼障呢?不论是善事、恶事、喜欢的事、讨厌的事都是烦恼。也许您会觉得恶事、讨厌的事是烦恼,那个没有问题;为什么善事、喜欢的事也是烦恼呢?因为三界中善恶、憎厌、欢喜都脱离不了无常,所以一定是苦乐相随。如世间人常说“先苦后乐”,或者也说“富不过三代”,这都是苦乐相随的经验语。又如修学禅定,一出定又会与世俗粗重的五尘相应;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有一定的寿命,福报享尽还是会下堕;因此只要身心有热恼无法定下来、无法寂静,对三界任何一法有所着,都无法脱离烦恼的范围与系缚。而为什么修行人要对治烦恼障呢?只要是三界烦恼所系,障碍出离三界,这个烦恼障就无法让我们顺利地实证解脱果。
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以及五下分结的修除;五下分结的修除,就是三缚结的修除,加上贪与瞋。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爱惑系缚;再来是掉结,就是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心里面产生了散动,而退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这种烦恼;第四个慢结,就是指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仗恃着自己能够有这样的禅定修为,而起了自己高于他人的慢习的烦恼;最后一个是无明结,也就是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他们耽于定境,而于真实的涅槃法不能够了知,这就是无明的系缚,所以不能真实出离三界,也就称为结。
在大乘法中将阿赖耶识所执持的烦恼分为两大类: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一念无明又分为见惑与思惑;见惑就是见一处住地,就是三界的一切见惑,也就是以五蕴身心,或意识觉知心在三界中所执取的种种了别相,视为我、我所,视为常住、涅槃,这是见道所断的烦恼;只要能够得到真善知识的摄受,依善知识的教导,如实的闻思起观,则能够速断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得证初果。佛门中有句话说:“在家人爱重,出家人见重。”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警语,因为一个真正有心要出三界的人,对爱的舍离是能有决定性,但问题在是否能得到真善知识的教导之方,而不会落入恶见、邪见。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僧俗二众的世俗习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确的修行见地,反而被世间学术界的见解,世俗人的习性带着走,乃至甚至有明里、暗里暗修双身法,而以双身修法以为究竟。所以现今佛教界有许多是见重、爱更重,而只要是支持喇嘛教、广论的,都是在为欲界最下堕法为前行的加行,受三昧耶戒的都是在为欲爱作准备以及护航,以为这真能够逃过三界流转的法则吗?不可能!绝对是下堕!下堕于自己所设的金刚地狱而无有出期。而凡是否定第八识持种心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去断烦恼障,当然更不可能实证解脱果。所以见一处住地能正确的断除,能真正的证初果,在现今佛门中有正确的教导,并有实证的经验是相当难得的;但在  平实导师所带领的正觉同修会学人,依着大乘法教,这却只是基本入门并不困难。
一念无明另外一个分类就是思惑,也就是修所断的烦恼,就是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三种住地烦恼。欲界的思惑之中,以贪瞋痴三毒都具足,但是相较于上二界以贪爱为重。色界已经离开了欲界贪,但有着瞋与痴,不过因为护惜禅乐会有排他的念,所以瞋习为重。例如郁头蓝弗,他是佛陀时代一位非常有知名度的外道修行人,他一心想要求生非想非非想天,所以非常精进用功地打坐;他在水边的树林下打坐,每当他觉得自己的定功快要成就的时候就会被惊动,因为水中有鱼的跳跃击水声,树林中有小鸟在那里飞舞鸣叫着;而当我们越想心静的时候,对外面的这些声音就越敏感,所以这让郁头蓝弗无法安然的入定,他心中就生气了,起了瞋恨的恶愿,他想着我以后要作飞狸,他这样想,就是以后要去捉鱼、捉鸟来当作食物报复,他对鱼和鸟产生了瞋恨心想要除掉它们;心里起了这个恶愿后,他找了一个更安静的地方然后去修定,修定也真的让他成功了,后来就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但是因为他有错误的邪见,认为非想非非想天就是涅槃的境界,而不知道这样的定,也只是在耗损福报;在那个痴定里面可以活八万大劫,可是等到八万大劫寿命结束的时候,他从定中出来一看,我怎么没有得到涅槃呢?那涅槃的法是不是不存在呢?于是这样子又成了一个邪见,然后又依着他曾经有的恶愿,所以当他非想非非想天的天福享尽,就堕落到飞狸当中去了。堕到畜生道后,他真的就到树林里面去捉鸟、到水里面去捕鱼,也因为瞋习而有了很重的杀业,所以当他飞狸身报结束后,又因杀业而下堕地狱。这就是因为有着瞋习与邪见的无明痴,所以第四种住地烦恼,就是无色界的有爱住地,是痴分相应,这四种住地烦恼合称一念无明。因为无始劫来一向与见闻觉知心刹那刹那不断地相应,也就是我见与我执都和贪瞋痴刹那刹那的相应,不断地生起三界一切的烦恼,会障碍出三界,所以称为烦恼障,也称为事障,因为会造就生死轮转事的相续。
有学者主张:阿罗汉就是佛,佛与阿罗汉是一样的,甚至说因为当时的时代风潮是正觉解脱,佛陀只是随顺,也就是受限于这样的主流风潮来弘扬佛法。这位学者如此主张,心态上就是不承认有成佛之道,只承认有阿罗汉道。然而在 佛示现涅槃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不像现在的喇嘛教里面的活佛,究竟成就者的人数分布,比台湾里长的密度都还高,集体造大妄语业相互吹捧。
因为大阿罗汉他们是自知他们所断的见惑与所修的思惑,是属于三界中世俗法上的烦恼;修除一念无明烦恼障与增上慧、般若慧无关,更谈不上成佛之道的内涵。所以依于阿赖耶识所执藏的惑种、一切种,一是烦恼障的见道所断;二是所知障的见道所断。烦恼障扰乱众生的身心,使众生轮回生死,所以它是生死的根源;烦恼障的根本自性就是惑种,因为所谓的烦恼不是只有像表面上所看到的,追究其根源就是我见、我执。所以二乘人见道断我见而证初果时,断烦恼障中分别所生的惑种,断了错误所生的知见,就不会再落入修行的歧路中;但还没有断除俱生的烦恼障中异生性的种子,也因为尚未断除俱生的我执,所以阿难尊者乞食时,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淫席,几乎将要毁了戒体;因为阿难尊者那时虽然已经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种,所以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心中是很清楚的,但为什么几乎要毁破戒体呢?因为俱生的异生性障还没有修除。
佛菩提道的真见道位,虽然断尽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异生性种,然而还不能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异生性种子,要见道位中继续修除,在相见道中继续的来修学。七住的菩萨断除了烦恼障中见所断的烦恼,所知障中见所断的烦恼,但都只是断其少分还没有能力断尽,要经历多劫的修行,相见道以及一切的观行才能断尽;因此一定要见道后,继续追随善知识的修学,进修相见道的功德才能断尽。烦恼障都是依于阿赖耶识而存在,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断烦恼障的现行,大乘到了八地尽断烦恼障的现行与随眠,第八识这时离开阿赖耶识的名,改名为异熟识;因为已经断了见、思二惑,也就是已经断了事障,而第八识这时候就去掉了阿赖耶识的名,改名为异熟识。因为修断烦恼障后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再有烦恼障的现行,所以就不会再收藏一切会导致重新受生,新造烦恼障的业种,这也就是《唯识三十颂》中所说:“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的意思。这不是舍掉第八识的心体,因为三世一切佛都无法舍掉第八识;第八识是金刚心,一切真实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人,都能够现前证实第八识,祂常、乐、我、净的真实体性,没有人能够舍掉祂。
当声闻人证得阿罗汉果,烦恼的现行是断了,可是还会有残留的习气,所以 世亲菩萨说:“今虽惑尽,所为相状似染形仪。”例如:有一次,有一只鸽子,佛陀从它身边走过去,影子照到它,它一点都不惊慌,还是非常的自在;可是舍利弗的影子去接近它时,它就开始发抖。舍利弗就觉得很奇怪,他和 佛同样都证得了解脱,也都是有慈悲心,也断烦恼,为什么鸽子还怕他呢?他想想自己完全没有伤害鸽子的心念。于是 佛就告诉他:这是由于他过去有杀生的余习还在,所以让鸽子有着杀气逼来的不安全感。也因此在烦恼断得彻底与否的状况下,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还是有相当的深浅差别。在大乘法的修学过程中,是直接依于大乘见道的功德,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断烦恼障;解脱道的四果是依于大乘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等来成就。所以有着殊胜于二乘解脱果,但是更能真自在于五尘的功德力用,这是目前仅存于大乘汉传佛教殊胜殊胜的行门。我们应该要珍惜自家珍宝,发挥自家珍宝的妙用,而不是汲汲营营地向外汲求。以上略说烦恼障的内涵。
阿弥陀佛!
下一篇:90、什么是所知障? 何正珍老师
上一篇:88、略谈大乘解脱的密码 何正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