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单元。《菩萨正行》系列,是以 平实导师所宣讲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共八辑为蓝本;主要是在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布施为首要之务。
在上一集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为什么要归依法的道理;主要的原因是归依法之后,依止无上正法的修学,可以断除四种颠倒邪见,使众生的渴爱饥馑得到止息,因而得以离开生死怖畏和险难。
今天我们将接续上一集,继续从《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第244页开始说起。我们先来看经文内容:【智者应观外道徒众无惭无愧,非如法住;虽为道行,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世俗微善之法,悭悋护惜不能转说;非善行性,作善行想。佛、僧寂静,心多怜愍;少欲知足,如法而住,修于正道得正解脱,得已复能转为人说,是故应当次归依僧。】(《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段经文主要是在说明:外道的种种臆想邪说误导众生,而能演说正法导正众生邪见者,唯有佛法中少欲知足、如法而住的清净僧宝,因此应当在归依法之后次第归依僧。
佛开示说:“有智慧的人应当观察外道徒众,他们无惭无愧,都不是如法而住。”佛出现在人间之前都是外道的天下,佛出现以后,为大众详细说明四禅八定都不是涅槃境界。可是外道却仍然继续坚持说:证得初禅时就是涅槃,也有说欲界定就是涅槃境界,也有人主张二禅到四禅都是涅槃境界;而这些都是 佛早已破斥说是“外道的五现见涅槃”。佛世如此,来到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佛教界亦复如是;乃至于师徒公然乱伦的假藏传佛教,可以父女、母子、六亲合修双身法的,当然更是无惭无愧等而下之了。
各位菩萨!我们可以来检视看看:台湾有谁证得初禅?一个也没有!古时外道还有证得初禅的所谓“涅槃”,乃至四禅的所谓“涅槃”;而现在台湾却一个也没有!佛法沦落到这种地步,不但般若实相悟不到,连禅定的初禅都证不得;大师如此,座下的学人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末法时代的佛弟子真是悲哀啊!因此我们一定得要把这种现象给扭转过来才行。
所有的外道,佛早已经断定:纵使证得四禅八定,都不能到涅槃。但他们却仍然继续坚持说:“非非想定就是涅槃,无想定就是涅槃。”所以他们都是无惭无愧之人。若是有惭,就应该要公开承认:“我以前说四禅境界是涅槃,我说错了!”这才叫作有惭嘛!而有愧,则是要改正过来,从此不再主张四禅是涅槃境界,后不复作,这才是有愧啊!所以外道都是非如法住者;他们虽然也出家修道,修学种种出离生死之法,可是却不知道修行的正路;想要求取解脱,却无法得到真正的法要;虽然出家修行,也得到了世俗法中的微小善行,但却是于法有悭悋之心,护惜所得四禅八定的法而不能广泛地为人宣说。所以外道们不是善行的心性,所修的法也不是善行的法性,但却都是当作有善心和善行。可是诸佛与真僧一直都处于无贪的寂静境界,心中常多怜悯众生;并且少欲知足,依照 世尊的教导安贫乐道而住,并且能够修于正道,得到正确的解脱,进而还能为人宣说。所以众生在归依法之后,应当要归依僧。
讲到禅定的修证,有些人可能以为正觉只教人修般若,不教人修禅定,所以都是有慧无定。却不知 平实导师在弘法的最早期,就曾经为徒众们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也就是俗称的《小止观》,开示如何修证初禅的方法,并且明说初禅中的实际证境。后来有同修把它制作成三大盒,约六十卷的录音带流通,末学家中现在还珍藏着一套呢!这意思是说,当年 平实导师实证禅定之后,并没有秘而不宣,而是毫不吝惜的公诸于世,只要有缘的人就可以得其法要。除了禅定之外,有关解脱道的实证方法和原理,佛菩提道的修学次第与内涵,在 平实导师已出版的百余册法宝之中,都已经讲得非常的清楚,这就是为人转说。所以菩萨在实证以后,应该要为人转说,不可悭吝于法。
反观外道们如果懂得某个法,就故作神秘来笼罩人说:“你如果想要得这个法,就得先来供养我。”这种现象在佛门中很常见,而假藏传佛教则是其中的翘楚,你想跟他学一个法,就必须先要有几百万新台币供养喇嘛;但是在供养之后,却发觉所谓的妙法其实都是骗人的把戏。譬如:台湾曾经有人拿了房子去向银行抵押贷款,却跑到上海去供养假藏传佛教的喇嘛,回来之后想不开,渐渐就成为精神病患了!正法在台湾,他不来学,偏偏跑到上海去跟喇嘛学外道,弄到精神失常,还真是可怜啊!由此可见,外道和附佛法外道都是无惭无愧之人,把众生给害惨了也不知羞愧。只有佛门中真正的僧宝才是有惭、有愧、有法、有解脱、有解脱知见、少欲知足、能如法而住者;这样清净证道的僧宝不归依,反而去归依藏密外道,真是愚痴啊!
从以上经文 佛都说:“应当先归依佛,次归依法,最后归依于僧。”这就表示有佛、法、僧三个的前后顺序。因此假使有大法师把法错说了,你应当护持大法师,还是护持法呢?对了!当然要护持法啊!因为法在僧前,僧在法后。又请问:如果有大法师所说之法是纯正胜妙,那你应当先护持法,还是护持僧呢?对了!应当要先护持僧!因为护持僧才能弘扬正法。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是这个意思。譬如:有一个僧宝的法与道都正确而胜妙时,我们就应当鼎力护持这位胜义僧;有我们的护持,他就有力量、有资源能弘法来利乐众生。但如果他所说的法是毁坏三宝的法,那我们不但不可以护持,反过来还要来破斥他,这样才是真正在护持法、护持僧。
如果已经归依法,就应当护持法而一起来破斥毁坏三宝的人;这就一定要先归依法,然后才归依僧。但是我们看到许多学人还是继续在和稀泥、做人情,一心想要维护名师的名闻利养,希望正觉最好不要再弘法了;这种人就是不具足三归的人,因为他只归依及帮助凡夫名僧共同来破法,所以就没有归依法了!因此三归依一定有先后顺序:“先归依佛,次归依法,后归依僧。”然而在 佛陀入灭之后,假使有真僧能够弘扬正法,就应当护持他弘扬正法,以法为先;法先而僧后,佛先而法后,归依顺序不可以改变。所以如果有僧破坏正法、否定如来藏或意根,那我们就不应当归依于他,何况是去护持呢?所以僧若是破坏正法则不应该归依,僧若是弘扬正法则当努力护持,这才是已经受三归依佛弟子的本分啊!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说明佛弟子的本分,是应当在归依佛之后,归依佛所说之正法,努力护持并归依弘扬正法的僧宝,若有破坏正法者,则不应当作为归依的对象。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段经文:【若能礼拜如是三宝,来迎去送、尊重赞叹,如法而住、信之不疑,是则名为供养三宝。若有人能归三宝已,虽不受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虽复在家,如法而住,是亦得名为优婆塞。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我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戒律悉得具足。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云何得戒?实是得戒,但不具足八戒斋法;若不具受,虽不名斋,可得名善。】(《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段经文,世尊为我们开示:如何名为供养三宝?如何名为优婆塞?又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优婆塞戒戒体?
世尊说:“若能礼拜如前所说的有智有德三宝,僧宝来时就起身迎接,去时就恭送,并且平常要尊重三宝、赞叹三宝。除此之外,还应当依从三宝的教诫,如法而住,对三宝信受不疑,这个人就是供养三宝的人。假使有人能在归依三宝以后,虽然还没有受戒,但是却已经能够断除一切恶,并且实际上已经修一切善法,虽然尚未受戒却能在家如法而住,他也可以称为优婆塞。如果有人说:‘没有先归依三宝就去受戒,他无法得戒,所以没有得到戒体。’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在一般情况来说,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因为有例外,所以这种说法就变成不正确了!世尊接着就为我们说明其中的道理,世尊说:“譬如我 释迦牟尼佛有时说:‘善来比丘!’他当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阿罗汉。”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来得好啊!比丘!”这种比丘都是菩萨比丘,不会是声闻比丘;菩萨们如果明心了,就会听懂这句话的意思。这位善来比丘成为阿罗汉时,他当时就有了道共戒,已经戒律具足,从此不会再犯戒了,但他当时却还没有受三归;所以不一定要三归依以后受戒才能得到戒体。
世尊又说:“如果有人说:‘若不具足受戒,只受少分、多分戒,就不得戒体。八戒斋的戒法也是如此。’这样的道理也是讲不通的。如果讲得通,那么求后世三界诸有享受的优婆塞戒的受戒者,又怎能得到戒体呢?”所谓求有优婆塞,是说我见不肯断,他求受在家戒的目的是为了求后世三界有为法的快乐果报,所以为求禅定的证得,他只受酒戒、淫戒,成为少分受戒者,也是能够得到戒体的,不能说他不得戒啊!所以受戒后修证四禅八定,也能得到禅定之乐。但是也有人因为是求三界有,自己断恶修善而证得初禅的快乐,但他却不曾受过任何戒,可是已经有了定共戒,永离欲界生;所以不能说一定要具足受戒才能得戒。又譬如有人五戒只受少分戒,或多分戒,没有满分受,虽不具足,但也能得戒啊!所以八戒斋如果不具足受,可以说他是不持斋法而仍有善戒。
其实“八关斋戒”真正的称唿应该叫作“八戒斋”,主要的特点是持斋,也就是过午不食。八关戒斋的内容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歌舞戏笑华鬘着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以及不非时食。受持八关戒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求来生出家作准备,种出世之正因。八关戒斋的重心是在设法关闭众生的生死之门;八关戒斋的作用是让众生得以由此关卡而走出生死之门。但由于众生种种的差别因缘,有人得以出家修学解脱之道,而有更多的人必须在世俗中生活谋职上班,朝九晚五,一生为家庭眷属所系缚。世尊慈悯我们,开了一个方便法门,使得向往出世生活,而又无法在现生达到出家目的的佛子,也有机会来过出世的生活,种植出世的善根,八关戒斋就是这样的一个广大法门。
众生在世俗生活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淫欲和饮食二法;儒家说:“食色性也”,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饮食和淫欲。依佛法的观点来说,饮食是生死的增上助缘,淫欲则是三界流转的根本原因。《楞严经》中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楞严经》卷六)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皆由不断淫欲所以不离生死,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淫欲之乐,而使自己在三界中生死流转不已。所以如果能够受持八关戒斋,断除对淫欲和饮食的贪爱,就能渐渐远离世间法的系缚,为来世的解脱种下殊胜的因缘。八关戒斋是依五戒而增添的,而“不歌舞戏笑华鬘着身、不故往观听,以及不坐卧高广大床”,这也都是间接为了戒淫所施设的。受五戒的人并没有具足八戒斋法,所以不名为斋,但是仍然叫作善戒,因此不能说他没有得到戒体。
各位菩萨!从以上所说我们就知道:戒法常有开缘与遮止的施设建立,既然有开遮就不能一概而论。千万不要随便对戒法作狭义的定论,而以自己的浅见来诽谤佛所施设的戒法;如果不慎造下谤佛的恶业,不仅会使自己求生反堕,也永无实证的因缘。
各位菩萨!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