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8 P127-134
答8:
传圣法师来文:
【再者,若评判诸大祖师之证量并不高,仅是七住、十住位、并言六祖思惑未断者,若作是言,则是贬低祖师也。如人言曰:若祖师证量已达初地、二地,则何不见祖师显现初地、二地之功用,现无量化身游百千佛世界?更不须言“一悟便至佛地”也!故祖师又何得狂言:十地满心,如客作儿,等妙二觉,如何若何……如临济德山等辈乎?呜乎!竟作是见解!却不知临济德山等祖师作是语之意,非是逞人我,比高下,狂妄之举也。而实是证得本法真如后,立在真如门之立场上(即证量上)而否定十法界之差别妄境,因十法界之差别境界悉归生灭门中收故。亦是教导,诃斥著于差别生灭妄相之学人,令使离执故。若怪祖师未显功用而评其证量不高者,则是自显己之智慧有限也!何谓哉?因祖师既走的是真如门路子,又岂会显现生灭门之功用境界?若以生灭门中之功用去评判真如门中之证量,又岂有不错之理哉?若断言实证真如之祖师必须具备佛菩萨之功用,纵是不显亦应具备,否则断为未证。若作是评者,则是否寒山、拾得、丰干、布袋及西天的第十六代(大势至再来)十七代(娑罗树王佛再来)等祖师,悉是证量不高乎?】
谨答:
西天十四祖 龙树菩萨于南印度住持佛法,阅尽三藏方广诸经,通达经中 佛之言教而能善解一相无相实相之法,深入般若而证得初地无生法忍。于南印度大弘佛教摧伏外道,广开大乘般若中道义理,著有《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等广破外道执有之常见及执无之断见。 龙树菩萨不仅以智慧力摧伏外道,尚能以神通力化度行咒术之五千余外道众;为众说法时,亦曾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现自在身,如满月轮;一切众唯闻法音,不睹祖相。世尊于《入楞伽经》卷九中金口悬记:“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龙树菩萨证得初地欢喜地,乃是 世尊金口所授记, 龙树菩萨亦以其所证之初地无生法忍、实相般若中观证量,行之于文字著作《中论》、《大智度论》等而弘扬世尊之大乘无上法。大德难道可以说: 世尊是以生灭门中之功用而授记 龙树菩萨真如门之证量?所以 世尊有错哉?或者大德要说: 龙树菩萨未悟宗门,因此广阅一大藏教,又写诸与宗门不相应之文字著作,是著于差别境界妄相者?所以龙树菩萨亦是有错哉?大德妄解、曲解、错解宗门,妄言宗门所悟与三乘教无关,误认为 马鸣菩萨所说之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是两条不同的路,所以处处乖张、处处违教悖理,谤佛毁法之处多不胜举,非是佛弟子所应为者,决定不是正信的禅和子;一切正信禅和应引以为戒,莫重蹈覆辙。
有十法界之差别者,才有佛有众生,无十法界之差别者,即无佛无众生。十法界亦是现象界中一定存在的事实,怎可否定之?而临济、德山等祖师也从来不曾否定十法界,只是从自心真如的立场而为众生说无一切法、无十法界可说,决不是在事相上否定十法界也,大德怎可冤枉临济与德山禅师?平实导师于《禅─悟前与悟后》下册中也说:“同生不同死,有佛有众生;同生亦同死,无佛无众生。”无十法界之差别者,只有自心如来处于无余涅槃位,不再于三界现世间色心诸法,如此说无余涅槃位之如来藏无佛无众生;或是说纯从自心如来离见闻觉知的立场上来看待一切法时,才说无人、无佛亦无众生;但是大德仍落在意识心境界上,正是有我、有人、有佛、有众生、有寿者,未证自心如来离六尘、离见闻觉知的无人乃至无佛的境界,怎敢东施效颦的说无人无众生?
佛不入无余涅槃,却又断尽见、思惑,并进断大阿罗汉所不能断的习气种子及尘沙惑,所以具足二乘涅槃;但是 佛已永离生死却又不入住无余涅槃中,所证者乃是生死与涅槃不二之大般涅槃。佛早已离于三界之系缚,为众生故而入三界;众生虽有如来藏,然而为无明所障而有生死轮回。因为 佛与众生之如来藏皆不是处于无余涅槃位,因此三世法界中必定有佛也有众生,如来藏之心真如门及生灭与不生灭和合之心生灭门乃是一心故,因此一心方能于十方法界中有十种有情法界之差别故。六祖慧能大师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讲的正是理上宗门所悟的自心如来,不是究竟佛。于法界中之如来藏之实相法性,本无佛与众生之差别,被无始无明所遮障而不能悟得此如来藏本际之有情,尽是被五阴之众生我所遮覆,此如来藏之实相法性亦被众生执为我,因此说“不悟,即佛是众生。”而能够于一念相应时证得如来藏心体,打破无始无明悟得此如来藏本际之有情,能够以所领纳之般若正观,现观一切世间五阴色心诸法皆是如来藏所生,同时也现观十方诸佛法界都是同以如来藏心而成就,所以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如果离开如来藏心体,则不可能有佛与众生的存在,所以如来藏才是一切法的正体。但是证得如来藏时,如果还执著如来藏而紧抱不放、沾沾自喜,也是执著;如果有人执著所证得的七住、十住、初地、等觉等阶位,那就是不能转依如来藏心的俗人,根本就不是真正证悟的人,为了破除对果位的执著,所以禅宗祖师或有说言:“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厕秽,菩提涅槃如系驴橛。”并非如大德所说“立在真如门之立场上(即证量上)而否定十法界之差别妄境。”虽然祖师口气似有狂妄之处,却是以证得佛与众生无差别相之如来藏实相法性而说的,此法界中如来藏实相法性之涅槃寂静体性,同于无佛无众生之自心如来自住境界,或者同于无余涅槃位如来藏之涅槃寂静体性;大德浑然不知此等证境,自有知见不足之处,所以对于禅宗祖师之开示语录强加解释,严重误解了禅宗祖师的真意,反而诬谤了禅宗祖师,连累祖师同于您的错误境界,是让祖师蒙冤,实非厚道之举也。
于宗门下悟得自心如来藏之禅宗祖师或者学人,即是菩萨,即应入于佛于经中所说之六入法门中,如果有人主张可以越过此六入法门而能成佛者,是魔所说而非 佛所说。 世尊于《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龙树菩萨于《大智度论》中说:“七住菩萨得一切诸法实相智慧。”一切诸法实相智慧即是开悟破初参明心所证得之智慧,因此说破初参明心悟得一切法实相智慧而不退者,为七住位菩萨。《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中 佛说:“佛性亦二:一者可见,二不可见。可见者,十住菩萨、诸佛世尊;不可见者,一切众生。眼见者,谓十住菩萨、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悟得如来藏实相智慧之七住菩萨,不离于般若波罗蜜之行持而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加行精进伏除习气性障,于福德智慧资粮具足时,得能以肉眼而亲见自身无形无色之佛性,亦能见一切众生之佛性,世尊说此菩萨为十住菩萨。禅宗祖师有明心且眼见佛性者,如 克勤圜悟禅师,一日升座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曰:“东山水上行。”悟曰:“天宁即不然,若有人问,但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云门所说乃是明心之公案,而 克勤圜悟禅师所说乃是明心以后见性之公案,因此依照 世尊所说,明心后再眼见佛性之禅宗祖师即是十住菩萨。
龙树菩萨非但证得七住位之般若实相智慧,乃至行深般若波罗蜜而弘扬大乘,破除外道之有无邪见而显大乘实相正法,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发起道种智而证初地欢喜地无生法忍智。七住、十住乃至初地,乃是以菩萨悟得实相般若波罗蜜智慧以后,于所知障之破除、烦恼障之伏除、大悲愿之行持、智慧增上之进修,而有七住或者十住或者初地之修证差别。如此并非贬低祖师,乃是显现出宗门下之祖师亦是世尊言教中所含摄六入法门行持之菩萨;祖师或有发愿再来者,即是明了宗不离教、教不离宗之道理,已入菩萨数故,大悲心为有情故,不厌生死而行菩萨道,这才是 世尊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本意。大德不认同平实导师“宗门与教下不异”之说,是否认为大德初“悟”之时就超越 龙树初地证量?
大德既然举出临济、德山、寒山、丰干、拾得、六祖…等人之语录而辨正宗门与教下,末学却想要请问传圣大德:一、临济、德山、六祖、寒山…等人所说之语录,是不是教下所摄?佛所说的经典是不是教下所摄? 二、临济、德山所说语录是不是证得宗门以后所说出来的言教?佛所说的经典内容,是不是证得宗门以后所说出来的言教? 三、宗门证悟后所说的言教,专门讲述宗门所悟之内容而记录下来教导时人及后人,所以名为教下;教下所讲的既是宗门证悟之内容,可否与宗门所悟是两回事? 四、若是两回事,是两个不同的内容,为何宗门悟后要说教下的经教?为何教下经教所说的内容却是宗门所悟的真心? 这些问题,还请“证悟了”的传圣“大法师”再写文章来向佛门四众说明一下吧!如今读过大德写的文章的佛弟子们,对大德所说的话中处处前后矛盾之问题,都很好奇,希望大德赶快再写出妙文来,让大家再开一次眼界,来提升大众的知见水平吧!不知大德能否答应末学的请求?
大德说六祖已断思惑,有何根据?还请举出来让大家理解一下。大德认为语言文字上的妄想永远不生就是断除思惑吗?还是以什么证量作为断思惑呢?还是您现在还不懂思惑的内容,还得要阅读经教以后才知道思惑的内容呢?能否为大家开示一番?
大德说六祖已断思惑,但是我们依照大德的说法为标准,而从《六祖坛经》中六祖自己所说的话里就知道他有没有“断思惑”了。他说:“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请问:依您认定的断除语言文字思想才是证悟、才是断思惑的说法,这样看来:六祖是断了思惑?还是未断思惑呢?请传圣大德您为大众说说看!
由此可见传圣大德您根本就不懂断思惑的内涵,却写文章、写书胡说一气,并且公开流通误导众生,如今妄评他人而被辨正出来的结果,却是证明大德根本未断见惑、未断思惑、未打破无始无明迷惑,离大乘见道还远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