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04 辨 正 --1
2015-04-15 20:13:26  类别:护法与毁法
辨 正 -----1
1.上平居士云:【台湾的萧平实先生写了很多书,仅我所知道的就有十六种之多,可谓“著作等身”。目前,他的书在大陆流传的有不少,有些地方佛教团体还积极在准备筹资印行。几年前,蒙朋友关照,有机会接触了他的《无相念佛》和《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尽管他对“持名念佛”的看法值得商榷,但总的来说,可以参考、一读。后来又陆续接触了他的另外一些著作,如《平实书笺》、《楞伽经详解》、《正法眼藏》等,逐渐感到味道有些不对劲,特别是新近出版的《宗门血脉》,完全超出了一个正信佛子所应作应为----那不是在护法,而是在毁法!】
略覆: 平实老师自一九九○年破参亲证实相以来,迄今十又三载,由于大悲心的缘故,于自己之所修证,不忍独乐乐,故而于一九九一年出世弘法。初于中央信托局佛学社等三处道场,开演《无相念佛》法门,教导学人利用动中忆念拜佛,锻链学人之参禅功夫。历经年许,即有学人在 平实先生座下明心见性,亲见本来面目。有监于此,乃证实此种法门只要有方便善巧的辅助,和精勤的练习,必能修学成就。因此, 平实老师便于寒假中奋笔急书,对于如何修成无相念佛法门,加以反覆解说,婆婆妈妈至极,乃有《无相念佛》一书之问世,也是 平实先生弘法大事因缘之初始。
《无相念佛》一书印行之后, 平实先生又开示了《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畅演念佛法门,提示大心学佛人,“念佛三昧”即是禅、即是净、即是密。学人可由念佛入实相,亲见自性弥陀,书中并不评论他人。由此可见, 平实先生并非一向说禅,一向“诃责其他大德”。《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之后, 平实先生又开示了《禅--悟前与悟后》,将如何由无相念佛锻链动中功夫,成就看话头之定力,进而具备参话头之能力及相关定慧知见,条分缕析,钜细靡遗陈述出来,欲度生死轮回之众生出离苦海,亲证菩提。
后因有多位师兄弟,无智检择而迷信月溪法师之邪法,致使其心中怀疑,开始否定 世尊所传如来藏正法,进而否定自己所悟,欲于本心之外另觅本心,成为头上安头之妄想。无数劫勤苦累积学佛资粮而得亲遇正法,由平实先生帮助参禅而得之见地,竟一朝弃舍,令人扼腕叹息。 平实先生每思及此,总是心如刀割,思及 佛之正法或将因此永灭,乃不得不随顺因缘,奋臂而起,甘冒大不韪,检视月溪法师著作中错误之大者,引经据典,分门别类,料简是非,冀挽狂澜,拥护正法,因此有《正法眼藏--护法集》之诞生。《正法眼藏--护法集》,原名《批月集》,旨在评论月溪法师之邪谬知见,并力显佛世尊所开示真如佛性之正理,也因此走上了摧毁邪说,矗立正法幢之不归路。
常有不明究理之人,总爱嫌谤 平实先生,诬为喜欢批评别人;殊不知毒药可以杀死众生一世之生命,而错误的佛法知见更会害人以无量世;因为众生被错误知见所惑,深印在如来藏中,将遗害百千万劫而无法度脱。因此之故, 平实先生不顾自身之祸福,渐对错悟法师、居士之言论、著作,一一检视;对于诽谤抵制正法者加以评论,于法义模糊淆讹之处,总再三再四的说明详述,唯恐众生无法明白;如此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菩萨作略,却被少数盲目无慧者,诬指为诽谤三宝、与众诤胜,真是天理何在?
一九九六年夏, 平实先生应邀至台北十方禅林演示《禅净圆融》,从祖师禅、净土法门、禅净如何简择,乃至如何圆融禅与净土,劝请一切学人莫再以禅毁净、以净非禅,力劝四众佛子凝聚诚心,护持世尊正法,冀使末法中一发所悬之宗门正法命脉,得以壮大绵延不断。演讲之后,经整理结集成册,成为 平实先生书局版著作问世之开端。在此之前, 平实先生所有著作皆以“赠阅”流通,有缘之人或可得之。但是,对众生而言,取得不花钱之书籍时,往往轻贱而不知珍惜;更有甚者,大批蒐集《正法眼藏--护法集》而予以烧毁,以泄其不忍月溪法师被 平实先生评论之忿。
复次,透过现代化行销网路之四通八达, 平实先生的著作得以快速的流通至世界各地,普度有缘之佛子同入般若智海,近者如港澳、中国大陆,远者如美国、澳洲、纽西兰、欧洲……等,皆有学人得缘请阅 平实先生弘扬正法之书籍,因而对佛道修学次第有了比较完整之概念,也对正法、邪法之分际有明确的拣择方向,进而更欢喜的由无相念佛法门依序进修,更深信可依 平实先生所演示之修学次第,由无相忆念拜佛,转入看话头,进而参话头,乃至破初参(明心),过重关(见性),透牢关,修学一切种智正理,发十无尽愿,修习百法明门,亲证初地犹如镜像现观……等。
经典中所说的佛法,确实是可修可证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无法证实的玄想;因此经由这十多年来, 平实先生法宝的普传,影响所及,已经带动了有智学佛者新的思潮,为佛教界在长时间以来,迷信大师、名山的风气,注入一股强烈的醒思与自觉,引起学佛者的自省--我勤苦追随大师修行,所为何事?难道只是不断的当义工、办法会、朝山、劝募、慈济、救贫、盖道场、办学校吗?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而成就正等正觉,悟的是什么呢?是达赖喇嘛等密宗诸法王、仁波切所公开推广的无因论之缘起性空观?是不是他们否定第三转法轮之唯识诸经以后,暗中所弘传的男女合修的双身贪淫之法,可以说为究竟成佛之法呢?……有智而多闻之学佛者,难免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如何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呀?
上平居士云:《台湾的萧平实先生写了很多书,仅我所知道的就有十六种之多,可谓“著作等身”》。
截至二OO三年五月底为止, 平实先生已出版的书籍,有二十七种之多,而其中《楞伽经详解》已出版至第九辑,《狂密与真密》则有四辑,因此严格的说来,自 平实先生出道以来十三年之中,已出版三十九册书籍。令人惊异的是: 平实先生所陈述,以亲证如来藏为主轴的法义,始终前后贯串如一,所有的只是愈来愈深细,愈来愈胜妙而已,绝无前后自相矛盾、所言非实之虚妄文词;所演述之一切法义,皆从其自性汩汩流出,不假思惟造作,洋洋洒洒;畅演佛之本怀,浩浩荡荡。尤其是近几年来, 平实先生已舍弃在稿纸上写稿的习惯,直接在电脑上,透过字键,一字一句,将心中无上甚深之佛法妙义呈述出来,不须思惟,直接又迅速的写出来,而又细腻周详,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常有学人感叹:萧老师写书比我们读书还快!
上平居士云:【目前,他的书在大陆流传的有不少,有些地方佛教团体还积极准备筹资印行。几年前,蒙朋友关照,有机会接触了他的《无相念佛》和《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尽管他对“持名念佛”的看法值得商榷,但总的来说,可以参考,一读。】
由于大时代的背景急遽变迁,海峡两岸人民文化的交流得以渐趋热络,佛法之弘传亦拜时代之恩赐,得以流通于大陆各地,沿海之广东、福建、江浙、上海、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乃至四川、甘肃、蒙古……等地,都有佛弟子写信来请法或请求寄赠书籍者,影响所及,遍及全中国大陆。世间人常说“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世间法尚且如是,何况是如此殊胜的出世间法呢?怪不得,大陆有智慧的佛教团体会积极广印 平实先生的著作流通,以利益有心修学佛道一心勤求佛法真谛的广大佛弟子。
再者, 平实先生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将念佛法门作详细的介绍与述说,全书并无一句月旦“持名念佛”法门,乃至将如何修学持名念佛分为四个层次:随缘念佛↓心念心听↓心念心忆↓一行三昧,说明持名念佛亦可以悟入佛法般若智,何曾月旦持名念佛法门? 平实先生如此讲述持名念佛之一行三昧,旨在劝勉广大之念佛人:不要只停留在持名念佛而已,能够转“念佛”为“忆佛”,进而心念心忆,具足定力,乃至自得心开,亲证实相,成就“一行三昧”功德。因此上平居士云:“萧老师对‘持名念佛’的看法值得商榷”,所言非实也。
上平居士云:【后来又陆续接触了他的另外一些著作,如《平实书笺》、《楞伽经详解》、《正法眼藏》等,逐渐感到味道有些不对劲,特别是新近出版的《宗门血脉》,完全超出了一个正信佛子所应作应为----那不是护法,而是在毁法!】
《平实书笺》者,乃 平实先生对于元览居士之长篇质问所作之回答,原拟仅以短笺答覆,无奈元览居士接二连三以粗鄙的态度曲解 佛世尊之法义,于经典断章取义,指鹿为马,拟激怒 平实先生,以报自己无法眼见佛性之怨。因此才有 平实先生一反‘一向对众生来函或质难,皆温言濡语作覆’之行谊,严词辨正以对,欲救元览居士来世之大难也。
而《楞伽经详解》者,则是 平实先生为悟后起修之弟子开示悟后起修之法及成就佛道之次第,佛子可经由《楞伽经》之旨意,建立正知正见,避免被错悟大师误导参禅方向,以求悟明心性。 二者,此经详述破参者应进修之知见与内涵,指示佛子可依此升进初地,成真佛子--是名实义菩萨也。 众生所不忍者,乃吾师 平实先生于二OOO年夏起,一改过去隐覆诸方知识大德名讳之作略,改以指名道姓,将古今显密诸师错谬之开示及知见据实陈述之作风,泰半之有智学佛者皆击掌赞叹,直呼过瘾,皆言“原来如此!”。却另有部份迷信世俗权威表相之无智人,则于 平实先生之法义辨正,产生反感和排斥,乃至感到“有些不对劲”。
殊不知:正由于一般众生福薄缘浅,无法安忍于真正善知识之摧邪显正,而妄生种种烦恼和执著,谓 平实先生《宗门血脉》等著作中,一一举示姓名书名及其错谬开示处之作为,不能体认 平实先生欲救众生之心怀,而妄说为《完全超出了一个正信佛子所应作应为----那不是护法,而是在毁法!》。然而事实证明,凡是大慈大悲之菩萨,皆不忍众生受邪知邪见所惑,不会只图自己不得罪诸方,不会只是专心一致的进修自己的解脱道。如果有菩萨对于众生受错误邪见恶见教导,而永远轮转生死,竟能无动于衷者,无有是处。是故,上平居士无有慈心悲心,竟敢将 平实先生护持正法、救护众生的正行,颠倒妄诬为“毁法”者;此一扭曲事实的行为,其背后原因,只是因为自己所“悟”的离念灵知被平实先生破斥,证明只是意识心,不是真正的开悟;为了维护元音老人、徐恒志和自己错悟的名声与面子,所以写出诽谤平实先生、扭曲事实的文章,用来维护自己的虚声假名。为了这个不值一提的缘故,造下了破坏正法的大恶业,真是不可思议!P10-17
下一篇:05 辨 正 --2
上一篇:03 缘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