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正 -----30
30.上平居士云:【由此可见,萧氏要人从第八阿赖耶识起修,不是无知,即是狂慢。憨山大师在《大乘起信论直解》中讲:“今欲返妄归真,直须破此无明根本业识,方证一心之源,乃为究竟。良由此识甚深,施功不易,以非凡夫所知境界,亦非二乘智慧所觉。以二乘不知有此识故。即菩萨修行,从初正信发心观察,历过三贤,但以比观,故少分知,乃至登地法身大士,但觉住相,以极十地究竟,亦不能尽知,皆属分知,唯佛能了。故知此识甚深,岂易破哉!此言顿悟之难也。悲夫!今之参禅之士,此识行相尚且不知,即以悟道自负,岂非增上慢者哉!”萧多处宣称自己已经证知第八阿赖耶识,这无异于宣称自己是佛、十地菩萨。憨山大师所说的增上慢者,不是指萧,又是指谁!】
略覆:上平居士所摘录憨山大师于《起信论直解》卷上,憨山之原文如下:《……此略明还净,以显缘起甚深也。谓根本无明,业识甚深,最极微细。今欲返妄归真,直须破此无明根本业识,方证一心之源,乃为究竟。良由此识甚深,施功不易,以非凡夫所知境界,亦非二乘智慧所觉,以二乘不知有此识故。即菩萨修行,从初正信发心观察,历过三贤,但以比观,故少分知,乃至登地法身大士,但觉住相,以极十地究竟,亦不能尽知,皆属分知,唯佛能了。故此识甚深,岂易破哉,此言顿悟之难。悲夫!今之参禅之士,此识行相尚且不知,即以悟道自负,岂非增上慢者哉!》
平实先生本意不欲评论憨山大师,亦不曾在私下评论过。但是既然上平居士举憨山大师之理论以支持自己的论点,则末学只好随顺因缘就憨山大师之落处一一道出,以使真理愈辩愈明,如若因此而使若干佛子心中“大师”的形象因之破灭,也是情非得已!
《起信论直解》卷上,憨山大师云:“此显众生本有不迷之佛性也。所言众生佛性者,乃如来藏,实诸佛之法身。今虽流转五道而为众生,而本性湛然常住,不动周圆,未曾欠缺。但因众生一念无明妄心遮障而不显现,故日用而不自知。以众生从来不曾离念故,若能离念则本体廓然,如太虚空,无所不遍;则一切妄念差别境界,融成一味真心,唯法界一相更无对待。惟此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乃众生之本有,故依此法身,说名本觉。”由此段开示,可以见出憨山大师亦是以“离念灵知”之意识心作为如来藏本体。
憨山大师于所造《百法论义》中又解释五遍行心所法,所说心所法其实有许多错误之处,今且略而不说,单说他解释五遍行心所法后,对真心之认知:《言遍行者,谓遍四一切心得行故,谓遍三性、八识、九地一切时也,是为恒行心所;参禅只要断此一念,若离此一念,即是真心;故起信云: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则已证明:憨山大师亦是以意识觉知心住于离念无念境界中,当作是真心如来藏,误会起信论中所说离念心体之意涵。起信论中所说的离念心体,是从无始劫以来就已经是离念的第八识阿赖耶,不是像他所说的将意识觉知心离开语言妄念而变成的。他对于五遍行心所法的误解,先不谈他;单就离念灵知心而言,他这样的说法,已经产生了许多过失,今说其一,即可了知他的说法对或不对:
一切人都有八识心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意根末那识,复有出生此七识心王之第八识阿赖耶,共有八识。依憨山大师之言,将觉知心意识住于离念无念境界中时,即是变成第八识如来藏,则应此时已无第六意识心,则灭除了一识,成为只有七识心,违背 佛说人类有八识心王的说法。而且这时的憨山大师既然已没有了意识心,就应该已经无觉无观,不能了知五尘、法尘,因为 佛说真心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啊!如果离开了无念的境界时,这个真心又变成了意识觉知心,应该就没有了真心第八识,那还是一样少了一识,还是只有七识心王,还是违背 世尊经中开示的八识心王并行运作的圣教。
这时真心已灭而变回意识觉知心,则意识成为会出生的法,真心则成会灭的法,怎可说是真心呢?这时又因为真心如来藏变回了意识觉知心,没有了真心如来藏,则应该意识等七识心都将随著灭失,因为真心灭了以后就不可能会有七识心王再现行运作啊!请问上平居士:“真心可以这样的从妄心变过来成为真心吗?妄心可以这样的从真心变过来成为妄心吗?” 佛的开示却是:第八识真心阿赖耶,与妄心的第六意识觉知心,是同时并存、同时并行运作的,不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所以觉知心只能选择一样:把它认作是妄心的意识,或是把它认作是真心的如来藏。认作前者,才有可能观破意识心的虚妄,才有可能断我见,也才有可能依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而寻觅之,而亲证之。如果像现在上平居士一样,将意识觉知心离念时认作真心如来藏,那就永远不可能有证悟如来藏的机会了。
而且,开悟的人证得真心时,根本就不必灭除五遍行心所法;不但不必灭五遍行心所法,而且不必灭除五别境心所法;并且反过来,还要以意识觉知利用五遍行与五别境心所法,才能证得真心第八识阿赖耶啊!如果意识离念灵知心变成真心如来藏了,那就没有了见闻觉知,又是谁能亲证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呢?所以必须是有觉知性的意识妄心,与离见闻觉知的真心如来藏同时同处,才能开悟而证得真心如来藏啊!但是憨山大师却说要将五遍行灭除,上平居士却说要将原本是意识心的妄心变成真心,而真心却是没有离念灵知的,却是离六尘中的觉知的,那不正是上平居士自己所破斥的说法了吗?上平居士自己所说的道理,却成了破斥自己主张的说法了。
上平居士妄责 平实先生:【“离见闻觉知亦无处觅真如。”“未审离开了第六意识这个所觉,离开了念、定、慧等别境心所,无分别的始觉之智如何生起?”】如今上平居士的说法,却正是责备憨山大师灭掉见闻觉知而证真如,却正是责备自己将意识变成真心如来藏的邪理;因为舍掉了五遍行以后,连五别境心所法都不可能现起了,哪里还会有见闻觉知呢?也因为意识觉知心如果变成真心如来藏,那上平居士将意识心变成真心如来藏的时候,就不可能还有见闻觉知、还有离念灵知存在了,因为 佛说真心离见闻觉知啊!那上平居士究竟要以哪个见闻觉知心来证知从来离念、离见闻觉知的真心如来藏呢? 所以上平居士责备 平实先生的话,其实应该用来责备憨山大师;因为憨山大师说要灭掉五遍行,而 平实先生却说要用见闻觉知的心,来寻觅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所以上平居士对 平实先生的质疑,其实应该去质疑憨山大师,其实也应该用来质疑自己。
而且上平居士的说法,变成了有真心时就无意识妄心,有意识妄心就无离见闻觉知的真心,这样一来,离开了妄心意识的分别性,你要如何证得离见闻觉知的真心阿赖耶识呢?因为大乘经中 世尊都说真心如来藏是离见闻觉知的, 玄奘菩萨的《八识规矩颂》中也说第八识真心《恒而不审》,不审就是不能了知六尘中的一切法,难道上平居士没有读过吗? 那么回过头来,意识变成了真心而离见闻觉知的时候,是谁能证得真心呢?真心变成了意识妄心的时候,离见闻觉知的真心已经不在了,觉知心的意识又要从哪里证得真心呢? 如果说一心可以变来变去,那么觉知心一念不生而变成真心的时候,就没有了觉知心的第六意识了,这样一来,不管是悟前、悟时或悟后,就都永远都是少了一心,永远都不是八识心王并行的了,那就严重违背 佛在唯识诸经中的说法了。
所以,同样的一个觉知心,不可以忽然变成真心,后来又忽然变成意识妄心。上平居士如果了解了真相,对他所写的这一篇文章中自己的说法,也是一定不会接受的,除非他到现在还是不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因为他是把意识觉知心分割为二心:觉知心不分别、不攀缘时即是真如、如来藏,觉知心如果起攀缘分别的时候就变成是妄心。所以他不肯接受末学的说法,但是他虽不接受,却又永远不能像 佛所说的八识心王并行一样,无法免掉“永远少了一识”的过失。所以,同一个觉知心而可说既是真心、也是妄心,这是没有证悟而又自以为悟的人,才会有的说法;这样未悟示悟,是大妄语罪,奉劝上平居士赶快改正,否则的话,变相的大妄语罪同样是很严重的果报,不可不慎啊!如今上平居士所举证憨山大师的开示文中,同样是以离念灵知心的意识心作为如来藏,可证都是错悟之人。
憨山大师又云:“此证明无念为成佛之捷要也。意谓不但菩萨修断,以至无念,名为究竟,即凡诸众生,二六时中,苟能观察无念者,则念念向佛智矣!成佛之要,无踰此者,故特揭示于此。”此段开示,憨山大师则明示“无念”是成佛之捷径,若能观察到“无念”而努力修学到无念境界,即是念念向佛智。由此可知,憨山大师完全误解真如的本来无念,不是修行而后无念;却教人将意识心的妄念,经由修行而消除以后变成真如、如来藏。但是,真如阿赖耶识是于无量劫以前,乃至无量劫以后,都不会对于三界中的六尘起念的;这种无念境界是本来就有的,是一直都与有念的觉知心同时存在的;参禅的人只要将那个与觉知心同时同处的阿赖耶识找出来,就可以证知这一事实,这才是参禅的正确知见,而非憨山大师所说的:将意识修成无念,乃至一念不生而变成真如、如来藏。此皆仍是妄心境界,非真心阿赖耶识所住的真如境界。
憨山大师又将《大乘起信论》中,由凡入圣之修行四次第--不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说“不觉为觉灭相、相似觉为觉异相、随分觉为觉住相、究竟觉为觉生相”,实乃不如理作意之说,非真实义也。所以者何?憨山大师将“生住异灭”四相,套在这四个次第上,谓“言觉灭相者,谓众生造业之心,念念生灭,未曾暂止。今觉此一念灭处,正是引起后念造业之心令生也。故觉了前念起恶之心灭时,即就灭处止其后念之恶,更不容起;故念念灭时,念念止之;止之既久,则念恶念不生,此所谓止恶防非。故虽觉恶念不容其起,但在生灭心中遏捺,未见不生灭性,故云虽觉,即是不觉。”
如是以“防非止恶”之道理,而言众生不断恶念者为不觉,亦即以意识心降伏恶念,令恶念不再生起,而称之为“觉灭相”实是不当之施设,也违背《起信论》所说。众生在念念造业之中,妄心生灭变易、造诸恶业时,仍有不生灭的纯粹无记性的如来藏同时并存而和合运作,否则众生必将无法完成所有之恶业,善业亦复如是不能造作完成;所以,永远都是生灭性的七转识心体,与永远都是不生灭的阿赖耶识心体,和合运作无间,说似一心,如是非一非异;所以《大乘起信论》中所谓的不觉,是说《凡夫众生,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凡夫以为如此不起恶念而常在觉照、觉观之中,所以名之为觉,而实际上,《起信论》说他们都是“不觉”真如本心的人,对真如阿赖耶识所在究竟何处,对真如阿赖耶识所一直存在的本觉功能,一直都是一无所知,或许也根本不知道:当自己正处在“不觉”当中之时,正有另一个真正的“本觉”如来藏同时同处存在运作,而此如来藏的本觉从来不灭,所以怎能说为“觉灭相”呢?
憨山大师以为“觉异相”者为:“言异相者,谓我法差别对待不忘,渐渐觉破执取之念,了不可得,故云念无异相。约六粗,当破执取计名字,故云舍粗分别执著故,以未见真如故,但比观而知,故云相似。”真正证悟之菩萨,并非将意识心对于“我法差别对待不忘”之分别性修除,而使得觉知心住于不分别、不执取诸境而可谓之证得如来藏真如者。而是诸菩萨在亲证本心之后,以如来藏之本来无念之心体,返观觉知思量之意识末那心及能观之意识觉知心,念念变异,念念不住,是虚妄性,非真实性,方能依止不生灭之阿赖耶识本心体性而安住,方能舍离虚妄想之粗分别。因此“相似觉”位之菩萨是已证真如者,非如憨山大师所谓为“未见真如故”。可见憨山大师并未证得大乘般若之见道功德,故其所开示之法语,处处皆落在意识觉知心的无念离念上,因此上平居士引憨山大师之开示以支持自己的见解者,可谓“引盲证盲”,不是有智之人所为者。
是故,憨山大师强行将“不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等四个阶位,说成“觉灭相、觉异相、觉住相、觉生相”四相,乃个人虚妄想之施设,非有真实义。“本觉”常住,湛然圆满,性真圆融,周遍法界;无始劫以来从无“生住异灭”之相,憨山大师不可将生灭之法强行套在不生不灭的真如之上,由此可见憨山大师于如来藏未曾亲证,才会以意识思惟妄立名相。无怪乎憨山大师慨叹:“故此识甚深,岂易破哉,此言顿悟之难。悲夫!今之参禅之士,此识行相尚且不知,即以悟道自负,岂非增上慢者哉!”
亘古以来,开悟真的很难!也不能怪憨山大师如是感叹了!若憨山大师再来此世,处于现今的世界,恐怕也是感慨依旧。为什么呢?放眼观去, 佛之法教,如今虽仍普遍流传于世界各地,但主要者则以西藏密宗、中国大陆和台湾宝地为主轴;而西藏密宗全是以双身法之即身成佛法门为基本教义,佐以各种外道邪见及鬼神之法,执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我;西藏密宗喇嘛,既食肉饮酒、食屎尿淫液等五甘露极秽物,又与女人贪欲缠绵而求淫乐之最大乐受,破坏 佛之戒律及法教,如是之作为,犹不如世俗凡夫,正是破法坏正法之地狱种性,焉可名之为修学有道之清净佛子呢?因此西藏密宗是外道、是邪道,绝非佛法正道;如是完全是外道的西藏密宗,上平居士如是极力为其辩护,究竟目的何在呢?说穿了很简单,只是因为西藏密宗所说的“显教开悟明心”,和他一样都是以离念灵知作为真如心体,所以上平居士会这样的支持邪淫的藏密。
#p#page_title#e#其次,中国大陆,由于大时代的因缘变迁,证悟者亦是少之又少,就众所周知之大陆八大修行人,如王骧陆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袁焕仙居士……等皆以“一念不生时,不分别诸法之灵知心”为真如,因此也未曾见有证道之人出世弘法或著作出版流通,所以整个中国大陆弘传正法者至今仍付阙如。返观台湾本岛,看似佛法兴盛,百家争鸣,但是静下心来细细观察,所谓的台湾四大名山--法鼓山、佛光山、中台山、慈济等四大名师,他们所开示于众生的所谓之佛法者,不外乎世俗做人为善之法、放下烦恼之法、学术研究之法、慈济救助众生之法,盖寺庙、盖学校、盖医院之世俗善法,谈不上佛法之修行。若有所谓较高层次之佛法弘传者,则皆是打坐修定之法,皆是以定为禅,皆是以清清楚楚处处作主之心作为证得真如之法。以此事实观之,在在处处无一是真正佛之法道--并无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真确实证之法门。
台湾之现在如是,大陆之现在亦复如是;今时如是,古时亦复如是;因此缘故,自古以来,正法难值遇,善知识难逢,正道难修学,真理难明了,是极平常的事。所以多数人如同憨山大师一样,不敢妄想能亲证如来藏,能了知第八识微细之行相,乃至能登地亲证法身,甚至成佛,尽知如来之境界,真可以说“连想都不敢想”! 何况如今竟然有人敢称自己“开悟明心、亲证阿赖耶识”,性重福薄之人泰半持疑,大多不能相信有此等大善知识出现于现在末法之世,并且正在弘法度众,广说如来无边妙义。憨山大师如是,上平居士如是,诸方大师如是,被诸方大师误导之众生亦复如是,诚可怜悯哉!
上平居士又云:【萧多处宣称自己已经证知第八阿赖耶识,这无异于宣称自己是佛、十地菩萨。憨山大师所说的增上慢者,不是指萧又是指谁!】然而 平实先生证悟本心、眼见佛性,出世弘法度众十多年来,所宣说之一切法,皆以第八识如来藏为核心,八万四千法,法法指向真心本性;却从来不曾一言说过明心见性以后即是十地菩萨、即是佛,一向都说明心只是第七住位,眼见佛性不退者只是第十住位。不论是在平时的言谈上,以及所有的书中开示,都一向如此。上平居士却妄自高抬,说明心见性时即是成佛,而不是 平实先生所谦称的七住与十住;如今上平居士自己正是增上慢人,却来妄责从来都无增上慢的 平实先生是增上慢人,真是颠倒!上平居士用这种莫须有的强加之罪,加诸于平平实实说法的 平实先生,这不正是自己所说的栽赃嫁祸吗?自己栽赃嫁祸于 平实先生,却反而诬赖不曾作此恶劣行为的 平实先生是栽赃嫁祸者呢?真是心行不正之人也!
平实先生十余年来,以种种善巧方便,譬喻言说而写作书论、为众生说法,无非是要佛子不妄自菲薄,能生起欲求“明心见性”之决心,并能于 佛之法教有真实之认识与了解,如是生起大信心;并希望生起大信心之后,不要产生了慢心,所以对明心及见性之果证都确实定位清楚,完全符合 佛说而无丝毫之僭越,无丝毫之高慢,又对学人无比的慈悲与提携;如此悲智双运,深知佛菩提之内涵与进修次第之人,何曾妄称自己是佛?是十地菩萨?如此子虚乌有之指控,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呢!请问上平居士:“您居心何在呀?”p35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