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集我们要跟各位菩萨探讨的题目是:劫是什么?
我们来探讨劫的几种用法。首先,“劫”这个字在《杂阿含经》九四八经跟九四九经,有记载这个劫的一个定义。因为 佛陀在说明佛法的修学的时候,经常提到这个劫字,所以说就有一些比丘不能理解说 佛陀所说的劫到底是有多长久;佛陀就对这个提问的比丘说:“我可以把劫说得很清楚,可是可能大家没有办法来理解劫是什么。”这个比丘就提出一个请求:“那是不是可以请佛陀来譬喻劫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来理解。”佛陀就举了一个譬喻:譬如说有一个铁城,它的长、宽、高各一由旬。这一由旬换算成我们现在的距离的长度的单位,大概是二十公里。也就是一个二十公里的立方体的大城,如果里面放满了芥子,然后百年有一个人从这个铁城里面拿一个芥子,然后一直拿、一直拿;拿到这个芥子在这个铁城里面的芥子全部不见了,这个时候一个劫还没有过完。佛陀用这样子的譬喻来解释劫是什么。
另外一部经也是有类似的一个说法,也是一个一由旬立方体的一个大石块,然后有一个人拿“迦尸劫贝”──这个很细软的一个布,每一百年来摩擦这个石头摩擦一次,然后每一百年摩擦一次,然后一直摩擦;摩擦到让这个石头全部都消磨殆尽,这个时候一个大劫还没有结束。所以说,劫这个字,在佛法里面就代表一个很长久的一个时间。所以这个长久的时间,我们很难去用一个数字去作一个譬喻,或是作一个说明。
在《杂阿含经》九五零经里面,也有一些比丘在问:“那我们的这个劫数到底有多长?我们常常听佛陀说‘无始劫以来,无始劫以来’,那这个劫数到底有多长久呢?”佛陀也说,这个劫数的长久祂可以说,可是很难让人理解。所以 佛陀就用譬喻说:“就像有一个人,他早上想三百千劫,中午又想三百千劫,晚上又想三百千劫,这个早中晚各想三百个千劫(就是等于说,早中晚都想三十万劫);这样的话经过一百年,那我们所经历的劫数还不能算完。”所以说,由这样来看,我们这个法界所经历的劫数是很难计算的。
为什么很难计算?就是因为,如果我们用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难理解。可是,如果我们反过来以如来藏存在的角度来说,法界本来就一直存在,因为如来藏是永恒存在,祂无始劫以来祂就存在;所以,时间不过是如来藏出生一切法,然后让众生觉知说有时间的存在,只是如此而已。所以,如果我们以如来藏为中心,来思惟时间的问题的时候,来思惟劫数的问题的时候,反而比较容易理解。详细的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不详细来说明。
劫,基本的定义是这样子,是代表一种时间的单位。经典里面有说,这个劫有分大劫跟小劫,譬如说在《增壹阿含经》卷四十八〈礼三宝品〉里面有经文记载:
【然劫有二种:大劫、小劫。若于劫中无佛出世,尔时复有辟支佛出世,此名为小劫。若如来于劫中出世,尔时彼劫中无有辟支佛出现于世,此名为大劫。】(《增壹阿含经》卷四十八)
这段经文是在说,劫就是一段长的时间里面,事实上它有分大跟小;也就是说,当有辟支佛出现在世间,而佛陀没有出现在世间的时候,那段时间就称为小劫;可是,如果有佛陀出现在世间,而辟支佛没有出现在世间,那个劫那段时间就称为大劫。
也就是说,这个大劫、小劫也代表一种重要性,因为它对于众生有广大的利益。譬如说,佛陀出现在人间,对于众生有广大的利益,所以称为大劫;如果是辟支佛出现在世间,而不是由佛陀出现在世间,来教导大家成佛的法道,而只是由辟支佛出现在世间,来教导大家解脱的法道;那这样子有佛出世的这种对众生利益最大的这种时间,就称为大劫,那如果对于众生的利益比较小的,就称为小劫。所以说,大劫、小劫也显示对众生的利益。
我们也常常说:修学佛法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够成就佛道。那这个三大无量数劫,是以菩萨的五十二位阶。譬如说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从十信位到三贤位这么长的时劫,它需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表示说在一大阿僧只劫里面所要修学的一个内涵,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内容;那从初地到七地这么长的一个时间里面,还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所以代表从初地到七地他所要修学的内涵,是一大阿僧只劫的一个内涵;那八地到成佛就是一大阿僧只劫。所以,三大无量数劫就是三大阿僧只劫所要代表的有一种意涵,它就不只是一个时间的单位,而是反过来,以一个时间里面所应该修学的一个内容,来作为这个劫的一个意涵。
换言之,若有人一直在修学外道法而没有修学 佛陀的正法,那这样的话,虽然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或是多少的无量无边数劫,事实上他还是不能满足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内涵。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代表的就是一种修学的一个内涵。所以说,劫虽然有时候作为时间的单位,可是有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修学的内涵。
那除了这个大劫、小劫还有三大阿僧只劫这样的名相之外,事实上还有所谓的大劫、中劫、小劫,也就是说把这个劫,在我们世间的现象里面作一个区别。譬如说,在《优婆塞戒经》卷七里面有说:
“从十年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年,如是增减,满十八反,名为中劫。”(《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七)
这里就有说到说:有人寿从十年增加到八万岁,从十岁增加到八万岁,这个叫作一个增劫;那又从八万岁减到十岁,这样子叫作减劫;如果这样子十八反,这样来回十八次,就称为一个中劫。
所以,这里就有提到一个增劫、减劫还有一个中劫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增一减,一个增劫跟一个减劫就是一个小劫,这样子来回十八次就称为一个中劫。
《优婆塞戒经》讲记还有再继续说明说:
“谷贵三灾,疾病三灾,刀兵一灾,名一小劫。水、火二灾各五段过,有一风灾;五风灾过名一大劫。”(《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七)
这里是说:在一个小劫里面,一增一减里面,事实上它会经过谷贵劫的一种灾难,而且会有经过三次,也会经过有三次的疾疫劫,也会有一次的刀兵劫,那这样子就是一个小劫。所以说增劫、减劫里面,它都有可能会有这样子的众生困苦的一个时劫,这样子叫作一个小劫。一个小劫过完之后,还有所谓的水灾、火灾各有两次,这样子经过了来回五次之后,还会有一个风灾,经过这样一个风灾之后,这五次的风灾才叫作一个大劫。
这个是在解释有大劫、中劫还有小劫之间,它们彼此组成一个众生在三界里面受报的一个关系。因为这个的内容比较繁复,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在佛法中有这样的一个时间,还有里面有所谓这样的一个现象,有增劫、减劫,有所谓的刀兵劫、谷贵劫还有疾疫劫,还有所谓的水灾、火灾、风灾,彼此这些复杂的现象构成一个大劫,或是组成小劫或中劫。我们知道这样的关系就足够了,所以大劫、中劫、小劫也代表一个时间的一个观念。
我们这里还要跟各位介绍,有所谓的增劫跟减劫对我们修行的一个意义。因为在大、中、小劫里面,我们说从十岁增到八万岁,从八万岁减到十岁,也称为一个小劫。那这个一增一减里面,我们现在的众生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时间呢?照我们现在所生存的一个时间,叫作减劫的时间。为什么会称为减劫呢?也就是说,从八万岁一直减到十岁,那我们现在刚好在人寿大概百岁的时候。
为什么我们会称为减劫的时代呢?那就是因为 佛陀在经典里面说,在劫初的时候,有种种的一些经过,其中里面祂有作一个譬喻:譬如当时有光音天人下来之后,有种种的地味、地皮、地麸之后,又有所谓的自然粳米,这个自然粳米就是很类似我们现在所吃的稻米;自然粳米它是可以自己成熟的,不需要人耕种。劫初的时候,就有众生他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所以他就一天……别人都是每天都去割,原来都是大家每天去割、去收获,然后每天来吃。那就有聪明的众生,他就认为说:“我一次割两天,我就不用每天去跑。”就有人认为说:“他的方法很好啊!那我一次割三天。”又有人说:“那我一次割四天、五天。”结果越割越多。因为人心彼此想要偷懒,又彼此在竞争,所以自然粳米就因为众生的竞争的心,而且彼此不顾虑彼此的利益,所以自然粳米就消失了。因为原来粳米是可以自然生长,能够“朝获暮熟,暮获朝熟”,可是自从大家的人心变坏之后,只考虑自己的私欲,而不考虑公众的利益之后,自然粳米又消失了。所以,从 佛陀的说明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减劫众生就是因为对于彼此之间的一种竞争,而且不顾公众的利益,就会导致减劫;因为我们的心性符合这样子的减劫时代的心性,就生到减劫。
那如果是在增劫的时候,众生就不如是。因为如果有人想要多割,想要一次要多割两天的粳米,那一定会有人出来制止,来告诉他说:“不可以这样子!因为如果你今天割两天,别人一次割三天,那这样的话,原来自然生长的这些稻谷一次就统统被收完了;那全部被收完了,那这样子一时之间就没有粳米啦。”所以,在增劫的时候众生就不如是,他的想法不会跟我们现在一样。我们现在会认为说“一天把稻子割两天份、割三天份,是比较聪明的”。我们会认同这样的一个看法,可是在增劫的众生就不如是看。所以说,这个叫作增劫跟减劫众生心性的差别。
对照在我们修学佛法来说,什么是减劫众生的心性呢?减劫众生的心性就是认为:“佛法是属于佛教的事情,所以佛法的兴盛与灭亡,我又不信佛教,与我无关。”这个就是他不顾虑佛教对于众生的利益的内涵。因为佛教所谈论的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现象跟生命的价值,而且怎样让众生能够解脱生死,能够究竟成佛,能够灭除一切的烦恼。所以说,佛法是为一切的众生的利益在考量的;所以佛教是跟一切的众生、跟一切人都有关系的,是息息相关的。可是,如果只是认为“佛教只是一个宗教,跟自己是无关的”,因此而对于佛教的兴亡有那种漠然的感觉,那个就是减劫众生的心性。
我们就是应该要让佛法能够普遍的弘扬,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知道,佛法是跟众生能够很密切的相关,可以让一切众生能够解脱于生死,乃至最后获得实相的智慧,能够成就佛道,能够利益一切的众生,为法界中一切的众生能够解脱来着想。如果能够这样子来考虑一切众生的利益时,那这个心性就符合增劫的众生的心性。
那我们现在是属于减劫的时候的众生,佛陀有说,在 释迦牟尼佛的正法灭亡之后,会有 弥勒尊佛下生人间,那个时候称为增劫,而且那个时候人寿是八万岁。我们现在是个减劫众生,佛陀又说,如果说祂的遗法弟子能够信守祂的佛教来修行,将来都可以成为 弥勒尊佛座下弟子,而且可以获得解脱。
那我们怎样来转变我们的心性,把我们的减劫众生的心性把它灭除,来转变成为增劫众生的心性呢?如果我们不转变这样的心性,那我们如何从减劫之中的众生,能够生到增劫众生的劫数里面去呢?所以说,一定要改变我们的心性,能够为大众的利益来着想,为整个佛教利益一切众生的利益来着想,来护持正教。如果能够这样子的思考,来转变心性,那这样子心性转变,能够来拥护正法,修学正法,将来就可以到 弥勒尊佛的增劫的劫数里面去,在 弥勒尊佛的座下可以获得解脱。
所以,增劫跟减劫,它代表的是不同的众生的心性。而且这里面也牵涉到说,增劫的众生他是比较有福报的,减劫的众生是比较没有福报的。那减劫众生是不可能——如果心性不转变——不可能生到增劫的时代里面去。可是,如果他是一个增劫的众生,譬如说如果他是个菩萨,那他就是增劫的众生,他会考量一切众生的利益,这个时候他是可以为了他的悲愿,来到减劫之中。所以,我们一切的修学佛法者,或者是说还没有修学佛法的人,我们应该为一切众生,为我们身边的亲人、整个社会,乃至我们身边的畜生,等等的一切众生,未来是否解脱生死来考量,这个时候应该共同来弘扬佛法,来理解佛法,为佛教的正法共同来关心,共同来努力,那将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增劫的众生,生到增劫去,而没有种种的灾难。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题目就跟各位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