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概说”,今天要进入的主题是:开悟证般若前应注意事项。
开悟证般若,有三个部分要来为大家介绍:第一个是修集福德资粮,第二、建立正确知见,第三、简择真正善知识。这三种是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修集福德资粮方面。
佛菩提的法道是无上的、甚深广大的、无有能超越的。因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它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他还没成佛,所以它是有上法;那佛菩提能够含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圆满佛道,所以是无上的,没有一法可以再超越它的。它是甚深广大的,它是连声闻缘觉都不能知道这个智慧内容是什么的,含摄了世间法,含摄了声闻缘觉所证的出世间法,同时也含摄了佛道本身的世出世间法。十地满心的菩萨进入等觉位,仍然不能思议说佛地的智慧境界是如何;而等觉位的菩萨呢,十地以下菩萨都不能了知说等觉位的菩萨到底智慧如何;更何况说未入地的菩萨要能够思议佛地的智慧境界,那更别提说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思议说佛地的境界是如何呢?
而三贤位中七住位菩萨所修证的般若总相智、别相智,是修学十地一切种智的基础。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的阿罗汉,他尚且无法了知七住菩萨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境界,更何况圆满一切种智的佛地境界,阿罗汉要如何能够思议呢?阿罗汉本身是人天应供,因为已经能够出离三界,功德已经让人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佛地的境界,却是阿罗汉所不能思议,而七住位菩萨所证法界实相,阿罗汉都还不能了知呢;所以我们说,这样一个内涵佛菩提道真的是无上甚深广大。
那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知道说,佛菩提的这种函盖含藏的法是这样子,等于说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含摄了。我们再来从福德与功德的角度来校量,以窥一二。
举一个例,在《优婆塞戒经》里面 佛有说:【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优婆塞戒经》卷一)
经文中所说的说,外道他断欲而且发起禅定,证得禅定以后,他所得的这种天福,胜于在欲界一切众生所修的福德;一切众生在世间,在欲界世间所修的福德,都不如这个外道断欲修的禅定以后所得的天福。那么须陀洹人呢,胜于一切外道异见;须陀洹人就是解脱道中断我见的初果人,他所得的这种福德,胜于一切不同见解的外道他断欲证得禅定所得的天福的这种福德。为什么呢?因为断我见的初果人,他已经有一分这种解脱的功德受用了;他这个是顺于第一义谛的善法,这样的善法它是清净解脱的,清净解脱的当然是胜于一切系缚在世间的善法。因为一切外道所修的这个禅定天福,它还是系于世间的,系于三界中的;可是,初果人他所修的断我见,他断了我见以后功德,这种功德所生的善法是离系的、是清净的。这样来看待,所以,以这样的功德所生的福德,才会说殊胜于一切外道断欲以后所修的这个禅定所得天福。这样了解以后,当然二果人当然胜于初果人,三果人胜于二果人;然后四果阿罗汉,已经能够解脱于三界,解脱道已经修满足了,当然他第一义谛的善法的这种与解脱相应的法更加殊胜,所以他的福德也胜于三果;然后缘觉辟支佛的解脱的智慧功德,是胜于阿罗汉的解脱智慧功德的。
但是,在家之人发菩提心,却是胜于一切辟支佛果;也就是,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要修佛道,他的福德却是胜于辟支佛的所得的福德。为什么?因为,这个声闻缘觉本身,他虽然能够证得解脱果,他的福德非常殊胜,他的这个善法是清净解脱的;可是终究他最后舍报以后入于无余涅槃,他不能再自利利他,不能再自己去往前修佛道,不能再以自己的所得的功德来利益他人,因为消失在三界;所以,他虽然福德殊胜,可是却不如一位在家菩萨发菩提心要来修学佛道。因为,这位在家菩萨发菩提心要修学佛道,他是不畏惧生死的,同时他因为不畏惧生死发大心,能够于这个三大阿僧只劫中次第修证,他能够实证如来藏;实证如来藏以后呢,接着他能够次第往前修,而自己能够进入到修道位,最后成佛。这过程里面他以利益众生为主,所以能去摄受众生,能为他们解说这些佛法,让他们能够得清凉法而得安隐,同时也能够修佛菩提道;那么这些被他所度的人,能够也一样发大心修佛菩提道,又能够再利益更多人,这样的福当然是不可数、非常殊胜啊!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了解说,这个佛菩提本身的这种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他所引生的福德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一点。
我们再来说,进入佛菩提道以后,他因为功德的差别,福德也有差别,我们来举《金刚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明。
《金刚经》里面 佛说:【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否?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在经典里面(《金刚经》里面),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行布施,怎么样行布施呢?以布满恒河沙数的这种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他所得的福报、所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是很多的!须菩提回 世尊说:“是啊!这样的福德确实很多。”可是这样的福德,却不如怎么样呢?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在《金刚经》里面,他对《金刚经》能够如实了知。而对《金刚经》能够如实了知的意涵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实证金刚心;因为《金刚经》所讲的是指金刚心如来藏,能够实证金刚心如来藏,就能如实了知《金刚经》所讲的内容,原来在叙述金刚心的法相。那么能够如实了知《金刚经》的内容,能够为他人解说,乃至只是受持《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而为他人解说。可是,为他人解说一定是如实解说,因为自己实证了金刚心。
但是,所谓如实解说,他一定是覆护密意而说。因为,金刚心所说的是金刚心如来藏的整个法相;而金刚心如来藏是哪一个心呢,他需要这个佛子自己去求证。那么 世尊在经典中多次的提,让菩萨们能够警觉引以为戒,说不可以去明说、显说,把如来藏心明白指示出来,要隐覆而说;隐覆而说以后,让这些佛子们自己能够实证;实证以后就能够了解实相心的内容,能够了解经典中所说的这个法的内容。那因为这个法呢是很重要的根本,所以一定要经由实证,而不能随便的去明说、显说;所以,能够如实讲解《金刚经》的人,一定是覆护密意而说。所以,实证金刚心如来藏的人讲解《金刚经》,他一定是覆护密意而如实解说经典的内容,那么就能够让听他解说的人能够了解,能够了解说原来经典里面 佛所说的实相心的法相是如何,那么应该要来实证。
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的福德,胜于前面所说的遍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拿来布施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进入佛道修道以后的行布施,如果说纯粹是行布施,以财物来利益有情,那个只是财布施,只是利益有情的五蕴身——一期的五蕴身;可是你跟 佛所说的说能够受持《金刚经》,为他人解说《金刚经》,这个是法布施;法布施是在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而且法布施是能够延续 佛的法脉,让 佛的法脉、佛的正法,能够不被邪见外道所摧毁;佛的法脉能够持续存在,自然能够让更多人——想要求佛法的人,能够去听闻、能够信受。所以 佛说,如果能够在《金刚经》中如实的,乃至一偈四句偈的为人解说,这样的福德胜于前面的福德。
这个道理就是告诉我们,进入佛菩提道以后,修福德还是要依止于功德而修。所谓功德就是自受用功德。哪一种是自受用功德?第一个是断我见,第二个佛道最重要就是明心见道,开悟找到实相心如来藏。因为开悟以后找到了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知道说原来自己的五蕴十八界的假我,都是由祂出生,祂是真实法,祂是真正的不生不灭的我,可是祂却是真实如如;真实如如的法又那么自在,又本来解脱,这个就是自受用的功德。也就是说,自己的自我虽然还在三界生死中,自己的自我虽然还跟种种烦恼相应;可是却观察到说,这个真实的如来藏的我,祂却是这样的自在,这样本来解脱,这样的随众生缘,这样的随着我们染污的意识心、意根,而在三界中呈现变化诸法;这种解脱的功德,让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依止于祂而来行菩萨行。这种行菩萨行的过程里面,就会以自己的这种解脱受用,而不会计着在说是为了自我,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或者说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会为了整个佛法的所需,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
因为这样的部分的前提就是说,自己有一个这种实证以后的解脱功德受用。因为这样的功德本身所引生的福德很大,那么再去发大悲心,来为众生解说金刚心的内容,让善男子、善女人所度的对象,也能够成为善男子、善女人,而进入佛道中,真正能够实证而得功德;实证了以后得的功德,所引发的福德也是很大。所以,因为福田本身非常殊胜。所以,进行法布施者,因为自己有实证的功德,所以施主也非常殊胜;所布施的法是佛菩提殊胜的法,所以这个布施的物也非常殊胜;那么对象呢,如果说他也能够实证,那么被布施的对象也非常殊胜。所以,因为三者都非常殊胜,而这样布施的善男子、善女人在行法布施的过程,却不着于自己有在布施,也不着于说有布施的法,也不着于说有一个布施的对象,以这个实证的解脱的功德,然后能够观察三轮体空来行布施,来行菩萨行,所以说这样的福德非常殊胜。这是为什么?因为有功德为依止。这个功德所依止的,就是实证如来藏。所以说,实证金刚心如来藏所发起的般若实相智慧,它是能受持如来藏的福德这么殊胜啊!前面已经告诉大家了。
就发菩提心本身这要注意一下:发菩提心一定要注意是发佛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如果是发二乘菩提心,那就没有这么殊胜了。而在家菩萨发成佛的菩提心,他的福德已经胜于一切辟支佛果了;那么实证以后的福德,实证以后所生的福德,再去行法布施的福德,前面由《金刚经》里面的一段话,大家也知道了这样的殊胜。
你要实证如来藏,就一定要修集具备一定的福德资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法本身殊胜,这个法本身能生的福不可限量;那你既然要去实证祂,自己本身怎么能够是两手空空而没有资粮呢?所以,你一定要修集具备一定的福德资粮。那么要修集哪些福德资粮呢?
这个福德资粮修集的前提,我们要先跟大家解说的,就是善根的修集。也就是说,你要具备实证般若的福德资粮的前提的第一个,首要就是善根的修集。那善根之首就是什么?就是信根。这个信根呢,我们从菩萨这样子次第修证上去的阶位来为大家说,比如说十住位之前的十信位。十信位的修集,十信位的满心要进入住位,得要多劫于三宝修恭敬供养,而让自己能于三宝生信;也就是说,自己要能够进入住位修行,一定要先经历前面十信位不断地于三宝修恭敬供养,然后十信位满足以后,才能进入十住位。所以说这个信根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个信根呢,我们说你要能够满足信根,当然你要依止三宝。所以这个前提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三宝,佛法僧三宝的意义是哪里。
那么就要知道说,原来佛不是二乘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他只是已经修了断除三界生死的烦恼而已,他还没有成佛,那阿罗汉的法就不是佛的法;所以,佛法本身就是能成佛的法,而不是能成阿罗汉的法。那么这第一个对佛的了知。
同时要知道说,佛祂是经历了菩萨道十地的修道,最后才能够成就等觉位,最后成佛。那要成就的果德呢,有大菩提,有大涅槃。大菩提就是前面所说的,你要有四智圆明,要圆满一切种智;大菩提这个部分成满了以后,还要有大涅槃的成满,大涅槃的成满就是,最起码一定要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要实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当然最后成佛要实证无住处涅槃。不可以说成佛了可是却不知道什么叫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说他成佛;不可以说他成佛了而说他不必要经过十地的修证;甚至于不可以说他成佛了而说他没有开悟,没有实证金刚心如来藏。这些次第你都要了解,才能说这样子才真正是成佛。这些内容就是佛法。
那僧呢?就表示说要,能够如实实证佛法的内容的僧宝,同时他也要能够将佛法内容,来传授给想要求佛法者。如果说这个僧他所传授给你的只是声闻缘觉的解脱法,那么这个僧宝本身他就不能传授给你佛法,这个你要知道。也就是说,僧宝本身你要知道:“他是能传给我佛法的菩萨僧呢?还是他只能传给我解脱法的声闻僧?”所以,我们对于僧宝也要知道,你才能够说你要依止于佛法僧三宝,然后来长养自己的信根。
那么你能知道说,原来在佛法中的僧宝还有分,还有分声闻僧,还有分菩萨僧。当然啊!因为佛法里面含摄了声闻缘觉的解脱法,含摄了能成就世出世间法的佛道,修这个世出世间法就是菩萨;那菩萨当然有菩萨僧,也有在家菩萨。出家的菩萨现了声闻相、受声闻戒还是菩萨僧;可是菩萨也有是现在家相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菩萨都是现在家相的。可是,菩萨所强调的是什么?实证,而不是在于说你是现声闻相,还是现在家相。因为菩萨所讲求的是实证的证量,以实证的证量来称为他是上位菩萨。那么,出家菩萨实质上来讲是,心已经出离世间了,已经依止于本来解脱的真实如来藏了,这个就是出家的实质。那么现声闻相的这种出家表相,那个部分就是我们要了解说,现声闻相以及现在家相的菩萨,都要以实证来检讨说哪一位是上地菩萨。这个就是我们对于僧宝所要认识的部分。
那么对于信根的长养部分,我们下一堂再继续。今天就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