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卷之上
2015-04-12 21:09:12  类别:祖师语录
卍新纂续藏经第 63 册 No. 1257 博山参禅警语
No. 1257-A 博山警语序
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主人张灯夜坐堂皇之上。謦欬作声。贼惧不能便。稍尔昏睡。则乘间而入。橐为之倾。故严城击柝。刁斗鸣辕。卒有变而无虞。以其警备于机先也。人有生死大患。乃万劫不醒之长梦。况亦为贼媒。日劫家宝。不有大觉之雄痛语警醒。则终身醉梦。了无悟日。非但睡时做不得主。即白昼开眼魔语尤甚。故博山大师乘悲愿力。来作大医王。用一味伽陀遍疗狂狷业病。故有示禅病警语五章。直捷简当。把参禅骨髓中病都说透过。其开示做工夫语最为吃紧。真是禅门一种切要新书。亦救世之金丹九转也。
夫禅也。假名无体。何有病乎。盖参禅人多起执情谬解。被心意识哄杀。不向机境上求。便向学解中讨。或被古人言句碍膺。或向死水里浸杀。或坐在无事甲里。不是灵利心死不得。便是痴着心转不得。故命根难断。生灭宛然。通身都是我病。非是禅有病也。甚则成枉着魔。佛亦不可救。此名业病。亦非禅病也。假饶死得种种心。不肯做工夫与法身理相应。不曾踏着向上关棙。坐在饭箩里轻安自在。只个轻安。正是禅病。故僧问古德。如何是清净法身。德云。无量大病源。此语如栗棘蓬。吞吐诚难。
古人从真参实悟中病过一番来。其垂手处自不乱下针锥。要个绝气息。识痛痒底汉。方肯诊视。是以识病乃能去病。调己然后调人。可谓三折肱为良医欤。博山大师自来参究此道。极是融通。凡有言句。皆中肯綮。非故为高妙玄着之谈。使人不知。乃平日亲证实履境界。见到说到。行到用到。其义理精明。辨才无碍。所以快说禅病。如握秦宫玉镜。照见群僚肝胆。一毫隐讳不得。古今踞曲盝床。称善知识说禅者。如师之妙罕俪。然禅病最难说。说亦不能尽。何哉。病即法身之病。法身无数。病宁有极。善救法身病者。以病为妙剂。以病为家常茶饭。以病为贴肉汗衫。在善葆之而已。
古人于病假中游戏而为佛事。盖看破法身无主。病自霍然。故洞山道老僧看时不见有病。特由妄想执着。故禅病竞生。昔佛说楞严五蕴魔事及外道遍计。即是今人禅病中事。然着即成魔。计则名外。不着不计。亦未为病。所以云。不作胜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法华云。有一导师。善知通塞险难道路。故能导彼众人前至宝所。然则大师此书。正末世舟杭。初心径路。岂但有益于今日。亦有补于将来。
决欲参禅做工夫。求大悟门。肯细观此书。大有相为作略。能使疑情发不起处发起。病根点不破处点破。如披沙露宝。要渠自取。如开雾见天。使人不迷。截路中有出身之路。死句里有活人之句。如圆珠走盘。不滞一语。其妙用如此。人人知此用心。可以坐睡见道。不费许多草鞋钱。直到大安乐田地。与佛祖同一鼻孔通风。有能以此自警者而警众。复以此自愈者而愈人。亦名现在医王。使祖师命脉流通。国脉与慧脉并固。庶不负大师垂示之方便愿力云尔。是为序。
万历辛亥岁孟秋月 信州弟子刘崇庆和南题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目次卷上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卷下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
No. 1257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首座 成正 集
示初心做工夫警语
做工夫最初要发个破生死心坚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缘。无实主宰。若不发明本具底大理。则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却如何排遣。将此一念作个敲门瓦子。如坐在烈火??中求出相似。乱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别生一念不得。望别人救不得。当恁么时。只须不顾猛火。不顾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别念。不肯暂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是好手。
做工夫。贵在起疑情。何谓疑情。如生不知何来。不得不疑来处。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处。生死关窍不破。则疑情顿发。结在眉睫上。放亦不下。趁亦不去。忽朝朴破疑团。生死二字是甚么闲家具。恶。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做工夫。把个死字贴在额头上。将血肉身心如死去一般。祇有要究明底这一念子。现前这一念子如倚天长剑。若触其锋者。了不可得。若淘滞磨钝。则剑去久矣。
做工夫。最怕耽着静境。使人困于枯寂。不觉不知。动境人厌。静境多不生厌。良以行人一向处乎喧闹之场。一与静境相应。如食饴食蜜。如人倦久喜睡。安得自知耶。
外道使身心断灭。化为顽石。亦从静境而入。良以岁久月深。枯之又枯。寂之又寂。堕于无知。与木石何异。吾人或处于静境。祇要发明衣线下一段大事。不知在静境始得。于大事中求其静相了不可得。斯为得也。
做工夫。要中正劲挺。不近人情。苟循情应对。则工夫做不上。不但做不上。日久月深。则随流俗阿师无疑也。
做工夫人。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千人万人之中。不见有一人。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团。可谓搅浑世界疑团。不破誓不休心。此为工夫紧要。
何谓搅浑世界。无量劫来本具的大理。沉沉寂寂。未尝动着。要在当人抖擞精神。天旋地转。自有波翻浪涌一段受用。
做工夫。不怕死不得活。只怕活不得死。果与疑情厮结在一处。动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净而自净。六根门头自然虚豁地。点着即到。呼着即应。何愁不活耶。
工夫做得上。如挑千斤担子。放亦不下。如觅要紧的失物相似。若觅不着。誓不休心。其中但不可生执生着生计。执成病。着成魔。计成外。果得一心一意。如觅失物相似。则三种泮然没交涉。所谓生心动念。即乖法体矣。
做工夫。举起话头时要历历明明。如猫捕鼠相似。古所谓不斩黎奴誓不休。不然则坐在鬼窟里昏昏沉沉过了一生。有何所益。
猫捕鼠。睁开两眼。四脚撑撑。只要拿鼠到口始得。纵有鸡犬在傍。亦不暇顾。参禅者亦复如是。只是愤然要明此理。纵八境交错于前。亦不暇顾。才有别念。非但鼠。兼走却猫儿。
做工夫一日。要见一日工夫。若因因循循。百劫千生。未有了的日子。博山当时插一枝香。见香了便云。工夫如前。无有损益。一日几枝香耶。一年若干许香耶。又云。光景易过。时不待人。大事未明。何日是了。由此痛惜。更多加?励。
做工夫。不可在古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释。纵一一领略得过。与自己没交涉。殊不知古人一语一言。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触之不得。何况坐卧其中耶。更于其间分大分小。论上论下。不丧身失命者几希。
赵州云。你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五年十年。无人唤你作哑汉。已后佛也不柰你何。
评。不语即是不杂用心。若不向衣线下究理。则太远在。
天台韶国师云。假饶答话拣辨如悬河。祇成得个颠倒知见。若祗贵答话拣辨。有甚么难。但恐无益于人。翻成赚误。
评。今时人学得一肚皮。寻常问来答去。将佛法为戏具。非但无益。多成罪过。而今恣闲言闲语以当宗乘。看古人说话。面皮厚多少。
国师云。诸上座从前所学拣辨.问答.记持。说道理极多。为甚么疑心不息。闻古人方便。特地不会。祇为多虚少实。
评。拣辨.记持皆属缘虑。生死根不断。如何会得古人意。所以云。微言滞于心首。返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
国师云。上座不知从脚跟下一时觑破。看是甚么道理。有多少法门与上座作疑求解。始知从前所学底事。祇是生死根源。阴界里活计。所以古人道。见闻不脱。如水里月。
评。见闻缘虑。谁人不有。要有大转变始得。若不与工夫相应。从水晶宫里穿下过来。终没交涉。古德云。知解入心。如油入面。永无出期。不可不谨。
绍岩禅师云。诸仁者。今日国主致请。祇图诸仁者明心。此外别无道理。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凝然杜默时。参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著。岂曰明心。
评。语不是。默不是。见闻不是。离见闻亦不是。作么生会。即今禅者莫乱统好。
岩云。更有一类人。离身中妄想外。别认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虚。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
评。此唤作偏空外道。又安得身心一如。身外无余耶。即今禅和子不曾遇人。自作主宰。多落斯见。
又诸仁者要会么。心无是者。亦无不是者。汝拟执认。其可得乎。
评。前二种是病。过在执认二字上。此段是药。但无是非执认。病即愈矣。
瑞鹿禅师云。大凡参学。未必学问话是参学。未必学拣话是参学。未必学代语是参学。未必学别语是参学。未必学捻破经论中奇特言语是参学。未必捻破祖师奇特言语是参学。若于如是等参学。任你七通八达。于佛法中倘无见处。唤作干慧之徒。岂不闻。聦明不敌生死。干慧岂免苦轮。
评。今时人类皆如是。正所谓抛却真金拾瓦砾。不肯真实参究。恣口头三昧。如香岩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岂不是通达。于佛法中。无有见处。父母未生前一句子便不柰何。今时学语之流。且道济得甚么边事。
瑞鹿禅师云。若也参学。应须真实参学始得。行时。行时参取。立时。立时参取。坐时。坐时参取。眠时。眠时参取。语时。语时参取。默时。默时参取。一切作务时。一切作务时参取。既向如是等时参。且道参个甚么人。参个甚么语。到这里。须自有个明白处始得。若不如是。唤作造次之流。则无究竟之旨。
评。要切究此参底语是甚么语。参底人是甚么人。若不究此语。不识此参底人。是谓空过。非参学也。
芭蕉云。如人行次。忽遇前面万丈深坑。背后野火来逼。两畔是荆棘林。若也向前。则堕在坑堑。若也退后。则野火烧身。转侧。则被荆棘林碍。当与恁么时。作么生免得。若也免得。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堕身死汉。
评。直须不顾危亡。始得个彻头。稍生疑议。则丧身失命。芭蕉此语。最为工夫紧要。学者多求知解。堕在玄奥窠臼里。不向这里留意。是谓空过一生。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上
下一篇: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卷之下
上一篇:五宗原 -- 清 汉月法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