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话说曹洞宗
2015-04-12 19:57:50  类别:曹洞宗
佛教曹洞宗源于禅宗,禅宗始创于南北朝,祖师为菩提达摩。初唐时传之五祖弘忍,分成南北两宗。原因是弘忍大弟子神秀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比不上春米行者慧能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弘忍将达摩的袈裟传给慧能,成为嗣法人,为免遭神秀迫害,慧能连夜南逃,陷居16年。武则天仪凤元年(676)在广州制旨寺得到印宗法师拥护,移住曹溪宝林寺开讲佛法,创立禅宗南宗,与神秀北宗对立。慧能主张"顿悟成佛",不经过累世修行就可成佛或死后即可往西方极乐世界,将天竺式佛教转变为中国式佛教。由于成佛之易,南宗发展迅速,三十年代后名声远播。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慧能卒于曹溪,年76岁。安禄山陷京,慧能大弟子神会设戒坛收香火费资助军饷,受唐肃宗赐封。从此北宗衰落,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晚唐,慧能主要弟子神会、怀让、行思等人分成荷泽、南岳、青原三派。南岳又分为沩仰、临洛二宗;青原又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
青原派五世高僧良价住持江西宜丰洞山,他的弟子、六世高僧本寂住持江西宜黄曹山,两人集禅法大成,既继承"即事而真"(个别事物显现世界本性)和"理事互回"(相应互涉),进而扩充为"五位君臣"(从理事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创立了曹洞宗。提倡"只管打坐,即心是佛",禅风以回互细密著称。唐末风行江南,后《曹洞语录》问世,曹洞宗成为佛教各宗派之首。
沧桑瑞岩寺
瑞岩寺位于县西45里潮济乡瑞岩村,"其山石皆紫色"(《县志.寺观》)。约在汉代是有一座道院,为"如意道人"所居。道人气功精湛,"绝粮神气不减"。东晋时改道为佛寺,高僧怀玉(临海人)为住持。隋代天台宗宗祖智凯"遍游山水,尝栖瑞岩"。(《县志.仙释》)建有潘经台。景福元年(892),青原派高僧师彦云游黄岩,建瑞岩院,"坐盘石终日如愚"。(县志.古迹)传播禅宗。乾宁二年(895)朝廷赐名"瑞岩"。唐末青原派分化为曹洞宗,瑞岩院成为浙东曹洞宗名刹。唐代还有"扣冰古佛"居瑞岩,"夏则衣楮,冬则面浴"故名。扣冰弘扬佛法时学者相争聚会听课。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朝廷赐名"瑞岩净土院"。南宋乾道年间,被官居参知政事的投降派、权奸钱瑞礼(钱塘人)霸占为他家的香灯院,赐名"移忠昭庆寺"。后其孙钱象祖(定居临海)任左丞相,上疏复改为瑞岩净土院。南宋光宗、宁宗时期,曹洞宗高僧因成和如净师徒住持瑞岩院,进一步融合净土宗"快速成佛法",如净广收僧徒,普施佛法,成了鼎盛时期。据南宗《嘉定赤城志》记载,庙产有田3270亩,地950亩,山1749亩。居台州5县362座寺院的第4位,仅次于台州报恩寺、天台报恩寺、天台国庆寺。又居黄岩87座寺院之首位。禅宗史书《续传灯录》亦记载如净住持一事。
南宋末年,瑞岩出了一位高僧,黄岩人,俗姓徐,幼年落发永嘉广慈院,法名妙伦。后来云游至奉化雪窦寺,谒见无准禅师。师问何处来?答从天台来;师又问还见石桥么?答被我一脚踏断了!这个怪诞的答案却得到无准的称赞,赐号"断桥"。禅宗问答,"谁要是作正面答复,就说死话,不配作禅师。"(《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断桥禅师"迁居瑞岩、国清、净慈,法徒云集。"(《台州外书.卷五》)是黄岩籍名播丛林的高僧。断桥将圆寂,魏国公使人问曰?quot;师生天台因甚死?"答曰:"日出东方夜落西。"
元初至元三十年(1293),了性和尚募化建造了一座五级六面砖塔,各级各面设壶门。此塔在黄岩历代县志中均无记载,现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初曹洞宗大盛,"今天下惟曹洞、临济为盛。"(《夜航船.佛教》)时虎丘派高僧无愠禅师住持瑞岩寺,传播佛法,名扬江南。瑞岩呈现异象,黄岩知县袁应祺诗曰:"夜深紫气横千尺,可是牟尼现重来。"明末战乱佛寺败落。清代顺治开始重修,康熙中期建成大殿,雍正八年(1773)住持全广清理田地山场庙产,将寺恢复至明代的规模。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与民团激战义城岭,金碧晖煌的佛寺毁于一旦。同治时重建后不如昔日壮观。战乱过后民生堪苦,僧众不以慈慧为怀,反而不守佛门戒律,不法之事时有发生。同治九年(1870)知县孙熹一怒之下,废寺逐僧,将瑞岩寺改为瑞岩义塾,庙产田地近200亩充作校产。从此曹洞宗名刹瑞岩寺成为历史陈迹。
民国初年,义塾改为"瑞人小学"。民国23年(1934)2月,改为"树人小学"。校产不少,所任校长是个肥缺。今日是瑞岩村完小,设5个班级,有教师8人,学生171人。
瑞岩寺胜迹有智者大师的番经台石和师彦的"惺惺石"。相传师彦坐在石上终日如愚,僧徒轻呼师父醒醒而得名。历代僧徒名人在石上题词。"滴滴泉"泓洁可爱,宋时有"庵前滴滴泓泉水,流出心源嗣祖风"之句。南宋臣谢 诗曰:"滴沥来无尽,秋声杂水声。纵观深省后,一酌更清心。"朱熹亦题诗:"踏跛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巍。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蒙昼不开。"
今日古寺遗迹可辨,元塔将倾,紫岩破采,惺石难觅,唯有滴泉在淌泪!
下一篇: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
上一篇:曹洞宗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