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由 正礼老师开示:诽谤见(二) 、十地的观行与修证(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简单的介绍了“建立见”,也稍微解说了什么叫作“诽谤见”。建立见跟诽谤见是一个菩萨实证了大乘见道之后,他要迈向初地所面临要突破的最大障碍。我们上一集已经简单跟各位说了一下诽谤见的内容就是,对于法界真实存在的第八识心或是第七识心,他迳行的否定,这个就叫诽谤见。而这种诽谤见是跟建立见刚好相反,因为建立见是把错误之法建立成法界的根源。那什么是诽谤见呢?我们举一个例子。
譬如《唯识学探源》里面说:【一切心理的活动,可以分为心与心所二类。心所是依心所起的作用,心是精神的主体。这心,或者叫意,叫识,虽各有不同的意义,但各派都认为是可以通用的。心识觉知作用的生起,需要种种条件,主要的要有感觉机构(六根)作为所依,认识对象(六尘)作所缘。因所依、所缘的差别,识就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唯识学探源》)
从这一段就可以知道,他说一切的心理的活动,然后他就举出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然后他认为六识就叫作一切心理的活动。可是,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样的主张就叫作诽谤见;因为六识并不是一切心理的活动。因为现在的精神医学就已经知道,我们在睡着无梦之后,事实上还有心理的活动,而这个心理的活动,他们称为是潜意识。可是他们所说的潜意识,也不是只是一个识;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潜意识只是意识潜伏着,因为他们看不到意识的活动;可是真正的潜意识,并不是只有六识之外还有一个潜意识——他们认为这个潜意识也许还是一个意识吧。可是事实上,在六识之外,在睡着无梦之下,事实上还有两个识,就是第七识末那,还有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子才是一切的心理的活动,因为才是一切心的活动。所以在这一段《唯识学探源》所说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个作者他就是在宣说一种诽谤见,就是否定第八识跟第七识的存在。
所以我们可以举一段经文,来说明前面的建立见这一种建立它是一种错误的。譬如 佛陀在《杂阿含经》说:【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佛陀在《杂阿含经》里面就有举出:诸所有意识,彼一切都是意法因缘生。那就是说,不可以建立意识的细心作为众生的永恒存在的本识,这不可以的;而是要以第八识如来藏作为众生流转生死的本体,这样才是叫作正确的见解,才叫作正见;如果违反这样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也另外可以再举。譬如有一本书叫作《揭开心智的奥秘》,它就是有在谈到,有一个博士叫作海华博士,他就问一个喇嘛教的领导说:科学家所持的观点是认为意识是由物质所作为因而生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头部被撞击的话,他头脑的物质受到损害的时候,他意识是不能生起的。结果这位喇嘛教的领导他说:“而细意识却永远存在。因此,什么是一个有情众生?一个有情众生是一有身体与心智的个体,而基本上这里所谓的心是极细心。”(《揭开心智的奥秘》)也就是说,这喇嘛教的领导他认为细意识,也就是这个意识细心、极细心衪这个细意识,他认为衪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显然他是跟 佛陀所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是相违反的;所以显然他所说的并不代表佛教的说法,因为喇嘛教并不是属于佛教的一支,所以他们就可以公然地违反 佛陀所说的内容。所以这样子就叫作诽谤见,同时也是建立见。
我们简单的了解了这个内容之后,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大乘光明三昧”。因为这一节里面举例所说的建立见跟诽谤见,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内容,只是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不能跟各位一一来解说。欢迎各位菩萨,真正有兴趣的菩萨,可以请《宗通与说通》这一本书来仔细阅读。
这个大乘光明三昧指的是进入了初地之后,要能够真正通达大乘的修道的过程跟内容的话,是应该要求诸佛的加持;而诸佛的加持可以令入地的菩萨,能够获得大乘照明三昧,能够对于后面的修道——十地的修道,能够有很大的进步。这个是从《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也就是《楞伽经》里面,有这样的一段经文:
【(佛告大慧:)“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集善根之所成就。”】(《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菩萨他能够入地,而且能够于百千劫积集种种善根的因缘,而且成就这样的因缘的话;这样的话,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就可以以祂的神通力,然后来为这个已入地的菩萨来现一切的身面言说,让这个菩萨进入大乘照明三昧,让这个菩萨对于十地的修行的内容,能够如实的一一了解;然后使得这个菩萨可以快速的完成十地的修行。我们 平实导师在这一段就是为了希望有心于快速地修证成佛之道的菩萨,应该要广大的积集善根,以救护众生作为己任,然后广泛地度化一切众生;这样子就可以修集广大的善根,使得诸佛能够为这个菩萨现一切身面言说,令这个菩萨能够获得大乘照明三昧。至于详细的内容,再请各位菩萨根据《宗通与说通》这本书的内容,再来详细的阅读。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第七节,也就是要讲到“渐入诸地——由初地至十地”的这一节。这一节也同样谈到,别教的菩萨悟后,要经过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这三贤位的修行之后,然后永伏思惑,离开了异生性,也就是离开了大乘的异生性。因为大乘的见道位它很宽广,它是从七住的菩萨实证如来藏之后一直到入初地这个三贤位的过程,统统都叫作见道。可是这见道中有种种的岐路,因为他所要伏除的种种的建立见或诽谤见非常的多;如果建立见跟诽谤见没有真正把它去除掉的话,就会落入了异生性,就会导致他的修行产生了偏差,而不能往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三贤位的菩萨就要经历过习种性、性种性跟道种性的修行,然后才能够逐渐的成就他的菩萨法道的修行,所以三贤位的修行也是非常的重要。
这里就有说到,如果要进入初地,前面已经有说过了,要修种种的福德,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还要勇发十无尽愿,还要弘法利生累积种种的福德功德。这里还有说到,如果要满足初地,入了初地之后要满足初地,还要修“百法明门”,因为这是别教菩萨的“增上慧学”,是不共通教菩萨跟二乘的;除此之外,还要对于百法明门一一验证,而能够通达虚妄唯识门跟真实唯识门的内容,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在入地之后,要永伏思惑而且要把它断除,成为慧解脱,也就是入地的时候就是真正要把声闻的四果能够有所实证;然后实证之后,再依于十无尽愿而发愿受生,世世不取无余涅槃;这样子就可以顺利的进入二地的修行。除了这个之外,还要能够广修一些布施,因为初地菩萨的修行就是以布施为主的,而二地菩萨就是持戒……也就是说,初地到六地祂所要修行的还是六度波罗蜜。而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所修的内容就是“十度波罗蜜”,也就是六度波罗蜜之外,从后面的七地开始,就是修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还有智波罗蜜;也就是说,要修初地到十地就要修十地波罗蜜,要依这个十度波罗蜜的修证,祂才能够一一的完成每一地所应修的内容。所以这个地方就有谈到要怎样进入初地,要怎样满足初地的功德。
我们还要稍微强调一下,我们前面也有说到,在佛菩提道里面的修证,主要就是要对于意根的伏除;也就是要对意根的染污性加以对治,而让意根能够逐渐的清净,从染污的末那逐渐转变为清净的末那;而末那的对治就要经过现观的成就,才能够让意根产生对治的效果,而转变祂的染污性成为清净性。这个地方就有牵涉到说,菩萨要进入初地,乃至要从初地进入各地的增上的过程里面,他有种种的现观,他必须要完成的。譬如说在三贤位的菩萨,他七住明心之后,他还要再向前;他要在十住位的时候,要能够眼见佛性,能够在亲见佛性之下,能够实证身心、世界如幻的“如幻观”;之后进入了十行位的时候,还要能够依于十行位的修行,发起了他的菩萨性,然后在现观上面,他要能够现观“犹如阳焰”,也就是要能够现观七识心祂的变幻犹如热地上面的阳焰一般的虚幻不实,他要能够有这样的现观;除了这个现观之外,他还要进入十回向,能够有“如梦观”。
那什么是如梦观呢?如梦观它的实证,它是要有前提的;也就是说,它一定是要能够发起了初禅,对初禅已经有所实证,真正有禅定的证量。因为有了禅定的证量之后,他就可以时常在定中或者梦中能够相应到过去世修行的过程,能够了知到他过去世曾经为正法的修行上面,做了哪一些丰功伟业;而且能够了知“我前几世曾经在什么地方,作什么样的修行”,而能够逐渐因为他的禅定证量之后,能够在梦中或定中逐渐相应于过去世的修行。而且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过去世的种种修学的过程里面,所犯下的某种错误所导致的后果,而经过什么样的过程,他又能够逐渐的修行;所以他从这个地方,就可以了知种种的因果;也可以因为这样,而逐渐修正自己修行所犯下的一些错误。而且在定中或者梦中看到过去世种种的菩萨行,一世一世的犹如梦境一般。所以说,因为一世一世的菩萨道的修行,而这一世又同样在修行菩萨道,而菩萨道所行的内容跟过去世所行是相同,而这个相同也因为时节的过往,很快一生就要过去;所以他可以领会到一切的菩萨行,就犹如梦中的梦境一般。因为所见都只是自己如来藏所变现的境界,而自己的觉知心所领受的这个境界,全部都只是“内相分”,并没有真实的接触到外面的境界,而就犹如只是梦中所见的这些境界,而梦中所见的境界都是内相分;所以这一世的菩萨行,就犹如过去世一样,都是梦幻一般。因为这样子,所以他才能够说他如实的实证了如梦观的现观。因为这个现观,所以他能够对治到意根,使得意根对于一世一世的菩萨修行,不再贪着菩萨对于利益众生、给众生种种利益之后,众生的种种回报——那也犹如梦幻;所以也不贪着于众生的种种的供养、恭敬或是种种的亲近、乐爱,他都不贪着;所以就能够使得意根的染污性,逐渐被对治而逐渐转变清净。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现观,而现观能够成就,而对治到意根。
能够实证如梦观,一定是他对于禅定确实有所实证,至少已经发起了初禅,已经能够远离欲界爱;因为远离了欲界爱,又伏除了五盖,所以发起了初禅。有了初禅的实证之后,才能够在梦中或者是定中,能够依于禅定的力量,能够相应于过去世多世或是多劫乃至无量劫的菩萨所修行的这些过程。因为能够如实的见到自己过去所修行的种种的过程;所以经过串联之后,能够了解这一世的所行,乃至未来的菩萨行,就犹如自己在梦中所见的这个情形是一样的,所以都是犹如梦幻。因为这样子的实证,所以就能够对治到意根。
所以,要进入初地的实证,一定会经过如梦观;而如梦观的实证前提,就是要能够在禅定的实证上有所实证,而这实证至少是初禅的实证。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修道的现观的内容。
我们今天时间又到了。谢谢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