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95、三论宗(一) 叶正纬老师
2015-04-11 11:34:54  类别:宗通与说通【共130集】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由 正纬老师开示:三论宗(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要继续跟大家讲《宗通与说通》“第七章、各宗地位略判”的内容。在前面的两个讲次里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先行概念”跟“时代的背景”,今天要开始切入,跟大家谈一谈“三论宗”。
在谈到三论宗的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这里先跟大家重申这一章的用意。这一章有两个用意在。
第一个用意就是说,我们在前面的两个讲次里面跟大家说,佛陀的许多的教法都是因为当前的弟子的根性以及时机,会有所侧重差别,所以 佛陀的有很多的教法,其实都是“观机说法”、“因病与药”。顺着因病与药的这个例子,我们也跟大家说了,举了例子说同样是肠胃炎的药跟头痛的药,那这两种的药其实它的本意、它的目的都是要解除病痛,使人恢复健康;可是,即使它们有同样的本意,却不能说肠胃炎的药等于头痛药,因为它们的功能不一样,前者是在治肠胃炎,后者是在治头痛;我们绝对不能够拿不同功能的药物,要去治疗不同性质的病症。同样的,既然这样来讲的话,每一个教法也跟药物的道理一样,有它侧重的地方;可是我们真正来讲,我们真正要的是全面的健康,我们既不要有肠胃炎,也不要有任何的头痛,所以我们要的是全面的健康。同样的道理,我们就知道说,我们修证佛法也是一样,我们既然要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自在,乃至于最后能够成佛的话,我们所要追求的,自然也就是要全面性的修证佛法;不要说一旦立了宗派之后,就完全以某一个宗派所崇尚的经论或者教法为主,其他的都不去修证了;这样子就正如我们只准备着一种肠胃炎的药,以后碰到头痛来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因应了。所以我们第一个跟大家讲的,这一章的用意就是:应该要全面性的修证佛法。
那第二个呢,我们在这一章里面,要先跟大家建立一个观念是,我们要“知所从来,监古知今”。也就是说,我们在论述成立宗派、独尊这些宗派的缺点的时候,我们的心态绝对不应该是为了世间的利益去较量长短,乃至于去诋毁人家,因为自赞毁他本来就是菩萨戒的重戒之一。但是我们要先想想看,过去的这些古圣先贤,他们可以说是用一生的精华岁月,来呈现给我们他们整个的修行历程;这些古圣先贤走过这些路,难道是为了沽名钓誉吗?当然不是!同理,当这些古圣先贤留下记录让我们看的时候,这个目的也不是让我们用这些例子去沽名钓誉。它真正的用意,就是要让我们从他们修行的历程里面,去学到一些对我们自己的解脱修行有用的东西。所以,其实大家在佛门修行,真正在乎的应该是生死大事。所以我们说,真正的缅怀与感念先人的功德,应该是要去省思我们现在,藉着先人的修证历程,去省思我们现在所走的路、所修证的内容,有没有重蹈过去先圣先贤所犯的缺失,那才是真正对得起古圣先贤。所以这个是我们在这一章要先建立的基本观念。
底下我们就来看看三论宗。那三论呢,首先讲到三论宗当然就是跟“三论”这两个字有关系,那先要谈谈三论的来源。三论就是三本论述,那它的始祖呢,可以说三论的这个始祖是源自于  龙树菩萨,祂约略是 佛陀灭后七百年左右的人物。龙树菩萨有写作了《无畏论》,总共有十万偈,非常庞大的内容;这个在《无畏论》里面,十万偈里面每一偈都是在说诸法的空义。后来,龙树菩萨又从《无畏论》里面总共立了二十七个观门,然后从这个二十七个观门不同的面向来说“八不中道”,这个就是所谓的《中论》。然后接下来,龙树菩萨又从《中论》里面择其精要,成为十二个简略、比较简略的观行的法门,这个就叫作《十二门论》。所以祂的前后的次序,是从《无畏论》到《中论》,再到《十二门论》。至于说另外一个论,就是  龙树菩萨的弟子提婆菩萨,他跟着绍继  龙树菩萨的志业,提婆就造了《百论》,以十品论来破外道,每一品都各有十个论,所以刚好就是一百,就叫作《百论》。三论指的就是《中论》、《十二门论》跟《百论》这个三部论述;前面的《中论》、《十二门论》是  龙树菩萨所写的,后面的《百论》是提婆菩萨所着作的。
三论的传入中国,我们在前面的讲次有谈到,最主要这个大功德就是由鸠摩罗什所翻译进来的;那么也因为如此,三论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约略的分成两期。那第一期呢,第一期在历史上通称叫作“关河三论学”,关河三论学最主要是由鸠摩罗什大师跟他的弟子们所形成的;但是从弟子再传了几代之后,从僧朗法师到摄山去之后,当时应该是梁武帝的时代,到摄山去之后,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新的三论的气象,在这个部分以后就叫作“摄山的三论学”。后世人往往把摄山的三论学,把它视为是三论宗的正统所在;因为摄山的三论学,对于三论的阐释该说是更为广博、更为深入。僧朗之后传僧诠,僧诠之后再传法朗,然后再传到所谓的吉藏;吉藏法师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三论宗里面的灵魂人物。
吉藏法师他七岁的时候依止法朗法师出家,在隋朝灭陈朝的时候,当时他已经是出家了。当时战祸频仍,所以许多的出家的僧众都四处逃难去了,所以在各地的寺庙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空的留下来空的寺院,并且有许多的佛教典籍都散落在这些寺院里面。吉藏法师当时就跟他的同学们一起前往各地的寺院,去收集散落在各寺院的文书写本等等;据说他所收集到的这些佚散的这些文书写本,堆起来可以满三个大房间。他不仅是收集而已,收集回来之后,他并且勤奋的整理、研读,也因此他对于佛教的熏习也是颇有心得的。后来吉藏法师就专住在会稽的嘉祥寺,也就是因为这样子的原因,所以后世称他作嘉祥大师。吉藏法师后来就开始专门集中在三论,宣讲三论;并且在这个期间,其实他也曾经派弟子往返在会稽与天台之间,向当时天台的智顗大师致敬。也就是说,在吉藏法师的一生弘法的期间,他受到了后来的隋唐两代的皇室的供养支持,所以让他可以专心的去着书开演,并且他所全力开演的范围,都是集中在三论的部分。也因为他的原因,所以把三论宗的学说系统化,并且推到了时代的高峰,所以当时三论宗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宗派。
吉藏之后,三论宗也有所变化了。他的弟子慧灌后来就把三论宗传到日本,慧灌是朝鲜跟现在的日本的三论宗的祖师。其实三论宗这个字眼,其实也是后来的日本的僧人,叫作凝然的僧人,他写作了一本叫作《八宗纲要》,这个《八宗纲要》描述的就是当时在中国地区的八个宗派;那是因为这一名日本僧人凝然,他写的《八宗纲要》里面提到了这个三论宗,并且编定了三论宗的传承谱系,也因此后世人才有三论宗的这个名词。这个是关于三论宗简单的历史。
三论宗的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吉藏。在吉藏法师所处的年代,当时影响中国传统佛教发展的主要经论,大致上都已经译出流通了,这个当然就是除了归功于早期的译师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归功于鸠摩罗什大师。传统的僧侣对于这些经典的认识,基本上是依循着鸠摩罗什所确定的大乘、小乘的观点,不过当时也开始出现宗派了;当时大家开始尝试在各自的立场上,建立一套解说的方式,想要统摄佛教的经论于同一个体系当中。大家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觉得有一些奇怪:为什么会这样想,会这样作呢?其实这里面刚好也是唿应了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所讲的,那是因为说,如果说成立了宗派,并且以宗派所揭示的这些论书为主的话,你就是以这些经论为主的话,不去全面性的修证佛法的话,那么很自然的,你对于佛教整体的法义的掌握是有缺憾的。可是当你固守在宗派的范围里面的时候,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可能不会直接想到说“这个是因为说我们的修行有了什么缺憾”;你反而往往会觉得说,是想要从你现在所推崇的这些经论里面,想办法从这个经论的角度,去建构、去统摄整个佛教的教义体系。这个就是当时所发生的实际的状况。
好,那我们要看看三论宗,到底它有没有掌握了佛教的真正的教义;或者是三论宗的古圣先贤们,他们在建立宗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了一些缺失值得我们借镜的。我们接下来要看看三论宗的主要的这个思想。
首先我们看看,谈到思想首先就要谈到“判教”这件事情。判教也有叫作教相的判释,它的意思就是,要把教法跟义理作判别,并且把它安置于适当的次序,由此就可以看到判教者是如何理解整套的佛教教义。所以从判教来讲,就可以先看出这个判教者对于整个佛教教义的掌握的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吉藏的判教。吉藏判教最主要的,他有“三轮”的说法,就是根本法轮、枝末法轮跟摄末归本法轮。根本法轮讲的就是直接宣示悟境的根本教说,他指的就是《华严经》;枝末法轮讲的是,把 佛陀四十余年的教法把它分成声闻、缘觉跟菩萨三乘而说,因为它是由根本法轮分化开来的,所以才叫作枝末法轮;最后叫作摄末归本法轮,指的就是,把枝末的三乘的教法全部再汇归起来成为根本,这个就是吉藏心目中的《法华经》。基本上这个三轮的教说,大体上以我们今天来看,三轮的这个判教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大体上不为过的一个判教。
我们又接下来看吉藏法师的主要思想。我们说吉藏法师的整个的思想都是从三论出发,所以吉藏法师所有的论述都是以这个三论作为依归,他的主要思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叫作“无得”。吉藏法师曾经在他的着述里面谈到说,他说:龙树菩萨出世,写作这些论作,祂的大意就是要破洗一切有所得的病,令大家能够毕竟无余;凡是心有一丝一毫有所得,或者我们说的语言文字有一句的定相(定相就是固定执着的相),都应该要完完全全的洗除,令它毕竟干净,令它毕竟清净;最后不净都去除了之后,当然也不需要再执着所谓的净与不净,所以就是最后是“不净既去,净亦无留”。也就是,吉藏法师认为,龙树菩萨造论的意思是要因病设药,既然病息了,药自然就废了。并且他认为,有所得的话就有所缚,有所缠缚就是众累,就是所有烦恼的根源,所有我们的苦痛的根源都来自于有所系缚,有所系缚又是来自于有所得;所以吉藏法师主张,佛经的一切大意都应该要从“无得”这两个字去切入。
并且吉藏法师认为,与他同时的其他的人的主张,都是所谓的有破有立,也就是在破斥其他人的同时,也有建立自己自宗学派的主要论述的企图;既然是有破有立的话,吉藏法师就认为这样子就是所谓的真有所得。吉藏法师认为,从三论的论中的文字来看,他认为三论只破邪,并不尝试自己去建立一些所谓的自己的宗派;所以吉藏法师认为说,显正跟破邪是同一件事情,只要你破邪了,那就是所谓的显正。另外吉藏法师认为说,三论的义理既然是无得,所以三论也不尝试建立任何的义理系统。
也就是说吉藏法师认为,三论所有的主张都是在宣扬“无得”,都是在对一切“得”的观念一一的破除,对一切的这个教理跟无得的观念,自身也都同样的无得;如果能够破而不立,不定取任何的教理,就能够得到无得的正道,由此也才能够真正发挥无得的精神。这个是吉藏法师的主张。
从这里看来的话,各位应该会觉得这些个论述似曾相识。因为专门破斥但是不立自宗的这个想法,其实在后来在西藏的藏传的佛教这一派里面的所谓的应成派的中观,其实它所把握的精神也正是如此:一味的追求去破斥既有的这个学说而不自己立所谓的宗派。从三论宗到近代的所谓的藏传佛教的应成派中观,都是用这样子的无得的方式去理解三论。
从无得去理解三论的话,就会使得他们对于佛教的经典义理的理解,也都是从这个路径去切入;比方说,我们接下来会看到吉藏法师在二谛的,关于说所谓的世俗谛跟胜义谛的理解,也都是沿着这一个路线去理解。谈到这个二谛,当然就是说这个二谛是在《中论》里面,在《中论》里面有说到了所谓的世俗谛跟胜义谛。吉藏既然以三论作为出发,所以很显然的,必然会对  龙树菩萨所讲的世俗谛跟胜义谛,到底它的内容是什么,必然都会有所理解跟有所解释。那么他的这个解释是根据无得的观念,进一步再去解释二谛。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个讲次就先谈到无得,把二谛的思想的内容,把它留到下一个讲次。
那在结束之前,我们还是要跟大家重申我们所讲的这些,所讲的各宗各派,其实目的呢,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彰显让大家知道,如果独尊一宗一派的结果,经常都会因为有所偏执的关系,对于佛教义理的掌握就不确实;所以,其实我们不应该继续再去建立宗派,而是要回归一个佛乘的全面修证。
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下一篇:96、三论宗(二) 叶正纬老师
上一篇:94、各宗建立的时代背景 叶正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