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者,说法应知之而说,并且不应演说非法、外道法。在四阿含中在在开示:凡是说法与佛颠倒,就是谤佛。在二转法轮经典也开示:凡是毁谤正法者,就是谤佛法僧三宝。这些都告诉大众:说法真的要很小心,一旦说错了,或者夹杂外道法,或者毁谤善知识所说法等,后果真的很严重,所以佛在《佛藏经》卷下曾开示佛弟子不应该说非法或者外道法:
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经义,是人为舍微妙佛法,诵持外道语言,为大众说,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恶人名为朽坏沙门,何以故?是外道义非佛法故。舍利弗!著外道法比丘,不应自称是佛弟子,何以故?沙门释子不说尼犍子语,于大众中但说佛语。舍利弗!若人著不净语,欲作师子吼,但作野干鸣,是人不能解佛法第一义。1
佛开示:凡是佛弟子应该说佛的正法,不应该将外道法说成是佛的正法,将佛的正法说成是非法,以此来误导众生。譬如佛说真心离见闻觉知,却有人说“真心有见闻觉知,所以要常常保持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能够这样,就是证得佛所说真心第八识”,成为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又譬如应成派中观的法师、居士们不承认有真心第八识,反而主张意识是一切染净之法的根本,成为佛所说的常见与断见外道。又譬如喇嘛教将男女行淫之方法与技巧以佛法名相包装,混入佛门中,高称是佛法的一支,而其本质是男女双身邪淫法,根本不是佛法,成为佛所说的邪淫外道。像附佛外道这样将常见、断见以及邪淫外道见混入佛门中,使得佛法命脉犹如悬丝一样,已经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如果佛弟子们不出来摧邪显正,佛的正法将从此消灭不见。有鉴于此,身为佛弟子就不应该和稀泥、不应该乡愿,更应该出来摧邪显正,为佛的正法永续延传尽一分心力。
然而在佛门中常有一类人,认为佛教各宗各派应该和平相处,不应该作法义辨正而批评来、批评去,使得佛门到处乌烟瘴气;像这样主张的人,就是和稀泥及乡愿的人。为什么?一者,因为他不知道正法与邪法无法同时存在于佛门中,如果邪法势力稍长,正法势力势必衰退,乃至为邪法所取代而消失不见,所以佛弟子们应该效法玄奘菩萨所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将佛的正法与邪法的差异处加以宣扬出去,不仅让正法势力茁壮,乃至发扬光大,而且还让邪法衰退,乃至不见。如果佛弟子不加以摧邪显正,正法就会迅速消失,如佛在《杂阿含经》卷32开示: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2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若有相似佛法出现时,就是正法将消灭的时候。因此佛弟子看见相似佛法出现时,能不摧邪显正吗?若不摧邪显正,眼睁睁看著正法的势力被邪法蚕食鲸吞而消灭,岂不是与木头、石头无异!更何况自己还亲受世尊法乳,能不感激涕零而出来摧邪显正吗?二者,将外道法加诸于佛法中,不仅是破佛正法,未来更会障碍自己佛菩提道之修行,而且还会误导众生,让众生走上常见、断见,乃至藏密邪淫外道见中,使得自己与众生不断地在三界轮回无法出离,甚至下堕三涂受苦无量。基于此,佛弟子们应该将佛的正法兴盛当作己任,不应该如同世间凡夫的想法一样,有和稀泥及乡愿心态,使得正法衰退,乃至被邪法消灭不见。
五者,自己说法被评论时,应该小心谨慎因应。在佛菩提道中有许多歧路,因而佛弟子有时会走上歧路,乃至误评真善知识,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在三乘菩提修行中,应该抱持这样的想法:如果有人评论自己说法时,应该以虚心、谨慎的态度来面对。如果对方所说是正确的,而且符合佛说,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这个人就是真善知识,他不仅能使自己错误的知见得以改正,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道业突飞猛进;不应该因为被真善知识评论,就认为自己面子受损,乃至自己名闻利养受到损坏等,而故意毁谤真善知识不如法、是邪魔外道,不但与真善知识结恶缘,还造下谤三宝的恶业。如果对方评论不符合佛说,自己应该将正确的知见告诉对方,让对方有改正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被他人评论而起瞋,甚至用严词厉色来评论对方,结果不仅今世与对方绝缘,而且使得对方与己不相应之种子各自含藏在自己如来藏里,未来有机会遇见而想要度他,就算花上很多心力,也不容易成就。这里用一个阿难化瓜的真实例子来加以说明:
在佛世,有一天,世尊带了迦叶与阿难两位尊者一同行脚,时近中午、天热,一行人便在路边大树下休息。世尊看见不远处有块瓜田,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尊者来到瓜田,看见田里有一位女子在看守,于是阿难上前向女子化缘,希望能化得瓜果解渴。当阿难话一说完,那位女子便恼怒地拒绝阿难请求,并恶言恶语要阿难赶快离开。阿难回去向世尊禀白后,世尊反而叫迦叶尊者去化缘。当时迦叶在佛旁听到阿难化缘不成,自己也没有多大把握,但是世尊吩咐了,不得不去化缘。当迦叶来到瓜田时,女子一见到迦叶,很高兴地站起来,向尊者顶礼,并频频询问尊者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否需要食物充饥等等,而且不待迦叶开口,主动挑了一颗最大、最好的瓜来供养迦叶,让迦叶有点受宠若惊。阿难看见迦叶抱著瓜回来,心中很纳闷,世尊就为迦叶和阿难开示两人过去生所种因缘。在无量劫以前,阿难与迦叶同为出家人,有一天,两人结伴行脚参访。在行经道路上,两人看见一只死猫,由于当时是夏季,天气非常闷热,死猫身上发出腐臭味道,而且有很多虫蚁正在啃食死猫身上的肉。阿难一见到死猫,心生嫌恶,立刻捂著鼻子,匆忙地离开。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地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并祝愿它能够早日得生善处。当世尊说完迦叶与阿难过去生因缘后,接著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猫前来投胎转世,因为阿难过去曾对死猫生起嫌恶心,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非但没有化到瓜,反而遭到女子辱骂而回。迦叶当时没有心生嫌恶,反而欢喜为死猫作三归依、埋葬及祝愿,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时,这位女子不仅心生欢喜,而且不待迦叶开口就能化得解渴的瓜回来。”
从上面例子的说明,可以告诉大众二个重点:第一个重点,阿难与迦叶两人仅仅生起一念嫌恶心与欢喜心的不同,导致今世所得结果真的大不相同—阿难非但没有化得瓜,反而被辱骂一番而回;迦叶不仅让人看了满心欢喜,而且还化得瓜果回来。这分明告诉大家,要与众生多结善缘,而且要广结善缘而不是恶缘;因为与众生结的若是善缘,未来是好的而且是丰硕的果实。如果与众生结的是恶缘,乃至起瞋甚至造了恶业,未来不仅要花很多时间去化解、改变它,而且也使得自己成就佛国净土比较慢。第二个重点,因果真的昭昭不爽啊!如同上面所说的例子,善恶缘的种子过去世已经分别种在阿难、迦叶以及守瓜女子的如来藏里,经过了无量世以后,只要有因缘遇到,种子相应就会流注出来而有对应的果报出现。譬如有一个人,是你今世从未见过面的,可是你一碰到他,你会觉得这个人很熟悉、似曾相识一样,不会讨厌他,反而喜欢他;乃至有人会觉得这个人过去世是自己的眷属,而且是亲密的眷属。这表示,你过去世曾与他结过缘,而且是善缘,这些缘都含藏在各人的如来藏里,带到今世,于今世有因缘遇见时,宿缘的种子就流注了出来,这是自己的如来藏与别人的如来藏相应而产生的结果。这类的现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不是吗?同样的道理,菩萨应该多与众生结善缘,因为结善缘的结果,未来见面时,他不会排斥你,反而喜欢与你接近,所以说菩萨在佛菩提道路上,应该多与众生结善缘,不要结恶缘,未来才能迅速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
既然已经知道与众生结下善缘或者恶缘,将来会有不同果报,接下来要探讨如何与众生结善缘,而不要结恶缘。在经典中,佛曾经为大家开示过:宁愿对众生起贪,也不要对众生起瞋,因为菩萨于众生起贪能护念众生,与众生结下好的缘,未来众生看见你,会欢喜地接受你的教化;如果菩萨对众生起瞋,众生会远离你,未来一见面就会讨厌你、拒绝你,又如何接受菩萨的教化呢?正如佛在《菩萨善戒经》卷1开示:
优波离言:“世尊!犯有三种,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菩萨所犯何者为重?何者为轻?”
佛言:“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瞋因缘毁戒,是名破戒。何以故?优波离!瞋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瞋恚易断名之为重。”3
经中优波离请佛为大众开示:“贪瞋痴三毒中,哪一个犯了得到的罪比较重?哪一个犯了得罪比较轻?”佛为大众开示:“菩萨如果犯了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贪,不名为犯戒;但是菩萨只要犯了一点点的瞋而毁戒,那就名为破戒。为什么?因为菩萨起了瞋恚心以后,众生就会远离,不喜欢与菩萨接近,未来菩萨要度化这位众生将会很困难,所以瞋名为重烦恼;如果菩萨对众生起了贪爱,而且心心护念众生,众生看了菩萨就满心欢喜,未来菩萨要度化这位众生很容易,所以贪不名为重烦恼。因此我释迦牟尼佛说:‘贪爱难断却不名为重烦恼,瞋恚易断但是名为重烦恼。’”经文已经很清楚说明:菩萨宁愿起贪护念众生,也不愿意起瞋而与众生远离。因为护念众生的缘故,众生心生欢喜,很容易被菩萨度化,菩萨也很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如果菩萨起瞋,众生不喜欢接近菩萨,也不容易被菩萨度化,未来菩萨想度化这位众生将要花很多的时间,大大延迟自己成佛的时节。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为了度化某一个人,愿意花一辈子时间摄受她,与她结为夫妻,使得这位众生对菩萨言听计从,愿意接受菩萨教导,因而度化了这个人。
又佛在《妙法莲华经》开示:菩萨要不断地与众生结善缘,不断地广度众生,这样成就佛道也会比较迅速。譬如阿难尊者被佛授记再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后,将成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这比起其他师兄弟成佛的时节快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阿难贪爱众生[编案:指入圣位前。菩萨入地后已不会有贪瞋的现行]、心护众生,不断地为众生著想,不断地与众生广结善缘,佛世时尤其与许多女众广结善缘,而且因为有阿难的帮助,女众才有出家的因缘,所以许多女众看了阿难都很欢喜,随之受学,因此,阿难成佛的速度比其他师兄弟快了很多,仅再经历六十二亿诸佛之后即能成就佛道。[编案:阿难尊者能如此快速成佛还有其他原因,一是他忆持诸法不忘以护持诸佛法藏,福德增长极为快速;二是他与释迦如来过去曾同时于空王佛座下发菩提心,早其他师兄弟很多劫。]同样的道理,佛的十大弟子中最晚成佛的是须菩提,佛授记须菩提要再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后,才能成佛,主要就是因为须菩提瞋习比较重的缘故,度化众生及成佛都比较慢。由此可知:菩萨若因护念众生而起贪,不仅众生容易接受菩萨教化,而且相较于对众生起瞋者也会比较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宁愿起贪,也不愿意起瞋,以免延迟自己成佛的时间。
又譬如在《大智度论》卷17曾记载:有一位仙人名欝陀罗伽(亦译作郁头蓝弗),他有五神通,每天飞到国王宫中用膳。后来有一次国王夫人用头面接足礼礼拜他,接触到了郁头蓝弗的身体,使得郁头蓝弗心里起了贪念,便失去了五通。由于没有了五通,无法运起神通回家,只好向国王请求用车子载他回去居住的地方。后来郁头蓝弗想恢复五通,所以进入树林间,心一境性专注地修练禅定及神通;就在他快要恢复五通时,在树上有鸟类叫著,使得郁头蓝弗无法专注一境,他遂舍树林间,到水边修禅定及神通。可是他坐了没多久,又听到鱼搅乱河水而发出声音,导致郁头蓝弗心烦气躁,无法专注修练禅定及神通。因此缘故,郁头蓝弗遂起了瞋恨心而诅咒:“誓将这些鸟类及鱼类众生杀掉,以泄心头之恨!”
虽然郁头蓝弗后来再次证得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可是瞋恨心的种子已经含藏在他的如来藏里;当郁头蓝弗未来于非非想天寿终之后,将堕入飞狸当中,因而杀掉许多鸟类及鱼类众生;也因为杀了许多众生的缘故,罪业很重,后来将堕入三恶道受苦。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于郁头蓝弗起了瞋恨心,而与众生结下恶缘,未来要成佛将会很慢很慢,所以菩萨不应该起瞋。
综合上面的说法可知:当有人评论自己的说法时,应该以很虚心、很谨慎的态度来面对。如果对方所说的法是正确的,符合佛说,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这个人就是真善知识,他的修行证量、正知见等等都远远超过自己,那就应该亲自去请法,恭敬地跟随真善知识学法,更何况如果这位真善知识能够演述三乘菩提妙法,教人实证三乘菩提,那不就是大善知识吗?这不正是佛弟子们梦寐以求的大善知识吗?所以应该恭敬请法才是,不应该因为真善知识评论了自己,就认为自己面子受损,乃至因为自己名闻利养受到损坏等,就故意毁谤真善知识不如法、是邪魔外道,乃至鼓动弟子们私下毁谤真善知识,使得自己不仅与真善知识绝缘,而且也与三乘菩提绝缘。如果对方所评论的不符合佛说,应该将正确知见告诉对方,让对方有改正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他人的评论而起瞋,甚至用严词厉色来评论对方,以免不仅今世与对方绝缘,而且未来世有机会遇见而想要度他时,也不容易成就,使得自己成就佛国净土之时程延后很多。所以,当佛弟子们说法而被他人评论时,应该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来面对,以免毁谤了真善知识,未来要受不可爱异熟果报。(待续)
-------------------
1《佛藏经》卷下〈了戒品第9〉,《大正藏》册15,页800,下24-页801,上3。
2《杂阿含经》卷32,《大正藏》册2,页226,下4-8。
3《菩萨善戒经》卷1〈菩萨地序品第1〉,《大正藏》册30,页962,上13-21。
般若中观(连载55)----游正光老师
2021-05-25 13:10:15 类别:第1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