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正行
修行无关社会地位之高低
2021-01-12 09:39:20  类别:菩萨正行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六度集经》卷4中,有关“贫道士守戒得圣财”之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
 

这个故事看起来虽然平淡,而且篇幅不长,但却也显示了几个基本的佛法道理,对于佛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大家平常就要奉行的。在《六度集经》卷4中,主要是在开示有关持戒度的道理,里面用了许多故事来说明持戒之因果不虚;我们今天要来探讨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贫道士守戒得圣财”的故事主要内容是说:从前有一位菩萨持守戒律,过着隐居乡野的生活,他从来不羡慕当时社会所追求的繁华生活,也不追求名利与五欲的享受。这位菩萨帮助四姓大众看守墓园,如果村庄里有丧葬事,菩萨都会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因此丧家都很感激,每每拿出贵重的宝物来酬谢他,菩萨不论收到的宝物是多是少,总是会把它交还四姓的墓园主人们;因此他的清净德行,总是得到大家的赞赏。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菩萨,在故事中有时候称他是道士——就是修道之士或者有道之士;而这位菩萨其实就是 释迦菩萨,也就是 世尊的前身,那时候 世尊还在行菩萨道。

  在故事的一开始,就点出这位菩萨他是持守戒律的。诸位听众在听闻过这么多的节目之后,应当都知道持戒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中有开示持戒的利益:【超越生死深大海,菩萨净戒为船筏;永断贪瞋痴系缚,菩萨净戒为利剑;……息除贫贱诸苦因,净戒能为如意宝。】从圣教里面的开示,我们可以确信,在修行道上如果没有持戒,是不可能成就的;无论是要解脱生死,永断贪瞋痴系缚,或者是要离开种种苦因,都必须要持戒。而且持戒也可以得到佛菩萨与诸天善神之慈悲护念,因为祂们都希望众生能够修行清净与广行善业,因此一定会摄受持戒清净之修行人。

  事实上如果没有持五戒,连人身都保不住,那就没有办法进一步谈到修行了。譬如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9中的开示:【大王!一切功德助道之行,举要言之,以戒为本,持戒为始。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大王当知!以戒净故,不断佛种,成等正觉;不断法种,分别法性;不断僧种,修无为道。以持净戒相续不断故,功德无尽。】因此经典中很清楚的开示,如果没有持戒,连要得到癞皮野狐的果报身,都很困难了!因为如果违戒而造作诸恶,也许他会出生在地狱中,或者获得身量微小的小鱼虾、昆虫身等等,都是远不及有皮肤病、大家看到都不喜欢的野狐。因为有持戒才能得人身,有人身这个道器的时候,才能修学佛法,能够护持正法而令佛种、法种及僧种能够相续不断。而且菩萨在十信具足之后,过了初住位、进入二住位的时候,他是要主修持戒度的;因此就必须受持菩萨戒,将修学佛菩提道所知的胜妙法义,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才能圆满二住位而向三住位出发。因此这个故事一开始,就点出这位菩萨是有持守戒律的,所以这位菩萨可以确保他的修行,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效率地快速前进,同时也确保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接下来,故事中提到这位菩萨他是帮助四姓大众看守墓园,如果村庄里有丧葬事,菩萨都会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这里面四姓的意思,指的是古天竺的四种阶级——婆罗门、刹帝力、吠舍、戍达罗;也就是修行人、王族统治阶级、工商农阶级以及奴隶。虽然在古代天竺有区分这四种社会阶级,但是在佛教来说是强调人人都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本心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把烦恼无明去除,众生都有机会可以成佛。

  而这四种社会阶级,只是当时天竺社会的施设,以及众生生生世世以来,造作诸业而呈现的暂时之果报而已;其实人人都是平等,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的,只是遮障的程度不一样而已。譬如在《长阿含经》卷6中 世尊的开示:【婆悉咤!今我无上正真道中不须种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俗法须此,我法不尔。若有沙门、婆罗门,自恃种姓,怀憍慢心,于我法中终不得成无上证也。若能舍离种姓,除憍慢心,则于我法中得成道证,堪受正法。人恶下流,我法不尔。】而故事中的菩萨他知道众生皆有佛性,四种社会阶级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异,因此他帮助的对象是遍及四姓的。这种行为也符合菩萨三聚净戒中之饶益有情戒,也就是要正确利乐一切有情;因此菩萨对于四姓皆能普遍作利益、平等布施,而不限定于少数对象或特定阶层。因此修学无上正真的佛道,不需要依赖特定的种姓阶级,只要依教奉行,大家都有成就的可能。

  菩萨们面对现在自己的果报与生活环境,也不需要心存娇慢或怨天尤人,因为修学是否可以成就,并不是靠他在社会上或者世间法上的地位,而是因为熏闻的法义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能够如实依据善知识的教导,去作观行、锻炼功夫、修除性障以及累积福德;而如果在四姓中,自认为是最上层的婆罗门,错误认为自己是最尊贵的,心存娇慢心,那反而无法成就佛法。

  事实上,婆罗门认为自己是从大梵天王口中出生的错误说法,早就被 世尊破斥过了,在《长阿含经》卷6中开示:【佛告婆悉咤:“今者现见婆罗门种,嫁娶产生,与世无异,而作诈称:‘我是梵种,从梵口生,现得清净,后亦清净。’”】因此,婆罗门认为自己从大梵天王口中出生,自认为在四姓之中位阶最高,这样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婆罗门也是父母所生,也有种种烦恼,并非一直都是清净的。所以四种姓的位阶,事实上与佛法修行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38集 贫道士守戒得圣财>  高正国老师

下一篇:能使菩萨精进勇猛的五种发心
上一篇:是菩萨就当受持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