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第014集 从观五蕴生起次第、得蕴善巧智来了知识蕴真义 正贤老师
2020-03-07 17:48:25  类别:识蕴真义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二讲:从观五蕴生起次第、得蕴善巧智来了知识蕴真义—。
五蕴的生起也是要随着各种因缘才能次第出现,知道五蕴的次第,可以明白五蕴的种种相貌,有助于观行修学。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卷5中说:
【由余五因缘建立次第:一、由生起故,二、由对治故,三、由流转故,四、由识住故,五、由显了故。】
由五种因缘来建立次第是说:第一、由生起的因缘来建立次第,缘于眼根与色尘,眼识才得以生起;缘于耳根与声尘,耳识才得以生起;乃至缘于意根与法尘,意识才得以生起。识蕴的生起要藉种种缘,《八识规矩颂》说“眼识九缘生”,《成唯识论》说“四缘”,大乘法内有极深奥的涵义,今天暂且不说。也就是所有心、心所法生起,都要依因待缘。这里先提到色蕴,再说识蕴,色、识两种蕴是诸心法之所依止,原因是由于有色、识二蕴才有受、想、行蕴,这是由“生起因缘”来说。
第二、由对治的因缘来建立次第是说,为了对治四颠倒的缘故,佛才说四念住。【四颠倒者:一、于不净计净颠倒,二、于苦计乐颠倒,三、于无常计常颠倒,四、于无我计我颠倒。】(《显扬圣教论》卷5)四颠倒中先说净、不净,是在说色蕴;其次说苦、乐,是在说受蕴;接着说常、无常,是在说识蕴;最后说我、无我,是在说想、行二蕴,这是从“对治”来说诸蕴的次第。
第三、从流转的因缘来建立次第是说,根、尘、触三和合才生识,所以必有色蕴诸根触六尘境,识才能生起;然后才有受、想二蕴产生,在现法中由受蕴领纳境界,以及由想蕴彩画境界,因而起诸杂染;再由行蕴造作一切善不善业,便于后法中,生起一世世的生老病死等一切杂染,因而受无量的苦恼而流转不息。
第四、由识住的因缘来建立次第是说,色受想行的每一蕴中都有识住在其中,能令有情对此四蕴产生喜、贪滋润,进而令其增长广大。
第五、由显了的因缘来建立次第是说,所有的世间有情互相见面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对方的色身,所以先安立色蕴,色蕴是由于六尘境显了。其次由受蕴生起,看到亲人便高兴,看到怨家便起瞋,因而有苦乐受,所以次立受蕴。再由想蕴了解这个人姓什么、名叫什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因而建立想蕴。再由行蕴去巴结讨好或指责叫骂,因而建立行蕴。最后色受想行四蕴,都有识蕴同时在作了别,能够了知自内我的种种差别,所以最后建立识蕴。由以上五因缘来建立五蕴生起的次第。
如果能够对五蕴的自性及生起次第,作了如实彻底的观察,就知道原来不是凭所觉知臆想的那个“我”去造作,那个我不是真正的我,自然会有如永嘉玄觉大师在《永嘉证道歌》中所说的智慧功德:“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对于五蕴就要像是天边的浮云一般,来来去去与我何干?风一吹就无影无踪;人生在世,一场大病或是一件意外事故,都可以让这一世的五阴剎那化为乌有。众生因为不懂五蕴非真,执著五阴不放,便被五蕴所系缚,以致于心中的贪瞋痴三毒,面对境界就现起,熏入藏识成种子,导致轮回不已;但是对五蕴有好好观行的人,便能知蕴善巧,而且有正知见,让五阴浮云在虚空中任由它来来去去,任贪瞋痴三毒虚幻如同水泡一般出没。如果没有永嘉大师的智慧,就会变成 无著菩萨在〈成善巧品〉中所说的:“身者愚”与“等起愚”。
那什么是“身者愚”?《显扬圣教论颂》卷14,无著菩萨在颂中说:【妄计我身者,依止诸根住,于境界回转,受用爱非爱。言说所依住,作者有觉者,由于差别蕴,总见一身者。】
身者愚是说,由于不能了知色蕴体性的缘故,便虚妄地计着有一个我,能看到色彩、能听到声音,依止于眼耳鼻舌身五根,随着境界在回转。由于不能了知受蕴的体性,便会虚妄地计着有一个受者,在受用着喜爱、不喜爱等所有一切事。由于不能了知想蕴体性的缘故,便会计着有一个我在说:“我有言说的能力,我认知到言说这件事,我明白自己在说什么,我所表达的正不正确,说得流畅不流畅、合理不合理。”想就是“言说所依止”的缘故。也就是不懂 佛在《佛说宝雨经》卷9中说:“因想施设所有言说,是名世俗。”言说也是世俗、是想蕴。由于不能了知行蕴体性的缘故,便会计着有一个作者,在造作所有身口意行,虚妄的计着有一个能行来去止、拳打脚踢、喝斥怒骂,乃至言说臆想的我。由于不能了知识蕴体性的缘故,便会虚妄计着有一个能觉能知的人,对于世间起种种的见闻觉知,不知因为有虚妄的识蕴生起,才有这些觉想了别。就像是这样,愚痴凡夫对于这些差别的五蕴自相中,总括地生起了能够领受苦乐痛痒、行来去止、想象言说、见闻觉知、吃喝玩乐的就是“我”,愚痴地加以执著,也就是《显扬圣教论颂》所说的“由于差别蕴,总见一身者”的身者愚。
那“等起愚”又是什么?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颂》的偈颂中说:“迷惑初因故,计常因无因。”这就是依着“身者愚”,接着生起的“等起愚”。世间的愚夫对于这个身体怎么来的产生迷惑的缘故,就会胡乱猜想而执著,认为有一个永远存在的自在天能够出生我这个色身;或有另一种世间的愚夫说,一切都没有任何的原因就出生了,认为没有任何能出生我这个色身的自体,这就是等起愚者。依着色身所生起的愚痴,就好像前面的颂说“由于差别蕴,总见一身者”的身者愚,就会有“迷惑初因故,计常因无因”的等起愚。
要能不落入这两种愚痴者,必须要有蕴善巧的智慧。至于如何才会有蕴善巧的智慧呢?《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34,世尊告诉舍利子说:【云何名蕴善巧?谓此五蕴,如聚沫、如水上泡、如阳焰、如芭蕉、如幻、如梦、如空谷响、如影、如浮云、如镜中像。】观色蕴犹如聚沫的意思是说,这个色身只是四大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愚人看到了以为是白?,便入水中想要捞取,这些水沫一下子就散灭,是不可撮摩的。菩萨摩诃萨以正智慧,深见第一义的道理,了达色性本空,犹如聚沫,以这个因缘,名之为正知见。再观受蕴就如同大雨中水面上的泡泡,快速生起、快速坏灭,剎那不停;菩萨了受蕴性空,犹如水泡,以这个因缘名正知见。再观想蕴如同梦中所见,醒来无有真实,或犹如阳焰一般,如渴鹿见了以为是水,驰走奔求却什么都没有。再观行蕴就像芭蕉树一般,并没有坚实的骨干,剥到最后空无所有。乃至识蕴如同幻化,从颠倒妄想中所生起,譬如世间的魔术师幻作金银珍宝、真珠、璎珞,却没有真实的体性;菩萨摩诃萨了识性犹如幻化,以是因缘名正知见。以上这样观行能成就“蕴善巧”,观到最后对有情会起大悲心,想要从深渊中济拔他们。
这是一一蕴去观,是由色蕴的体性去观四大假合,色不是受,受不是色,乃至想、行、识不是色,色不是想、行、识,要从细部去厘清。这是由自相去观察,便可观到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化,每一蕴都有其不同的虚妄自相,这些都是要从现象界中去观察。
前面是从五蕴中每一蕴一一去观,得善巧起大悲心。接下来要合观五蕴,佛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中,告诉 弥勒菩萨说:
【复观五蕴犹如幻梦,皆从妄想颠倒心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非养育、非士夫,非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以善巧方便了蕴性空,犹如梦想都不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蕴善巧智。】
我们都作过梦,作梦的时候有恶人追我,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醒来时哪里还有恶人?或者梦见自己与朋友在享受大餐,快乐不已,梦醒时找不到享用美食的我,朋友也不见了,甚至于大餐也不存在了。原来白天一直妄想好好吃一顿,可是没钱或者没时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旦梦醒什么都没有了,这是菩萨摩诃萨要观的蕴善巧。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佛又说: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蕴如响,无我、无人乃至无作者、受者,如是蕴性如空谷响,属诸因缘,如实了知等无二相,是则名为菩萨摩诃萨蕴善巧智。】
我们都曾经旅行爬过高山,对着看不见底的深谷大吼一声,会有回音,那是真实的吗?因为有空旷的深谷、有我、有叫声,耳根也要正常才听得见回音,如果缘不具足就听不到。用这样来譬喻根本无我、无人乃至无作者、受者,一切都归属于所有的因缘。能这样如实去了知,就有菩萨摩诃萨的蕴善巧智。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佛接着说:
【复次,观蕴如影,从业缘现,无我、无人乃至受者,如是影性了不可得,等无二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蕴善巧智。】
五蕴没有真实的体性,因为有善恶业种,才会有三界六道的轮回,这一世当人,有欢笑、有难过、有快乐、有痛苦;又因为学佛,下一世到西方极乐世界,或到兜率陀天弥勒内院也说不定,一切都由存入的业种去作决定,遇缘而现,没有我、人、作者、受者。每一世的五蕴就像影子一样,影子是没有自体性的,看似有二,其实是不二的。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佛又说:
【复次,观蕴如镜中像,无我、无人乃至受者,如是镜像非内非外了不可得,平等无二,是名菩萨摩诃萨蕴善巧智。】
经中常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如镜现像”,这个像看起来好像是有的,想要捉摸镜中的影像,却捉不得;因为影像既不在内也不在外,虽然看到了你我他,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见闻觉知,才错以为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说“了不可得,平等无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佛说:
【复次,观蕴从缘而有,如幻如化,无我、无人乃至受者,以善巧智如实了知,等无二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蕴善巧智。】
昨天见到住在隔壁的张三能说、能跑,今天却听说他不在人间了,因为某个因缘他寿终了,或许因为溺水,或许因为车祸。今天看到邻居李四在大办喜事,因为他的媳妇生了个男孩,那是如何生的?现象上我们只看到十个月前,他儿子才办完婚礼,接着媳妇怀孕,肚子越来越大,就这样十月怀胎,就生下孩子。至于聪明、愚笨、美丽、丑陋,没有人能预先知道,只知道有以上种种的缘,一个小孩就这样出生了,大家都只见到现象界中的一切,都是“从缘而有”。用善巧的智慧来观察,这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根本没有我、人、作者、受者。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佛最后说:
【复次,观蕴是变坏相,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性本空寂、非坏非不坏,如实了知,名蕴善巧智。】
最后总观所有的五蕴都会变坏,是变动无常的,不会永久存在,都不真实,是空、是无我、无人,无作者、无受者,乃至不清净,同时也是诸苦聚集的源头;可是五蕴自性本空寂,不是坏也不是不坏,像这样一一慢慢详细去观察,就可以得蕴善巧智。
观五蕴的时候,知道五蕴和合假名为人,一一去观察,只见五蕴,没有我、人、众生、受者,再一次一次的观,身是色蕴,所谓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所成,地的相貌是坚固相,滋润的是水性,暖就是火性,动转就有风性。再观其他四蕴,受蕴是领纳相,想蕴是取相言说,行是种种造作,识是了别,依着身心相去观时,求人我相,了不可得。再观五蕴,如梦幻、如空谷、如影、如镜像、如幻、如化,一一谛观,一切都没有,离诸怖畏。总是要下功夫才可以了妄明真,所以从第一讲开始,要为大家仔细说五蕴自相,紧接着说明五蕴次第及如何得蕴善巧智,这样子自然能懂得识蕴的真正道理。
因为时间的关系,“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二讲:从观五蕴生起次第、得蕴善巧智来了知识蕴真义”就说到这里。
谢谢诸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大家:福慧增长、学法无碍、速成佛道!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015集 转识与阿赖耶识的差别 正贤老师
上一篇:第013集 从观察五蕴的胜利以及自相来了知识蕴真义 正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