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题目是〈四住地与无明住地〉。
继续上一段的节目,我们探讨了“爱住地数四住地”与“无明住地”这两个部分烦恼的内涵。我们继续来探讨这一段经文:
【世尊!如是有爱住地数四住地,不与无明住地业同;无明住地异,离四住地,佛地所断,佛菩提智所断。】(《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如同上集所说的道理一样,众生依无始无明住地,缘于有漏业因而出生了三有;二乘圣人及大力菩萨则是依无明住地,缘于无漏业因而出生意生身,全部函盖在无始无明住地中。同样都有无明住地,而所缘的业并不相同;显然无明住地的性质,与有爱数四住地的性质不同。这三种圣人虽然还会出生三有,却已断了四住地无明,却都同缘于无始无明住地,而出现在三界当中。这样的道理,已经显示有爱住地——可以算数计算的四种住地,都是缘于有漏业因而出生了三界有;三种圣人则是依于无明住地,而缘于无漏业因来出生三界有,都函盖在无始无明住地当中。所以,“四住地”与“无始无明住地”,不该混同为一,应该要清楚的分隔开来,才能够如实来理解声闻道与佛菩提道的异同。
换句话说,有爱住地的四种无明住地,都是属于三界中的烦恼,其实就是见惑与思惑。这是四住地的烦恼,不跟无明住地所摄的无量上烦恼相应,也就是不与尘沙惑相应。所以二乘圣人,只能了知四种住地烦恼而加以断除,就能出离三界生死;但是却仍然无法理解无始无明住地的内容,无法实证般若及种智,所以无法断除尘沙惑而不能够成佛。这个意思是说,有爱住地是可以计算的,所以加上数目的这个“数”——“有爱住地‘数’四住地”。所以见惑与思惑归纳之后,总共就只有这四种,也就是:见一处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但是无始无明住地的惑是无法计算的,所以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天台宗就把它简称为“尘沙惑”,如同大地上的微尘细沙那么的多,无法计算。
四种住地烦恼所缘的业,都是属于有漏业,因为都是在三界生死法有关的烦恼上去相应的。而无始无明住地的业不属于烦恼障,不属于三界中生死流转的有漏业,所以无始无明住地所缘的业因,都是与障碍解脱生死的起烦恼等有漏业因无关,但都与障碍成佛的上烦恼等无漏业因有关;因此无明住地所缘的无漏业因,虽然能够促使异熟识出生了诸地菩萨的三界有,所缘的却都与这个四住地起烦恼无关,都是缘于无漏性的上烦恼。“上烦恼”即是无始无明所缘的无漏业因,有这个无漏业因上烦恼的缘故,才能够使二乘人不会立即舍寿,才能使诸地菩萨永远不会取涅槃而继续受生于人间。
四住地所生的烦恼所引生的业,都是与贪瞋痴相应,都和三界生死的流转有关,所以是有漏业因。譬如说,因为见惑而谤法了,因为见惑而以凡夫身妄谤圣贤,因为见惑而施设不应施设的错误戒法;因为见惑不能辨别诸方大师是否已证初果、解脱道的知见是否错误、佛菩提是否已经亲证、所说的佛菩提见道内容应当如何。这些都是小乘见惑或大乘见道上的迷惑——见一处住地无明,这些都会影响到生死解脱的修证。由于四住地中的第一个见惑的缘故,会使得众生造作谤法以及不利于众生修行的恶业,所以是与三界生死有关的,由它而造作的业行都会成为有漏业。
又譬如,错误的知见引生修道上的错误,也会产生有漏业出来,属于四住地的第一个住地无明。四住地中的第二个无明,是属于欲界法的贪爱,对欲界爱的虚妄性无所知。譬如佛门外道所修的法,就是对欲界爱的本质无所知,因此而造成了错误的修行,甚至于成就非常多的邪淫业,都属于“欲界爱住地无明”而引生的有漏业,这种有漏业因会导致他们舍报后必定堕入三恶道中。他们所修学的层次越高,下堕就越深,因为有漏业因越重,全部都是欲界爱的住地无明所引生的邪淫业——这种男女合修双身法的业,或者是修伤害众生诛法的业,都会成就有漏业因;同时都是从不正确的邪见产生,所以他们所造作的行为,都会成为有漏业因。所以,欲爱住地的内容,其实都属于有漏业。
四住地中的第三个住地是属于“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也是属于有漏业。譬如修得初禅乃至第四禅,贪着于所证得的禅定境界,误以为是涅槃;舍寿后一定会以涅槃想而往生到色界天去,就成为有漏法,落入有漏境界之中。因不能够了解定境的虚妄性,所以成就了有漏业,舍寿后就都会生在色界天当中,天福享尽就下堕三涂,所以色界爱住地也是有漏业;而色界爱住地的无明,就是贪着这个色界有,所以是有漏业因。
第四个是“有爱住地”。有爱住地就是对于四空定这个境界贪着,误以为这个就是涅槃;或是对于无色界中的受想行识产生了自我执著,不知道四空定中的“名”,也就是所谓的受想行识,它们的虚妄,由这个自我执著而造作的修定善业,仍然是有漏业。这将使他不断在四空定中修行,舍报后就会往生无色界,仍然是有漏业因;因为天福享尽之后,仍然要下堕三涂。因为他们不知道无色界的虚妄,是因为不了解受想行识本身的虚妄,所以想要保持受想行识继续存在,因此死后一定会往生到无色界去。像他们这样不知道受想行识的虚妄,就是尚未断除有爱住地无明;这个有爱住地无明,就是造作无色界天的有漏性善业的因。所以,有爱住地无明就是有漏业因,就是四空天人的有漏业因。
由此就可以了解,四种住地的无明都是有漏业因,产生的结果就是会继续在三界中来受生,无法离开三界的生死。但是有爱住地数四住地,也就是四种住地无明所引生的业,与无始无明住地所引生的业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已断除四住地无明的人,或是已能够断除四住地而留惑润生、起惑润生的人,全都是圣人;他们虽然都还没有断除或都还没有断尽无始无明住地,但是他们处在无始无明住地当中而造作出来的所有业却都是无漏业——都是无漏性的有为法。在二乘无学舍寿前的托钵、说法,或是诸地菩萨世世受生而修集福德、弘扬正法,都是无漏业——无漏性的有为法。他们所造的业行都与导致三界生死的有记业无关,而他们在人间生活等等的无记业,也不会如同凡夫一般会产生轮回的后果,而是由无始无明所摄的无漏业因,来成就他们世世出生在人间,来成就他们在人间的种种有为法。
譬如说,明心之后,有一天你会思考:我接着应该要如何来进修才能够成就佛道?将来迈向佛地的路要怎么样来走?也就是思考见道之后进修成佛之道的内涵以及修行的次第。这是明心后迟早都会思考到的切身问题。当你思考到这个问题时,就与“无始无明住地中的上烦恼”相应了。当上烦恼与你的觉知心相应的时候,这个烦恼就在你的觉知心生起了,成为你的起烦恼,使你有了成佛之道中的修道等上烦恼;但是这些烦恼都不是有漏业,为了成为究竟佛而引生及造作的所有烦恼,是无漏性的有为法。所以这些起烦恼等等的有为法,也是依无始无明住地而有。
又譬如说,当你明心以后,进而寻求眼见佛性的因缘与方法;当你寻求这一个方法以及因缘时,就有了烦恼,必须去寻找有谁能够帮忙我在明心之后进而眼见佛性,圆成十住满心的世界身心如幻的现观。你为了要去寻找这样的善知识,以及接受善知识的教导而如实去修行,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神去作,所作的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你的烦恼业行;但这些烦恼业行不是与生死轮转有关的烦恼,与四住地烦恼无关,因为这些烦恼不会导致您在三界中生死轮转,也不是由四住地烦恼所引生的,而是会导致不断地努力进修,在成就佛地四种涅槃的法上用功。或者说,必须为了去寻找这样一位善知识而生起烦恼,然后到处寻访奔波,为了这些事情得要造业:造身业,也就是到处去寻访;造口业,也就是到处去请问;也要造意业,仔细分别对方,是否真的可以帮助自己见性。但是你所造的这一些业,都不是有漏业,而是无漏业,所以和四住地烦恼的业不同,因为它不会导致生死的轮转,所以是缘于无始无明无漏业因的烦恼。本来是明心以后住在禅悦中,上烦恼还没有现前;现在现前了,就变成你的起烦恼。之后你将会有修道所生的种种烦恼,为修道而制造出种种业,可是所造的业都是无漏业,都是为了想要究竟成佛而造的业。
譬如说,你修到了三地满心,有了无漏妙定意生身,这个时候,已经随时随地可以取证灭尽定了,但是你却不乐于取证,专心地在佛菩提上面继续来用功;努力用功的这个过程,当然也要造作身口意业,不过所造的业都是善业、净业,却都不与四住地烦恼相应,那当然属于无漏业,是缘于无始无明住地的无漏业因。
又如,你为了成就佛地的果德,必须世世不断地赚取世间财,然后用来布施、利乐众生,或是护持及弘扬正法,这都要造身口意业;并且还要有身口意业,在无生法忍的修证上继续努力,这也是造业。但这些全都是善业、净业,都是依于无始无明住地而造作的无漏有为法,不会导致轮转生死;因为所造的这个善业,目的是为了满足成佛所需的资粮,不是为了贪着世间法而造的业。因此,从无始无明住地上烦恼现起,而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起烦恼之后,为了成佛而造作的身口意业,这些业行全都是无漏业;而这些无漏业的出现,都是从无始无明住地的上烦恼所引生的,所以从这一个无始无明住地所引生的这一切的烦恼,都是属于无漏业因。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只能上到这里。
阿弥陀佛!